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三国来朝
清寒漠漠足迹无踪,今年的长安尤为寒冷。可谓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雪乱悠游。雪似乎是四季中不可或缺的风景,银装素裹吹满一色山河湖海。
皇宫凤阳阁中,李泷手托香腮美目凝视窗外,静静的看着细雪飞舞。出神的望着窗外似乎沉思其中,就连宫女小诺上前给予披上衣裘她也不曾察觉。
宫女小诺看着公主如此魂不守舍,不禁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将早已凉却的羹汤端了下去。小诺跟随公主从东都回来以后,就见公主一直闷闷不乐。之后因为过了及笄之年,宣宗李忱欲将李泷许配给于综。
说起于综此人,还真与陈浩有着一些关系,于家为名门望族,世代为官,隋朝时即有人为官。于珪与陈浩有着结拜之谊,而于综便是于珪的四弟。于珪兄弟四人皆登科入仕,风光可谓一时无两。
然而回京的李泷岂会应承李忱的安排,于是极力反对。然而李忱欲要拉拢于家,自然不会任由李泷的性子。况且于综乃是新科进士相貌堂堂,李忱对这个女婿也很是满意。
李泷见李忱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于是一向活波的她,气急之下竟生了病,因此也未出宫门一步。一次和宣宗李忱同席用膳时,李泷因为此事与李忱怄气,随即把筷子折断以作泄愤。
李忱见状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如何能嫁入士大夫家为贤妻良母?”随后当即传旨,令四女广德公主下嫁于综。
虽然此事李泷得偿所愿,但也与宣宗李忱的父女关系有了裂痕。李忱一向对待子女都是身以严教,如今李泷如此忤逆与他,如何不让李忱大动肝火。此刻李泷开始怀念起在东都洛阳的日子,她想起皇弟李渼,也想起了陈浩……
就在这时一阵寒风吹过,挂在墙上的一副丹青陡然落下。啪!的一声,将李泷的思绪拉了回来。循声望却见小诺捡起掉落地上的画,继而很不爱惜的将画欲要挂回原处,奈何挂饰太高小诺触之不及。正待小诺欲要找来胡凳时,李泷却急忙起身来到近前,小心的取过小诺手中丹青放于桌案上。
李泷抚摸着画上梅花,继而略带忧郁的自语道:“不知他能否明白……”
见公主如此痴痴的看着画,小诺愤愤不平的疑问:“主子,您不是一直很痛恨他嘛?何必为了一坏人而闷闷不乐……”
“你不懂……”李泷摇了摇头未有多做解释,而是自顾的转过身去,轻轻的将《血雨梅花》挂回了原处。
小诺撇了撇嘴,对李泷的此刻的言行很是不解。而就在这时一宫女急匆匆的向殿内跑来,边匆匆的走着碎步,便焦急道:“主子,大事不好了……”
“哦?小白何事如此惊慌?”李泷如今可谓心静如水,对所有事情似乎都不上心。
被唤小白的宫女喘着气焦急道:“奴婢听御书房的公公们说,近日临近元旦会有南诏、吐蕃、渤海三国前来朝贡……”
“那倒是好事,我大唐已有多年未有如此盛况……”李泷对于政事还是有些涉猎的,近些年来大唐积弱已经少有邻国前来朝贡。即便几年前的东瀛献宝,也是这有着不良企图。
想到这里李泷突然紧蹙双眉问:“可是三国此次前来以朝贡为名,行之前那东瀛不轨之手段?”
见公主如此焦急小白也不再耽搁,于是便一股脑的将所听到的尽数的告知了李泷。原来小白从御书房的内侍公公那里打听到,此次三国名为朝贡,实则是来者不善。其中要数吐蕃此次来意可谓不良,其中之一便是向大唐皇帝李忱提亲。
李泷一听这话可谓是火冒三丈,这刚刚退掉了一门婚事,如今又有一门婚事上门。这诸多公主之中只有她到了及笄年龄且未有婚配,若是吐蕃前来和亲,那也只能是她去和亲。
焦急的李泷在寝宫里来回的走动着,心中甚是凌乱。而此刻的小诺也开始焦急起来,不停的替李泷想主意。小诺、小白作为李泷的侍女,若是李泷与吐蕃和亲远嫁边塞,她们也须得作为陪嫁,这不是她们所愿意的。
李泷本打算去见李忱,希望届时拒绝吐蕃的要求,但是刚走到殿门口又退了回来。此刻她已经不是小孩,生在帝王家自然明白一些不可抗拒的事情。自古以来皇家女儿成为帝王之术的陪衬,可谓屡见不鲜。
李泷深知,若是能够稳定吐蕃与大唐的关系,即便李忱再疼爱她这个女儿,也会将其许配给吐蕃王子。因此她此刻去求李忱反而作用不大,与其这样不如另寻求助。此刻她想到了远在东都的两个人,思忖若是有皇弟与陈浩出面,想必会让父皇回心转意。于是手书一封信详述了京中之事,随后派快马送往东都洛阳……
大中六年冬腊月初十,三国的使团队伍终于尽数聚集到了京城。如今荒废已久的万国会馆,如今也是因为三国使团的到来焕然一新。
十余年来何曾见过三国齐聚长安朝贡,这一盛况注定被长安的百姓所铭记。当三国使团进入京城的第一天开始,整个长安城便沸腾起来。如此难得一见的盛况,又岂能不沸腾。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城锣鼓喧天爆竹连连,尚未元旦便更甚往昔的元旦氛围。长安城的百姓们,全部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中。在他们看来,往昔的盛唐正在一步一步的复原。对于这些浮华的一切,有明智之人会察觉的到,这一次三国使团齐聚长安未必是一件好事……
三日后,也就是腊月十三,大唐皇帝宣宗李忱召开朝贡大典,于京都长安皇城的大明宫紫宸殿接见属国朝贡。其中非有专职的五品以下官员无需上朝。凡有上朝之官员,均可于偏殿暂用朝膳。
如今日这般规模的大典朝会,已经多年不曾举行了。一般是新皇登基、皇上大婚、册立太子、外国内附等等隆重的时刻方得举行。上次进行大典乃是六年前李忱登基,而今日大典乃是为属国前来朝贡而举办。
据大唐律法,属国须得每三年进贡朝见一次,以表示对朝廷的臣服与恭顺之意。然而随着唐廷的积弱,已经让周围等过不在惧之。因此十多年来不曾进贡已经实属常事。
今日辰时开始,身着盛装的七品以上的京官与京都地方官员,连同朝贡使臣俱已侯在宫门外,并在鸣赞官指挥下列好队伍等待召见。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宫门缓缓开启,百官与使臣们在鸣赞官引导下由两掖门入皇宫。文官列东面武官列西面,属国使节队伍位列东侧未,各藩镇节度使队伍则位列西侧末。
今日前来的朝贡的乃是吐蕃、南诏、渤海三国,吐蕃则是以王子维松为首,尚思罗公伦、尚婢婢两位大臣;南诏则是以世子酋龙为首,勇将段宗牓与蒙嵯巅两位干臣;渤海则以王子大虔晃为首,与一众大臣陪同。
待一切就就绪后,皇帝李忱终于在万众瞩目中驾到,这时鸾仪卫官鸣鞭,百官与使臣一起跪迎。待李忱端坐紫宸殿后,四品以上官员便按爵位职位高低鱼贯而入,并在赞鸣官的排班之下各自按位立定。
待群臣三拜九叩之后,鸿胪寺官员引属国、理藩院官员引三国使臣于殿外就拜次。三拜九叩之后,这才算进入了正题。
此刻李忱于龙椅之上,座南朝北俯视群臣,望着大殿之外的按部就班的群臣与使臣,面上虽波澜不兴神态自若,但心中难免思绪起伏连连。心道何时能够让三国真心俯首称臣,各地节度使不在拥兵自重,那么待他百年归老,也有面目去见李氏祖先。
之后在陈浩的示意下,按属国在前诸侯于后的惯例,鸿胪寺官员便先将属国使臣一一领上殿来,再次三拜九叩之礼后,宣宗李忱赐座上茶。然后三国进献贡物,并递上国书表达国主臣服仰慕之礼。
首先进献贡物的是吐蕃王子维松,此人虽是着装有失怪异,但是一口流利的汉语让人觉得不甚生分。
“小王维松,携尚思罗公伦、尚婢婢两位辅臣,叩见大唐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维松朗声唱出觐见拜词,说罢便歉然一礼。他十三四岁左右,但身材却犹如十八岁的青年。虽身着一身王子华服,却掩盖不住浑身散发戾气。
“好,好!王子平身,赐坐!”李晨你面上露出和悦之色,对于维松未行跪拜之礼,李忱虽然心中不悦,但是也无可奈何。
其后便是南诏世子酋龙为首,携勇将段宗牓与蒙嵯巅两位干臣,来到殿上行礼朝拜。多以恭维之词,听得人昏昏欲睡。最后便是渤海王子大虔晃为首,与一众大臣为大使,也是略作行礼后赐坐于一旁等待传唤。
三位王子坐席一旁悠然自在,等待李忱接受各地节度使的述职。待一切接待完毕之后,李忱长出了一口气。抬眼看了看坐立一旁的三位王子,他知道今日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见已经时过晌午,于是李忱便摆驾麟德殿,邀请三位王子共赴宴会。三位王子自然不会推辞,于是便跟随李忱在麟德殿饮宴。
皇宫凤阳阁中,李泷手托香腮美目凝视窗外,静静的看着细雪飞舞。出神的望着窗外似乎沉思其中,就连宫女小诺上前给予披上衣裘她也不曾察觉。
宫女小诺看着公主如此魂不守舍,不禁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将早已凉却的羹汤端了下去。小诺跟随公主从东都回来以后,就见公主一直闷闷不乐。之后因为过了及笄之年,宣宗李忱欲将李泷许配给于综。
说起于综此人,还真与陈浩有着一些关系,于家为名门望族,世代为官,隋朝时即有人为官。于珪与陈浩有着结拜之谊,而于综便是于珪的四弟。于珪兄弟四人皆登科入仕,风光可谓一时无两。
然而回京的李泷岂会应承李忱的安排,于是极力反对。然而李忱欲要拉拢于家,自然不会任由李泷的性子。况且于综乃是新科进士相貌堂堂,李忱对这个女婿也很是满意。
李泷见李忱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于是一向活波的她,气急之下竟生了病,因此也未出宫门一步。一次和宣宗李忱同席用膳时,李泷因为此事与李忱怄气,随即把筷子折断以作泄愤。
李忱见状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如何能嫁入士大夫家为贤妻良母?”随后当即传旨,令四女广德公主下嫁于综。
虽然此事李泷得偿所愿,但也与宣宗李忱的父女关系有了裂痕。李忱一向对待子女都是身以严教,如今李泷如此忤逆与他,如何不让李忱大动肝火。此刻李泷开始怀念起在东都洛阳的日子,她想起皇弟李渼,也想起了陈浩……
就在这时一阵寒风吹过,挂在墙上的一副丹青陡然落下。啪!的一声,将李泷的思绪拉了回来。循声望却见小诺捡起掉落地上的画,继而很不爱惜的将画欲要挂回原处,奈何挂饰太高小诺触之不及。正待小诺欲要找来胡凳时,李泷却急忙起身来到近前,小心的取过小诺手中丹青放于桌案上。
李泷抚摸着画上梅花,继而略带忧郁的自语道:“不知他能否明白……”
见公主如此痴痴的看着画,小诺愤愤不平的疑问:“主子,您不是一直很痛恨他嘛?何必为了一坏人而闷闷不乐……”
“你不懂……”李泷摇了摇头未有多做解释,而是自顾的转过身去,轻轻的将《血雨梅花》挂回了原处。
小诺撇了撇嘴,对李泷的此刻的言行很是不解。而就在这时一宫女急匆匆的向殿内跑来,边匆匆的走着碎步,便焦急道:“主子,大事不好了……”
“哦?小白何事如此惊慌?”李泷如今可谓心静如水,对所有事情似乎都不上心。
被唤小白的宫女喘着气焦急道:“奴婢听御书房的公公们说,近日临近元旦会有南诏、吐蕃、渤海三国前来朝贡……”
“那倒是好事,我大唐已有多年未有如此盛况……”李泷对于政事还是有些涉猎的,近些年来大唐积弱已经少有邻国前来朝贡。即便几年前的东瀛献宝,也是这有着不良企图。
想到这里李泷突然紧蹙双眉问:“可是三国此次前来以朝贡为名,行之前那东瀛不轨之手段?”
见公主如此焦急小白也不再耽搁,于是便一股脑的将所听到的尽数的告知了李泷。原来小白从御书房的内侍公公那里打听到,此次三国名为朝贡,实则是来者不善。其中要数吐蕃此次来意可谓不良,其中之一便是向大唐皇帝李忱提亲。
李泷一听这话可谓是火冒三丈,这刚刚退掉了一门婚事,如今又有一门婚事上门。这诸多公主之中只有她到了及笄年龄且未有婚配,若是吐蕃前来和亲,那也只能是她去和亲。
焦急的李泷在寝宫里来回的走动着,心中甚是凌乱。而此刻的小诺也开始焦急起来,不停的替李泷想主意。小诺、小白作为李泷的侍女,若是李泷与吐蕃和亲远嫁边塞,她们也须得作为陪嫁,这不是她们所愿意的。
李泷本打算去见李忱,希望届时拒绝吐蕃的要求,但是刚走到殿门口又退了回来。此刻她已经不是小孩,生在帝王家自然明白一些不可抗拒的事情。自古以来皇家女儿成为帝王之术的陪衬,可谓屡见不鲜。
李泷深知,若是能够稳定吐蕃与大唐的关系,即便李忱再疼爱她这个女儿,也会将其许配给吐蕃王子。因此她此刻去求李忱反而作用不大,与其这样不如另寻求助。此刻她想到了远在东都的两个人,思忖若是有皇弟与陈浩出面,想必会让父皇回心转意。于是手书一封信详述了京中之事,随后派快马送往东都洛阳……
大中六年冬腊月初十,三国的使团队伍终于尽数聚集到了京城。如今荒废已久的万国会馆,如今也是因为三国使团的到来焕然一新。
十余年来何曾见过三国齐聚长安朝贡,这一盛况注定被长安的百姓所铭记。当三国使团进入京城的第一天开始,整个长安城便沸腾起来。如此难得一见的盛况,又岂能不沸腾。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城锣鼓喧天爆竹连连,尚未元旦便更甚往昔的元旦氛围。长安城的百姓们,全部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中。在他们看来,往昔的盛唐正在一步一步的复原。对于这些浮华的一切,有明智之人会察觉的到,这一次三国使团齐聚长安未必是一件好事……
三日后,也就是腊月十三,大唐皇帝宣宗李忱召开朝贡大典,于京都长安皇城的大明宫紫宸殿接见属国朝贡。其中非有专职的五品以下官员无需上朝。凡有上朝之官员,均可于偏殿暂用朝膳。
如今日这般规模的大典朝会,已经多年不曾举行了。一般是新皇登基、皇上大婚、册立太子、外国内附等等隆重的时刻方得举行。上次进行大典乃是六年前李忱登基,而今日大典乃是为属国前来朝贡而举办。
据大唐律法,属国须得每三年进贡朝见一次,以表示对朝廷的臣服与恭顺之意。然而随着唐廷的积弱,已经让周围等过不在惧之。因此十多年来不曾进贡已经实属常事。
今日辰时开始,身着盛装的七品以上的京官与京都地方官员,连同朝贡使臣俱已侯在宫门外,并在鸣赞官指挥下列好队伍等待召见。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宫门缓缓开启,百官与使臣们在鸣赞官引导下由两掖门入皇宫。文官列东面武官列西面,属国使节队伍位列东侧未,各藩镇节度使队伍则位列西侧末。
今日前来的朝贡的乃是吐蕃、南诏、渤海三国,吐蕃则是以王子维松为首,尚思罗公伦、尚婢婢两位大臣;南诏则是以世子酋龙为首,勇将段宗牓与蒙嵯巅两位干臣;渤海则以王子大虔晃为首,与一众大臣陪同。
待一切就就绪后,皇帝李忱终于在万众瞩目中驾到,这时鸾仪卫官鸣鞭,百官与使臣一起跪迎。待李忱端坐紫宸殿后,四品以上官员便按爵位职位高低鱼贯而入,并在赞鸣官的排班之下各自按位立定。
待群臣三拜九叩之后,鸿胪寺官员引属国、理藩院官员引三国使臣于殿外就拜次。三拜九叩之后,这才算进入了正题。
此刻李忱于龙椅之上,座南朝北俯视群臣,望着大殿之外的按部就班的群臣与使臣,面上虽波澜不兴神态自若,但心中难免思绪起伏连连。心道何时能够让三国真心俯首称臣,各地节度使不在拥兵自重,那么待他百年归老,也有面目去见李氏祖先。
之后在陈浩的示意下,按属国在前诸侯于后的惯例,鸿胪寺官员便先将属国使臣一一领上殿来,再次三拜九叩之礼后,宣宗李忱赐座上茶。然后三国进献贡物,并递上国书表达国主臣服仰慕之礼。
首先进献贡物的是吐蕃王子维松,此人虽是着装有失怪异,但是一口流利的汉语让人觉得不甚生分。
“小王维松,携尚思罗公伦、尚婢婢两位辅臣,叩见大唐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维松朗声唱出觐见拜词,说罢便歉然一礼。他十三四岁左右,但身材却犹如十八岁的青年。虽身着一身王子华服,却掩盖不住浑身散发戾气。
“好,好!王子平身,赐坐!”李晨你面上露出和悦之色,对于维松未行跪拜之礼,李忱虽然心中不悦,但是也无可奈何。
其后便是南诏世子酋龙为首,携勇将段宗牓与蒙嵯巅两位干臣,来到殿上行礼朝拜。多以恭维之词,听得人昏昏欲睡。最后便是渤海王子大虔晃为首,与一众大臣为大使,也是略作行礼后赐坐于一旁等待传唤。
三位王子坐席一旁悠然自在,等待李忱接受各地节度使的述职。待一切接待完毕之后,李忱长出了一口气。抬眼看了看坐立一旁的三位王子,他知道今日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见已经时过晌午,于是李忱便摆驾麟德殿,邀请三位王子共赴宴会。三位王子自然不会推辞,于是便跟随李忱在麟德殿饮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