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236节
前面那些纯属往届庶吉士考核的八卦。
文哥儿:?????
好你个钱鹤滩,害我浪费了两支蜡烛!!!
这个世界实在太过险恶了,这些家伙一个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人,他哥不是,钱福更不是!
文哥儿愤而挪开钱福给的备考资料,摊开自己的日记本狠狠地记了钱福一笔。
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这世上哪还有他这种实诚小孩的容身之处呢!!!
翌日文哥儿见到钱福,顿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一副“我再也不和你好了”的生气模样。
钱福一看就知道文哥儿上当了,笑吟吟地摸着文哥儿脑壳说道:“开心开心不是挺好的吗?你这么聪明,直接考肯定也不成问题!”
文哥儿才不搭理他,蹬蹬蹬跑到靳贵身边,离钱福远远地。
靳贵得知钱福干的好事,不免也为文哥儿抱不平:“本来文哥儿就来不及好好准备,你怎么能这样戏弄他?”
钱福自知理亏地摸了摸鼻头,蹲到文哥儿面前好言好语跟他道歉。
文哥儿一向是吃软不吃硬的,听钱福相当诚恳地承认错误,便也没再气他了。
一伙人浩浩荡荡地往宫门而去。
文哥儿这个小短腿因为走得不够快,路上还被人轮流扛着走,二十个庶吉士接力扛倒也还算轻松。
一路上被转手了好多回的文哥儿:?????
其实他真的可以自己走的!
一行人抵达东阁外,自是要恭恭敬敬地去向刘健他们见礼。
文哥儿终于也可以脚踏实地了。他跟在钱福他们身边往里走,很快瞧见了内阁几位阁老。
内阁的座位是不分座次的,大家都一样坐着办公。
文哥儿仗着自己年纪小、个头矮,好奇地打量起内阁里的陈设来,接着他很快对上了老丘朝他瞅过来的眼神。
文哥儿马上收回东张西望到处看来看去的视线,假装自己是个超级乖巧的好学生。
丘濬:“…………”
有什么好装的,在场的难道还有不认得他的人?
哦,徐溥徐首辅好像不太熟悉。
刘健见人到齐了,起身勉励了他们几句,命人招呼他们入座考试。
散馆考核的地点和入馆考试一样,都是在东阁前头的空旷处。已经有吏员把桌椅摆放好,他们只需要入座听题作答就好。
既然已经是拿朝廷俸禄的人了,他们的待遇比科举考生好那么一点,至少试卷不用自备,笔墨纸砚全是礼部那边给他们准备好的。
这就是吃公家饭的好处啊!
文哥儿拿着簇新的贡笔贡纸,感觉非常棒。他学着钱福他们那样着手研墨,耐心等待刘健出来给他们出题。
明朝这诸多考试大多都是考官念题自己抄到卷子上,要是听力不太好就等着巡场官举着题牌下来展示题目。
文哥儿还是头一回参加正经考试,心中莫名有些小激动。瞅见刘健从东阁走了出来,他赶忙把毛笔沾饱了墨汁,等着在草稿纸上先把题目记一遍。
刘健瞅了唯一矮矮的小考生一眼,示意考试马上就要开始,让考生们注意听题。
接着他就不疾不徐地念起了考题。
这次散馆考核是从科举考试那边挑的题型,随机选考了表、诏、判语三项,此外还有一道策问题。
当然,既然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诗词歌赋也是要考核的,这次考试还出了个诗题,要求考生自选诗体写一首《神童诗》。
大伙本来正认真抄题,听到这个题目后握笔的手突然顿住了,忍不住齐齐转头看向文哥儿。
疑似突然从考生变成考题的文哥儿:?????
不是,你们内阁出题这么随便的吗?
以前看天气出题也就罢了,现在还能指着人出题?!
有你们这些这么随便的阁老,大明要完,大明迟早要完!
文哥儿在心里嘀嘀咕咕半天,还是得老老实实把最后一道考题也记了下来。
天大地大,出题人最大!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不对劲,你们不对劲
文哥儿:这个大明从皇帝到阁老都不对劲!!!
*
注:
1庶吉士散馆相关试题:参考论文《明代庶吉士制度探析》以及搜到的一些“阁试诗”
因为前两年已经让老丘把改革提前了,所以这里的散馆考核参考了后来的改革内容,比如考“吏治民生、经邦强国之策”。
这个论文还提到,因为庶吉士没啥竞争就等着升官,所以倒李东阳和程敏政给庶吉士上课时大半庶吉士都请假偷懒hhh
李东阳忍不住写诗发牢骚:“回廊寂寂锁斋居白日都消病历余;窃食大官无寸补,流洲亭上勘医书。”
老李:学生全都请病假不来上课,我这官当着有啥意思,还不如校对医书去
看来老李讲课不受欢迎(bushi
-
2一生事业惟公会,半世功名只早朝:参考《玉堂丛语》
也是李东阳他们发牢骚的趣事(x
【西涯在翰林时,偶失朝被罚,翰林旧有语云:‘一生事业惟公会,半世功名只早朝。’言其清无事也。至是,西涯续二句云:‘更有运灰兼运炭,贵人头上不曾饶。’一座哄然。】
老李,因为翰林院工作太无聊,甚至还翘掉早朝!
第196章
对于考过科举的人来说前面几道随机出的公文写作题和策问题都是信手拈来的玩意,只苦了平时不怎么写这种文章的王六岁。
好在谢迁可是状元出身,教他习举业还是绰绰有余的,每天的功课把他的基本功锻炼得很扎实。
策问题也不算多难出的正好就是人才选拔相关说是“求才贵广考课贵精”,这句话看似相互矛盾实则相互成就要求考生就着人才考核中“考课”“精选”的办法展开论述。
这不就是问怎么考校人才吗?简直太简单了,根本难不倒王六岁!
就是写起来比较费手。
刘健也贴心地表示,中午会有人给他们送饭他们可以慢慢做,要是有人考到天黑都没考完还可以和殿试一样请烛。
当然,最多请两根,你不睡觉别人也是要睡的。
文哥儿一听时间这么充足,才放下心来安安心心把记在草稿上的考题誊抄到答卷上哼哧哼哧把前面的题挨个写过去。
要把字写得端端正正大家的书写速度其实都不算太快。
到饭点时文哥儿瞧见其他人大多也没停笔才放下心来啃光禄寺为庶吉士们准备的两个白馒头。
馒头有点硬不过没关系还配了碗汤呢,实在咬不动还可以蘸着汤吃贴心!
不愧是你光禄寺:)
文哥儿不挑食就着汤把两个馒头吃光光正准备收拾收拾继续答题,就看见钱福施施然地起身交卷去了。
文哥儿:?????
可恶,这家伙怎么能这么快提前交卷,这不是显得他写得特别慢吗!
好在其他人都没钱福这么能写,至少文哥儿把整篇策论写完的时候靳贵他们还在认真誊抄。
文哥儿放下心来,没再奋笔疾书。
他对着《神童诗》这道诗题有些苦恼,所谓的考生变考题当然是开玩笑的,刘健出的这道题应该是取自流行的《汪神童诗》。
这是市面上最流行的《神童诗》集子,相传是北宋神童汪洙的诗集。
《汪神童诗》里头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句,比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比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再比如有名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更有诸多鼓吹读书好的句子,比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可以说是很符合宋朝读书人的集体观念了:别看我顺嘴提了下“将相本无种”,实际上在我心里武将也是下品,我们读书人就是全世界最牛逼的!
这也是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执政大方针造就的结果。
当然,也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读书人分外推崇造就的结果。
宋朝读书人的待遇也确实很好,汪洙自己最终官拜大学士,后来他儿子也官拜大学士,孙子同样也官拜大学士(就是在这期间北宋成了南宋)。
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确实深入人心。
就像如果现在文哥儿说不读书了,他要去从军/学医/种田/经商/搞营造——无论选哪一样,肯定都有不少人等着轮流打断他的腿。
平时能允许他读些杂书,已经算是挺开明的家长了。
文哥儿琢磨了一会,提笔写下了一首《神童诗》。
写诗这东西,有灵感的时候提笔就能写,没灵感的时候憋个十天半个月也憋不出半句像样的句子来。
文哥儿一口气把整首诗写完了,搁下笔把答卷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谬误以后便开开心心地交卷去。
靳贵他们也陆续交了卷子。
回去的时候不赶时间,文哥儿可以慢慢走。
一行人相携出了宫门,有人提议去吃顿“散馆饭”,立刻得到大伙的响应。
文哥儿便被他们带去蹭吃蹭喝,还有人去找钱福过来一块聚餐。
结果钱福已经不知在哪儿喝个半醉,过来时啥都没说就让人上酒,嘴里说什么“无酒不成宴”。
离钱福最近的刘存业把他摁到椅子上,好脾气地劝道:“文哥儿在呢,你别喝太多了,不然一会可要在文哥儿面前出糗了。”
文哥儿:?????
好你个钱鹤滩,害我浪费了两支蜡烛!!!
这个世界实在太过险恶了,这些家伙一个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人,他哥不是,钱福更不是!
文哥儿愤而挪开钱福给的备考资料,摊开自己的日记本狠狠地记了钱福一笔。
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这世上哪还有他这种实诚小孩的容身之处呢!!!
翌日文哥儿见到钱福,顿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一副“我再也不和你好了”的生气模样。
钱福一看就知道文哥儿上当了,笑吟吟地摸着文哥儿脑壳说道:“开心开心不是挺好的吗?你这么聪明,直接考肯定也不成问题!”
文哥儿才不搭理他,蹬蹬蹬跑到靳贵身边,离钱福远远地。
靳贵得知钱福干的好事,不免也为文哥儿抱不平:“本来文哥儿就来不及好好准备,你怎么能这样戏弄他?”
钱福自知理亏地摸了摸鼻头,蹲到文哥儿面前好言好语跟他道歉。
文哥儿一向是吃软不吃硬的,听钱福相当诚恳地承认错误,便也没再气他了。
一伙人浩浩荡荡地往宫门而去。
文哥儿这个小短腿因为走得不够快,路上还被人轮流扛着走,二十个庶吉士接力扛倒也还算轻松。
一路上被转手了好多回的文哥儿:?????
其实他真的可以自己走的!
一行人抵达东阁外,自是要恭恭敬敬地去向刘健他们见礼。
文哥儿终于也可以脚踏实地了。他跟在钱福他们身边往里走,很快瞧见了内阁几位阁老。
内阁的座位是不分座次的,大家都一样坐着办公。
文哥儿仗着自己年纪小、个头矮,好奇地打量起内阁里的陈设来,接着他很快对上了老丘朝他瞅过来的眼神。
文哥儿马上收回东张西望到处看来看去的视线,假装自己是个超级乖巧的好学生。
丘濬:“…………”
有什么好装的,在场的难道还有不认得他的人?
哦,徐溥徐首辅好像不太熟悉。
刘健见人到齐了,起身勉励了他们几句,命人招呼他们入座考试。
散馆考核的地点和入馆考试一样,都是在东阁前头的空旷处。已经有吏员把桌椅摆放好,他们只需要入座听题作答就好。
既然已经是拿朝廷俸禄的人了,他们的待遇比科举考生好那么一点,至少试卷不用自备,笔墨纸砚全是礼部那边给他们准备好的。
这就是吃公家饭的好处啊!
文哥儿拿着簇新的贡笔贡纸,感觉非常棒。他学着钱福他们那样着手研墨,耐心等待刘健出来给他们出题。
明朝这诸多考试大多都是考官念题自己抄到卷子上,要是听力不太好就等着巡场官举着题牌下来展示题目。
文哥儿还是头一回参加正经考试,心中莫名有些小激动。瞅见刘健从东阁走了出来,他赶忙把毛笔沾饱了墨汁,等着在草稿纸上先把题目记一遍。
刘健瞅了唯一矮矮的小考生一眼,示意考试马上就要开始,让考生们注意听题。
接着他就不疾不徐地念起了考题。
这次散馆考核是从科举考试那边挑的题型,随机选考了表、诏、判语三项,此外还有一道策问题。
当然,既然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诗词歌赋也是要考核的,这次考试还出了个诗题,要求考生自选诗体写一首《神童诗》。
大伙本来正认真抄题,听到这个题目后握笔的手突然顿住了,忍不住齐齐转头看向文哥儿。
疑似突然从考生变成考题的文哥儿:?????
不是,你们内阁出题这么随便的吗?
以前看天气出题也就罢了,现在还能指着人出题?!
有你们这些这么随便的阁老,大明要完,大明迟早要完!
文哥儿在心里嘀嘀咕咕半天,还是得老老实实把最后一道考题也记了下来。
天大地大,出题人最大!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不对劲,你们不对劲
文哥儿:这个大明从皇帝到阁老都不对劲!!!
*
注:
1庶吉士散馆相关试题:参考论文《明代庶吉士制度探析》以及搜到的一些“阁试诗”
因为前两年已经让老丘把改革提前了,所以这里的散馆考核参考了后来的改革内容,比如考“吏治民生、经邦强国之策”。
这个论文还提到,因为庶吉士没啥竞争就等着升官,所以倒李东阳和程敏政给庶吉士上课时大半庶吉士都请假偷懒hhh
李东阳忍不住写诗发牢骚:“回廊寂寂锁斋居白日都消病历余;窃食大官无寸补,流洲亭上勘医书。”
老李:学生全都请病假不来上课,我这官当着有啥意思,还不如校对医书去
看来老李讲课不受欢迎(bushi
-
2一生事业惟公会,半世功名只早朝:参考《玉堂丛语》
也是李东阳他们发牢骚的趣事(x
【西涯在翰林时,偶失朝被罚,翰林旧有语云:‘一生事业惟公会,半世功名只早朝。’言其清无事也。至是,西涯续二句云:‘更有运灰兼运炭,贵人头上不曾饶。’一座哄然。】
老李,因为翰林院工作太无聊,甚至还翘掉早朝!
第196章
对于考过科举的人来说前面几道随机出的公文写作题和策问题都是信手拈来的玩意,只苦了平时不怎么写这种文章的王六岁。
好在谢迁可是状元出身,教他习举业还是绰绰有余的,每天的功课把他的基本功锻炼得很扎实。
策问题也不算多难出的正好就是人才选拔相关说是“求才贵广考课贵精”,这句话看似相互矛盾实则相互成就要求考生就着人才考核中“考课”“精选”的办法展开论述。
这不就是问怎么考校人才吗?简直太简单了,根本难不倒王六岁!
就是写起来比较费手。
刘健也贴心地表示,中午会有人给他们送饭他们可以慢慢做,要是有人考到天黑都没考完还可以和殿试一样请烛。
当然,最多请两根,你不睡觉别人也是要睡的。
文哥儿一听时间这么充足,才放下心来安安心心把记在草稿上的考题誊抄到答卷上哼哧哼哧把前面的题挨个写过去。
要把字写得端端正正大家的书写速度其实都不算太快。
到饭点时文哥儿瞧见其他人大多也没停笔才放下心来啃光禄寺为庶吉士们准备的两个白馒头。
馒头有点硬不过没关系还配了碗汤呢,实在咬不动还可以蘸着汤吃贴心!
不愧是你光禄寺:)
文哥儿不挑食就着汤把两个馒头吃光光正准备收拾收拾继续答题,就看见钱福施施然地起身交卷去了。
文哥儿:?????
可恶,这家伙怎么能这么快提前交卷,这不是显得他写得特别慢吗!
好在其他人都没钱福这么能写,至少文哥儿把整篇策论写完的时候靳贵他们还在认真誊抄。
文哥儿放下心来,没再奋笔疾书。
他对着《神童诗》这道诗题有些苦恼,所谓的考生变考题当然是开玩笑的,刘健出的这道题应该是取自流行的《汪神童诗》。
这是市面上最流行的《神童诗》集子,相传是北宋神童汪洙的诗集。
《汪神童诗》里头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句,比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比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再比如有名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更有诸多鼓吹读书好的句子,比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可以说是很符合宋朝读书人的集体观念了:别看我顺嘴提了下“将相本无种”,实际上在我心里武将也是下品,我们读书人就是全世界最牛逼的!
这也是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执政大方针造就的结果。
当然,也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读书人分外推崇造就的结果。
宋朝读书人的待遇也确实很好,汪洙自己最终官拜大学士,后来他儿子也官拜大学士,孙子同样也官拜大学士(就是在这期间北宋成了南宋)。
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确实深入人心。
就像如果现在文哥儿说不读书了,他要去从军/学医/种田/经商/搞营造——无论选哪一样,肯定都有不少人等着轮流打断他的腿。
平时能允许他读些杂书,已经算是挺开明的家长了。
文哥儿琢磨了一会,提笔写下了一首《神童诗》。
写诗这东西,有灵感的时候提笔就能写,没灵感的时候憋个十天半个月也憋不出半句像样的句子来。
文哥儿一口气把整首诗写完了,搁下笔把答卷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谬误以后便开开心心地交卷去。
靳贵他们也陆续交了卷子。
回去的时候不赶时间,文哥儿可以慢慢走。
一行人相携出了宫门,有人提议去吃顿“散馆饭”,立刻得到大伙的响应。
文哥儿便被他们带去蹭吃蹭喝,还有人去找钱福过来一块聚餐。
结果钱福已经不知在哪儿喝个半醉,过来时啥都没说就让人上酒,嘴里说什么“无酒不成宴”。
离钱福最近的刘存业把他摁到椅子上,好脾气地劝道:“文哥儿在呢,你别喝太多了,不然一会可要在文哥儿面前出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