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
袁礼贤的学生门生苦劝无果, 秦昭预备连夜去见他, 正元帝此时还在玉皇观中, 卫善披衣起来送他:“袁相因何如此焦急?”这不该是他的行事, 他虽在立嫡上强硬, 可泰山封禅请立太子, 就是在逼迫正元帝了。
秦昭沉吟片刻:“似乎是袁相身子不如从前了。”
卫善一怔, 正元帝病了痛了还会咳嗽几声,吃几帖汤药,腿上痛楚难耐的时候也会拿人撒气, 谁挨得近,谁受的怒火就重。
可袁礼贤仿佛一根老竹,他其实了已经是个老人了, 可从没见过他有老态, 这回从京城到泰山,四十来日的奔波, 他也一样浑若无事。
六部尚书和胡成玉总有告假的时候, 可他却似戳在了紫宸殿中, 大朝会上袁礼贤的那个位子永远都站着人, 他从不病也从不痛, 永远都是那付石刻似的脸,朝会上再争论, 只要他一出声,便立时安静。
百官以他为首, 甚事除了正元帝之外, 还请袁礼贤定夺,这样一个人,他的身子撑不住了,胡成玉一倒,局势还安稳,调任官员重换新人,样样都没由起大波澜,可袁礼贤一倒,卫善都不敢去想朝局会受多大的震荡。
秦昭换过常服,不用小福子,自己提着灯笼往山下行馆中去,卫善送他到门边,眼看着光点越来越暗越来越远,转身问沉香:“小厨房里做了什么吃食?”
“炖了松蘑素锅。”沉香不知公主怎么突然问起这些,顿一顿才回复:“公主可是饿了,我盛一碗来,给公主用罢。”
因要祭天,行宫中已经停了酒肉,主子们吃素食,下人自然也一样跟着吃素,卫善摇摇头:“你去预备个砂锅,我要到昰儿那儿去。”
夜色浓得化不开,清虚测算天象说这几日是最好的时辰,可他们初到泰山时,天上夜夜都缀满了星星,这几日却浓云遮月,半点星光也不见。
卫善领了宫人,前后点上十几盏灯笼,这才能照见去路,披着斗蓬往秦昰住的松涛阁去。屋里灯火未熄,秦昰还在背明日的仪程,一见着卫善就笑,很有些不好意思:“姐姐来了。”
他明日要穿的冠服挂在殿中,屋里点满了灯,小安子正在模仿礼官,几个小太监一字儿排开,充作文武百官,殿中摆上圆桌,圆桌上摆着几碟点心充作供果,卫善一看便知,他这是在演练明日的亚献。
卫善笑眯眯坐下来看,秦昰不穿礼服,只戴着礼冠,当真在卫善跟前演了一回,就怕明日人多怯场,错了一步都不成,秦昰坐下来歇一歇,看着卫善道:“大哥怎么就不怕。”
卫善望着他的眼睛:“你还记得和大哥亚献的事?”
秦昰那会儿才刚四岁,被秦显牵着,只要学着他的样子就成了,这么长一段祭天的路,礼服礼冠这么重,秦昰摇摇摆摆走得累了,被秦显拎起来抱在怀里。
秦昰低下头去:“我记得大哥。”十岁的孩子,也不是全不解事了,他和秦显原来多么亲近,这个大哥把他扛在脖子上玩闹,比起正元帝,秦显与他更亲近。
秦昰已经懂事了,就是原来不懂,这几年里袁礼贤胡成玉教了这么多,他也懂得了,他捧着碗喝汤,脸上还有些小儿的稚气,放下汤碗来,垂下眉眼,似有话要对卫善说。
小安子一见这样,赶紧领人退了出去,满面忧色,还把门给轻轻阖上了,秦昰这才抬头看一眼卫善:“我是不是一定要当皇帝?”
卫善面色微变,一把握了秦昰的手:“谁对你说的?”
秦昰脸上还是那付腼腆模样:“没有人跟我说过,”他飞快的看了卫善一眼,又低下头去:“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卫善看着他脸上流露出不安的神情,身子扭动几下,头低得更低了:“袁相胡相都是这么说的。”两位授业的师傅,话里话外都是这个意思,就算胡成玉没有摆明车马站在他身后,可意思他却能感知到。
卫善心底刹时柔软了,上辈子她没能见到秦昰长大,这辈子可以想见,他会长成一个俊秀的男儿,如今他的眉目间就更像姑姑,一双眼睛尤其相似,越是长大,跟正元帝的相似之处就越是少了。
她放柔了声调:“那昰儿想么?”
卫善伸手扶在他肩上,秦昰还显得不好意思,都这么大了还跟姐姐亲昵,却又愿意亲近卫善,听见卫善发问,眼睛却又显出茫然的神情来,盯着殿中烛火,半晌都没法开口:“我不知道。”
秦昭提着灯到山下驿馆,袁礼贤喜静,自己一人独居,秦昱再恨不能袁礼贤赶紧归西,也不敢怠慢了他,把他安排在竹篁幽处。
秦昭正可避过官员往屋中去,两边斜竹丛生,地上铺了一层白石,是个极为清净的所在,可地上白石被踩踏的露出黑泥,此地才刚送走一批官员,袁礼贤再想清净,也清净不了。
窗中莹莹一星灯火,秦昭孤身而来,欲劝他改过主意,明日由袁礼贤来主导,一等终献之后便由他起头,先把请立秦昰的话说完,跟着这些支持他的官员再纷纷出列附议,挑中这样一个场合,便是迫得正元帝开口,不能再像上两回那样,按下不发。
袁礼贤门前客人从来不少,秦昭却还是头回登门,他亲自出来相迎,披了一件棉面袍子,看上去似要就寝,可头发依旧梳得一丝不苟,花白的头发插着一根竹簪,双眼下垂:“王爷真是稀客。”
请他进去,着童儿煮茶,两人隔着泥炉对坐,等着水佛沏茶喝,秦昭一进屋子便闻见隐隐一股药味,这泥炉只怕平日里就是用来煎药的。
他心知袁礼贤因何焦急,只没想到他的病比想的更重些,竟还能在外人面前一丝不露,秦昭等那水一沸,替他沏了杯茶。
袁礼贤捧起茶盏:“犬子多有叨扰,该是我谢过王爷才是。”
秦昭摆一摆手:“我与含之相交,并不因为袁相,朋友有难,自当相助。”这话一语双关,点明自己今日因何而来。
袁礼贤却不吃他这一套,多少年来好话坏话都曾听过,干脆挑破:“晋王留下犬子,不全是为了犬子,今日晋王走这一遭,也不全是因为袁某。”
秦昭无法否认,他来确是因为秦昰因为卫家,也因为他自己,牵一发而动全身,袁礼贤只要做出泰山封禅逼立太子的事,从秦昰到卫家再到晋地,都一样危险。
袁礼贤啜饮一口热茶汤,平日见他,总是只看见他的眼睛,灯火下才照见他发白的眉毛,他终于显出一点老态来,垂眉低首道:“我的心意不可更改,晋王何必白跑一趟。”
秦昭心中气动,可拿袁礼贤并无办法,用袁含之的性命相逼,自然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一只飞奴,吴三就能把袁含之拘住,可袁礼贤依旧不吃这一套。
他若是顾惜自己的性命,一开始便不会打这个主意。
“袁相所谋事大,何必操之过急?”秦昭难得脸上显出愠色来:“袁相可知,明日事发,就算能立四弟为太子,你也依旧性命难保。”
袁礼贤抬起眼来,只一抬眼,便老态尽去,目光精光四射:“我不能眼见二十五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他对着门生都未说的话,当着秦昭的面说了:“陛下欲立太孙是痴人说梦,我们这些人老的老,死的死,主少国疑,大臣难附,百姓不信,从此再未有人能有匡扶社稷,朝中一乱,大业危矣,这些事晋王难道不知?”
秦昭还未答话,袁礼贤又道:“晋王难道就能安于晋地,不作图谋?”
若是太孙上位,秦昱必不会善罢干休,就算秦昭不愿,也终会有人推他走向那一步,只有立秦昰才最安稳,至少安稳得最久,以立秦昰再换大业十年的安稳,要乱也不那么容易。
袁礼贤难得话多,看秦昭不否认更愿意和他说一点真话:“雍王友爱孝悌,只有他登帝位方能保得大业血脉绵延,以帝王来论,他多有不足之处,可以君子来论,他足矣。”
袁礼贤对这个学生并不满意,可他是唯一的选择,就算是立太孙,也比立齐王更好,而正元帝为了给孙子开道,竟把曾文涉这样的人提起来当宰相。
秦昭少有不能说服人的时候,袁礼贤想到了极处,不顾惜自己的性命,也不顾惜别人的性命,他的想法无人能撼动,甚至还道:“就算明日不成,晋王也可保得雍王平安。”怪不得他半点也不疑惑秦昭来访,他密会官员的消息又这么容易被秦昭得知。
袁礼贤对正元帝深深失望,一壶茶尽,欲送秦昭出门时道:“陛下因情所耽,心志已经不复当年了。”他择正元帝为主,便是他有争霸天下的雄心,此时雄心壮志磨去一半,又深受爱子身亡的打击,竟将江山置于一孩童之手。
袁礼贤难得打量了秦昭一眼,说了一句百官人人想说,可又人人都不敢说的话:“倘若能立晋王,又何须如此?”
秦昭沉吟片刻:“似乎是袁相身子不如从前了。”
卫善一怔, 正元帝病了痛了还会咳嗽几声,吃几帖汤药,腿上痛楚难耐的时候也会拿人撒气, 谁挨得近,谁受的怒火就重。
可袁礼贤仿佛一根老竹,他其实了已经是个老人了, 可从没见过他有老态, 这回从京城到泰山,四十来日的奔波, 他也一样浑若无事。
六部尚书和胡成玉总有告假的时候, 可他却似戳在了紫宸殿中, 大朝会上袁礼贤的那个位子永远都站着人, 他从不病也从不痛, 永远都是那付石刻似的脸,朝会上再争论, 只要他一出声,便立时安静。
百官以他为首, 甚事除了正元帝之外, 还请袁礼贤定夺,这样一个人,他的身子撑不住了,胡成玉一倒,局势还安稳,调任官员重换新人,样样都没由起大波澜,可袁礼贤一倒,卫善都不敢去想朝局会受多大的震荡。
秦昭换过常服,不用小福子,自己提着灯笼往山下行馆中去,卫善送他到门边,眼看着光点越来越暗越来越远,转身问沉香:“小厨房里做了什么吃食?”
“炖了松蘑素锅。”沉香不知公主怎么突然问起这些,顿一顿才回复:“公主可是饿了,我盛一碗来,给公主用罢。”
因要祭天,行宫中已经停了酒肉,主子们吃素食,下人自然也一样跟着吃素,卫善摇摇头:“你去预备个砂锅,我要到昰儿那儿去。”
夜色浓得化不开,清虚测算天象说这几日是最好的时辰,可他们初到泰山时,天上夜夜都缀满了星星,这几日却浓云遮月,半点星光也不见。
卫善领了宫人,前后点上十几盏灯笼,这才能照见去路,披着斗蓬往秦昰住的松涛阁去。屋里灯火未熄,秦昰还在背明日的仪程,一见着卫善就笑,很有些不好意思:“姐姐来了。”
他明日要穿的冠服挂在殿中,屋里点满了灯,小安子正在模仿礼官,几个小太监一字儿排开,充作文武百官,殿中摆上圆桌,圆桌上摆着几碟点心充作供果,卫善一看便知,他这是在演练明日的亚献。
卫善笑眯眯坐下来看,秦昰不穿礼服,只戴着礼冠,当真在卫善跟前演了一回,就怕明日人多怯场,错了一步都不成,秦昰坐下来歇一歇,看着卫善道:“大哥怎么就不怕。”
卫善望着他的眼睛:“你还记得和大哥亚献的事?”
秦昰那会儿才刚四岁,被秦显牵着,只要学着他的样子就成了,这么长一段祭天的路,礼服礼冠这么重,秦昰摇摇摆摆走得累了,被秦显拎起来抱在怀里。
秦昰低下头去:“我记得大哥。”十岁的孩子,也不是全不解事了,他和秦显原来多么亲近,这个大哥把他扛在脖子上玩闹,比起正元帝,秦显与他更亲近。
秦昰已经懂事了,就是原来不懂,这几年里袁礼贤胡成玉教了这么多,他也懂得了,他捧着碗喝汤,脸上还有些小儿的稚气,放下汤碗来,垂下眉眼,似有话要对卫善说。
小安子一见这样,赶紧领人退了出去,满面忧色,还把门给轻轻阖上了,秦昰这才抬头看一眼卫善:“我是不是一定要当皇帝?”
卫善面色微变,一把握了秦昰的手:“谁对你说的?”
秦昰脸上还是那付腼腆模样:“没有人跟我说过,”他飞快的看了卫善一眼,又低下头去:“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卫善看着他脸上流露出不安的神情,身子扭动几下,头低得更低了:“袁相胡相都是这么说的。”两位授业的师傅,话里话外都是这个意思,就算胡成玉没有摆明车马站在他身后,可意思他却能感知到。
卫善心底刹时柔软了,上辈子她没能见到秦昰长大,这辈子可以想见,他会长成一个俊秀的男儿,如今他的眉目间就更像姑姑,一双眼睛尤其相似,越是长大,跟正元帝的相似之处就越是少了。
她放柔了声调:“那昰儿想么?”
卫善伸手扶在他肩上,秦昰还显得不好意思,都这么大了还跟姐姐亲昵,却又愿意亲近卫善,听见卫善发问,眼睛却又显出茫然的神情来,盯着殿中烛火,半晌都没法开口:“我不知道。”
秦昭提着灯到山下驿馆,袁礼贤喜静,自己一人独居,秦昱再恨不能袁礼贤赶紧归西,也不敢怠慢了他,把他安排在竹篁幽处。
秦昭正可避过官员往屋中去,两边斜竹丛生,地上铺了一层白石,是个极为清净的所在,可地上白石被踩踏的露出黑泥,此地才刚送走一批官员,袁礼贤再想清净,也清净不了。
窗中莹莹一星灯火,秦昭孤身而来,欲劝他改过主意,明日由袁礼贤来主导,一等终献之后便由他起头,先把请立秦昰的话说完,跟着这些支持他的官员再纷纷出列附议,挑中这样一个场合,便是迫得正元帝开口,不能再像上两回那样,按下不发。
袁礼贤门前客人从来不少,秦昭却还是头回登门,他亲自出来相迎,披了一件棉面袍子,看上去似要就寝,可头发依旧梳得一丝不苟,花白的头发插着一根竹簪,双眼下垂:“王爷真是稀客。”
请他进去,着童儿煮茶,两人隔着泥炉对坐,等着水佛沏茶喝,秦昭一进屋子便闻见隐隐一股药味,这泥炉只怕平日里就是用来煎药的。
他心知袁礼贤因何焦急,只没想到他的病比想的更重些,竟还能在外人面前一丝不露,秦昭等那水一沸,替他沏了杯茶。
袁礼贤捧起茶盏:“犬子多有叨扰,该是我谢过王爷才是。”
秦昭摆一摆手:“我与含之相交,并不因为袁相,朋友有难,自当相助。”这话一语双关,点明自己今日因何而来。
袁礼贤却不吃他这一套,多少年来好话坏话都曾听过,干脆挑破:“晋王留下犬子,不全是为了犬子,今日晋王走这一遭,也不全是因为袁某。”
秦昭无法否认,他来确是因为秦昰因为卫家,也因为他自己,牵一发而动全身,袁礼贤只要做出泰山封禅逼立太子的事,从秦昰到卫家再到晋地,都一样危险。
袁礼贤啜饮一口热茶汤,平日见他,总是只看见他的眼睛,灯火下才照见他发白的眉毛,他终于显出一点老态来,垂眉低首道:“我的心意不可更改,晋王何必白跑一趟。”
秦昭心中气动,可拿袁礼贤并无办法,用袁含之的性命相逼,自然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一只飞奴,吴三就能把袁含之拘住,可袁礼贤依旧不吃这一套。
他若是顾惜自己的性命,一开始便不会打这个主意。
“袁相所谋事大,何必操之过急?”秦昭难得脸上显出愠色来:“袁相可知,明日事发,就算能立四弟为太子,你也依旧性命难保。”
袁礼贤抬起眼来,只一抬眼,便老态尽去,目光精光四射:“我不能眼见二十五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他对着门生都未说的话,当着秦昭的面说了:“陛下欲立太孙是痴人说梦,我们这些人老的老,死的死,主少国疑,大臣难附,百姓不信,从此再未有人能有匡扶社稷,朝中一乱,大业危矣,这些事晋王难道不知?”
秦昭还未答话,袁礼贤又道:“晋王难道就能安于晋地,不作图谋?”
若是太孙上位,秦昱必不会善罢干休,就算秦昭不愿,也终会有人推他走向那一步,只有立秦昰才最安稳,至少安稳得最久,以立秦昰再换大业十年的安稳,要乱也不那么容易。
袁礼贤难得话多,看秦昭不否认更愿意和他说一点真话:“雍王友爱孝悌,只有他登帝位方能保得大业血脉绵延,以帝王来论,他多有不足之处,可以君子来论,他足矣。”
袁礼贤对这个学生并不满意,可他是唯一的选择,就算是立太孙,也比立齐王更好,而正元帝为了给孙子开道,竟把曾文涉这样的人提起来当宰相。
秦昭少有不能说服人的时候,袁礼贤想到了极处,不顾惜自己的性命,也不顾惜别人的性命,他的想法无人能撼动,甚至还道:“就算明日不成,晋王也可保得雍王平安。”怪不得他半点也不疑惑秦昭来访,他密会官员的消息又这么容易被秦昭得知。
袁礼贤对正元帝深深失望,一壶茶尽,欲送秦昭出门时道:“陛下因情所耽,心志已经不复当年了。”他择正元帝为主,便是他有争霸天下的雄心,此时雄心壮志磨去一半,又深受爱子身亡的打击,竟将江山置于一孩童之手。
袁礼贤难得打量了秦昭一眼,说了一句百官人人想说,可又人人都不敢说的话:“倘若能立晋王,又何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