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圣旨何在?
与大单于的和谈结束之后,韩孺子回到碎铁城休息了几天,在此期间,他亲眼见匈奴人拔营向北迁移,安排好了守城将士,接到消息说神雄关已被夺回。
然后他出发了,一旦动身,韩孺子就得马不停蹄,他一直心悬京城,与匈奴人和谈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边疆快些安定,他好放心返京。
韩孺子只带了不到一百名卫兵,轻装上路,计算好了时间,正好中途追上右将军冯世礼率领的辎重队伍,这支队伍早已发出,行进得十分缓慢,正好给镇北将军提供粮草。
就是在这几天,神雄关暗潮涌动,韩孺子本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在源源不断送来的公文中,读不到这些事情,他只是急着稳定楚军,等神雄关的事情一了,立刻启程返京。
撞上左察御史萧声,完全是一次巧合。
在北门,韩孺子遇见了前来迎接的蔡兴海,蔡兴海是名无品的闲职督军,可以不用去参见钦差,他预感到大事不妙,想要独骑出关给镇北将军送信,没想到刚跑出城门就望见一队人马快速驶来。
“老天开眼!”蔡兴海激动得大叫,镇北将军比预料时间提前了一个夜晚到达,真是再及时不过。
在城门下,蔡兴海将钦差到来的消息简单说了一下,没提他与柴悦等人策划的大计,只说钦差很可能要罢免镇北将军任命的所有将官,尤其是柴悦。
人困马乏,韩孺子没想到刚刚夺回的神雄关又要落入他人之手,“钦差是哪位?”
蔡兴海摇头,他心中慌乱,走得又急,许多事情都没问清楚。
韩孺子没有立刻前往衙门,让蔡兴海去找来几名低级军吏,又让随从泥鳅召集城中的部曲士兵。
军吏知道得果然更多一些,左察御史萧声刚到不久,直闯衙门,三百余名士兵严守内外,里面发生了什么还不知道。
韩孺子记得这位顾命大臣,在勤政殿里,萧声的立场飘忽不定,像是崔太傅的附庸,却不是总为崔家说话,在韩孺子的印象里,这位重臣心事难测。
张有才前去衙门通报,韩孺子率兵随后,结果张有才很久都没回来,他的队伍在离衙门不远的地方遭到拦阻,那是一群风尘仆仆的士兵,身上的披风还没解下,脸上有着一股明显的傲气,只在面对镇北将军时才稍稍收敛。
韩孺子没有硬闯,坐在马上等了一会,向拦路的军官问道:“你们不是皇宫宿卫吧?”
宿卫分为若干营,服饰比普通将士要鲜艳,这些人身穿的却是普通盔甲。
军官微微一愣,回道:“我们是兵部内卫,还有一些人来自大都督府。”
韩孺子笑着点头,心中有数了。
张有才匆匆跑出来,身后跟着一名士兵。
“左察御史大人召镇北将军入见,只许一人,其他人各归本部。”士兵高声宣告。
一个“召”字惹怒了韩孺子的卫兵,众人横眉立目,甚至伸手握住兵器,萧声带来的士兵也都严阵以待,但是人数不占优势,不免有些紧张。
韩孺子跳下马,挥手示意自己的人无需愤怒,然后对蔡兴海和晁化道:“你们在此等候,我去见萧大人。”
两人都不同意,尤其是蔡兴海,顾不得身份与保密,拉着镇北将军走出几步,小声道:“柴将军、刘都尉和我说服了不少将领,大家本来想等镇北将军一到神雄关,就……就拥立您再次称帝,没想到……”
韩孺子吃了一惊,“你们胆子真大。”
“实在是冠军侯步步紧逼。”蔡兴海小声将来自兵部和冠军侯的两封信简述了一遍。
韩孺子恍然大悟,同时又有点哭笑不得,当初是他鼓励柴悦放手夺取北军大权的,看样子,柴将军深以为然,而且走得更远。
韩孺子转身看了一眼,萧声带来的士兵越来越显紧张,正往一块靠拢,他对蔡兴海道:“既然这样,我更应该去见萧钦差。”
“镇北将军不要自投罗网,咱们……咱们干脆带兵冲进去吧。”
“不必,我自有办法应付。萧钦差是文官,不是武将,别把他吓着了。”韩孺子微微一笑,挥手将晁化叫过来,低声道:“初更鼓响,我若不出来,你们就冲进去。”
天色已暗,离初更大概只有两刻钟左右,晁化领命,蔡兴海也稍稍安心。
韩孺子最后看了一眼混在卫兵中的孟娥,向她点下头,独自迈步向衙门里走去,张有才、蔡兴海等人随行,都被拦下。
衙门里已经点起灯笼,韩孺子在这里住过几天,没有陌生感,对站立两边的内卫士兵也不在意,大步前行,那些士兵反而目光闪烁,不敢正眼看他。
大堂上,众将仍跪在地上,萧声端坐在书案后面,身边并无卫兵。
韩孺子立而不跪,也不拱手,只是点下头,“萧大人一路辛苦。”
萧声的神情越发严肃,不冷不热地说:“还好,虽然辛苦些,总算顺利,本官此行……”
韩孺子不打算试探,上前一步,问道:“萧大人带来圣旨了?”
萧声一怔,“圣旨?什么圣旨?”
“匈奴大军犯境,边疆楚军几乎每日都向京城递送军情,全军将士时时悬望,只盼圣旨到达,萧大人亲来,想必是带着圣旨吧?”
萧声神情微变,“本官受大都督府与兵部委派……镇北将军还是先说说匈奴人吧。”
韩孺子猜得没错,左察御史手上没有圣旨,所以只能带来数百名内卫士兵,而不是皇宫宿卫,他很可能连加盖宝玺的兵部调令都没有。
韩孺子走向书案,跪在地上的众将纷纷让开,突然间都被点醒了:钦差钦差,没有圣旨,何来的钦差?
柴悦等人并不笨,只是心中有鬼,被左察御史与钦差的头衔吓住了,完全没想到圣旨的事,韩孺子却是天天想着京城的动向,推测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因此第一反应就是有没有圣旨。
他走到书案前,微笑道:“请萧大人宣读圣旨吧,我们可都等急了。”
萧声的身子挺得更直,面对着曾经坐在宝座上的傀儡皇帝,他心里不可能坦然自若,这是一次战斗,他必须在气势上压过废帝,他的优势是年龄、身份与经验。
“我没有圣旨,我是代表兵部前来……”
韩孺子收起笑容,“萧大人不是在开玩笑吧,历朝历代,大将在外,只领君命,兵部若有调动,也需加盖宝玺,从未听说兵部直接干涉边疆军务的事情。”
“情况特殊,大都督府和兵部都委派我……”
韩孺子再次打断萧声,“我不怀疑大都督府和兵部的好意,不过请京中的大人们多多关注朝堂,早领圣旨,自然一切太平,边疆的事,还是交给边疆的将士们处理吧。”
萧声张口结舌,韩孺子转身,对惊讶的众将说:“不管怎样,萧大人远道而来,虽然没带来圣旨,多少也是朝廷对边疆将士的关怀。远来为客,大家跪在这里也不能替萧大人解乏,还不快去准备酒席为萧大人接风洗尘?”
众将纷纷起身,甚至不明白自己刚才为什么要跪下,左察御史只管文官,对他们没有影响,柴悦与刘昆升互视一眼,都感到羞愧,与此同时,对镇北将军的信心也大幅增加。
眼看大势将去,萧声起身,大声道:“北军大司马印在此,北军将士……”
韩孺子立刻转身,笑道:“北军将士感激不尽。”嘴里说着话,突然一跳,上半身趴在书案上,伸手将官印拿在手中,跳回地面。
萧声伸手去抢,却已来不及,在他的印象里,废帝少言寡语,虽有几分内秀,却十分顺从,从不当面争执,没想到一年多未见,居然变得伶牙俐齿,而且不守规矩,伸手就抢官印,倒像是一名少年兵痞。
韩孺子将大司马印抛给刘昆升,“刘都尉,拿稳了,别再弄丢了,不是每次都能遇见萧大人。”
刘昆升双手抱住大司马印,“就算丢了老命,卑职也不敢再丢此印。”
“等等,刘昆升没资格继续掌管北军。”萧声气急败坏地绕过书案,要拿回官印。
韩孺子挡住他,“萧大人说得没错,刘都尉失职,罪行不小,其实不只是他,左将军韩桐畏敌欲逃,右将军冯世礼身为匈奴人所俘,军正柴智临阵扰乱军心……北军有罪之将不少,等到回京之时,每一项都要审个清楚明白。可现在不行,外有强敌,内有群盗,正是众将戴罪立功之时。萧大人尽可放心,众将仍在,北军未倒,必要保得国泰民安,方敢回京请罪。”
不只是萧声,满堂将领都吃了一惊,柴悦等人尊崇镇北将军,多半原因是他的废帝身份,少半原因则是他知人善任,关键时刻敢于决断,这还是第一次见他侃侃而谈。
韩孺子自己都有点惊讶,这些话他早就思考过,为的是回京之后解释自己在边疆的所作所为,提前说出来,感觉非常不错。
官与官斗,比的就是身份与气势,韩孺子不仅壮大了自己的气势,更将众将的气势提升了一大截,刘昆升将官印妥妥地放入怀内,示意几名将官一块来到萧声面前,簇拥着他往外走,“萧大人,您送回大司马印,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来来,跟我们一块去尝尝军中的烈酒,不醉不休。”
柴悦看向镇北将军,韩孺子轻轻摇头,等众将稍稍走远,他低声说:“时机未到。”
萧声奋力摆脱众将的束缚,转身看向废帝,突然大笑,“好,那就尝尝军中的烈酒!”
他还没有认输,只是要换一种斗法。
然后他出发了,一旦动身,韩孺子就得马不停蹄,他一直心悬京城,与匈奴人和谈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边疆快些安定,他好放心返京。
韩孺子只带了不到一百名卫兵,轻装上路,计算好了时间,正好中途追上右将军冯世礼率领的辎重队伍,这支队伍早已发出,行进得十分缓慢,正好给镇北将军提供粮草。
就是在这几天,神雄关暗潮涌动,韩孺子本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在源源不断送来的公文中,读不到这些事情,他只是急着稳定楚军,等神雄关的事情一了,立刻启程返京。
撞上左察御史萧声,完全是一次巧合。
在北门,韩孺子遇见了前来迎接的蔡兴海,蔡兴海是名无品的闲职督军,可以不用去参见钦差,他预感到大事不妙,想要独骑出关给镇北将军送信,没想到刚跑出城门就望见一队人马快速驶来。
“老天开眼!”蔡兴海激动得大叫,镇北将军比预料时间提前了一个夜晚到达,真是再及时不过。
在城门下,蔡兴海将钦差到来的消息简单说了一下,没提他与柴悦等人策划的大计,只说钦差很可能要罢免镇北将军任命的所有将官,尤其是柴悦。
人困马乏,韩孺子没想到刚刚夺回的神雄关又要落入他人之手,“钦差是哪位?”
蔡兴海摇头,他心中慌乱,走得又急,许多事情都没问清楚。
韩孺子没有立刻前往衙门,让蔡兴海去找来几名低级军吏,又让随从泥鳅召集城中的部曲士兵。
军吏知道得果然更多一些,左察御史萧声刚到不久,直闯衙门,三百余名士兵严守内外,里面发生了什么还不知道。
韩孺子记得这位顾命大臣,在勤政殿里,萧声的立场飘忽不定,像是崔太傅的附庸,却不是总为崔家说话,在韩孺子的印象里,这位重臣心事难测。
张有才前去衙门通报,韩孺子率兵随后,结果张有才很久都没回来,他的队伍在离衙门不远的地方遭到拦阻,那是一群风尘仆仆的士兵,身上的披风还没解下,脸上有着一股明显的傲气,只在面对镇北将军时才稍稍收敛。
韩孺子没有硬闯,坐在马上等了一会,向拦路的军官问道:“你们不是皇宫宿卫吧?”
宿卫分为若干营,服饰比普通将士要鲜艳,这些人身穿的却是普通盔甲。
军官微微一愣,回道:“我们是兵部内卫,还有一些人来自大都督府。”
韩孺子笑着点头,心中有数了。
张有才匆匆跑出来,身后跟着一名士兵。
“左察御史大人召镇北将军入见,只许一人,其他人各归本部。”士兵高声宣告。
一个“召”字惹怒了韩孺子的卫兵,众人横眉立目,甚至伸手握住兵器,萧声带来的士兵也都严阵以待,但是人数不占优势,不免有些紧张。
韩孺子跳下马,挥手示意自己的人无需愤怒,然后对蔡兴海和晁化道:“你们在此等候,我去见萧大人。”
两人都不同意,尤其是蔡兴海,顾不得身份与保密,拉着镇北将军走出几步,小声道:“柴将军、刘都尉和我说服了不少将领,大家本来想等镇北将军一到神雄关,就……就拥立您再次称帝,没想到……”
韩孺子吃了一惊,“你们胆子真大。”
“实在是冠军侯步步紧逼。”蔡兴海小声将来自兵部和冠军侯的两封信简述了一遍。
韩孺子恍然大悟,同时又有点哭笑不得,当初是他鼓励柴悦放手夺取北军大权的,看样子,柴将军深以为然,而且走得更远。
韩孺子转身看了一眼,萧声带来的士兵越来越显紧张,正往一块靠拢,他对蔡兴海道:“既然这样,我更应该去见萧钦差。”
“镇北将军不要自投罗网,咱们……咱们干脆带兵冲进去吧。”
“不必,我自有办法应付。萧钦差是文官,不是武将,别把他吓着了。”韩孺子微微一笑,挥手将晁化叫过来,低声道:“初更鼓响,我若不出来,你们就冲进去。”
天色已暗,离初更大概只有两刻钟左右,晁化领命,蔡兴海也稍稍安心。
韩孺子最后看了一眼混在卫兵中的孟娥,向她点下头,独自迈步向衙门里走去,张有才、蔡兴海等人随行,都被拦下。
衙门里已经点起灯笼,韩孺子在这里住过几天,没有陌生感,对站立两边的内卫士兵也不在意,大步前行,那些士兵反而目光闪烁,不敢正眼看他。
大堂上,众将仍跪在地上,萧声端坐在书案后面,身边并无卫兵。
韩孺子立而不跪,也不拱手,只是点下头,“萧大人一路辛苦。”
萧声的神情越发严肃,不冷不热地说:“还好,虽然辛苦些,总算顺利,本官此行……”
韩孺子不打算试探,上前一步,问道:“萧大人带来圣旨了?”
萧声一怔,“圣旨?什么圣旨?”
“匈奴大军犯境,边疆楚军几乎每日都向京城递送军情,全军将士时时悬望,只盼圣旨到达,萧大人亲来,想必是带着圣旨吧?”
萧声神情微变,“本官受大都督府与兵部委派……镇北将军还是先说说匈奴人吧。”
韩孺子猜得没错,左察御史手上没有圣旨,所以只能带来数百名内卫士兵,而不是皇宫宿卫,他很可能连加盖宝玺的兵部调令都没有。
韩孺子走向书案,跪在地上的众将纷纷让开,突然间都被点醒了:钦差钦差,没有圣旨,何来的钦差?
柴悦等人并不笨,只是心中有鬼,被左察御史与钦差的头衔吓住了,完全没想到圣旨的事,韩孺子却是天天想着京城的动向,推测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因此第一反应就是有没有圣旨。
他走到书案前,微笑道:“请萧大人宣读圣旨吧,我们可都等急了。”
萧声的身子挺得更直,面对着曾经坐在宝座上的傀儡皇帝,他心里不可能坦然自若,这是一次战斗,他必须在气势上压过废帝,他的优势是年龄、身份与经验。
“我没有圣旨,我是代表兵部前来……”
韩孺子收起笑容,“萧大人不是在开玩笑吧,历朝历代,大将在外,只领君命,兵部若有调动,也需加盖宝玺,从未听说兵部直接干涉边疆军务的事情。”
“情况特殊,大都督府和兵部都委派我……”
韩孺子再次打断萧声,“我不怀疑大都督府和兵部的好意,不过请京中的大人们多多关注朝堂,早领圣旨,自然一切太平,边疆的事,还是交给边疆的将士们处理吧。”
萧声张口结舌,韩孺子转身,对惊讶的众将说:“不管怎样,萧大人远道而来,虽然没带来圣旨,多少也是朝廷对边疆将士的关怀。远来为客,大家跪在这里也不能替萧大人解乏,还不快去准备酒席为萧大人接风洗尘?”
众将纷纷起身,甚至不明白自己刚才为什么要跪下,左察御史只管文官,对他们没有影响,柴悦与刘昆升互视一眼,都感到羞愧,与此同时,对镇北将军的信心也大幅增加。
眼看大势将去,萧声起身,大声道:“北军大司马印在此,北军将士……”
韩孺子立刻转身,笑道:“北军将士感激不尽。”嘴里说着话,突然一跳,上半身趴在书案上,伸手将官印拿在手中,跳回地面。
萧声伸手去抢,却已来不及,在他的印象里,废帝少言寡语,虽有几分内秀,却十分顺从,从不当面争执,没想到一年多未见,居然变得伶牙俐齿,而且不守规矩,伸手就抢官印,倒像是一名少年兵痞。
韩孺子将大司马印抛给刘昆升,“刘都尉,拿稳了,别再弄丢了,不是每次都能遇见萧大人。”
刘昆升双手抱住大司马印,“就算丢了老命,卑职也不敢再丢此印。”
“等等,刘昆升没资格继续掌管北军。”萧声气急败坏地绕过书案,要拿回官印。
韩孺子挡住他,“萧大人说得没错,刘都尉失职,罪行不小,其实不只是他,左将军韩桐畏敌欲逃,右将军冯世礼身为匈奴人所俘,军正柴智临阵扰乱军心……北军有罪之将不少,等到回京之时,每一项都要审个清楚明白。可现在不行,外有强敌,内有群盗,正是众将戴罪立功之时。萧大人尽可放心,众将仍在,北军未倒,必要保得国泰民安,方敢回京请罪。”
不只是萧声,满堂将领都吃了一惊,柴悦等人尊崇镇北将军,多半原因是他的废帝身份,少半原因则是他知人善任,关键时刻敢于决断,这还是第一次见他侃侃而谈。
韩孺子自己都有点惊讶,这些话他早就思考过,为的是回京之后解释自己在边疆的所作所为,提前说出来,感觉非常不错。
官与官斗,比的就是身份与气势,韩孺子不仅壮大了自己的气势,更将众将的气势提升了一大截,刘昆升将官印妥妥地放入怀内,示意几名将官一块来到萧声面前,簇拥着他往外走,“萧大人,您送回大司马印,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来来,跟我们一块去尝尝军中的烈酒,不醉不休。”
柴悦看向镇北将军,韩孺子轻轻摇头,等众将稍稍走远,他低声说:“时机未到。”
萧声奋力摆脱众将的束缚,转身看向废帝,突然大笑,“好,那就尝尝军中的烈酒!”
他还没有认输,只是要换一种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