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女技术员[穿书] 第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沈爱立这么说,王元莉也觉得是不是自己多想了,但是沈爱立挂了锁,以后自己想穿她什么衣服,可没有以前方便了,不由撇了撇嘴,她总觉得沈爱立自从晕倒以后,好像变了很多,以前对衣服鞋子这些,她从来都不放在心上。
  序瑜恰巧进来,笑道:“元莉,你也该买把锁,我前两天还听说宏山大礼堂那边晚上放电影的时候,周边好几家遭了窃,挂把锁也安全一点不是。”
  王元莉还是有些怵章序瑜,笑道:“挂把锁能拖延点时间也是好的,等放假了我也抽空去供销社买一把。”
  等爱立将饭吃完,洗了饭盒,就从卧室抽屉里拿出五十还给序瑜,又数了六十放在口袋里。
  “你这六十和谁借的?”
  “厂区对面的那个秦娟娟,以前是厂里的细纱挡车工,去年因病辞职了。”沈爱立说到这里,忽然问道:“序瑜,大加一是多少利息啊?”
  却见序瑜冷笑道:“她放高利贷放到厂里来了,手伸的够长的。”又看向爱立道:“按照大加一算,六十块钱一个月的月息就是六块!”
  沈爱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三个月就是十八块钱啊,我半个月的工资了!”
  听到秦娟娟这个名字,章序瑜竟然毫不意外,她就说爱立在厂里不怎么和人往来,还能向谁借钱,此时问道:“你怎么会认识秦娟娟,谁介绍你去的?”
  “没有谁,我先前听元莉经常在秦娟娟那换粮票、布票,就去问了下。”
  “她敢在厂里放高利贷?”沈爱立真是没想到这个年代还有人敢在厂里放高利贷!当时原主急着借钱,秦娟娟还挺客气,让她不要担心,有钱的时候再还,临走的时候秦娟娟想起来补写一个借条,原主也没多想,匆匆就在借条上按了手印。
  “可不止高利贷,她胆子大的很,”前一段时间章序瑜听说,厂里有个细纱工拿到了一百元互助金,秦娟娟说年轻人应该多打扮打扮,趁年轻找一个好对象,小姑娘就花九十元在她那买了三丈料子,后来衣裳还没做出来,粮不够了,秦娟娟说身体最重要,小姑娘又拿料子和她换粮票,秦娟娟说料子现在跌价了,两丈料子换了十七斤粮票。
  又低声道:“你真是傻,王元莉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会去找秦娟娟换粮换票,这是特地给你挖坑!今天下班后,我陪你一起去,这件事不能耽误,秦娟娟翻船是迟早的事,你把借条拿过来,省得到时候她出事了,乱攀扯你!”
  沈爱立也惊出一身冷汗,原主真是为了魏正头脑发热,不仅借了这么多钱,还跑去借高利贷!要是给人知道她筹钱给魏正偷渡,那她就是党和人民的叛徒了。
  下午上班,沈爱立为这事一直忧心忡忡,倒是保卫科那边给她送过来一封快信,叶骁华从上海寄来的,沈爱立没想到他速度这么快。
  说他在申城遇到了一个同学,恰好在申城手表厂里当技术员,说厂里年底会有处理的瑕疵品,比外面便宜三十块钱,一般瑕疵也就是表盘底端或表带上有点划痕,表示如果她不着急的话,建议她到年底再购入。
  这倒是出乎沈爱立的意料,她以为至多是商场里便宜几块钱而已,三十块钱差不多她一个月的工资了。
  叶骁华在信末尾,又托请沈爱立帮忙购置一些汉城特产寄给他,说已经汇寄三十块钱给她,麻烦她收到信后去邮局问下有没有到。
  沈爱立立马打起精神,给叶骁华回了一封信,写道:“感谢老同学帮忙,如果这手表不会让你为难,就烦请你年底帮忙代购,特产的事,周末放假就去友好商场购入。”
  第十二章
  沈爱立写完了信,就跑到资料室找资料,其中有篇关于梳棉机的报道,从1958年开始,我国就由纺织科学院牵头,将东省的科学研究所、青市那边的纺织机械厂和几个棉纺厂里的研究员、技术员组调起来,在研制高产梳棉机,这次申城的技术交流大会,肯定有那边的研究员过来。
  她现在对别的也没有思路,想着不然先梳理下现在梳棉机的研究和开发状况。
  她发现现在国内新型的的梳棉机,是1961年研制出来的1181f型梳棉机,产量为每台时9kg,但是似乎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是很理想,她在国棉一厂并未看见,也就是说未大量投入使用。
  她仔细比对了1181e型梳棉机和f型梳棉机的变化,发现道夫剥棉机构不一样,前者是二罗拉剥棉,后者是高速斩刀剥棉,给棉部件也不一样,现在一般是锯齿给棉罗拉和菱形给棉罗拉,现在国棉一厂也有锯齿给棉的,锯齿能够深入棉层,不会破坏纤维,但是菱形给棉,沈爱立尚保持犹疑,她怀疑菱形会造成绕花。1
  等沈爱立从资料室出来,晚霞已经爬满了西边的天空,红红火火,粉蓝橙交织,像未来时空中的动画背景,是这个年代少有的艳丽色彩,她忽然觉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是一个很好的词汇,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但很难说,这不是她的黄金时代。
  王元莉从制造科出来,远远地看到沈爱立站在二楼西边的窗户前望着天空,整个人在晚霞的余晖映照下,似乎都镀了一层光辉。忽然对沈爱立起了一层羡慕的心理,业务能力拔尖,刚来厂里就由刘主任帮助发展成预备党员,家庭经济条件不拖后腿,各种新鲜的衣服式样都舍得给她买,如果不是自己不争气,处了一个战犯的儿子作对象,大概,也没有什么能击倒她吧?
  沈爱立并没有看到王元莉,直接从西侧的楼梯到了一楼大厅等序瑜。
  几分钟后,序瑜才匆匆赶过来,“今天接到通知,要搞每月十佳好人好事,下午忙着做策划,搞得晕头转向的。”
  “那你们宣传科岂不是更受全厂工人的欢迎了。”之前大家为了能上宣传科每周的小报,都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宣传科干事跟前凑,这下要更热闹了。
  章序瑜笑笑,她心里倒觉得,这个月第一个应该写的是爱立救人的事,但是王家那边不一定希望这件事扩大化,她也没有往厂里报。
  两个人到了秦娟娟的家门口,敲了几下,秦娟娟就应着过来开门,看到章序瑜的瞬间,愣了一下,笑道:“沈同志,呦,章干事也来了啊!快坐快坐!”
  沈爱立一眼就发现这房子构造有点奇怪,倒不像一间,而是半间,中间用木板隔了起来一样,不过这年代住房都紧张,也不稀奇。
  章序瑜笑道:“爱立说到你这里来,我之前就经常听工人们聊起你这里,就过来凑凑热闹。”
  沈爱立笑问道:“秦同志,我三个月前借了你六十块钱,加利息一共是多少?”
  秦娟娟一个“七”字发了半个音,余光瞥到章序瑜,又改口道:“你们先坐会,我去把沈同志的借条找出来,”拿了一个果盒道:“你们先吃点零嘴。”
  沈爱立瞟了一眼,有江米条、红薯干和瓜子,盒子擦得挺干净,暗叹这服务意识还挺高。
  就听序瑜笑问道:“秦同志,我听说先前你这里还有申城那边来的料子,好看的很,小吴花了九十元买走了三丈呢!不知道还有没有啊?”
  秦娟娟很快从一个漆红色的木箱子里将借条找出来,“没有,没有,这是谁瞎说吧,我自己都巴不得有三尺料子作一身衣裳,还想着厂里什么时候出瑕疵布,能抢到一点,哪里来的三丈哦!”
  接着又将借条递给沈爱立,“沈同志,这是你的借条,你是信任我才和我张口借钱,我本来是不好意思收你利息的,但是你知道,我去年生病辞职后,一点收入都没有,你意思意思给个六块钱的利息就成。”这句话说完,秦娟娟都觉得自己心里疼的厉害,一下子少了十二块钱。
  但是章序瑜是宣传科的,她也不敢说什么“大加一的利息”,不然章序瑜在厂里一宣传,她自己有没有麻烦先不说,这国棉一厂的生意,她也是做不成了。
  这年头,借钱有利息是默认的,你朝农村里的老太太借十个鸡蛋,还回去的时候也得加两个,不然保不准下回就借不到。
  章序瑜也知道六块钱是秦娟娟的底线了,她敢顶风作案,在国棉一厂门口置这么半间房子放高利贷,就多少有点门路在后面。笑道:“秦同志,你不用担心,我们不做那乱嚼舌根子的事,要是你这里有好的料子,也和我们说一声,你不知道,我最近看厂里有个细纱工穿了一件很时髦的球衣,一看就是申城那边来的,在汉城找了半天也没找见。”
  秦娟娟眼睛微闪了下,章序瑜这意思,就是不会向厂里说她放高利贷的事,微微笑道:“章干事,你放心,无奈我没有这门路,我但凡有,肯定和你说。”
  沈爱立收了借条,将66元给秦娟娟,两边友好地道了别,沈爱立从秦娟娟那出来,就道:“序瑜,这回真是谢谢你帮忙,不然还得损失半个月工资。”
  章序瑜笑道:“你每天恨不得扎根在资料室和车间,外面的事你是一点都不上心,这秦娟娟在厂里出名有一段时间了,你等着吧,厂里迟早得解决这么个毒瘤。”回头望了一眼秦娟娟的房子,低声道:“就是这房子以前都是厂里一个姓周的织布挡车工的,硬是给她哄着上了赌桌,输了这半间房子不说,还连母亲、儿子都不认了。”她之前一直担心爱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性格,这两年来形势越发严峻,要是以后再有什么波浪,爱立肯定难以自保。
  但是现在,爱立救了王家的幼子,只要王家不出事,爱立应该可以稳妥地做她的技术员了。想到这里,笑问道:“爱立同志,你可得加油啊,先升一个助理工程师好不好啊?让我沾沾小姐妹的光。”
  沈爱立却仍觉心悸,完全不知道原主身边竟然埋伏了这么一条毒`蛇,后背都感发凉,挽着序瑜的胳膊道:“序瑜,等下个月发工资了,我请你到友好商城吃大餐!”除了今天少交利息以外,序瑜让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在这个陌生的时空,这是她的第一个朋友,事无巨细地为她考虑,掏心掏肺的朋友。
  大概是除了妈妈以外,她生命里的第二份幸运。
  序瑜丝毫不理爱立的煽情,挖苦道:“哎呦,你个小穷光蛋,还是抓紧升值加薪,到时候,再请我吃大餐,我才没有负疚心理!”
  沈爱立忽想到给叶骁华的信还没寄出,“哦,对了,可爱的小章同志,麻烦你再陪我去寄一封信,我托一个同学年底帮我在申城代买一只手表。”
  等沈爱立将信投到邮筒的时候,章序瑜瞟到上面“叶骁华”三个字,脑子里都是嗡嗡的,“你认识叶骁华?”
  沈爱立不在意地道:“嗯,我们不是一个大学毕业的嘛,我前几天在友好商场里遇到他,人还挺好的。”
  章序瑜看小姐妹的眼神,简直在看傻子,“你用‘人还挺好的’来形容叶骁华?”那可是三元巷子里有名的混不吝啊,不然他怎么那么难找对象!
  而且他还说给爱立代购手表,这是叶骁华会干的事?想到这里,章序瑜看了看面前的傻子小姐妹,看来这小傻子还不知道叶骁华是王小骢的哥哥?也对,两个人不是一个妈,又不同姓,不知情的人,想也想不到啊!
  章序瑜知道叶骁华虽然混不吝了点,心思却深的很,他既然没告诉沈爱立他的家庭问题,她最好也不要透露,免得触了他的霉头。
  而且,私心里,她是希望她的小傻子姐妹能够够上王家的。
  此时的宜县,沈俊平也刚下工,听厂区广播喊道:“沈俊平同志,有你的信,你来看看!”
  沈俊平洗了手,就往厂区门口跑,他猜应该是家里寄来的。拿到手一看,果然是妈妈的笔迹,一路跑回宿舍,迫不及待的拆开看,里面还有一封冬青的信。
  他先看了妈妈写的,越看越觉得荒谬,不可思议,妈妈竟然说小妹得了浮肿病?
  第十三章
  小妹三个月没回家,这回还是在单位晕倒了,领导让她回家休养几天,妈妈才发现这件事,这封信的字迹有晕染,沈俊平一看就知道妈妈写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这对沈俊平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小妹得了浮肿病,还是妈妈哭了这件事。妈妈是在新式教育下长大的,坚强、自立,她一个人独自抚养大两个孩子,这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建国以前,多的是养不起孩子而弃养的家庭。
  再往后看,信里写到在单位借了一百六十块钱给小妹还债,妈妈在“债”的后面标注了一个“禾”字,沈俊平知道这个指的是魏正,想来小妹借钱是为了魏正。随后信里又详细列出了整个家庭近几个月的开支情况,说目前局势不是很明朗,她想着家里还是要攒点钱,最后一句话却让沈俊平,脑子“轰”地一下子炸了。
  “对于杨家的事,妈妈希望哥哥能够仔细、慎重地考虑。”
  直到这里,沈俊平才发现了不对,回过头来看妈妈列出的每月开支,发现这里面不仅没有冬青,也没有他的一分钱,整个家庭开支都是妈妈和妹妹在负担,包括冬青孕期的营养费,冬青每个月还要和妈妈借十块或是二十块钱。
  这件事妈妈从来不曾提过,小妹在信里也从来没有说过,他一直以为,每个月只是将他和冬青工资的一半补助杨家,毕竟一个月27块钱,对农村家庭来说也是很多了,相当于一个城里正式工的工资了。
  想到这里,沈俊平拆开了妻子的信,整整三页纸,第一页的落款是月初,应该一早就写好,攒着寄过来,主要说表叔过来住院,妈妈帮了大忙,岳父岳母说很久没有见到他,家里弟弟妹妹都很想念,希望他下次回去能够去一趟杨家村。
  沈俊平一眼扫过,翻到第二眼,一开头就提到小妹这次回家,竟然是得了浮肿病,她觉得小妹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或者是有什么心事,饮食和休息都没有顾好,妈妈和大院里的人对小妹的病都很上心,她觉得小妹只要好好调养一段时间就好,让他不要忧心。
  第三页写到小妹去医院看病,救了一个被拐卖的小男孩,对方家送了很多东西,信里详细罗列了种类,“如果你在家,俊平,我想你也会像我一样被这样的场景吓到。但是,妈妈只收了两斤高级奶糖,剩下的都让人家带回去了。”后面又道:“俊平,不是我想贪人家的东西,我一想到小妹被打成那样,就觉得这两斤奶糖的份量属实太轻了点。”
  看到小妹被人贩子打了,后面的内容,沈俊平都看不下去,连忙拿起笔给小妹写信,抄了一段“最高指示”后,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他比小妹大六岁,小妹刚出生的时候,妈妈在中央医院当护士科的主任,因妈妈要工作养家,只得将小妹寄养在曾家五年,虽然曾家人很爱护小妹,但是他和妈妈一直觉得很内疚。
  因此在物质方面,家里一直尽力给小妹最好的。
  前几年他被单位下放到宜县矿上当工人,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妹,她自幼就在人情关系这些事情上不是很会处理,尤其是她大学毕业,进入工作单位以后,他又担心自己的事会连累到妹妹,没想到小妹成了预备党员,政治前途一片光明,他才放心一点。
  他有想过冬青和小妹的关系,小妹虽憨直,在钱财方面却甚为大方,姑嫂两个见面机会也不多,应该不会有龃龉。
  他也有想过魏正的事,这件事只能顺其自然,现在魏正在羊城,他以为时间长了小妹就忘了,完全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会发生连锁反应,最后的结果是,她自己一个人偷偷地扣着自己的口粮。
  在来矿区之前,他一直以为最痛苦的是精神上的贫瘠,直到在这里见到了许多附近的村民和在地底下作业的矿工,他才意识到,物质上的极大匮乏,对于身体来说,也是一种惩罚。
  虽然妈妈抚养他们长大有诸多不易,在钱这件事上,他却并没有深刻的痛苦记忆,直到来到了宜县,接触到了很多本地的矿工家庭,正是如此,他知道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二三十元的月收入,是一笔比较客观的收入。
  这一刻,他不知道冬青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一个宿舍的工友杨方圆端着饭盒回来,看到沈俊平坐在桌前,表情有点凝重,不由关心道:“俊平,刚广播里说有你的信,是家里来的吧?”
  沈俊平点点头,“我妈妈寄来的。”
  杨方圆也是单位下放过来,都是右`派,平时和沈俊平两个在一块窝惯了,“怎么样,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沈俊平的情绪,随着这一句话,像是要找到出口一样,微微侧了头,有些哽咽道:“爱立得了浮肿病,在单位晕倒了。”
  杨方圆也愣了下,城里人得浮肿病的很少,接着安慰道:“这事不大,不就是缺营养嘛,大城市里副食品不好搞,我们这还不容易,山珍蘑菇,小鱼干,小虾皮,我周末陪你到附近村子里换换,你给咱妹寄一大袋过去。”又不嫌事大的问了一句:“按你家里情况来说,你妹怎么也不至于因为饿,哦不,缺营养而得浮肿病啊。”毕竟饿一两顿对年轻人来说,没什么问题。
  这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
  “她把工资补贴大半给我了?我之前没搞清楚状况,一直在资助冬青家里,我以为一个月二三十块钱绰绰有余了,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每个月得五六十。”沈俊平确实不是很明白,一个农村家庭,一个月需要花费这么多钱吗?他想问问冬青是怎么回事,但是为了钱去信诘问怀孕的妻子,在他概念里,是一种比较难堪的做法。
  杨方圆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一句“人心不足蛇吞象”简直要脱口而出,到底是沈俊平的老丈人家,也不好随意调侃,隐晦地提醒道:“俊平兄,钱的问题从来都是很俗的问题,和俗挂边的就是欲望,人的欲望不就这么几种,只能说渡人先渡己。”
  沈俊平的疑惑、纠结和打算,沈爱立完全不知道,她一心钻在了即将举办的纺织业技术交流大会上,每天不是钻资料室,就是蹲车间,一周时间内将前纺、细纱、筒并捻、准备、织造、整理、清棉车间挨个待一遍,每天脑子里不是开棉机、拆棉机、清棉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就是急行往复络筒机、摇纱机、热风式浆纱机、环形络纬机、自动换梭织布机、拆布机。
  周日沈爱立仍旧钻在资料室,还书的时候,资料室的保管员唐大姐笑道:“沈同志,你最近真是在我们这扎根了。”
  沈爱立苦笑道:“下周就要去申城参加技术交流大会,不埋头钻研,怕给厂子丢人。”
  唐大姐道:“你们年轻伢子,就是心理负担重,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只要不消极怠工,就是厂领导也不会说什么。”
  沈爱立道:“那不是做出点成绩来更好嘛!而且我现在身体好,又没别的负担,正是努力的时候!”她想早点在厂子里扎稳脚跟,不说升职,就是加点工资让她出去租房也是好的。
  “大姐,我们资料室每个月是不是都要采购一点新书啊,你能不能帮帮忙,帮我采购几本啊!”这年头书虽然不至于买不起,但问题是很难买到,特别是外文书籍。
  唐大姐笑道:“你最近研究什么,我打申请让领导再购买点资料回来。”
  沈爱立眼前一亮,“唐大姐,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我发现咱们资料室最近几期的《华国纺织》怎么没有,而且前年全国纺织机械的技术交流大会上的会议论文集也没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