第一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
信诚是高句丽的中部褥萨,手握西门兵权,执掌平壤城西城的防卫,只要他愿意,开了西门献于唐军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唐军十万精锐的攻势之下,高句丽之所以能够撑到这个时候,靠着的就是这坚固的平壤城,如果没有平壤城,这几万高句丽军在唐军面前不过是圈起来待宰的牛羊而已。
就在平壤城中开始布局的同时,唐军那边也有了动静,就在当夜,唐军八万大军分批出城,乘着夜色往平壤城潜袭而来,以接应城中献城的信诚。
“大帅,这玄澄虽是祖籍幽州,但在高句丽多年,也算是半个高句丽人了,可还靠得住?”在黄城往平壤的路上,薛仁贵对李绩问道。
薛仁贵的担忧倒也不无道理,唐军接应城中献城的信诚,这是军中大事,甚至干系到此战的胜败,一旦玄澄不可靠,勾结信诚诈降,那便是将数万唐军精锐陷于危难之中,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此战功败垂成。
李绩摇了摇头,笑道:“你会有此担忧,多半是还不知玄澄的出身。”
薛仁贵不解地问道:“不知这玄澄是何出身?”
李绩回道:“玄澄本是前隋时幽州人,大业年末,隋炀帝东征,玄澄当时便和其父兄一同被征进军,在随宇文述攻萨水时大败,他的父兄都死于那一战,就他一人独活了下来,而后隐姓埋名,在高句丽苟活,到了今日,尔来四十载矣。”
薛仁贵闻言,轻声叹道:“原来如此,这玄澄还是英烈之后,如此血仇,凡热血男儿皆不会忘,看来玄澄应当还是信得过的。”
玄澄的父兄都死于高句丽人之手,玄澄可以说是和高句丽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此大唐兴兵东征,正是他为父兄报仇的最好时候,他在高句丽这么多年不求富贵,更没有家室,丝毫没有勾结高句丽的理由。
李绩道:“不错,不过仁贵说的也不错,此战干系重大,虽然玄澄可靠,但也需防备高句丽人诈降,待会儿受降之时还是有本帅先行进城,你在后压阵,待本帅夺得西城,我大唐帅旗悬于西城之上后,你再领大军进城。”
薛仁贵闻言,忙道:“不可,此乃犯险之事,大帅是三军主将,岂能轻置于险地,此战自当由末将先进城,而大帅在后压阵才是妥当。”
李绩问道:“仁贵就不怕高句丽或是诈降吗?”
薛仁贵点了点手中的方天画戟,笑道:“大帅乃是主帅,不容有失,末将自当代劳,而且末将自问还有几分蛮力,就算高句丽是诈降,末将凭借这一杆画戟也能杀得敌将,搏杀而出。两军作战,运筹帷幄,末将不及大帅,但战阵当前,取敌将之首,大帅不如末将。”
薛仁贵自负勇力,说着的话有些狂妄,但这也是薛仁贵狂妄的底气,薛仁贵之勇冠于三军,绝于天下,唯皇帝亲卫统帅席君买可与之较,两人在秦叔宝和尉迟恭后并为天下战将之首,这是李恪亲口说的,也是禁军当中公认的。
李绩笑道:“哈哈,仁贵之勇,本帅是比不得的,既然仁贵都这么说了,那本帅便从仁贵之意,只是仁贵需得千万小心。”
————————————
薛仁贵和李绩议定,薛仁贵领军一万先行入城受降,而李绩则领军殿后,待薛仁贵拿下西城后再领大军进城。
薛仁贵所言本是稳妥起见,但事实也正如李绩说的,玄澄是幽州人,也是唐人,自然是信得过的,信诚为了救高藏王,再加上如今军中上下的厌战情绪,也不会诈降,所以薛仁贵很顺利地就进了城中。
入夜子时,平壤西城城门大开,薛仁贵领军进了城中,薛仁贵一进城中,执掌西城防卫的高句丽中部褥萨信诚便迎了出来。
信诚一看到薛仁贵,先是一愣,因为他发现来的人不是李绩,而是薛仁贵。
不过来的人虽然不是李绩,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信诚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信诚见薛仁贵进门,稍稍一顿后便连忙上前,对薛仁贵拜道:“末将信诚拜见大都护。”
薛仁贵翻身下马,上前扶起了信诚,道:“信诚将军请起,不必多礼。”
薛仁贵扶起信诚后,看着信诚身边僧人模样的玄澄,上前拱手拜问道:“可是玄澄法师当面?”
玄澄还礼道:“正是玄澄,玄澄拜见大都护。”
薛仁贵道:“法师的事情薛某也听大帅说了,法师这些年流于异乡,实在是辛苦了。”
玄澄闻言,双眼一热,回道:“但能效力故国,看到父兄所愿得尝,家仇得报,一切也都值当了。”
信诚心中想着李绩允诺的事情,倒是没有太多的心思看着薛仁贵和玄澄叙旧,信诚先对薛仁贵问道:“不知李大帅何在?怎的没有看到李大帅?”
薛仁贵回道:“大帅命我为前锋,先行取城,大帅稍后便至。”
信诚有些为难地问道:“大帅未至,那不知大帅答应末将的事情又是如何?”
薛仁贵知道信诚说的是什么,信诚无非就是担心唐军食言,在拿了平壤城后又不会放过高藏王,难免有些犹疑。
薛仁贵包括整个唐军上下本就没有要杀了高藏王的意思,薛仁贵一口应道:“我虽非大帅,但你也当知道我的身份和出身,大帅的允诺我替大帅应承下了,此事你不必担心。”
薛仁贵不是主帅,这话若是旁人这么说,信诚也许还会有些担忧,担心薛仁贵说的未必作数,但正如薛仁贵所言,信诚是知道薛仁贵的出身和身份的。
安东都护府,一柄悬于高句丽头顶的利剑,薛仁贵就是执掌这柄利剑的人,是主掌辽东并东北各部的安东都护,依理将来高句多半丽也会在他的治下,他对高句丽的处置意见自然至关重要。
而且薛仁贵还是李恪的卫率出身,能叫李恪托付以性命的心腹,薛仁贵在李恪面前绝对是说得上话的,只要薛仁贵应下了此事,此事就不会出岔子,高藏王的命就算是保下了。
信诚再次拜道:“如此,大王那边就有赖大都护庇护了。”
薛仁贵看着俯身在前的信诚,点了点头道:“你也是护主的忠义之士,你放心,你家大王的命,本都护保了。”
在唐军十万精锐的攻势之下,高句丽之所以能够撑到这个时候,靠着的就是这坚固的平壤城,如果没有平壤城,这几万高句丽军在唐军面前不过是圈起来待宰的牛羊而已。
就在平壤城中开始布局的同时,唐军那边也有了动静,就在当夜,唐军八万大军分批出城,乘着夜色往平壤城潜袭而来,以接应城中献城的信诚。
“大帅,这玄澄虽是祖籍幽州,但在高句丽多年,也算是半个高句丽人了,可还靠得住?”在黄城往平壤的路上,薛仁贵对李绩问道。
薛仁贵的担忧倒也不无道理,唐军接应城中献城的信诚,这是军中大事,甚至干系到此战的胜败,一旦玄澄不可靠,勾结信诚诈降,那便是将数万唐军精锐陷于危难之中,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此战功败垂成。
李绩摇了摇头,笑道:“你会有此担忧,多半是还不知玄澄的出身。”
薛仁贵不解地问道:“不知这玄澄是何出身?”
李绩回道:“玄澄本是前隋时幽州人,大业年末,隋炀帝东征,玄澄当时便和其父兄一同被征进军,在随宇文述攻萨水时大败,他的父兄都死于那一战,就他一人独活了下来,而后隐姓埋名,在高句丽苟活,到了今日,尔来四十载矣。”
薛仁贵闻言,轻声叹道:“原来如此,这玄澄还是英烈之后,如此血仇,凡热血男儿皆不会忘,看来玄澄应当还是信得过的。”
玄澄的父兄都死于高句丽人之手,玄澄可以说是和高句丽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此大唐兴兵东征,正是他为父兄报仇的最好时候,他在高句丽这么多年不求富贵,更没有家室,丝毫没有勾结高句丽的理由。
李绩道:“不错,不过仁贵说的也不错,此战干系重大,虽然玄澄可靠,但也需防备高句丽人诈降,待会儿受降之时还是有本帅先行进城,你在后压阵,待本帅夺得西城,我大唐帅旗悬于西城之上后,你再领大军进城。”
薛仁贵闻言,忙道:“不可,此乃犯险之事,大帅是三军主将,岂能轻置于险地,此战自当由末将先进城,而大帅在后压阵才是妥当。”
李绩问道:“仁贵就不怕高句丽或是诈降吗?”
薛仁贵点了点手中的方天画戟,笑道:“大帅乃是主帅,不容有失,末将自当代劳,而且末将自问还有几分蛮力,就算高句丽是诈降,末将凭借这一杆画戟也能杀得敌将,搏杀而出。两军作战,运筹帷幄,末将不及大帅,但战阵当前,取敌将之首,大帅不如末将。”
薛仁贵自负勇力,说着的话有些狂妄,但这也是薛仁贵狂妄的底气,薛仁贵之勇冠于三军,绝于天下,唯皇帝亲卫统帅席君买可与之较,两人在秦叔宝和尉迟恭后并为天下战将之首,这是李恪亲口说的,也是禁军当中公认的。
李绩笑道:“哈哈,仁贵之勇,本帅是比不得的,既然仁贵都这么说了,那本帅便从仁贵之意,只是仁贵需得千万小心。”
————————————
薛仁贵和李绩议定,薛仁贵领军一万先行入城受降,而李绩则领军殿后,待薛仁贵拿下西城后再领大军进城。
薛仁贵所言本是稳妥起见,但事实也正如李绩说的,玄澄是幽州人,也是唐人,自然是信得过的,信诚为了救高藏王,再加上如今军中上下的厌战情绪,也不会诈降,所以薛仁贵很顺利地就进了城中。
入夜子时,平壤西城城门大开,薛仁贵领军进了城中,薛仁贵一进城中,执掌西城防卫的高句丽中部褥萨信诚便迎了出来。
信诚一看到薛仁贵,先是一愣,因为他发现来的人不是李绩,而是薛仁贵。
不过来的人虽然不是李绩,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信诚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信诚见薛仁贵进门,稍稍一顿后便连忙上前,对薛仁贵拜道:“末将信诚拜见大都护。”
薛仁贵翻身下马,上前扶起了信诚,道:“信诚将军请起,不必多礼。”
薛仁贵扶起信诚后,看着信诚身边僧人模样的玄澄,上前拱手拜问道:“可是玄澄法师当面?”
玄澄还礼道:“正是玄澄,玄澄拜见大都护。”
薛仁贵道:“法师的事情薛某也听大帅说了,法师这些年流于异乡,实在是辛苦了。”
玄澄闻言,双眼一热,回道:“但能效力故国,看到父兄所愿得尝,家仇得报,一切也都值当了。”
信诚心中想着李绩允诺的事情,倒是没有太多的心思看着薛仁贵和玄澄叙旧,信诚先对薛仁贵问道:“不知李大帅何在?怎的没有看到李大帅?”
薛仁贵回道:“大帅命我为前锋,先行取城,大帅稍后便至。”
信诚有些为难地问道:“大帅未至,那不知大帅答应末将的事情又是如何?”
薛仁贵知道信诚说的是什么,信诚无非就是担心唐军食言,在拿了平壤城后又不会放过高藏王,难免有些犹疑。
薛仁贵包括整个唐军上下本就没有要杀了高藏王的意思,薛仁贵一口应道:“我虽非大帅,但你也当知道我的身份和出身,大帅的允诺我替大帅应承下了,此事你不必担心。”
薛仁贵不是主帅,这话若是旁人这么说,信诚也许还会有些担忧,担心薛仁贵说的未必作数,但正如薛仁贵所言,信诚是知道薛仁贵的出身和身份的。
安东都护府,一柄悬于高句丽头顶的利剑,薛仁贵就是执掌这柄利剑的人,是主掌辽东并东北各部的安东都护,依理将来高句多半丽也会在他的治下,他对高句丽的处置意见自然至关重要。
而且薛仁贵还是李恪的卫率出身,能叫李恪托付以性命的心腹,薛仁贵在李恪面前绝对是说得上话的,只要薛仁贵应下了此事,此事就不会出岔子,高藏王的命就算是保下了。
信诚再次拜道:“如此,大王那边就有赖大都护庇护了。”
薛仁贵看着俯身在前的信诚,点了点头道:“你也是护主的忠义之士,你放心,你家大王的命,本都护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