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战端再起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夏楚两国订立的和约,从一开始就注定只是一张废纸。南楚允诺的粮秣以各种借口迟迟不予兑现,杨致允诺的退军自然也不了了之。
  张博虎的心机、演技皆属当世一流,只因与杨致相互知根知底,二人才直来直去,忽悠楚帝与谭重元还是没有太大难度。
  连张博虎都未必清楚秦氏偷运出楚的黄金具体数目,楚帝与谭重元就更不用说了。这二位仁兄只知道南楚确确实实没有花费一个子儿,又平平安安的过了一年好日子却是真的。那个瘸子既不争功又不求官,反而自告奋勇的留在江夏,帮助文焕章整军备战。这年头像他这样懂事的伤残人士实在不多,他爱干嘛就干嘛吧!
  杨致对两国订立的和约同样未曾放在心上,也谈不上有什么言而无信的顾忌。赵启可谓与他心有灵犀,杨致不急于开战的因由,正是虑及到了战后南楚诸多百姓赖以活命的基本生计。
  杨致始终未忘初衷,这些年来拼死拼活,都是为了让全家老小过上安稳自在的日子。若是上升到什么心怀天下百姓的高度,连他自己都会觉得太过扯淡。他只是觉得,不能因为自己想过好日子,就断了数以千万计的百姓的活路,搭上无数条无辜的性命。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只要是有战争,总会要付出代价。这些道理杨致并非不懂,他绝对不会迂腐到滥做好人,但也不会一味冷血、全然不顾。世事纷繁,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事实上自从新年伊始。便密令各部向南楚腹地广派细作,尽力搜集各地春耕播种的情况。作为头等军机大事定期回报。
  进入夏历隆昌四年三月以来,杨致便着手部署下一阶段的大战。
  三月初六日。传令诸军各部,整军集结。
  三月二十八日,以六百里加急向诸军各部将领传达作战帅令:其一,令沈重所部前出荆州,张得胜所部水师配合协同,攻占江陵。摆出向楚都长沙门户重镇巴陵的进攻态势,以牵制驻守巴陵的重兵集团无暇分身他顾。
  其二,令卫飞扬所部主力前移,与麾下部将钱放统率的先锋部队合兵一处。攻占江州。
  其三,令叶闯亲率所部主力驻守抚州,另遣麾下重将领兵两万,向南昌攻击前进。但只许攻至南昌城外西南方向一百里处,不许攻城。
  其四,令中军行辕本部及陈准所部共计十万人马,不惜代价,攻取南楚重镇江夏!
  开战的理由,只要想有。它就会有。理由就是现成的,主动请和的是你,不守信用履行和约的也是你,你不就是欠揍么?所以理所当然的揍你没商量。
  江夏是通往南楚腹地的屏障。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楚不仅在江夏驻有重兵防守,还囤积了大量粮秣军械。江夏一失。南楚与大夏对峙相持的本钱丧失大半,再无翻盘的可能!这也是杨致下令不惜代价的原因。
  自夏军攻占孝感之后。文焕章便将中军行辕后撤到了江夏。换句话说,文焕章与张博虎将南楚的前线总指挥部设在此地。将原有的基础上,将江夏经营成了一块无比坚硬的铁骨头。
  这是有史以来,夏楚两国之间第一场真正的恶战!
  江夏水路通达,南楚水师战力全面占优。正因如此,杨致不仅集结了十万重兵,还调集了五百门火炮,三千具重弩,火药六万斤。
  从四月初三日夏军开始进攻起,此役历时整整五十八日,直至六月初一日方才攻取江夏。
  在争夺江夏的这场大战之中,双方皆是损失惨重。江夏城池几乎被夷为平地,先前囤积的粮秣军械,在楚军兵败后撤之前,已被浇上火油付之一炬。夏军伤亡近四万人,楚军主力折损过半,有十万余人战死。
  由于战事从仲春延续到孟夏,天气渐热,为免引发大范围的疫病,仅是烧埋两国将士的尸首,就动用了五千军士,花了半个月的工夫,耗费石灰近二十万斤。此战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皇帝得报,独自在御书房呆了足有半日,未发一言。皇太后銮驾亲往长安的大慈恩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法事,以为超度亡灵及夏军将士祈福。这还只是一个江夏,日后若是攻取楚都长沙呢?
  楚军在江夏失守之后,便兵分三路。文焕章的中军行辕撤至巴陵,以拱卫楚都长沙。张博虎自领三万军士退守咸宁,另遣一将领兵两万增援南昌。
  相比之下,除卫飞扬所部,其余诸军各部进展还算顺利。
  四月初八日,沈重所部攻占江陵,伤亡未及万人。
  四月十二日,叶闯所部两万军士,依令攻击至南昌城外指定地点,伤亡仅只不到三千。
  卫飞扬所部则直至四月二十九日,付出了伤亡三万余人的代价,才攻克江州。
  杨致与陈准鏖战江夏之时,陆续收到各部战报,下达的帅令却是一模一样:原地休整待命,开始就地招募兵员、自行补充。
  七月初十日,杨致中军行辕移驻鄂州,命陈准所部留驻江夏,等待粮秣军械补充完备。
  杨致谋划的灭楚之战第二阶段战役,至此宣告落幕。
  早在一个多月之前的六月初五日,皇帝又一次收到杨致送呈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南楚再度遣使求和。
  打不过了、打得痛了就来求和,你当是小孩子过家家么?早干吗去了?赵启这次的回复十分干脆:不允。
  都说打铁要趁热,杨致这一次仅只令诸军各部休整了三个月。陈准所部因为火器补充配属的特殊原因,加之在江夏一战耗时过久,战损太大,不在此列。
  中军行辕移驻鄂州的次日,杨致下达了第三阶段的作战帅令:命沈重、张得胜两部水陆协同,从江陵进军攻占华容,尔后坚守待命,不许继续攻向巴陵。
  命卫飞扬所部自江州南下向南昌进发,与先期抵达南昌城外的叶闯一部两万人马汇合,尔后由卫飞扬担任主将统一指挥,攻占南昌。
  命叶闯所部主力兵出抚州,沿乐安、吉水一线,攻占吉州。视战损自行休整之后,尔后挥师西向,务必于十月之前攻占衡州。
  八月十九日,命陈准所部从江夏直取咸宁。
  九月十二日抵达咸宁城外后,陈准吸取了在江夏的惨痛教训,搭筑了三百余座与咸宁城墙齐平的木制高台。因火炮过于沉重吊运不便,且不易固定,其后坐力反而会导致高台毁损,是以只在每座高台上架设了一具重弩,并配属了相应数量的夹杂碎石的火药包。
  恐怕连陈准自己都没想到,咸宁虽是一座城防不是太为坚固的小城,但先前驻守一万楚军,加上张博虎亲率的三万楚军,外围与内城一共有四万大军防守,而他却创造了大夏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九月十四日至九月十八日,陈准仅用了一个万人的标配攻击军团,便基本肃清了咸宁外围楚军,绞杀大部之后,将余下楚军悉数逼入城内。九月十九日辰时,开始从三面攻城。地面火炮轰击城墙与城门,高台重弩配火药包仰射内城。是日申时,城破。张博虎率万余残部弃城而走,退往巴陵。
  常言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古以来,但凡攻城,往往伤亡极大。而陈准从咸宁呈送鄂州的战报,却令杨致难以置信,甚至啼笑皆非。
  此战,夏军共计阵亡五百一十六人。在肃清咸宁外围楚军的战斗中,阵亡四百七十九人。其中有四百零三人死于楚军的重弩及箭矢,其余七十六人死于己方火炮炸膛、及重弩所配火药包提前引爆。
  攻城之时仅只伤亡三十六人,其中二十一人同样死于重弩所配火药包提前引爆。余下的十五个倒霉孩子就死得很是有点冤,居然是因自己不小心掉落高台而活活摔死的!也就是说,攻城之时因楚军造成的战损是……零伤亡!
  不仅如此,陈准还在咸宁之战中,总结出了接近于全天候进攻作战的一套战法。
  一是战事紧急之时,火炮及配属辎重大可押后,只需携带数量足够的重弩以及火药便可,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机动作战的速度。二是既能搭筑高台,也能就地搭建遮风挡雨的顶棚。管它是晴是雨,重弩都能派上用场。
  这些问题在前世根本不是问题,但在相距千年以上的年代,已经算是极具前瞻眼光了。
  陈准除了精熟火器运用,还擅长野战,当然也看到了其中的弊端。火药的防水防潮始终是个关键问题,火炮还是不利于快速机动,而且在雨天仍然不能发挥威力。更重要的是,敌方将领若是同样熟谙火器运用,即便处于守势,也会倾尽全力不会让你顺利构筑阵地。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观点即便放在前世,直到现代才被人们广为接受。在这个年代,通常被视为“奇淫技巧”,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杨致心里的感受颇为复杂。自己的部属在他的强势引导与支持下,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以后的大夏呢?
  卫飞扬集团攻击南昌的兵力,共有八万之众。历时两月有余,伤亡近三万人,于九月二十四日攻占南昌。
  抚州到衡州虽然相距千里,但叶闯集团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小,于九月二十七日攻占衡州。
  金秋十月,正是江南桂花飘香的季节。
  十月初二日,杨致再次传下帅令:命沈重、张得胜两部从华容向东南方向出击,命陈准所部从咸宁往西南方向出击,两个重兵集团于十日之后,同时会攻巴陵!(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