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谁为正妻
十万大军到来,那整齐的军容,那威武的军势,狠狠的震慑了涿郡城中那本来已经隐隐有些不安份的人。
等两路大军花了半个早上时间才排着整齐的方阵过完之后,从辽阳城赶来的大本营文武此时也跟在后面过来。
满头灰白头发的行台尚书省左仆射毛喜目光中充满复杂,二十六年前,身为亡国之臣,他从几千里之外的建康一路逃到了这里。在这里,他将少主陈克复抚养长大,待之如已出。当年踏上涿郡的土地之时,他曾经以为,此生就将此般隐居终老。
没有想到,沉寂了二十多年的少主,居然如一剑惊尘,以无可阻挡之势在辽东发迹。从一名伙长居然做了到元帅,那时候,他知道消息后,再一次义无反顾。他变卖了陈家庄的土地财产,带上了陈家庄的所有人,还一路招募了不少的人,也是从这里,坐船离开了涿郡,一路东进,最后入了辽东。当初在辽东时,他曾以为,今生他将老死异国他乡,再不能回到中原。没有想到,才短短的几年,他就再一次踏上了河北的土地,而且还是以主人的姿态到来,一时心中充满无限感慨。
一旁的金吾卫大将军、破军讲武堂山正、参谋本部幕僚长李奔雷老爷子同样是感慨无比。当年三征辽东,本没有他,是他特意要求去的辽东,只为战死辽东,多杀几个高句丽人,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血海之仇。谁曾想到,那一去,却让曾经身为虎牙郎将的他成了那走大运从小兵升到鹰扬郎将的陈克复手下。回想往昔,留守辽东时以为的必死,找到孙子时的泪如雨下。察觉陈破军要选择时心中的艰难,就在他以为陈破军最后肯定会失败,他无奈的打算跟着一起干,算是报答这场缘分时。谁又曾想过,短短的时间内,他们不但将辽东经营的如此之好,更是曾深入草原,连始毕都打败了。更不曾想过,如今他们居然已经站在了河北的土地之上。
“毛伯、老爷子,可把你们盼来了。都说家有一老,就是一宝。身边没有几个老爷子,还真是常感觉不踏实,这样你们来了,我也就踏实多了。”陈克复看到两个老爷子过来,忙笑着走上去。
陈克复能有今天,他自己也知道,离不开大家的帮助。而这其中,最初那个时候,李老爷子对他的帮助是最大的,没有李老爷子的全力帮助,也不可能有当初的破军营,更不可能有后来的辽东军。就算到了如今,老爷子要求退居二线,可是就算如此,老爷子仍然在辽东军中威望深重,有他在,辽东军就多了一根擎天柱。
而毛喜对他的帮助同样是巨大的,不说那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光是当初毛伯的支持策划,才让他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虽然上次父亲陈深称帝消息传来时,毛伯联络了不少辽东以前陈朝东宫的老人打算去建康投奔老主子,这让他曾经心中有些复杂,但是无论如何,老爷子都是他心腹中的心腹,这快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了他。
陈克复这次出草原,袭取军都关一事,并没有经过辽阳城中的尚书省和参谋本部,可以说是一个仓促的计划。但是事实证明,这一步是十万正确的,如今辽东军取得了十分关健的一个胜利,辽东河北打通一片,封锁太行山。两个老爷子心中也十分高兴,并没有因为事先没问过他们就不高兴。
“恭喜大帅,河北既下,天下已得三分矣,平定中原天下,指曰可待。”两老上前恭敬行了一礼道。
“挥兵夺得河北,我们辽东军确实有争夺天下之资本。观如今天下大势,我们已经是进可攻,退可守,可谓得天独厚。”陈克复也是十分高兴的道。
“大帅!”身后又一道声音传来。
陈克复回头一看,却是房玄龄与魏征、长孙无忌、高士廉等尚书省文臣们到了。自从有了以他们为首的尚书省文官系统后,辽东之地根本不需要陈克复再艹心,就已经是所有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辽东四州十五郡二百多万百姓,才会生活越来越好,辽东也越来越富足。陈克复才能安心的关注于军事,将所有后勤等事务都交给了尚书省。
对于这些年轻,却又十分高效的文臣班子,陈克复是十分满意的。特别是有毛伯那伙当年太子府中的老臣在,陈克复根本不需要艹半点政务方面的心。
带上带着亲切,陈克复忍不住走上前一个个和他们拥抱了一下。甚至其中有几个人他并不认识,他也高兴着上前相拥。那几人都是后来加入的辽东,和陈破军根本不熟,此时感受着这种特别的礼仪方式,心中不管的有些尴尬。
“大帅,属下听闻大帅欲将涿郡城改为燕京城?”站在房玄龄一侧的一名也就比陈破军大个两三岁左右的男子问道。
点了点头,陈克复笑道,“没错,本帅打算将涿郡改为燕京、辽阳为东京。到时燕京就是我们的都城,辽阳可做陪都。”
闻得此言,毛喜、李奔雷、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魏征等人都是心中一突,众相相互对视,目光交流,眼神中都透露出担忧。
毛喜欲言又止,李奔雷也是犹豫不决,房玄齡、长孙无忌等人更是皱着眉头不语,场面一时有些尴尬起来。
陈克复也被他们这反应弄的有些惊疑不定,笑了笑道,“怎么了?你们觉得不好吗?如今我们已经攻入河北,用不了多久,整个河北都将尽入我们手中。如果依然以辽阳城为大本营,不免有些太过于偏僻,一来一往哪怕有飞鸽传书,总是不太方便。而且这涿郡本就是河北第一大城,城池坚固,人口众多,用来做都城却是再好不过了。”
众人欲言又止。
最后还是魏征出口道,“我们在辽阳曾听说大帅说要登基称帝,如今看来这事情是真的了?”
陈克复看着魏征问话时的小心翼翼,心里终于明白他们这般表情的意思了。之前程咬金他们就曾经这样过,如今没有想到,连他们也是之般。
心中好笑,陈克复故意道,“没错,本帅已经让人算过了,再过半个月,八月初一这个曰子不错。再过十来天,涿郡城就将改名燕京城,登基的曰子也是那一天。”
听到连曰子都已经定好了,众人的面色都是阴沉了下来。
“大帅,这个事情是不是再考虑一下?”毛喜皱着眉头小心道。
“本帅已经仔细考虑过了。”
高士廉沉吟道,“大帅,今年辽东军数次做战,先是入草原,后来又是泸河对峙,再又是夺取军都关,如今又攻入河北。大小战事不断,大帅更是每战亲临,如此可却是把一件大事给耽误了啊。之前毛仆射已经按照大帅的意思,给属下外甥女行过用雁纳采之礼。如果河北大势已定,您看,是不是找个时间先把这婚姻大事给办了?”
长孙无忌在一旁也是猛点头,之前虽然他知道还有张出尘、翟无双这两女子也是跟大帅有情,但以他们的出身,终究是威胁不到妹妹将来的正妻地位。就算大帅真的喜欢她们,将来也最多不过是纳为妾侍。可如今情形又不一样,之前皇帝来招抚辽东,可是将宝贝女儿出云公主也送来了辽东赐与大帅为婚外。
对方虽然是杨广的女儿,可好歹也是公主,出身高贵。长孙无忌还真担心陈克复会娶那杨吉儿,而将妹妹扔在一边。眼下能早一点将事情先办定了,也总能让人放点心。
听高士谦说到和长孙的婚事,陈克复心中也有点为难。按说,实际上他和出云公主的感情更深一些,和长孙无垢,还真没多少接触。当初看到长孙无垢居然对自己用情很深,想到长孙家和高家能给自己的帮助,陈克复也就决定娶她。可他也没有想到,杨广居然还会把女儿送来给自己,眼下两个女人都在身边,娶了长孙,无疑会伤了杨吉儿的心。不过心中细想,他也明白,以杨吉儿的公主身份,辽东的文武臣属是不可能答应让出云做自己的正妻的。如果让她做了正妻,将来生下儿子那可就是嫡子了,总不能陈破军抢了杨广的江山,将来又要交给杨广的外甥吧。
心中叹息一声,在这事情上,自己只能亏欠出云一次了。
“这事情就交给毛伯代我艹办吧,你们选个曰子,就把这事情先办了。不过八月初一的登基曰子是早定下的,这也是不能更改的。”
毛伯皱着眉头小心的道,“大帅,君上已经在建康登基称帝,如今大帅在河北登基,只怕不妥啊。”
“是啊,大帅,如今隋朝杨广还在太原,江南老大人又已经称帝,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此时都不是大帅登基的恰当时间啊。如果强要这时称帝,只怕反而会大失人心声望。”那边高士廉劝道。
(未完待续)
等两路大军花了半个早上时间才排着整齐的方阵过完之后,从辽阳城赶来的大本营文武此时也跟在后面过来。
满头灰白头发的行台尚书省左仆射毛喜目光中充满复杂,二十六年前,身为亡国之臣,他从几千里之外的建康一路逃到了这里。在这里,他将少主陈克复抚养长大,待之如已出。当年踏上涿郡的土地之时,他曾经以为,此生就将此般隐居终老。
没有想到,沉寂了二十多年的少主,居然如一剑惊尘,以无可阻挡之势在辽东发迹。从一名伙长居然做了到元帅,那时候,他知道消息后,再一次义无反顾。他变卖了陈家庄的土地财产,带上了陈家庄的所有人,还一路招募了不少的人,也是从这里,坐船离开了涿郡,一路东进,最后入了辽东。当初在辽东时,他曾以为,今生他将老死异国他乡,再不能回到中原。没有想到,才短短的几年,他就再一次踏上了河北的土地,而且还是以主人的姿态到来,一时心中充满无限感慨。
一旁的金吾卫大将军、破军讲武堂山正、参谋本部幕僚长李奔雷老爷子同样是感慨无比。当年三征辽东,本没有他,是他特意要求去的辽东,只为战死辽东,多杀几个高句丽人,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血海之仇。谁曾想到,那一去,却让曾经身为虎牙郎将的他成了那走大运从小兵升到鹰扬郎将的陈克复手下。回想往昔,留守辽东时以为的必死,找到孙子时的泪如雨下。察觉陈破军要选择时心中的艰难,就在他以为陈破军最后肯定会失败,他无奈的打算跟着一起干,算是报答这场缘分时。谁又曾想过,短短的时间内,他们不但将辽东经营的如此之好,更是曾深入草原,连始毕都打败了。更不曾想过,如今他们居然已经站在了河北的土地之上。
“毛伯、老爷子,可把你们盼来了。都说家有一老,就是一宝。身边没有几个老爷子,还真是常感觉不踏实,这样你们来了,我也就踏实多了。”陈克复看到两个老爷子过来,忙笑着走上去。
陈克复能有今天,他自己也知道,离不开大家的帮助。而这其中,最初那个时候,李老爷子对他的帮助是最大的,没有李老爷子的全力帮助,也不可能有当初的破军营,更不可能有后来的辽东军。就算到了如今,老爷子要求退居二线,可是就算如此,老爷子仍然在辽东军中威望深重,有他在,辽东军就多了一根擎天柱。
而毛喜对他的帮助同样是巨大的,不说那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光是当初毛伯的支持策划,才让他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虽然上次父亲陈深称帝消息传来时,毛伯联络了不少辽东以前陈朝东宫的老人打算去建康投奔老主子,这让他曾经心中有些复杂,但是无论如何,老爷子都是他心腹中的心腹,这快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了他。
陈克复这次出草原,袭取军都关一事,并没有经过辽阳城中的尚书省和参谋本部,可以说是一个仓促的计划。但是事实证明,这一步是十万正确的,如今辽东军取得了十分关健的一个胜利,辽东河北打通一片,封锁太行山。两个老爷子心中也十分高兴,并没有因为事先没问过他们就不高兴。
“恭喜大帅,河北既下,天下已得三分矣,平定中原天下,指曰可待。”两老上前恭敬行了一礼道。
“挥兵夺得河北,我们辽东军确实有争夺天下之资本。观如今天下大势,我们已经是进可攻,退可守,可谓得天独厚。”陈克复也是十分高兴的道。
“大帅!”身后又一道声音传来。
陈克复回头一看,却是房玄龄与魏征、长孙无忌、高士廉等尚书省文臣们到了。自从有了以他们为首的尚书省文官系统后,辽东之地根本不需要陈克复再艹心,就已经是所有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辽东四州十五郡二百多万百姓,才会生活越来越好,辽东也越来越富足。陈克复才能安心的关注于军事,将所有后勤等事务都交给了尚书省。
对于这些年轻,却又十分高效的文臣班子,陈克复是十分满意的。特别是有毛伯那伙当年太子府中的老臣在,陈克复根本不需要艹半点政务方面的心。
带上带着亲切,陈克复忍不住走上前一个个和他们拥抱了一下。甚至其中有几个人他并不认识,他也高兴着上前相拥。那几人都是后来加入的辽东,和陈破军根本不熟,此时感受着这种特别的礼仪方式,心中不管的有些尴尬。
“大帅,属下听闻大帅欲将涿郡城改为燕京城?”站在房玄龄一侧的一名也就比陈破军大个两三岁左右的男子问道。
点了点头,陈克复笑道,“没错,本帅打算将涿郡改为燕京、辽阳为东京。到时燕京就是我们的都城,辽阳可做陪都。”
闻得此言,毛喜、李奔雷、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魏征等人都是心中一突,众相相互对视,目光交流,眼神中都透露出担忧。
毛喜欲言又止,李奔雷也是犹豫不决,房玄齡、长孙无忌等人更是皱着眉头不语,场面一时有些尴尬起来。
陈克复也被他们这反应弄的有些惊疑不定,笑了笑道,“怎么了?你们觉得不好吗?如今我们已经攻入河北,用不了多久,整个河北都将尽入我们手中。如果依然以辽阳城为大本营,不免有些太过于偏僻,一来一往哪怕有飞鸽传书,总是不太方便。而且这涿郡本就是河北第一大城,城池坚固,人口众多,用来做都城却是再好不过了。”
众人欲言又止。
最后还是魏征出口道,“我们在辽阳曾听说大帅说要登基称帝,如今看来这事情是真的了?”
陈克复看着魏征问话时的小心翼翼,心里终于明白他们这般表情的意思了。之前程咬金他们就曾经这样过,如今没有想到,连他们也是之般。
心中好笑,陈克复故意道,“没错,本帅已经让人算过了,再过半个月,八月初一这个曰子不错。再过十来天,涿郡城就将改名燕京城,登基的曰子也是那一天。”
听到连曰子都已经定好了,众人的面色都是阴沉了下来。
“大帅,这个事情是不是再考虑一下?”毛喜皱着眉头小心道。
“本帅已经仔细考虑过了。”
高士廉沉吟道,“大帅,今年辽东军数次做战,先是入草原,后来又是泸河对峙,再又是夺取军都关,如今又攻入河北。大小战事不断,大帅更是每战亲临,如此可却是把一件大事给耽误了啊。之前毛仆射已经按照大帅的意思,给属下外甥女行过用雁纳采之礼。如果河北大势已定,您看,是不是找个时间先把这婚姻大事给办了?”
长孙无忌在一旁也是猛点头,之前虽然他知道还有张出尘、翟无双这两女子也是跟大帅有情,但以他们的出身,终究是威胁不到妹妹将来的正妻地位。就算大帅真的喜欢她们,将来也最多不过是纳为妾侍。可如今情形又不一样,之前皇帝来招抚辽东,可是将宝贝女儿出云公主也送来了辽东赐与大帅为婚外。
对方虽然是杨广的女儿,可好歹也是公主,出身高贵。长孙无忌还真担心陈克复会娶那杨吉儿,而将妹妹扔在一边。眼下能早一点将事情先办定了,也总能让人放点心。
听高士谦说到和长孙的婚事,陈克复心中也有点为难。按说,实际上他和出云公主的感情更深一些,和长孙无垢,还真没多少接触。当初看到长孙无垢居然对自己用情很深,想到长孙家和高家能给自己的帮助,陈克复也就决定娶她。可他也没有想到,杨广居然还会把女儿送来给自己,眼下两个女人都在身边,娶了长孙,无疑会伤了杨吉儿的心。不过心中细想,他也明白,以杨吉儿的公主身份,辽东的文武臣属是不可能答应让出云做自己的正妻的。如果让她做了正妻,将来生下儿子那可就是嫡子了,总不能陈破军抢了杨广的江山,将来又要交给杨广的外甥吧。
心中叹息一声,在这事情上,自己只能亏欠出云一次了。
“这事情就交给毛伯代我艹办吧,你们选个曰子,就把这事情先办了。不过八月初一的登基曰子是早定下的,这也是不能更改的。”
毛伯皱着眉头小心的道,“大帅,君上已经在建康登基称帝,如今大帅在河北登基,只怕不妥啊。”
“是啊,大帅,如今隋朝杨广还在太原,江南老大人又已经称帝,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此时都不是大帅登基的恰当时间啊。如果强要这时称帝,只怕反而会大失人心声望。”那边高士廉劝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