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外御其侮
曹魏方面,镇西将军张合统率雍凉联军一万五千,自散关故道而南。这是逾越秦岭的最西侧一条孔道,后世与褒斜道相通,改称“散关褒斜道”。孔道的起点就是散关,因故道水(嘉陵江的上源东支流)出散关之南,秦在此设故道县,故得“散关故道”之名。
原本历史上,曹操征伐张鲁,就是走的这条道路,出散关后先折向西南方向,经河池、武兴(略阳)可抵阳平关下。武兴乡正好位于下辨和阳平之间,马超留守后路、保障粮道的小部队无能抵御,急忙快马向阳平城下马家军营传递消息。马超闻报大惊,说:“不意魏人之来如此迅捷也。今我前有阳平,后路为断,难道将死于此处乎?!”
马岱建议,咱们赶紧掉头,杀开一条血路,返回下辨去吧。当即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不可,魏人既循散关故道来,必断武都南下路,即返下辨,吾军与成都声气不通,直死地也,安可久守?”
马超定睛一瞧,此人非他,正是吴懿遣来的使者,姓王名甫字国山,广汉郪人也,官至侍中。
演义中说关羽守荆州的时候,王甫为其麾下从事,其后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退,使周仓、王甫留守麦城。关羽死后,吴军持其首级在城下劝降,“王甫大叫一声,堕城而死”。
其实此亦小说家言,在原本的历史上,王甫确实曾在荆州辅佐过关羽,但当时并未罹难(可能是提前调走了,也可能是战败逃回了蜀地),后随刘备伐吴,这才死在夷陵之战当中。而在这条时间线上。王甫跟关羽没啥太大交情,相反,他本是法正的好友。以蜀地土着而归从了东州党——吴懿故遣其来劝说马超相应也。
王甫反对折回下辨去,他说如今二刘之争尚未落幕。南方还在厮杀,而汉中空虚,只有招架之功,难有还手之力,故此魏军从散关故道而来,很可能就此在武都郡南部站稳了脚跟。到时候身后有这一支魏军,北方还要面对曹魏凉州方面的兵马,下辨就是一片死地啊——“为今之计。将军当急入汉中,固其防御,或与魏人周旋。但汉中不失,魏军不敢继向南也,待刘封殄灭,国势稍安,再请大将军以百战之卒北上,驱逐魏人,国家或可保安。”
马超说你所言有理,但问题赵云不放我进汉中去啊。我要能拿下阳平关不是早就拿下来了吗?王甫笑道:“吾有一计,请将军再约赵子龙阵前说话,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则阳平可下,汉中可入也。”
马孟起闻言大喜,于是依计而行,匆匆约见赵云。两军阵前,他对赵子龙说:“适报魏贼南下,自散关故道入,已薄我之背也。今子龙不放吾入汉,则吾军前无所据。退无所依,必为魏人所破。虽各保其主。二刘皆先帝苗殷,吾等所部亦皆大汉忠勇之士。子龙乃忍见忠骨埋于荒野,国家倾覆在即乎?虽死,亦何面目往见先帝于地下耶?”
其实赵云也刚刚得着消息,曹真率军二万,自子午道出,南取石泉,并且牛金、申仪也自东方杀来。汉中军大多为刘封、黄权带走,他手头的兵力本就不足,只能勉强守住阳平而已,实在没有力量再去救援石泉啦。石泉若破,魏军乃可大踏步进入汉中盆地,别说是他了,就算孙、吴复生,恐怕也难取胜。正自彷徨无计,马超遣人来约他阵前相谈,如今听了马超的话,心说原来魏人东西两路来攻,形势比我原本认识的还要危急啊……怎么办?
于是就劝马超:“若将军愿保太子,吾当即开关门,迎将军入汉,并力一处,可拒魏军。今魏人来之疾也,准备必然仓促,粮秣难以遽集,若能依山凭险,御之一月,必然退去,国家乃可保安,吾等亦不负先帝之厚恩也。”
马超摇摇头,说不成——“吾已受大将军之命,誓保新主,安可遽归刘封耶?莫若先不论所向者谁,只论大汉臣子本分,子龙放我入汉,并力一处,共御魏贼。魏贼一日不退,吾一日不南下以攻刘封,子龙亦一日不南下以助刘封。待魏人退去,后事可再商议——此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也。”
赵云心说我要真放你进来,等到魏军退后,还怎么“可再商议”啊,你肯定要并吞我部,拥戴刘禅的。不过目前谁当皇帝事小,若被魏人突入汉中,国家倾覆在即,那才是最可怕的……
终究赵子龙并非刘封的死党,他之所以拥戴刘封,一是根据廖淳所说,此乃刘备遗命所传也,二是吴懿谋害了关羽,赵云乃与之誓不两立。其实在内心深处,他觉得只要是刘备的儿子继承帝位便可,养子、庶子,没有太大区别……关键是这面复兴汉室的大旗必须要继续打下去,否则自己跟随刘玄德厮杀半辈子,一切努力全都虚妄,人生的意义要被根本上抹杀掉啊。
所以他也希望可以与马超暂且罢兵,合力御曹。但倘若自己一提,马超立刻就答应了,子龙未免还会心生疑窦:他是真心是假意?是真被逼急了无路可走才对我虚与委蛇的吧?一旦入关,会不会马上翻脸呢?如今马超拒绝了他投效刘封的建议,说咱们还是先攘外再安内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赵云便即信了几分。可他还是要再多问一句:“将军所言,果出真心否?吾若放将军入关,将共守汉中,不起兼并?”
马超即从箭袋中抽出一支羽箭来,当着赵云的面一折两段:“皇天在上,吾若背誓,有若此箭!”不过随即又补充了一句:“一国三公,令出多头,必难取胜。吾入汉后,子龙当听吾号令。”
赵云心说这倒也在情理之中:一则马超所部本来数量就比自己目前所掌的兵马要多,二来论及旧日名位(先不管吴懿加封他的骠骑将军,以及刘封才派人许了自己的卫将军)。马孟起本在自己之上。而且马超先小人后君子,把话说在前头,也让赵云对他的观感又提升了几分。当下就马上拱手施礼:“云自当附将军骥尾。唯将军之命是听。”
就此打开大门,放马家军进入阳平关。并且向马超通报了魏军来攻石泉的消息。马超皱眉道:“如此,吾等当归南郑,共谋破敌之策——可使吾将陈式留守阳平,以御张合。”
赵云对此并无异议,于是留下陈式率领三千兵守备阳平关,剩下的部队合二为一,连夜折返汉中郡治南郑。马超在路上就问赵云,说昔日法正在汉中筑二十三道垒。分派诸军守把,合“周易重门之义”,不知道如今情况如何?赵云叹道:“主力多随太子与黄将军南下,今汉中所余不足万数,且多新卒……”所以赵云被迫收缩兵力,放弃了大部分营垒,聚兵以守南郑东方的赤坂、成固、石泉,西方的黄沙、沔阳、阳平,以及北方的褒中,只剩下了这七座要隘。
然而赵云对于守住汉中还是颇有信心的。一是因为才得着将近二万马家军相助,二是预料曹军来得仓促,粮草物资并未补给得上。只要固守各城,熬过最艰苦的一个月时间,对方很可能被迫粮尽退兵——“所虑者,石泉若失,若赤坂亦不能阻敌,则贼可自荆州以沔水运粮,再相持月余,田间谷熟,彼或无粮运之忧也。”
马超手捻胡须。沉吟不语,好半晌才说:“待归南郑。当集众将商议,以定方略。”
等大军回到南郑城中。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士兵们一得到驻扎的指令,很多累得连营帐都不肯搭,直接裹着毯子就躺倒在民舍檐下睡了。可是马超却仍然精神矍铄,毫无疲态,大步流星进入太守衙署,便命赵云:“速召诸将前来议事,即已寝者,亦须唤起。”
时间不大,校尉以上,各路偏裨,既包括汉中军也包括武都马家军,全都聚集到了衙署内,乌泱泱的将近有三十人。马超先请赵云大致讲述了一番目前的局势,随即面色阴冷,环视众将,缓缓说道:“今魏贼来犯,形势峻急,吾等若不能合力同心,则汉中必失,汉中失而成都不保也,大汉四百年基业,行将至我等而亡……”一拍桌案:“吾故与子龙议,暂主汉中军事,诸君有异议否?”汉中军将尽皆注目赵云,赵云微微颔首,然后首先出列朝马超一揖:“云愿奉将军号令。”
于是众将一起躬身:“愿从马将军命。”
马超说好,那么首先:“从成都新主者可左,从刘封者右。”
赵云闻言大惊,忙问:“将军,此何意耶?”你不赶紧制定军事计划,怎么又提起这碴儿来了?不是说暂且搁置争议,一致对外的吗?
马超冷哼一声:“若所从相异,未必严遵吾令?吾又何敢放心用之?”赵云急忙分辩道:“如将军昨日所言,所从事,待退敌后再议。吾今必奉将军号令,绝无二心……”马超直接打断他的话:“吾却不信!”
只听“当啷啷”声响,马家军众将直接都把腰间的环首刀给抽出来了,半数一拥而上,逼住了赵云,半数拦住了身边的汉中将。随即马超下令,说赵云党同篡僭,恐有叛反投魏之意,当先囚禁起来——于是即将手足无措的赵子龙抹肩头、拢二背,绳捆索绑,押将下去。然后马超再说一遍:“从成都新主者可左,从刘封者右。”当即“呼啦”一声,八成将校全都奔了左侧,光剩下四五个人愣在当地,不知如何取舍——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廖淳。
马超毫不客气,下令将这几名将领也全都当场逮捕,关押起来。等到肃清了队伍,他才长出一口气,开始正式研讨起汉中的防务来……(未完待续。)
ps:发烧三天了,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就浑身恶寒,手足皆软,啥都干不了——问题我晚上写东西才最有灵感,效率最高啊!好在还有存稿……今天去医院看了,大夫说估计总得烧个五六天才会痊愈……真是要命啊!劳驾读者朋友们给点儿票票,鼓励一下我吧。
原本历史上,曹操征伐张鲁,就是走的这条道路,出散关后先折向西南方向,经河池、武兴(略阳)可抵阳平关下。武兴乡正好位于下辨和阳平之间,马超留守后路、保障粮道的小部队无能抵御,急忙快马向阳平城下马家军营传递消息。马超闻报大惊,说:“不意魏人之来如此迅捷也。今我前有阳平,后路为断,难道将死于此处乎?!”
马岱建议,咱们赶紧掉头,杀开一条血路,返回下辨去吧。当即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不可,魏人既循散关故道来,必断武都南下路,即返下辨,吾军与成都声气不通,直死地也,安可久守?”
马超定睛一瞧,此人非他,正是吴懿遣来的使者,姓王名甫字国山,广汉郪人也,官至侍中。
演义中说关羽守荆州的时候,王甫为其麾下从事,其后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退,使周仓、王甫留守麦城。关羽死后,吴军持其首级在城下劝降,“王甫大叫一声,堕城而死”。
其实此亦小说家言,在原本的历史上,王甫确实曾在荆州辅佐过关羽,但当时并未罹难(可能是提前调走了,也可能是战败逃回了蜀地),后随刘备伐吴,这才死在夷陵之战当中。而在这条时间线上。王甫跟关羽没啥太大交情,相反,他本是法正的好友。以蜀地土着而归从了东州党——吴懿故遣其来劝说马超相应也。
王甫反对折回下辨去,他说如今二刘之争尚未落幕。南方还在厮杀,而汉中空虚,只有招架之功,难有还手之力,故此魏军从散关故道而来,很可能就此在武都郡南部站稳了脚跟。到时候身后有这一支魏军,北方还要面对曹魏凉州方面的兵马,下辨就是一片死地啊——“为今之计。将军当急入汉中,固其防御,或与魏人周旋。但汉中不失,魏军不敢继向南也,待刘封殄灭,国势稍安,再请大将军以百战之卒北上,驱逐魏人,国家或可保安。”
马超说你所言有理,但问题赵云不放我进汉中去啊。我要能拿下阳平关不是早就拿下来了吗?王甫笑道:“吾有一计,请将军再约赵子龙阵前说话,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则阳平可下,汉中可入也。”
马孟起闻言大喜,于是依计而行,匆匆约见赵云。两军阵前,他对赵子龙说:“适报魏贼南下,自散关故道入,已薄我之背也。今子龙不放吾入汉,则吾军前无所据。退无所依,必为魏人所破。虽各保其主。二刘皆先帝苗殷,吾等所部亦皆大汉忠勇之士。子龙乃忍见忠骨埋于荒野,国家倾覆在即乎?虽死,亦何面目往见先帝于地下耶?”
其实赵云也刚刚得着消息,曹真率军二万,自子午道出,南取石泉,并且牛金、申仪也自东方杀来。汉中军大多为刘封、黄权带走,他手头的兵力本就不足,只能勉强守住阳平而已,实在没有力量再去救援石泉啦。石泉若破,魏军乃可大踏步进入汉中盆地,别说是他了,就算孙、吴复生,恐怕也难取胜。正自彷徨无计,马超遣人来约他阵前相谈,如今听了马超的话,心说原来魏人东西两路来攻,形势比我原本认识的还要危急啊……怎么办?
于是就劝马超:“若将军愿保太子,吾当即开关门,迎将军入汉,并力一处,可拒魏军。今魏人来之疾也,准备必然仓促,粮秣难以遽集,若能依山凭险,御之一月,必然退去,国家乃可保安,吾等亦不负先帝之厚恩也。”
马超摇摇头,说不成——“吾已受大将军之命,誓保新主,安可遽归刘封耶?莫若先不论所向者谁,只论大汉臣子本分,子龙放我入汉,并力一处,共御魏贼。魏贼一日不退,吾一日不南下以攻刘封,子龙亦一日不南下以助刘封。待魏人退去,后事可再商议——此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也。”
赵云心说我要真放你进来,等到魏军退后,还怎么“可再商议”啊,你肯定要并吞我部,拥戴刘禅的。不过目前谁当皇帝事小,若被魏人突入汉中,国家倾覆在即,那才是最可怕的……
终究赵子龙并非刘封的死党,他之所以拥戴刘封,一是根据廖淳所说,此乃刘备遗命所传也,二是吴懿谋害了关羽,赵云乃与之誓不两立。其实在内心深处,他觉得只要是刘备的儿子继承帝位便可,养子、庶子,没有太大区别……关键是这面复兴汉室的大旗必须要继续打下去,否则自己跟随刘玄德厮杀半辈子,一切努力全都虚妄,人生的意义要被根本上抹杀掉啊。
所以他也希望可以与马超暂且罢兵,合力御曹。但倘若自己一提,马超立刻就答应了,子龙未免还会心生疑窦:他是真心是假意?是真被逼急了无路可走才对我虚与委蛇的吧?一旦入关,会不会马上翻脸呢?如今马超拒绝了他投效刘封的建议,说咱们还是先攘外再安内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赵云便即信了几分。可他还是要再多问一句:“将军所言,果出真心否?吾若放将军入关,将共守汉中,不起兼并?”
马超即从箭袋中抽出一支羽箭来,当着赵云的面一折两段:“皇天在上,吾若背誓,有若此箭!”不过随即又补充了一句:“一国三公,令出多头,必难取胜。吾入汉后,子龙当听吾号令。”
赵云心说这倒也在情理之中:一则马超所部本来数量就比自己目前所掌的兵马要多,二来论及旧日名位(先不管吴懿加封他的骠骑将军,以及刘封才派人许了自己的卫将军)。马孟起本在自己之上。而且马超先小人后君子,把话说在前头,也让赵云对他的观感又提升了几分。当下就马上拱手施礼:“云自当附将军骥尾。唯将军之命是听。”
就此打开大门,放马家军进入阳平关。并且向马超通报了魏军来攻石泉的消息。马超皱眉道:“如此,吾等当归南郑,共谋破敌之策——可使吾将陈式留守阳平,以御张合。”
赵云对此并无异议,于是留下陈式率领三千兵守备阳平关,剩下的部队合二为一,连夜折返汉中郡治南郑。马超在路上就问赵云,说昔日法正在汉中筑二十三道垒。分派诸军守把,合“周易重门之义”,不知道如今情况如何?赵云叹道:“主力多随太子与黄将军南下,今汉中所余不足万数,且多新卒……”所以赵云被迫收缩兵力,放弃了大部分营垒,聚兵以守南郑东方的赤坂、成固、石泉,西方的黄沙、沔阳、阳平,以及北方的褒中,只剩下了这七座要隘。
然而赵云对于守住汉中还是颇有信心的。一是因为才得着将近二万马家军相助,二是预料曹军来得仓促,粮草物资并未补给得上。只要固守各城,熬过最艰苦的一个月时间,对方很可能被迫粮尽退兵——“所虑者,石泉若失,若赤坂亦不能阻敌,则贼可自荆州以沔水运粮,再相持月余,田间谷熟,彼或无粮运之忧也。”
马超手捻胡须。沉吟不语,好半晌才说:“待归南郑。当集众将商议,以定方略。”
等大军回到南郑城中。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士兵们一得到驻扎的指令,很多累得连营帐都不肯搭,直接裹着毯子就躺倒在民舍檐下睡了。可是马超却仍然精神矍铄,毫无疲态,大步流星进入太守衙署,便命赵云:“速召诸将前来议事,即已寝者,亦须唤起。”
时间不大,校尉以上,各路偏裨,既包括汉中军也包括武都马家军,全都聚集到了衙署内,乌泱泱的将近有三十人。马超先请赵云大致讲述了一番目前的局势,随即面色阴冷,环视众将,缓缓说道:“今魏贼来犯,形势峻急,吾等若不能合力同心,则汉中必失,汉中失而成都不保也,大汉四百年基业,行将至我等而亡……”一拍桌案:“吾故与子龙议,暂主汉中军事,诸君有异议否?”汉中军将尽皆注目赵云,赵云微微颔首,然后首先出列朝马超一揖:“云愿奉将军号令。”
于是众将一起躬身:“愿从马将军命。”
马超说好,那么首先:“从成都新主者可左,从刘封者右。”
赵云闻言大惊,忙问:“将军,此何意耶?”你不赶紧制定军事计划,怎么又提起这碴儿来了?不是说暂且搁置争议,一致对外的吗?
马超冷哼一声:“若所从相异,未必严遵吾令?吾又何敢放心用之?”赵云急忙分辩道:“如将军昨日所言,所从事,待退敌后再议。吾今必奉将军号令,绝无二心……”马超直接打断他的话:“吾却不信!”
只听“当啷啷”声响,马家军众将直接都把腰间的环首刀给抽出来了,半数一拥而上,逼住了赵云,半数拦住了身边的汉中将。随即马超下令,说赵云党同篡僭,恐有叛反投魏之意,当先囚禁起来——于是即将手足无措的赵子龙抹肩头、拢二背,绳捆索绑,押将下去。然后马超再说一遍:“从成都新主者可左,从刘封者右。”当即“呼啦”一声,八成将校全都奔了左侧,光剩下四五个人愣在当地,不知如何取舍——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廖淳。
马超毫不客气,下令将这几名将领也全都当场逮捕,关押起来。等到肃清了队伍,他才长出一口气,开始正式研讨起汉中的防务来……(未完待续。)
ps:发烧三天了,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就浑身恶寒,手足皆软,啥都干不了——问题我晚上写东西才最有灵感,效率最高啊!好在还有存稿……今天去医院看了,大夫说估计总得烧个五六天才会痊愈……真是要命啊!劳驾读者朋友们给点儿票票,鼓励一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