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五章恒天星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秦枫。
  这位天赋高手,在逆神众非常稀少,在逆神众的神目中,他俨然就是未来的逆主。
  可是。
  在其最辉煌的时候,却彻底消失在人们眼前,让人怀疑他已殒灭,等到其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时候,也没有引起多大的震荡,只因其似乎已不在逆神众任职,实力也远没有一些天才人物进步的快。
  他“灰暗”了。
  然而。
  没有人会知道,秦枫被老逆主选中走向更不同的武道,唯有人主可驱使,他们将是整个逆神最精锐的力量,当逆神众撑不起来的时刻,他会站出来,撑起逆神的天空。
  天荒!
  这似乎与逆神不搭噶,可却是逆神独一无二的一股势力。
  当初。
  在凌风离开武国时,曾说过:“逆神之后,天荒潜伏!”
  在那时,老逆主就已着手完成少主这个伟大的愿望,让天荒彻底潜伏起来,而蝴蝶、隐神、问仙的出现不过是在掩人耳目,也是让天荒有壮大的机会。
  只因,他们与众不同。
  只因,他们走上人主、叶欣然的古武道!
  而在此刻,他们不需要任何掩饰,禁自走进天坑,斗篷下的脸上洋溢着疯狂的气质,他们走上了古武道,却也因此而牺牲了许多天才,但只要走到这一步,他们的未来将是整个逆神的未来。
  以前。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逆神众在血拼,生死道消,更铸造天地荣耀,他们仰天痛哭过,他们也嘶声骄傲过,可更多的则是无尽压抑。
  他们也想向前,想为逆神战斗,可他们不行。
  不到生死时刻,天荒不能出现,而且古武道太不同,必须要在武尊前三种武道交融,否则将彻底失去机会,而且没有合适的道,他们进步相当缓慢。
  可现在不同了。
  由焚天大帝这位人物亲自提点,针对他们自身不同而打造出更不同的古武道,而他们不会在进步缓慢,也不会再是逆神众掩饰的对象,有一天他们将站在逆神众的前方,为他们披荆斩棘。
  向整个天下倾诉,他们才是真正的唯一!
  当然。
  走上古武道的不止秦枫等八位天才,像叶欣然等也走上这一武道,能够得到指点,将非同凡响。
  可以说,此行走出神武的有不少天才都涉足这种武道,就连那些并非走上这一武道的天才也厚着脸皮进去凑热闹,显然焚天大帝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让他们受益。
  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毕竟,在逆神中还没有一位天道人物,并不像神荒、裂神天等,而很多人则是激动不已,逆神的弱势正是缺少这样的人物,要是能够请其去神武坐镇,逆神将媲美顶级宗门,不再受天族压制。
  不过。
  焚天大帝却拒绝了,理由是伤势未愈,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恢复,他没有道出真相,逆神并非是凌风,有些消息一旦泄露,那将是天大的血难。
  地藏星惊颤!
  逆神出世,在大荒中“披荆斩棘”,让以道宗为首的一个个宗门教派吃瘪,大多已被斩尽杀绝,气的这些宗门教派直吐血,特别是道宗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刻将逆神诛灭。
  然而。
  这种怒火在烛龙走出大荒的时候,彻底熄灭了,任谁都无法忘记,那个女人睁眼闭眼间,五位天藏人物被镇压,一根烛出现的刹那,天藏湮灭。
  震古烁今!
  这样的词汇用在烛龙身上一点都不夸张,惊得地藏星众神变色,以道宗为首的势力愣是不敢派人前来问罪,他们自问还没有这样的能力,而烛龙能够做到,也意味着除非天道人物出世,否则来多少都是眨眼的事情。
  而且。
  人们觉得大恐怖,眨眨眼都这么可怕,真要倾尽全力会可怕到什么程度?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道宗等势力就没有能够镇压烛龙的人物,可当逆神走进天坑之际,各大宗门教派天道人物就变色了,天坑中的那一位来头太大,拥有法则力量,非他们能够力敌。
  这也坐实逆神的确与凌风相关,且是一个古老势力,他们立于道德至高点,理由十分充分,要为凌风出气,而他们犯错在先,自然要受到惩罚。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天道人物也忌讳。
  最终。
  他们没敢走向天坑,逆神这般淡定,意味着那个古老宗门教派深不可测,真要碰撞,怕是他们势力都可能打没了,而后他们纷纷飞向天坑,前来请罪,希望能够得到逆神原谅。
  至此。
  逆神在地藏星站稳脚跟,天坑坐镇一位天尊,这世间就没有几个敢针对他们的,而蝴蝶、隐神、问仙、炼神等正悄然发展,以恐怖地速度向着地藏星渗透。
  值得一提的是,王琰域被请进大荒,与炼神、问仙一同来发掘藏矿,在其中磨砺,而烈听雨、朱战等则是被列入四股不同的势力,开始进入地藏星险地进行血腥磨砺。
  毋庸置疑。
  这让得三大教派那些曾经蔑视烈听雨等人的天才高手侧目,眼红无比,任谁都看得出来,逆神有取代臧天门的势头,不显山不露水的情况下,就已让众多势力铩羽而归,要是全面出世会辉煌到什么地步呢?
  更重要的是,这个势力正在潜心打造烈听雨四位天才及龙虎,未来可能会走在所有人的前头,那是怕是他们要仰望这些天骄了。
  而焚天大帝也开始着手沟通神武大陆,来激活封天奇门,而神武风云人物则是游走整个地藏星,寻找能够打造天地之门的神奇之物。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