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宝藏由来
陈浩面带尴尬的施了一礼,旋即三人坐定,明和大师这才向陈浩讲述了这此间的缘由。
此事要追溯到隋朝以前,当年隋朝将要一统天下之时,唯独江南建康陈朝尚未平定。陈朝最后一位国君陈叔宝膝下皇子众多,陈胤便是最为年长的一个。然却因是庶出最终被废去太子之位,被封为吴兴王驻守建康。
历史的车轮没能因为陈朝的阻挡而停止它的脚步,陈叔宝的昏庸无能最终换来陈朝的覆亡。所有陈氏子弟均被送往长安,陈胤自然也在其列,之后不久便重病去世。
然而真正的陈胤却没有死,而是偷梁换柱的瞒天过海回到了建康。私下里,时刻等待着时机准备光复陈朝。陈胤之所以有此等打算并非毫无底蕴,因为身后有着巨大的财富做后盾。
其父陈叔宝敛财众多,私人宝库金银古玩可谓是堆积如山。陈胤见陈朝岌岌可危,其父却纸醉金迷不理战事。于是便在大隋军队进驻建康皇宫内部混乱之时,派自己的亲卫队伍私自将宝库财宝暗运出城。由于陈朝各地已尽归大隋,于是便趁着夜色将其运送离建康(南京)附近的栖霞山。
栖霞山上栖霞寺主持乃是陈胤的故友,因此便将大量的金银珠宝藏匿于深山之中。大厦将倾岂有完卵,覆灭之日便是他押解长安之时。陈胤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山中设立机关藏好金银财宝。
最后便将三枚星形钥匙的两枚,分别由陈朝大将秦彝与罗艺保管,并且将大致山中路线分别告知了二人。以图日后时机成熟,打开宝藏东山再起。
随后陈朝覆灭之时,陈胤便被押解至长安。而其手下护卫陈广,便带领其队伍在栖霞寺出家为僧,暂时躲避以备卷土从来……
然隋朝一统天下之后,便是迎来了短暂的几十年盛世。又闻秦彝战死罗艺归附朝廷,使得陈胤空有报复却无能为力。直至隋炀帝五次东征高丽失败以后,不久隋朝便迎来了前所未有动乱。本是群雄逐鹿的年代,然而最为可惜的是,陈胤由于积郁成疾不久便与世长辞。
陈胤后人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终究在大浪淘沙中,还没有泛起浪花便被李唐的大势淹没。其后罗家归附大唐,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尽皆覆灭,至此大唐一统天下。
其后数十年中陈胤后人已颇具规模,故此成了不小的家族。其后武后夺位之时徐敬业起兵反武,陈胤后人陈仓便借势军中。然徐敬业无力使得义军溃败使得陈仓壮志难酬,并且遭到朝廷的清洗。陈仓最后死于万马军中,至此陈氏再次隐没于乡野,第三枚星形钥匙也至此丢失……
期间陈氏子弟知晓宝藏传闻却无迹可寻,曾也找寻剩下的星形钥匙却终究无果,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期间两百多年的起伏变迁,陈氏早已根深于士农工商之中,已然无人思复国之心。其陈氏成员也慢慢的归附于颍川陈氏门阀,以求得以安身立命。直至陈胤第十一代孙陈玄礼,文武双全胸有沟壑,初任果毅都尉,随李隆基(玄宗)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玄宗即位后,宿卫宫中。
其后又于马嵬驿立下奇功,然却郁郁不得志。于是封蔡国公后,便辞官告老隐居这栖霞山。期间便建造了这碧云亭,亭中设一残局,等待后人参破此局……
陈浩听着明和侃侃而谈,这才清晰的理顺了这其中宝藏的前因后果。想来陈仓丢失的那枚星形钥匙定是流落民间,此间被太极门寻得。之后便以谢峰携带钥匙为饵,然后让自己顺利推出藏宝之地。
而罗艺之所以后来有两枚星形钥匙,定是当年秦彝身死,罗艺无意中得到的另一枚钥匙。这才有了罗艺送链坠与前妻姜氏,最后落到紫鸢手中这一段故事。
从罗凤娇身上纹有藏宝路线图,就足以看出当年罗艺也是垂涎这宝藏。只是最后无功而返罢了,于是便希望后人有朝一日能够据图得之。
但是陈浩却是疑惑了,既然当年藏宝路线不是刻在背上,而罗家后人身上的藏宝图,正好印证了钥匙图腾上诗句,这是巧合吗?
陈浩将这一疑惑向明和大师问及,而明和大师却是神秘一笑。将那日救陈浩时取下的三枚钥匙放在石桌上按大小堆垒而起,示意陈浩关瞧。
陈浩仔细望去,却见三个星形钥匙形成塔状,其周身的纹路形成一副围绕周身的路线。看到这里陈浩却是恍然大悟,原来诗句所谓的‘背’字,原来指的不是人的后背,而是这个……
陈浩惊讶之余,倒是觉得自己甚是可笑,竟然就这样歪打正着。然而陈浩却没有因此感到庆幸,因为自己的歪打正着,自己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东西。若能够时光倒流,自己宁愿不要这好奇心!
“大师,这与二位称弟子为少主有何关系?”陈浩虽然猜出来一些头绪但是仍旧不敢确定,故此需要向明和大师问个明白。
明和大师一打佛偈道:“阿弥陀佛,少主有所不知,当年先主曾有言,若有人能破得此局便是陈氏嫡出!”
陈浩闻听不由一愣,心道这都什么逻辑,若是来一个棋坛高手破了你的残局,他便是你陈氏中人不成?于是陈浩反驳道:“大师此言有些妄断矣,这能人异士世间比比皆是,又岂能以此衡量?”
明和大师微微一笑,指了指棋盘上那颗至关重要的棋子问:“少主可还记得当日执此棋子的情景吗?”
明和大师的提醒让陈浩不禁陷入沉思,看着那颗自己放上去的棋子回想起当日的情景。当日观棋良久才找到破解之法,但是当伸手探入棋罐时却发现只有一枚棋子,而且是不可移动的棋子。最后还是在明和大师的提点下,滴入一滴鲜血才捏动棋子继而破了此局。
陈浩当时还甚是疑惑,最后苦寻无果只能自认自己见识浅薄。见明和大师如此似有深意的提及此事,陈浩便觉得此事定有玄机。
此事要追溯到隋朝以前,当年隋朝将要一统天下之时,唯独江南建康陈朝尚未平定。陈朝最后一位国君陈叔宝膝下皇子众多,陈胤便是最为年长的一个。然却因是庶出最终被废去太子之位,被封为吴兴王驻守建康。
历史的车轮没能因为陈朝的阻挡而停止它的脚步,陈叔宝的昏庸无能最终换来陈朝的覆亡。所有陈氏子弟均被送往长安,陈胤自然也在其列,之后不久便重病去世。
然而真正的陈胤却没有死,而是偷梁换柱的瞒天过海回到了建康。私下里,时刻等待着时机准备光复陈朝。陈胤之所以有此等打算并非毫无底蕴,因为身后有着巨大的财富做后盾。
其父陈叔宝敛财众多,私人宝库金银古玩可谓是堆积如山。陈胤见陈朝岌岌可危,其父却纸醉金迷不理战事。于是便在大隋军队进驻建康皇宫内部混乱之时,派自己的亲卫队伍私自将宝库财宝暗运出城。由于陈朝各地已尽归大隋,于是便趁着夜色将其运送离建康(南京)附近的栖霞山。
栖霞山上栖霞寺主持乃是陈胤的故友,因此便将大量的金银珠宝藏匿于深山之中。大厦将倾岂有完卵,覆灭之日便是他押解长安之时。陈胤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山中设立机关藏好金银财宝。
最后便将三枚星形钥匙的两枚,分别由陈朝大将秦彝与罗艺保管,并且将大致山中路线分别告知了二人。以图日后时机成熟,打开宝藏东山再起。
随后陈朝覆灭之时,陈胤便被押解至长安。而其手下护卫陈广,便带领其队伍在栖霞寺出家为僧,暂时躲避以备卷土从来……
然隋朝一统天下之后,便是迎来了短暂的几十年盛世。又闻秦彝战死罗艺归附朝廷,使得陈胤空有报复却无能为力。直至隋炀帝五次东征高丽失败以后,不久隋朝便迎来了前所未有动乱。本是群雄逐鹿的年代,然而最为可惜的是,陈胤由于积郁成疾不久便与世长辞。
陈胤后人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终究在大浪淘沙中,还没有泛起浪花便被李唐的大势淹没。其后罗家归附大唐,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尽皆覆灭,至此大唐一统天下。
其后数十年中陈胤后人已颇具规模,故此成了不小的家族。其后武后夺位之时徐敬业起兵反武,陈胤后人陈仓便借势军中。然徐敬业无力使得义军溃败使得陈仓壮志难酬,并且遭到朝廷的清洗。陈仓最后死于万马军中,至此陈氏再次隐没于乡野,第三枚星形钥匙也至此丢失……
期间陈氏子弟知晓宝藏传闻却无迹可寻,曾也找寻剩下的星形钥匙却终究无果,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期间两百多年的起伏变迁,陈氏早已根深于士农工商之中,已然无人思复国之心。其陈氏成员也慢慢的归附于颍川陈氏门阀,以求得以安身立命。直至陈胤第十一代孙陈玄礼,文武双全胸有沟壑,初任果毅都尉,随李隆基(玄宗)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玄宗即位后,宿卫宫中。
其后又于马嵬驿立下奇功,然却郁郁不得志。于是封蔡国公后,便辞官告老隐居这栖霞山。期间便建造了这碧云亭,亭中设一残局,等待后人参破此局……
陈浩听着明和侃侃而谈,这才清晰的理顺了这其中宝藏的前因后果。想来陈仓丢失的那枚星形钥匙定是流落民间,此间被太极门寻得。之后便以谢峰携带钥匙为饵,然后让自己顺利推出藏宝之地。
而罗艺之所以后来有两枚星形钥匙,定是当年秦彝身死,罗艺无意中得到的另一枚钥匙。这才有了罗艺送链坠与前妻姜氏,最后落到紫鸢手中这一段故事。
从罗凤娇身上纹有藏宝路线图,就足以看出当年罗艺也是垂涎这宝藏。只是最后无功而返罢了,于是便希望后人有朝一日能够据图得之。
但是陈浩却是疑惑了,既然当年藏宝路线不是刻在背上,而罗家后人身上的藏宝图,正好印证了钥匙图腾上诗句,这是巧合吗?
陈浩将这一疑惑向明和大师问及,而明和大师却是神秘一笑。将那日救陈浩时取下的三枚钥匙放在石桌上按大小堆垒而起,示意陈浩关瞧。
陈浩仔细望去,却见三个星形钥匙形成塔状,其周身的纹路形成一副围绕周身的路线。看到这里陈浩却是恍然大悟,原来诗句所谓的‘背’字,原来指的不是人的后背,而是这个……
陈浩惊讶之余,倒是觉得自己甚是可笑,竟然就这样歪打正着。然而陈浩却没有因此感到庆幸,因为自己的歪打正着,自己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东西。若能够时光倒流,自己宁愿不要这好奇心!
“大师,这与二位称弟子为少主有何关系?”陈浩虽然猜出来一些头绪但是仍旧不敢确定,故此需要向明和大师问个明白。
明和大师一打佛偈道:“阿弥陀佛,少主有所不知,当年先主曾有言,若有人能破得此局便是陈氏嫡出!”
陈浩闻听不由一愣,心道这都什么逻辑,若是来一个棋坛高手破了你的残局,他便是你陈氏中人不成?于是陈浩反驳道:“大师此言有些妄断矣,这能人异士世间比比皆是,又岂能以此衡量?”
明和大师微微一笑,指了指棋盘上那颗至关重要的棋子问:“少主可还记得当日执此棋子的情景吗?”
明和大师的提醒让陈浩不禁陷入沉思,看着那颗自己放上去的棋子回想起当日的情景。当日观棋良久才找到破解之法,但是当伸手探入棋罐时却发现只有一枚棋子,而且是不可移动的棋子。最后还是在明和大师的提点下,滴入一滴鲜血才捏动棋子继而破了此局。
陈浩当时还甚是疑惑,最后苦寻无果只能自认自己见识浅薄。见明和大师如此似有深意的提及此事,陈浩便觉得此事定有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