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顺便发财
第238章 顺便发财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会说这句话的人很多,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卫飞扬以后前途命运如何,杨致不愿去多想。未来的世界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变数,谁又说得清呢?他最关心的是现在。
杨致出类拔萃的武技机谋,不拘常理的不羁秉性,令皇帝既深为忌惮,又极为赏识爱重;也令结义幼弟卫飞扬大为心折,视其为天人。如果像徐文瀚提议的那样,做个为双方具保的中间人,就等于将他与皇帝和卫飞扬的命运捆绑到了一起,是给自己揽上了一个天大的麻烦。杨致心里很清楚,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隔岸观火。无论能否化解这场危局,这注定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但是,他乐意。
徐文瀚曾把皇帝喻作弈棋国手,并非过誉之词。皇帝一环套一环的加紧布局,满朝文武、百万雄师、大夏黎民无一不是他手中的棋子。可以肯定的是,皇帝绝不能容忍、也绝不会给卫飞扬半点裂土为王的机会。就在这三五天内,他就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卫飞扬了。所以,徐文瀚这篇背景极为复杂的表面文章到底怎么个做法,不管对谁来说,都可谓意义重大。
徐文瀚满脸疲倦的道:“皇上素来以雄才大略之主自诩,他心目中的皇权稳固,是务求大权独揽、圣心独断,运用起来如泼墨作画一般挥洒如意。帝王心术向来大异常人,这段时日皇上倒是精神百倍。说来惭愧,愚兄反而感觉累得狠了。”
在杨致看来,皇帝异乎寻常的亢奋并不难解释,也就是传说中打了鸡血一般的成就感所致。再说皇帝敢有一丝半点的疏忽懈怠吗?
笑言宽慰道:“你能不累吗?要做偌大一篇文章,明明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十无一真,偏偏还要掩耳盗铃,费劲心机的抹去雕饰痕迹。不仅要令皇帝满意,方方面面还要都说得过去。做好了是皇帝的圣明仁德,做得不好则黑锅由你来背。换了是我杨某,那是万万做不来的!”
有一节杨致刻意略过不提:为了做好这篇文章,不知有多少无辜的人要稀里糊涂的搭上性命!
徐文瀚平静的道:“愚兄惟愿天下早日一统,百姓早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即便穷我毕生之力,也不枉此生。至于个人声名荣辱,又何足道哉?我唯恐夜长梦多,这段时日是几乎不分昼夜的泡在内廷禁卫府与刑部大狱。实际上两日前便已煞尾,只等皇上选择适当时机结案了,我自问应是不负皇上所托。”
“卫肃虽然迂腐,但并非不知轻重利害之人。我依你之计拿太子作法,几度令他气急败坏,一心寻机自尽。尔后我允诺向皇上进谏罢兵免赋,改变大夏四处征战扩张的国策,允诺尽我所能保全太子性命,并且还逼我立下毒誓,卫肃方才按照我的意思改口供述。事涉谋逆,协同审理的礼部尚书高平、刑部尚书郭子光、兵部尚书汤毅都是久历官场的老臣,本就避之唯恐不及,绝不会惹祸上身,日后必会三缄其口。诸多狱官、狱卒、书吏,只需虚言恫吓,相信日后也无人胆敢拉上全家性命自寻死路。”
杨致不禁一脸嘲讽的道:“还毒誓?卫肃委实天真得紧!要想堵住所有人的嘴,绝无可能。将来五花八门的流言必然会有,你那么做只是力求少一点是一点,不过是为求心安聊以自慰罢了。”
徐文瀚坦然承认道:“确然如此。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愚兄怎会不知?做,总好过不做。何况什么都不做的话,日后皇上在这一节上说道起来,那便是有罪了。”
秦空云忧虑的问道:“三弟是说大哥对卫肃虚与委蛇聊做应付了?难道不怕后患无穷么?保全太子性命还好说,劝谏皇上罢兵免赋改变国策,怕是有些难了。若卫肃此番能得不死,而大哥的允诺日后无法兑现,卫肃重又闹将起来便难以收拾,岂不十分糟糕?”
杨致嗤笑道:“可爱的二哥,老徐跟我这两个月以来那许多口水莫非都白费了?皇帝已年近花甲,大哥曾言他体胖而多劳,权重而多忧,必非长寿之人。你以为皇帝在伐唐班师途中路经庐州时,是有意一味装病?你以为大哥刚才说皇帝精神百倍,是什么好事?此番太子谋逆几乎得手,你以为皇帝如今想来就不后怕么?”
“皇帝自知只怕年命不永,务求在有生之年完成两桩任务。一是力保大夏朝局稳定,人心安定。各处边境易攻为守,力保维持现状,必要时甚至可能稍作战略退却。其二则可称之为压倒一切的国之重务了:选择并悉心栽培一位皇帝称心的继位之君,实现皇帝未能完成的一统天下的宏愿。”
“皇帝原本就没打算要太子的命,为求重聚人心、积攒国力、平稳交班,至少在三五年内不会发动扩张战争。所以说大哥无须向卫肃允诺什么,更无须立下什么毒誓。卫肃根本就是自作多情,大哥只不过是顺水推舟。”
“原来如此!”秦空云登时恍然,随即喜道:“我真是昏了头了!你们早就说过,我秦氏也能过几年轻松清静的日子了不是?”
徐文瀚与杨致相视一笑道:“凭心而论,也亏得卫肃平日为人清高天真,是以牵连甚为有限。太子倒是比卫肃好相与多了,尘埃落定之后求生欲望十分强烈,不需我做任何点拨,就能顺着我的意思举一反三。其余诸如李氏三侯一类,本就是无足轻重的从犯,自然拿他们当从犯看待便足矣。他们比太子更为不堪,甚至有人为求活命,不惜把一应罪责都往太子头上堆砌。”
秦空云闻言却是一副与太子引为知音的神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嘛!太子已做了十六年的储君,摄于皇上的威权如履薄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哪一天不是战战兢兢?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杨致与徐文瀚不禁又是会心的相视一笑:秦公与皇帝相交二十余年,又有哪一天过得轻松自在,胆敢掉以轻心?秦空云与太子感受相似,那也难怪。
“对付裴显中却令我心中委实不忍,甚是纠结。”裴显中因太子一案而近来声名大振,一谈及这位体重意外少了二两的侍读郎,徐文瀚颇有愧色:“说实话,事先连我都未曾料想那厮竟是十分硬气。无奈为了替太子与卫肃脱罪,为了抛出他来平息皇上心中无处发泄的冲天怨气,我也只得硬起心肠了。我平日最恨狱讼黑暗草菅人命,最见不得颠倒黑白屈打成招,不想此番居然身体力行亲手炮制!且不说裴显中业已不成人形,比死人仅只多了一口气。为做成证据充分的铁案,仅是生拉硬扯来的所谓证人,在认罪画押后为求灭口,仍是被我用刑杖毙者不下二十人!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然则愚兄午夜扪心,仍是愧疚之极!”
杨致与秦空云完全能够想象得到,裴显中那种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境地是怎样的悲惨,那二十来个倒霉蛋“证人”上天无路、遁地无门时是何等的绝望。如果非要给他们一个说法,只能称之为乱世强权法则。
徐文瀚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亲手泡制此等冤狱,可想而知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话似乎在胸中憋留已久,不吐不快。说完之后眼神略显空洞的长叹一声,似乎轻松了不少。
乱世强权法则,本就是由强者制定。杨致勉力笑道:“佛说,他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国为民才是大慈悲,大哥切莫过于自责。——如此说来,你准备上呈皇帝的结案奏章,想必早已写好了?”
徐文瀚面无表情的道:“原任内廷禁卫将军赵天养,世受皇恩不思报效,丧心病狂挟持太子意欲谋逆篡位,罪大滔天。拟判抄没所有家产充公,本人鞭尸弃市,满门连坐腰斩。”
“原任东宫侍读裴显中,希图无妄富贵,怂恿太子不思进取屡屡失德在前,伙同罪魁赵天养挟持太子谋逆篡位于后,罪大恶极。拟判抄没阖族家产充公,本人凌迟处死,裴氏九族连坐,腰斩弃市,。”
“原任枢密院太尉卫肃,居功自傲妄负圣恩,自甘堕落沦为谋逆罪魁赵天养之首要帮凶,罪不可恕。拟判抄没家产充公,本人斩立决,卫氏一门九族连座,充军塞外永世为奴,遇赦不赦。”
“太子赵恒昏聩平庸,难当大任已然被废。因其不安本分,受人蛊惑妄图谋逆篡位,罪在不赦。拟判赐自尽,着内务府自皇族宗谱除名,身后灵位不得入皇族祖庙。”
杨致越听越是心惊,骇然道:“说来说去,怎么仍然尽是一个死啊?老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秦空云代为解释道:“三弟,你这就不懂了。凡罪大恶极、需皇上钦裁之人犯,主审官员在判定罪责时,必须从重拟奏。然后由皇上酌情减罪,以示皇恩浩荡,彰显天子之宽宏仁德。”
杨致不由恍然骂道:“虚伪!真他妈的虚伪!”
徐文瀚颇显无奈的道:“历朝历代已成定例,我不过是循例而为罢了。最后结果无非是赵天养满门抄斩,裴显中抄家灭族,卫肃顶多是终身囚禁合家陪罪,太子赵恒也是终身囚禁戴罪思过。其他诸如李氏三侯之类的从犯,判词我也懒得一一背述了。大多是削官夺爵,罚金抵罪,永不叙用。你先前已经说破,所谓奉旨主审,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罗织罪证,以求像模像样而已。”
虽然这样的结果早在意料之中,三人议毕,仍是心情沉重。
徐文瀚思索片刻,蓦然笑道:“说到背黑锅,恐怕并非仅我一人。三弟还记得正月十六日下旨缉拿的两位巨商否?”
杨致只要事不关己,向来不太留意,一时还真没想的起来。倒是秦空云记得清爽:“那便是家财几可与我秦氏比肩的两位同仁,咸阳富商黄继先,金城富商郭培了。皇上当日的旨意,是以心怀异志、与太子一党贯通勾连、暗助金帛为由,命两地知府缉拿严审之后再具章详奏。”
杨致茫然问道:“这又关我什么鸟事?”
徐文瀚答道:“本来确实不关你的事,但自今日之后,就变成你的事了!”
“明眼人都知道,皇上给那两位巨商仁兄安的罪名只是莫须有,不过是想借机打压关中、金城两地的老牌财阀势力罢了。你仔细想想看,差不多有半个咸阳姓黄,有半个金城姓郭,俗话说强龙难斗地头蛇,两地知府能奈他何?所谓缉拿严审,有黄继先与郭培的大把银子砸下来,也就是走个过场。数日之前两地知府的奏章送呈御览,十句话里倒有九句是为二位仁兄辩解之词。皇上大为震怒,在御批中将两地知府骂了个狗血淋头。”
杨致啐道:“两位知府想必是被白花花的银子晃花了眼,的确是狗胆包天。能爬上地方大员位置的官场老油子,怎地那么不识趣?皇帝向来讲求实惠,绝不是个放空炮的主,不狠狠敲上一笔竹杠,岂会善罢甘休?两位知府大人也太不上道了!”
“江浙虽然繁华富庶,然而南唐新伏,皇帝一时半会有些下不去手。眼下又有罢兵免赋之意,那便暂时没了再向秦氏伸手的由头,你以为他不心疼么?东方不亮西方亮嘛!”
秦空云登时大为尴尬:“三弟后头这话说得岔了!我秦氏视代天聚财以资国用为应尽之责,何来敲诈一说?又怎可与那黄郭二人相提并论?三弟莫要乱扯一气!”
徐文瀚笑道:“不管用何办法,能充盈国库总归是好事。那黄某与郭某能成一方大豪,自有过人之处,立马意识到此事恐难善了。各遣精干心腹亲信之人来了长安,前日分头到王相与愚兄府上具礼求见,都被挡驾了。料想福王与其他两位宰辅各部尚书亦会照此料理,均不会去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而今日皇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公然命我向三弟征询……。”
杨致心机何等灵动?大笑道:“妙极!妙极!你是奉旨征询,我是奉旨敲竹杠!自己也免不了顺便发点小财!老子又不是头一回做恶人了,这样金光闪闪的黑锅一年背个十次八次都不嫌多。若下回再有这种好事,皇帝老儿您可一定要记得我啊!”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会说这句话的人很多,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卫飞扬以后前途命运如何,杨致不愿去多想。未来的世界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变数,谁又说得清呢?他最关心的是现在。
杨致出类拔萃的武技机谋,不拘常理的不羁秉性,令皇帝既深为忌惮,又极为赏识爱重;也令结义幼弟卫飞扬大为心折,视其为天人。如果像徐文瀚提议的那样,做个为双方具保的中间人,就等于将他与皇帝和卫飞扬的命运捆绑到了一起,是给自己揽上了一个天大的麻烦。杨致心里很清楚,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隔岸观火。无论能否化解这场危局,这注定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但是,他乐意。
徐文瀚曾把皇帝喻作弈棋国手,并非过誉之词。皇帝一环套一环的加紧布局,满朝文武、百万雄师、大夏黎民无一不是他手中的棋子。可以肯定的是,皇帝绝不能容忍、也绝不会给卫飞扬半点裂土为王的机会。就在这三五天内,他就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卫飞扬了。所以,徐文瀚这篇背景极为复杂的表面文章到底怎么个做法,不管对谁来说,都可谓意义重大。
徐文瀚满脸疲倦的道:“皇上素来以雄才大略之主自诩,他心目中的皇权稳固,是务求大权独揽、圣心独断,运用起来如泼墨作画一般挥洒如意。帝王心术向来大异常人,这段时日皇上倒是精神百倍。说来惭愧,愚兄反而感觉累得狠了。”
在杨致看来,皇帝异乎寻常的亢奋并不难解释,也就是传说中打了鸡血一般的成就感所致。再说皇帝敢有一丝半点的疏忽懈怠吗?
笑言宽慰道:“你能不累吗?要做偌大一篇文章,明明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十无一真,偏偏还要掩耳盗铃,费劲心机的抹去雕饰痕迹。不仅要令皇帝满意,方方面面还要都说得过去。做好了是皇帝的圣明仁德,做得不好则黑锅由你来背。换了是我杨某,那是万万做不来的!”
有一节杨致刻意略过不提:为了做好这篇文章,不知有多少无辜的人要稀里糊涂的搭上性命!
徐文瀚平静的道:“愚兄惟愿天下早日一统,百姓早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即便穷我毕生之力,也不枉此生。至于个人声名荣辱,又何足道哉?我唯恐夜长梦多,这段时日是几乎不分昼夜的泡在内廷禁卫府与刑部大狱。实际上两日前便已煞尾,只等皇上选择适当时机结案了,我自问应是不负皇上所托。”
“卫肃虽然迂腐,但并非不知轻重利害之人。我依你之计拿太子作法,几度令他气急败坏,一心寻机自尽。尔后我允诺向皇上进谏罢兵免赋,改变大夏四处征战扩张的国策,允诺尽我所能保全太子性命,并且还逼我立下毒誓,卫肃方才按照我的意思改口供述。事涉谋逆,协同审理的礼部尚书高平、刑部尚书郭子光、兵部尚书汤毅都是久历官场的老臣,本就避之唯恐不及,绝不会惹祸上身,日后必会三缄其口。诸多狱官、狱卒、书吏,只需虚言恫吓,相信日后也无人胆敢拉上全家性命自寻死路。”
杨致不禁一脸嘲讽的道:“还毒誓?卫肃委实天真得紧!要想堵住所有人的嘴,绝无可能。将来五花八门的流言必然会有,你那么做只是力求少一点是一点,不过是为求心安聊以自慰罢了。”
徐文瀚坦然承认道:“确然如此。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愚兄怎会不知?做,总好过不做。何况什么都不做的话,日后皇上在这一节上说道起来,那便是有罪了。”
秦空云忧虑的问道:“三弟是说大哥对卫肃虚与委蛇聊做应付了?难道不怕后患无穷么?保全太子性命还好说,劝谏皇上罢兵免赋改变国策,怕是有些难了。若卫肃此番能得不死,而大哥的允诺日后无法兑现,卫肃重又闹将起来便难以收拾,岂不十分糟糕?”
杨致嗤笑道:“可爱的二哥,老徐跟我这两个月以来那许多口水莫非都白费了?皇帝已年近花甲,大哥曾言他体胖而多劳,权重而多忧,必非长寿之人。你以为皇帝在伐唐班师途中路经庐州时,是有意一味装病?你以为大哥刚才说皇帝精神百倍,是什么好事?此番太子谋逆几乎得手,你以为皇帝如今想来就不后怕么?”
“皇帝自知只怕年命不永,务求在有生之年完成两桩任务。一是力保大夏朝局稳定,人心安定。各处边境易攻为守,力保维持现状,必要时甚至可能稍作战略退却。其二则可称之为压倒一切的国之重务了:选择并悉心栽培一位皇帝称心的继位之君,实现皇帝未能完成的一统天下的宏愿。”
“皇帝原本就没打算要太子的命,为求重聚人心、积攒国力、平稳交班,至少在三五年内不会发动扩张战争。所以说大哥无须向卫肃允诺什么,更无须立下什么毒誓。卫肃根本就是自作多情,大哥只不过是顺水推舟。”
“原来如此!”秦空云登时恍然,随即喜道:“我真是昏了头了!你们早就说过,我秦氏也能过几年轻松清静的日子了不是?”
徐文瀚与杨致相视一笑道:“凭心而论,也亏得卫肃平日为人清高天真,是以牵连甚为有限。太子倒是比卫肃好相与多了,尘埃落定之后求生欲望十分强烈,不需我做任何点拨,就能顺着我的意思举一反三。其余诸如李氏三侯一类,本就是无足轻重的从犯,自然拿他们当从犯看待便足矣。他们比太子更为不堪,甚至有人为求活命,不惜把一应罪责都往太子头上堆砌。”
秦空云闻言却是一副与太子引为知音的神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嘛!太子已做了十六年的储君,摄于皇上的威权如履薄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哪一天不是战战兢兢?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杨致与徐文瀚不禁又是会心的相视一笑:秦公与皇帝相交二十余年,又有哪一天过得轻松自在,胆敢掉以轻心?秦空云与太子感受相似,那也难怪。
“对付裴显中却令我心中委实不忍,甚是纠结。”裴显中因太子一案而近来声名大振,一谈及这位体重意外少了二两的侍读郎,徐文瀚颇有愧色:“说实话,事先连我都未曾料想那厮竟是十分硬气。无奈为了替太子与卫肃脱罪,为了抛出他来平息皇上心中无处发泄的冲天怨气,我也只得硬起心肠了。我平日最恨狱讼黑暗草菅人命,最见不得颠倒黑白屈打成招,不想此番居然身体力行亲手炮制!且不说裴显中业已不成人形,比死人仅只多了一口气。为做成证据充分的铁案,仅是生拉硬扯来的所谓证人,在认罪画押后为求灭口,仍是被我用刑杖毙者不下二十人!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然则愚兄午夜扪心,仍是愧疚之极!”
杨致与秦空云完全能够想象得到,裴显中那种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境地是怎样的悲惨,那二十来个倒霉蛋“证人”上天无路、遁地无门时是何等的绝望。如果非要给他们一个说法,只能称之为乱世强权法则。
徐文瀚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亲手泡制此等冤狱,可想而知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话似乎在胸中憋留已久,不吐不快。说完之后眼神略显空洞的长叹一声,似乎轻松了不少。
乱世强权法则,本就是由强者制定。杨致勉力笑道:“佛说,他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国为民才是大慈悲,大哥切莫过于自责。——如此说来,你准备上呈皇帝的结案奏章,想必早已写好了?”
徐文瀚面无表情的道:“原任内廷禁卫将军赵天养,世受皇恩不思报效,丧心病狂挟持太子意欲谋逆篡位,罪大滔天。拟判抄没所有家产充公,本人鞭尸弃市,满门连坐腰斩。”
“原任东宫侍读裴显中,希图无妄富贵,怂恿太子不思进取屡屡失德在前,伙同罪魁赵天养挟持太子谋逆篡位于后,罪大恶极。拟判抄没阖族家产充公,本人凌迟处死,裴氏九族连坐,腰斩弃市,。”
“原任枢密院太尉卫肃,居功自傲妄负圣恩,自甘堕落沦为谋逆罪魁赵天养之首要帮凶,罪不可恕。拟判抄没家产充公,本人斩立决,卫氏一门九族连座,充军塞外永世为奴,遇赦不赦。”
“太子赵恒昏聩平庸,难当大任已然被废。因其不安本分,受人蛊惑妄图谋逆篡位,罪在不赦。拟判赐自尽,着内务府自皇族宗谱除名,身后灵位不得入皇族祖庙。”
杨致越听越是心惊,骇然道:“说来说去,怎么仍然尽是一个死啊?老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秦空云代为解释道:“三弟,你这就不懂了。凡罪大恶极、需皇上钦裁之人犯,主审官员在判定罪责时,必须从重拟奏。然后由皇上酌情减罪,以示皇恩浩荡,彰显天子之宽宏仁德。”
杨致不由恍然骂道:“虚伪!真他妈的虚伪!”
徐文瀚颇显无奈的道:“历朝历代已成定例,我不过是循例而为罢了。最后结果无非是赵天养满门抄斩,裴显中抄家灭族,卫肃顶多是终身囚禁合家陪罪,太子赵恒也是终身囚禁戴罪思过。其他诸如李氏三侯之类的从犯,判词我也懒得一一背述了。大多是削官夺爵,罚金抵罪,永不叙用。你先前已经说破,所谓奉旨主审,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罗织罪证,以求像模像样而已。”
虽然这样的结果早在意料之中,三人议毕,仍是心情沉重。
徐文瀚思索片刻,蓦然笑道:“说到背黑锅,恐怕并非仅我一人。三弟还记得正月十六日下旨缉拿的两位巨商否?”
杨致只要事不关己,向来不太留意,一时还真没想的起来。倒是秦空云记得清爽:“那便是家财几可与我秦氏比肩的两位同仁,咸阳富商黄继先,金城富商郭培了。皇上当日的旨意,是以心怀异志、与太子一党贯通勾连、暗助金帛为由,命两地知府缉拿严审之后再具章详奏。”
杨致茫然问道:“这又关我什么鸟事?”
徐文瀚答道:“本来确实不关你的事,但自今日之后,就变成你的事了!”
“明眼人都知道,皇上给那两位巨商仁兄安的罪名只是莫须有,不过是想借机打压关中、金城两地的老牌财阀势力罢了。你仔细想想看,差不多有半个咸阳姓黄,有半个金城姓郭,俗话说强龙难斗地头蛇,两地知府能奈他何?所谓缉拿严审,有黄继先与郭培的大把银子砸下来,也就是走个过场。数日之前两地知府的奏章送呈御览,十句话里倒有九句是为二位仁兄辩解之词。皇上大为震怒,在御批中将两地知府骂了个狗血淋头。”
杨致啐道:“两位知府想必是被白花花的银子晃花了眼,的确是狗胆包天。能爬上地方大员位置的官场老油子,怎地那么不识趣?皇帝向来讲求实惠,绝不是个放空炮的主,不狠狠敲上一笔竹杠,岂会善罢甘休?两位知府大人也太不上道了!”
“江浙虽然繁华富庶,然而南唐新伏,皇帝一时半会有些下不去手。眼下又有罢兵免赋之意,那便暂时没了再向秦氏伸手的由头,你以为他不心疼么?东方不亮西方亮嘛!”
秦空云登时大为尴尬:“三弟后头这话说得岔了!我秦氏视代天聚财以资国用为应尽之责,何来敲诈一说?又怎可与那黄郭二人相提并论?三弟莫要乱扯一气!”
徐文瀚笑道:“不管用何办法,能充盈国库总归是好事。那黄某与郭某能成一方大豪,自有过人之处,立马意识到此事恐难善了。各遣精干心腹亲信之人来了长安,前日分头到王相与愚兄府上具礼求见,都被挡驾了。料想福王与其他两位宰辅各部尚书亦会照此料理,均不会去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而今日皇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公然命我向三弟征询……。”
杨致心机何等灵动?大笑道:“妙极!妙极!你是奉旨征询,我是奉旨敲竹杠!自己也免不了顺便发点小财!老子又不是头一回做恶人了,这样金光闪闪的黑锅一年背个十次八次都不嫌多。若下回再有这种好事,皇帝老儿您可一定要记得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