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7、见方琼,李宪论时局
“爹爹,兵部尚书方琼前来贺喜!”
李宪进退两难的关键时刻,李飞凤在楼下的叫声帮了大忙。
对于方琼的相关资料,李宪并不陌生。
方琼,原名端五,号益庵,荆湖北路通城县梓木里人(今湖北省咸宁),出生于仕宦之家,号称“一门三尚书”。方琼根红苗正,自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习文学武均从名师。
祖父方白允不仅将自己多年前编写的“兵学研究”交给孙子,还常带方琼拜访一些武学名家,时常到御拳馆观摩。
方琼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历任谏议大夫、工部郎中、兵部待郎、兵部尚书。
大宋的兵部其实没有实权,连后世的后勤部都不如,主要是起草一些各地兵营文书、粮草往来、中下等兵种嘉奖、训练新军等。
曾短暂出任兵部尚书的苏轼曾言:“武选隶于天官,兵政总于枢辅,故司马之职,独省于文书。”也就是说,实际兵权在枢密院。
方琼主政兵部,虽有报国之志,奈处处受制于当时的制度和机构设置。
他曾经上折子:“京师之内,有亲卫诸兵,而四城之外,诸营列峙相望,此京师内外相制之兵此。府畿之营,云屯十万之众,其将副视三路者,以虞京城与天下之兵,此府畿内外相制此。非特此,凡天下之兵足皆内外相制也。”
亲卫兵直属于皇帝指挥,也是北宋时期最大的兵团,兵营则是驻派各路各边关的重兵,仅次于亲卫兵团,各府也设兵营,形成三者相制。
宣和三年初(1121),方琼对童贯行军打仗的能力提出质疑,在朝堂上主张重用张孝纯、王禀、种师道、张思正等将领北伐,并附带表扬了韩世忠等年青小将。并对蔡京父子提出强烈批评,要求重用李纲、宗泽、张叔夜等人。
昏君赵佶既然是百年一遇的昏君,当然要做昏君才会做的事情。方琼上书反对昏君赵佶最为倚重的宦官童贯,无异于自断前途。
方琼要求罢免童贯的军权,严惩奸臣蔡京父子。昏君赵佶竟然将此书转交童贯,让他和蔡京亲自处理此事。
让被弹劾的大臣,亲自处理上疏弹劾的人,除了昏君赵佶之外,前面没有古人,后面没有来者,大宋不亡都没天理。
童贯和蔡京秉承上意,联名上书昏君赵佶,要求将方琼贬出京城。昏君赵佶自然是“龙颜大悦”,方琼被贬于偏远的利州路巴州。
韩世忠和西夏血战三场,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后来又抓住方腊极其核心人物,最后却没有得到提拔重用,就是受此次事件的影响。
宣和三年秋,贬职文书初下,方琼刚要离京,老家传来噩耗,父亲方琳逝世,母亲病危。按宋制当守孝三年,方琼辞官远离朝政。
宣和四年春,方琼回到老家荆湖北路通城县梓木里(今通城县黄袍),开始了三年多的丁忧守制。
同年四月,辽军在芦沟桥大败宋军二十万,死伤殆尽。如此惨痛的战况传到通城,让方琼痛心疾首,于是决定开办武馆。
方琼想到了同乡的武举人徐福,于是安排叔父方玠任武术总指导,徐福任武术总教头,练过武艺的次子方晞等人任教官。
此后召集荆湖北路子弟八千余人组建方家军,太原解围、开封救驾,方琼父子和徐福等人迭经血战,最后在汴梁城外全部战死。
方家军宁愿战死也不投降,凶残的女真鞑子无不动容,完颜宗翰下令厚葬方琼、徐福等人,并且杀马、洒酒祭之。
听说一代名将方琼深夜拜访,李宪不敢怠慢,赶紧下楼迎接。
李宪来到门前一看,一顶小轿停在数十米开外,久仰大名的名将方琼当街而立,居然是一个穿着青衣直缀的老头儿,大概五六十岁。
面对这种牛人,李宪诚心诚意一揖到地:“不知道方大人深夜造访,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来到北宋年间三年多,李宪从来都是不卑不亢,面对昏君赵佶也是毫不退让。
如此恭而敬之,今天是李宪第一次。
方琼也是大感意外:“仙长纳妾,老夫恭贺来迟,实在是受之有愧。”
把老将军请到四楼会客室坐定,李宪赶紧吩咐:“曹瑛,赶紧上茶点!”
方琼摆摆手:“仙长不用麻烦,老夫随便坐坐就走。”
兵部尚书屈尊光临,李宪才不认为方琼是想过来随便坐坐:“方大人不用客气,有什么指教尽管明言。只要在下力所能及,必然不会推辞。”
方琼叹了口气:“你占据蔚州,虽然给朝廷制造不少麻烦,但是更多的是给大金国造成致命伤害,老夫和高大人一直认为对朝廷利大于弊。”
把高俅搬出来做陪衬,而且首先直言蔚州之事表明态度,李宪知道这是开场白,所以微笑着没吱声儿。
方琼接过曹瑛端上来的茶盅放在茶几上,这才一脸严肃地说道:“一年前,独斗群雄为我朝扬威,连续两次预言天灾,让朝廷不至手忙脚乱,可见你维护我大宋之心。”
不断送高帽子,李宪知道肉戏在后面。
果然,方琼顿了顿接着说道:“金国特使李孝和前脚报捷,大辽国主耶律延禧被擒;太原知府张孝纯马上传来急奏,云中三州之地可能要回归我朝。陛下决定即日祭天,似乎我大宋呈现中兴之象。你号称半仙,能够推演过去未来,不知道有何见解?”
刚好曹娥也端着一杯茶进来递给李宪,然后和曹瑛站在李宪身后侍立。
李宪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掀开茶碗盖抿了一口,脑海中开始紧张运转起来。
金国特使李孝和传捷报,太原知府张孝纯上急奏,看起来都是天大的好事。至少对于鼠目寸光的大宋君臣来说,这是两件大好事。
方琼一辈子都想干大事,李宪不认为对方是为了此事来拜访自己,其中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
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李宪一时间没有想明白。
李宪目前顶着大德仙师的名头,没有想明白的事情,肯定不能轻易开口。一旦说得风马牛不相及,头上神秘的光环就会烟消云散,巨大的危险马上就要降临。
把方琼的话反复推敲了一遍,李宪终于抓住了要点:方琼首先把自己恭维一通,然后强调昏君赵佶马上要祭天,而且点出大宋中兴之象。
看见大宋中兴之象,所有臣工应该欣喜若狂才对,方琼作为兵部尚书,居然在这个时候深夜拜访。
李宪瞬间明悟:症结就在这里,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明白了方琼在试探自己,李宪顿时想起一件事来,这才放下茶碗笑道:“方大人言不由衷,这是要考验在下吗?”
方琼眉头一掀:“仙长何出此言?”
李宪微微一笑:“如果我所料不错,兵部应该是接到了一份金牌马加急文书。方大人想连夜上奏,可是在黄门就被挡住,结果无法面君,所以焦虑不安,这才来到寒舍。”
方琼老脸一红:“人言仙长能够推演过去未来,算无遗策,老夫一直是半信半疑。今日一见,才明白所言非虚。不错,老夫前不久接到一份急奏。”
李宪摆摆手:“大人不用多说。如果我推演不错,应该是燕山府接到清化县榷场上报,女真鞑子突然拥大兵前来,精锐部队正在向南调动,所过之处劫掠居民筹措粮草,焚毁庐舍断绝后路。宣抚使蔡靖、转运使吕颐浩推测是爆发战争的前兆,所以用金牌马联名上奏。”
方琼脸色大变:“仙长不愧大德仙师名号,事实的确如此!”
李宪松了一口气,说话嗓门也高了不少:“老大人忧国忧民,接到边关急报当然不敢怠慢,所以连夜进宫面君。可惜在宫门外被礼部尚书蔡筱、太宰白时中等人阻拦,老大人一怒之下折返回来。”
方琼一拍茶几:“正是那帮佞臣坏事!蔡筱和白时中对老夫说,朝廷目前最大的事情,就是如期完成祭天大典。圣上伺候肯定要大赦天下,所有大臣必定得到朝廷推恩重赏。燕山府的急奏全都是揣摩之词,如果老夫呈递上去,肯定会触怒金国特使,必定导致龙颜大怒,不仅赏赐没有了,反而会牵连一大批人。”
李宪耸耸肩:“我早就表明态度,绝对不干预朝政。老大人不辞劳苦来访,我也无话可说。”
方琼摇摇头:“不需要你干涉朝政,老夫就是希望你推演一下,如果燕山府的急奏是真的,金国对我朝用兵的目的是什么。”
李宪呵呵一笑:“金国女真鞑子用兵是真的,但没什么目的。”
“没什么目的?”方琼不明所以:“哪有一国用兵没有目的?”
李宪这才冷笑一声:“金国女真鞑子出兵南下是真的,我说他们没有目的,是因为金国女真鞑子不过是执行既定战略。这是老贼完颜阿骨打在世就决定的事情,并非完颜晟、完颜杲、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决定的。”
方琼的身体微微一颤:“金国的既定战略是什么?”
李宪伸手在虚空中一划拉,沉声说了八个字:“先灭大辽,再灭大宋。”
方琼一万个不相信:“这实在是危言耸听。灭大宋,你说金国要灭我大宋,那怎么可能!两国结盟仅仅五年时间,金国难道要撕毁盟约轻启战端?”
果然不错,大宋君臣绝对不相信大战在即。方琼虽然有所警觉,但也不相信会爆发两国之间的必死之战。
“盟约?大宋还好意思说盟约!”李宪冷笑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既然大宋能够撕毁澶渊之盟,金国女真鞑子为何不能撕毁海上之盟?”
方琼还是抱有幻想:“你说金国肯定要出兵,能不能告诉老夫,他们准备什么时候出兵么?”
李宪说得斩钉截铁:“大金国主完颜晟,将在十月初七日左右下令出兵,现在还有十天!”
李宪进退两难的关键时刻,李飞凤在楼下的叫声帮了大忙。
对于方琼的相关资料,李宪并不陌生。
方琼,原名端五,号益庵,荆湖北路通城县梓木里人(今湖北省咸宁),出生于仕宦之家,号称“一门三尚书”。方琼根红苗正,自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习文学武均从名师。
祖父方白允不仅将自己多年前编写的“兵学研究”交给孙子,还常带方琼拜访一些武学名家,时常到御拳馆观摩。
方琼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历任谏议大夫、工部郎中、兵部待郎、兵部尚书。
大宋的兵部其实没有实权,连后世的后勤部都不如,主要是起草一些各地兵营文书、粮草往来、中下等兵种嘉奖、训练新军等。
曾短暂出任兵部尚书的苏轼曾言:“武选隶于天官,兵政总于枢辅,故司马之职,独省于文书。”也就是说,实际兵权在枢密院。
方琼主政兵部,虽有报国之志,奈处处受制于当时的制度和机构设置。
他曾经上折子:“京师之内,有亲卫诸兵,而四城之外,诸营列峙相望,此京师内外相制之兵此。府畿之营,云屯十万之众,其将副视三路者,以虞京城与天下之兵,此府畿内外相制此。非特此,凡天下之兵足皆内外相制也。”
亲卫兵直属于皇帝指挥,也是北宋时期最大的兵团,兵营则是驻派各路各边关的重兵,仅次于亲卫兵团,各府也设兵营,形成三者相制。
宣和三年初(1121),方琼对童贯行军打仗的能力提出质疑,在朝堂上主张重用张孝纯、王禀、种师道、张思正等将领北伐,并附带表扬了韩世忠等年青小将。并对蔡京父子提出强烈批评,要求重用李纲、宗泽、张叔夜等人。
昏君赵佶既然是百年一遇的昏君,当然要做昏君才会做的事情。方琼上书反对昏君赵佶最为倚重的宦官童贯,无异于自断前途。
方琼要求罢免童贯的军权,严惩奸臣蔡京父子。昏君赵佶竟然将此书转交童贯,让他和蔡京亲自处理此事。
让被弹劾的大臣,亲自处理上疏弹劾的人,除了昏君赵佶之外,前面没有古人,后面没有来者,大宋不亡都没天理。
童贯和蔡京秉承上意,联名上书昏君赵佶,要求将方琼贬出京城。昏君赵佶自然是“龙颜大悦”,方琼被贬于偏远的利州路巴州。
韩世忠和西夏血战三场,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后来又抓住方腊极其核心人物,最后却没有得到提拔重用,就是受此次事件的影响。
宣和三年秋,贬职文书初下,方琼刚要离京,老家传来噩耗,父亲方琳逝世,母亲病危。按宋制当守孝三年,方琼辞官远离朝政。
宣和四年春,方琼回到老家荆湖北路通城县梓木里(今通城县黄袍),开始了三年多的丁忧守制。
同年四月,辽军在芦沟桥大败宋军二十万,死伤殆尽。如此惨痛的战况传到通城,让方琼痛心疾首,于是决定开办武馆。
方琼想到了同乡的武举人徐福,于是安排叔父方玠任武术总指导,徐福任武术总教头,练过武艺的次子方晞等人任教官。
此后召集荆湖北路子弟八千余人组建方家军,太原解围、开封救驾,方琼父子和徐福等人迭经血战,最后在汴梁城外全部战死。
方家军宁愿战死也不投降,凶残的女真鞑子无不动容,完颜宗翰下令厚葬方琼、徐福等人,并且杀马、洒酒祭之。
听说一代名将方琼深夜拜访,李宪不敢怠慢,赶紧下楼迎接。
李宪来到门前一看,一顶小轿停在数十米开外,久仰大名的名将方琼当街而立,居然是一个穿着青衣直缀的老头儿,大概五六十岁。
面对这种牛人,李宪诚心诚意一揖到地:“不知道方大人深夜造访,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来到北宋年间三年多,李宪从来都是不卑不亢,面对昏君赵佶也是毫不退让。
如此恭而敬之,今天是李宪第一次。
方琼也是大感意外:“仙长纳妾,老夫恭贺来迟,实在是受之有愧。”
把老将军请到四楼会客室坐定,李宪赶紧吩咐:“曹瑛,赶紧上茶点!”
方琼摆摆手:“仙长不用麻烦,老夫随便坐坐就走。”
兵部尚书屈尊光临,李宪才不认为方琼是想过来随便坐坐:“方大人不用客气,有什么指教尽管明言。只要在下力所能及,必然不会推辞。”
方琼叹了口气:“你占据蔚州,虽然给朝廷制造不少麻烦,但是更多的是给大金国造成致命伤害,老夫和高大人一直认为对朝廷利大于弊。”
把高俅搬出来做陪衬,而且首先直言蔚州之事表明态度,李宪知道这是开场白,所以微笑着没吱声儿。
方琼接过曹瑛端上来的茶盅放在茶几上,这才一脸严肃地说道:“一年前,独斗群雄为我朝扬威,连续两次预言天灾,让朝廷不至手忙脚乱,可见你维护我大宋之心。”
不断送高帽子,李宪知道肉戏在后面。
果然,方琼顿了顿接着说道:“金国特使李孝和前脚报捷,大辽国主耶律延禧被擒;太原知府张孝纯马上传来急奏,云中三州之地可能要回归我朝。陛下决定即日祭天,似乎我大宋呈现中兴之象。你号称半仙,能够推演过去未来,不知道有何见解?”
刚好曹娥也端着一杯茶进来递给李宪,然后和曹瑛站在李宪身后侍立。
李宪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掀开茶碗盖抿了一口,脑海中开始紧张运转起来。
金国特使李孝和传捷报,太原知府张孝纯上急奏,看起来都是天大的好事。至少对于鼠目寸光的大宋君臣来说,这是两件大好事。
方琼一辈子都想干大事,李宪不认为对方是为了此事来拜访自己,其中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
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李宪一时间没有想明白。
李宪目前顶着大德仙师的名头,没有想明白的事情,肯定不能轻易开口。一旦说得风马牛不相及,头上神秘的光环就会烟消云散,巨大的危险马上就要降临。
把方琼的话反复推敲了一遍,李宪终于抓住了要点:方琼首先把自己恭维一通,然后强调昏君赵佶马上要祭天,而且点出大宋中兴之象。
看见大宋中兴之象,所有臣工应该欣喜若狂才对,方琼作为兵部尚书,居然在这个时候深夜拜访。
李宪瞬间明悟:症结就在这里,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明白了方琼在试探自己,李宪顿时想起一件事来,这才放下茶碗笑道:“方大人言不由衷,这是要考验在下吗?”
方琼眉头一掀:“仙长何出此言?”
李宪微微一笑:“如果我所料不错,兵部应该是接到了一份金牌马加急文书。方大人想连夜上奏,可是在黄门就被挡住,结果无法面君,所以焦虑不安,这才来到寒舍。”
方琼老脸一红:“人言仙长能够推演过去未来,算无遗策,老夫一直是半信半疑。今日一见,才明白所言非虚。不错,老夫前不久接到一份急奏。”
李宪摆摆手:“大人不用多说。如果我推演不错,应该是燕山府接到清化县榷场上报,女真鞑子突然拥大兵前来,精锐部队正在向南调动,所过之处劫掠居民筹措粮草,焚毁庐舍断绝后路。宣抚使蔡靖、转运使吕颐浩推测是爆发战争的前兆,所以用金牌马联名上奏。”
方琼脸色大变:“仙长不愧大德仙师名号,事实的确如此!”
李宪松了一口气,说话嗓门也高了不少:“老大人忧国忧民,接到边关急报当然不敢怠慢,所以连夜进宫面君。可惜在宫门外被礼部尚书蔡筱、太宰白时中等人阻拦,老大人一怒之下折返回来。”
方琼一拍茶几:“正是那帮佞臣坏事!蔡筱和白时中对老夫说,朝廷目前最大的事情,就是如期完成祭天大典。圣上伺候肯定要大赦天下,所有大臣必定得到朝廷推恩重赏。燕山府的急奏全都是揣摩之词,如果老夫呈递上去,肯定会触怒金国特使,必定导致龙颜大怒,不仅赏赐没有了,反而会牵连一大批人。”
李宪耸耸肩:“我早就表明态度,绝对不干预朝政。老大人不辞劳苦来访,我也无话可说。”
方琼摇摇头:“不需要你干涉朝政,老夫就是希望你推演一下,如果燕山府的急奏是真的,金国对我朝用兵的目的是什么。”
李宪呵呵一笑:“金国女真鞑子用兵是真的,但没什么目的。”
“没什么目的?”方琼不明所以:“哪有一国用兵没有目的?”
李宪这才冷笑一声:“金国女真鞑子出兵南下是真的,我说他们没有目的,是因为金国女真鞑子不过是执行既定战略。这是老贼完颜阿骨打在世就决定的事情,并非完颜晟、完颜杲、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决定的。”
方琼的身体微微一颤:“金国的既定战略是什么?”
李宪伸手在虚空中一划拉,沉声说了八个字:“先灭大辽,再灭大宋。”
方琼一万个不相信:“这实在是危言耸听。灭大宋,你说金国要灭我大宋,那怎么可能!两国结盟仅仅五年时间,金国难道要撕毁盟约轻启战端?”
果然不错,大宋君臣绝对不相信大战在即。方琼虽然有所警觉,但也不相信会爆发两国之间的必死之战。
“盟约?大宋还好意思说盟约!”李宪冷笑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既然大宋能够撕毁澶渊之盟,金国女真鞑子为何不能撕毁海上之盟?”
方琼还是抱有幻想:“你说金国肯定要出兵,能不能告诉老夫,他们准备什么时候出兵么?”
李宪说得斩钉截铁:“大金国主完颜晟,将在十月初七日左右下令出兵,现在还有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