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却说秀才娘子病了几日, 恰逢林秀才从御桥镇回来, 看她病恹恹的样子, 不由道:“这是怎么了?要不要请个游医来看看。”
秀才娘子知道林秀才是很中意余娟的, 余娟人聪明认字也快, 跟自己的儿子也情投意合。但余娟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做事总是不太着调, 说是做生意,可能还没有余榕一幅绣品挣的多。而且赵氏跟余老二夫妻又愚孝,怎么说都说不好, 这样的家庭,她怎么可能同意,但又没办法跟林秀才说, 只捂着被子又睡了一觉。
林秀才却以为秀才娘子是不舒服, 便去村头请了游医过来,游医只说没什么大事。
“娟儿, 你去看看你婶娘, 她有些不大舒服。”林秀才瘸着一条腿, 看上去很是着急。
余娟也跟着急道:“我这几日跟着哥哥去渡口摆摊, 没去看林婶娘, 我现在跟您去吧!”余柳羡慕的看着余娟跟着林秀才出去了,转头跟赵氏道:“娘, 娟儿命真好。”
赵氏径直拿了个碎瓷片在刮土豆,她头也不抬道, “那也是娟儿自己有本事。你是她姐姐, 你的事我也托了媒人帮你相看。”余柳长的是家中最漂亮的,赵氏再也不肯嫁给像汪家兄弟这样的穷人,再者余家二房也没有之前那么穷了,总是想跟余柳找个更好的。
余娟跟着进林秀才的家,见秀才娘子躺床上,连忙上前道:“林婶子,你怎么了?”
“娟儿来了,我没事”她又故意嗔了林秀才一句,“你怎么就把她这个忙人叫来,我就是睡一下就好了。”她就知道林秀才还是喜欢余娟,不禁心灰意冷。
余娟是真的喜欢秀才娘子,觉得她不仅比自己的娘有见识,而且也完全没有村妇习气,平时有个什么吃的喝的都会给她。
“林婶,您躺着吧。我哥今天打了鱼,等会儿端鱼汤给您喝。”
秀才娘子苦笑:“多谢你了娟儿。”
不论余娟又如何照顾秀才娘子,又说起余榕把佛经绣完后又托了哥哥去找吴公子过来拿。吴襄却延迟了两三天才拿,他看上去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余榕把绣的佛经给吴襄验收,吴襄打开看的时候十分惊艳。
绣上去的字空灵飘逸,而且短时间内就已经做好了,看起来十分有功底。吴襄才深觉自己花的钱不亏,若是去平江府那里至少两百两是要的。
“多谢小姐。”
余榕这才道:“只恨家贫,没有檀香,若是可以用佛香熏陶一下,却是好极了。”余榕说话落落大方,并不扭捏,还知道要用檀香,可见她见识不俗。
“多谢您了。”吴襄接到后,又去余松店里拿了盒子装好,这才跟堂弟吴荣一起去凤安县。
吴荣是二房钱氏的小叔子,钱氏打小叔子去了凤安县,就跟她婆母钟氏商量,“是个好姑娘,这次绣的佛经也是她绣的。她家里哥哥有了个铺子,在镇上也买了院子,家里也是有田有屋的。”
钟氏是钟小姐的堂姑母,她是个常年茹素的妇人,一听余榕会绣佛经有些意动。钱氏一看觉得有戏,又趁热打铁,“不过才一年余老三家就这番光景,日后还不知道如何?”
“恩,若是可以的话,我觉得倒还不错。”钟氏已经考虑让人去打探一下余榕了。
钱氏心下暗喜。
却说余榕跟着季黄氏一起去李家庄看季双儿,她进门才一个多月就有了身孕,季黄氏带了好些东西去看女儿,正好知道女儿跟余榕一向关系好,便带着余榕去。余榕当然也同意了,她也想去看看季双儿过的好不好。
李家庄要坐船过去,季黄氏一路上念叨,“你双儿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伯母放心,您跟双儿姐挑的人哪里还有错的。”余榕笑道。
季双儿是个果敢又随分从时的女孩子,她虽然喜欢余松但也知道她娘说的是实情,还是遵从父母之命嫁了人,认认真真的生活。当季黄氏跟余榕过来的时候,李家的老太太请了季黄氏跟余榕过去。
“亲家母过来了,她最近有了身孕,我说谁又比得上亲娘贴心,这才让下人去告诉您,劳烦您跑这一趟了。”
听这位老太太这样说话,余榕就觉得季双儿嫁对了人家,季黄氏笑道:“都是您老体贴。”
妇人都爱做媒,这句话没说错,尤其是老太太这样的,见季黄氏身边坐着的姑娘,圆润可爱,不禁心生好感,“亲家母,你不是只有双儿这个女儿,怎么旁边又多了个?”
“看您说的,这是余老板的闺女,因平日跟我们双儿好的跟姐妹一样,我就做主把她带过来说说话也好。”季黄氏并不想在其他人面前夸余榕,虽然她知道余榕个人能力要比自家女儿好很多,这大概是她这个做母亲的一点私心吧!
余榕连忙起来福身请安,“给老太太,太太们请安。”
李老太太眼前一亮,“闺女,怎么以前没见过你的?”
李家庄是草埔镇附近的大户,他们家田多就不说,而且有个女儿嫁的极好,嫁到京里去了。余榕斟酌了一下才道:“我们小门小户的,您又哪能见到我。”
“您不认识她,她爹娘在我们客栈旁边租的房子卖包子的,生意可好了。”季黄氏笑眯眯道。
余榕倒没有料到季黄氏说这个,虽然她说的是实情,余榕也觉得坦荡荡的,但是这么说出来她就觉得有些不大好。
“这就好,这就好。”李老太太一听家里不怎么样,就没什么兴趣了。
李二奶奶又是季黄氏的亲家,她了解这个亲家,虽然能说会道,偏生有些小心眼。幸好她生的这个女儿心胸宽广,相处起来反而更舒服。
等出了大门,季黄氏又讨好的看了余榕一眼。季双儿住的地方在一个小院子,早有季双儿的丫头们出来迎了。余榕掀了帘子进去后,见季双儿半躺在床上,腰后还放着一个引枕。她的头发已经挽上去了,皮肤也很红润,季黄氏挤开余榕就跟季双儿细语起来。
季黄氏嘱咐的季双儿都烦了,才道:“我知道你跟榕榕关系好,这次就带了她过来,你门小姐妹好好说说话。”也不知道是不是怕余榕跟季双儿说刚才的事,她坐在那里不走。
余榕跟季双儿只能随意寒暄几句,季黄氏又说天色不早了,余榕才随她离开,只是与来的时候气氛欢快不同,余榕跟季黄氏都十分尴尬,只是季黄氏毕竟是做生意的妇人,脸皮也比别人厚些。
到了镇上,俩人便分道扬镳,她回家继续织布,等王雪跟张氏回来便吐槽了今日所经之事。王雪是个精明的姑娘,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她呀,就是不想榕姐得到李老太太青眼,这起的什么心思啊?我们榕姐可比她女儿能干多了,再说她们那个客栈生意也只是一般,还没松哥家的店生意好,充什么大瓣蒜。”
王雪都这样,张氏更是怒不可遏,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得道:“再过一两年,我们也买个门店,我看她神气什么。”
女人之间的攀比心大抵如此,可季双儿跟季单郎却都是很不错的,只是以后若再说去李家庄,那余榕肯定也不会去的。
这也是张氏意识到了自家的难堪之处,是个不入流的商户罢了,便是挣的再多也不过是卑微的模样。所以生了让余树要读书读下去的心思,只一时闷在心里,暗自发誓要为女儿找一门好亲事。
而余榕的佛经送到吴慈柔手上,她打开来看,才觉得精妙,夸道:“我早说余榕之刺绣那才是真好,这么快就弄过来了,这钱花的太值得了。”侯府的老太太要过来做六十大寿,还带了儿孙过来,族里的人各个都卯足了劲要在侯夫人面前露面,随便得个什么差事也抵了家里大半年的开销了。
“你说的是,余小姐还是有真材实料的。”吴襄淡淡道。
钟家的事情对吴襄来说也是个耻辱,他的未婚妻不仅在临安跟镇南王世子勾勾搭搭的,回来后宁愿跟余奉又觉得找到真爱,绿帽子带在他的头上,他冤都冤死。这跟他有什么关系,若是他破坏了余奉跟钟小姐,反而旁人说他棒打鸳鸯。
所以这一时半会儿的,吴襄根本就不想成亲。
吴慈柔却不这么想,俗话说宁娶大家婢,不娶小户女,这次侯府的人既然来,若是求个丫头给自己的哥哥,那也再好不过了。
索性,侯夫人来的时候,吴慈柔的那个礼物送的最合心意,而且江南之刺绣十分闻名,难得绣的这么好的,一看就花了心思。
吴慈柔本就是大家闺秀,落落大方的行礼如仪,很得侯夫人好感,常常喊她说话。
这天吴慈柔就提起说自家俩个兄弟还未娶媳妇,要老夫人不拘身边哪个丫头给他们做正头夫人。侯夫人顺便让吴襄跟吴荣进来,因侯夫人年纪已经快七十,所以倒不用什么屏风。
秀才娘子知道林秀才是很中意余娟的, 余娟人聪明认字也快, 跟自己的儿子也情投意合。但余娟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做事总是不太着调, 说是做生意,可能还没有余榕一幅绣品挣的多。而且赵氏跟余老二夫妻又愚孝,怎么说都说不好, 这样的家庭,她怎么可能同意,但又没办法跟林秀才说, 只捂着被子又睡了一觉。
林秀才却以为秀才娘子是不舒服, 便去村头请了游医过来,游医只说没什么大事。
“娟儿, 你去看看你婶娘, 她有些不大舒服。”林秀才瘸着一条腿, 看上去很是着急。
余娟也跟着急道:“我这几日跟着哥哥去渡口摆摊, 没去看林婶娘, 我现在跟您去吧!”余柳羡慕的看着余娟跟着林秀才出去了,转头跟赵氏道:“娘, 娟儿命真好。”
赵氏径直拿了个碎瓷片在刮土豆,她头也不抬道, “那也是娟儿自己有本事。你是她姐姐, 你的事我也托了媒人帮你相看。”余柳长的是家中最漂亮的,赵氏再也不肯嫁给像汪家兄弟这样的穷人,再者余家二房也没有之前那么穷了,总是想跟余柳找个更好的。
余娟跟着进林秀才的家,见秀才娘子躺床上,连忙上前道:“林婶子,你怎么了?”
“娟儿来了,我没事”她又故意嗔了林秀才一句,“你怎么就把她这个忙人叫来,我就是睡一下就好了。”她就知道林秀才还是喜欢余娟,不禁心灰意冷。
余娟是真的喜欢秀才娘子,觉得她不仅比自己的娘有见识,而且也完全没有村妇习气,平时有个什么吃的喝的都会给她。
“林婶,您躺着吧。我哥今天打了鱼,等会儿端鱼汤给您喝。”
秀才娘子苦笑:“多谢你了娟儿。”
不论余娟又如何照顾秀才娘子,又说起余榕把佛经绣完后又托了哥哥去找吴公子过来拿。吴襄却延迟了两三天才拿,他看上去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余榕把绣的佛经给吴襄验收,吴襄打开看的时候十分惊艳。
绣上去的字空灵飘逸,而且短时间内就已经做好了,看起来十分有功底。吴襄才深觉自己花的钱不亏,若是去平江府那里至少两百两是要的。
“多谢小姐。”
余榕这才道:“只恨家贫,没有檀香,若是可以用佛香熏陶一下,却是好极了。”余榕说话落落大方,并不扭捏,还知道要用檀香,可见她见识不俗。
“多谢您了。”吴襄接到后,又去余松店里拿了盒子装好,这才跟堂弟吴荣一起去凤安县。
吴荣是二房钱氏的小叔子,钱氏打小叔子去了凤安县,就跟她婆母钟氏商量,“是个好姑娘,这次绣的佛经也是她绣的。她家里哥哥有了个铺子,在镇上也买了院子,家里也是有田有屋的。”
钟氏是钟小姐的堂姑母,她是个常年茹素的妇人,一听余榕会绣佛经有些意动。钱氏一看觉得有戏,又趁热打铁,“不过才一年余老三家就这番光景,日后还不知道如何?”
“恩,若是可以的话,我觉得倒还不错。”钟氏已经考虑让人去打探一下余榕了。
钱氏心下暗喜。
却说余榕跟着季黄氏一起去李家庄看季双儿,她进门才一个多月就有了身孕,季黄氏带了好些东西去看女儿,正好知道女儿跟余榕一向关系好,便带着余榕去。余榕当然也同意了,她也想去看看季双儿过的好不好。
李家庄要坐船过去,季黄氏一路上念叨,“你双儿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伯母放心,您跟双儿姐挑的人哪里还有错的。”余榕笑道。
季双儿是个果敢又随分从时的女孩子,她虽然喜欢余松但也知道她娘说的是实情,还是遵从父母之命嫁了人,认认真真的生活。当季黄氏跟余榕过来的时候,李家的老太太请了季黄氏跟余榕过去。
“亲家母过来了,她最近有了身孕,我说谁又比得上亲娘贴心,这才让下人去告诉您,劳烦您跑这一趟了。”
听这位老太太这样说话,余榕就觉得季双儿嫁对了人家,季黄氏笑道:“都是您老体贴。”
妇人都爱做媒,这句话没说错,尤其是老太太这样的,见季黄氏身边坐着的姑娘,圆润可爱,不禁心生好感,“亲家母,你不是只有双儿这个女儿,怎么旁边又多了个?”
“看您说的,这是余老板的闺女,因平日跟我们双儿好的跟姐妹一样,我就做主把她带过来说说话也好。”季黄氏并不想在其他人面前夸余榕,虽然她知道余榕个人能力要比自家女儿好很多,这大概是她这个做母亲的一点私心吧!
余榕连忙起来福身请安,“给老太太,太太们请安。”
李老太太眼前一亮,“闺女,怎么以前没见过你的?”
李家庄是草埔镇附近的大户,他们家田多就不说,而且有个女儿嫁的极好,嫁到京里去了。余榕斟酌了一下才道:“我们小门小户的,您又哪能见到我。”
“您不认识她,她爹娘在我们客栈旁边租的房子卖包子的,生意可好了。”季黄氏笑眯眯道。
余榕倒没有料到季黄氏说这个,虽然她说的是实情,余榕也觉得坦荡荡的,但是这么说出来她就觉得有些不大好。
“这就好,这就好。”李老太太一听家里不怎么样,就没什么兴趣了。
李二奶奶又是季黄氏的亲家,她了解这个亲家,虽然能说会道,偏生有些小心眼。幸好她生的这个女儿心胸宽广,相处起来反而更舒服。
等出了大门,季黄氏又讨好的看了余榕一眼。季双儿住的地方在一个小院子,早有季双儿的丫头们出来迎了。余榕掀了帘子进去后,见季双儿半躺在床上,腰后还放着一个引枕。她的头发已经挽上去了,皮肤也很红润,季黄氏挤开余榕就跟季双儿细语起来。
季黄氏嘱咐的季双儿都烦了,才道:“我知道你跟榕榕关系好,这次就带了她过来,你门小姐妹好好说说话。”也不知道是不是怕余榕跟季双儿说刚才的事,她坐在那里不走。
余榕跟季双儿只能随意寒暄几句,季黄氏又说天色不早了,余榕才随她离开,只是与来的时候气氛欢快不同,余榕跟季黄氏都十分尴尬,只是季黄氏毕竟是做生意的妇人,脸皮也比别人厚些。
到了镇上,俩人便分道扬镳,她回家继续织布,等王雪跟张氏回来便吐槽了今日所经之事。王雪是个精明的姑娘,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她呀,就是不想榕姐得到李老太太青眼,这起的什么心思啊?我们榕姐可比她女儿能干多了,再说她们那个客栈生意也只是一般,还没松哥家的店生意好,充什么大瓣蒜。”
王雪都这样,张氏更是怒不可遏,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得道:“再过一两年,我们也买个门店,我看她神气什么。”
女人之间的攀比心大抵如此,可季双儿跟季单郎却都是很不错的,只是以后若再说去李家庄,那余榕肯定也不会去的。
这也是张氏意识到了自家的难堪之处,是个不入流的商户罢了,便是挣的再多也不过是卑微的模样。所以生了让余树要读书读下去的心思,只一时闷在心里,暗自发誓要为女儿找一门好亲事。
而余榕的佛经送到吴慈柔手上,她打开来看,才觉得精妙,夸道:“我早说余榕之刺绣那才是真好,这么快就弄过来了,这钱花的太值得了。”侯府的老太太要过来做六十大寿,还带了儿孙过来,族里的人各个都卯足了劲要在侯夫人面前露面,随便得个什么差事也抵了家里大半年的开销了。
“你说的是,余小姐还是有真材实料的。”吴襄淡淡道。
钟家的事情对吴襄来说也是个耻辱,他的未婚妻不仅在临安跟镇南王世子勾勾搭搭的,回来后宁愿跟余奉又觉得找到真爱,绿帽子带在他的头上,他冤都冤死。这跟他有什么关系,若是他破坏了余奉跟钟小姐,反而旁人说他棒打鸳鸯。
所以这一时半会儿的,吴襄根本就不想成亲。
吴慈柔却不这么想,俗话说宁娶大家婢,不娶小户女,这次侯府的人既然来,若是求个丫头给自己的哥哥,那也再好不过了。
索性,侯夫人来的时候,吴慈柔的那个礼物送的最合心意,而且江南之刺绣十分闻名,难得绣的这么好的,一看就花了心思。
吴慈柔本就是大家闺秀,落落大方的行礼如仪,很得侯夫人好感,常常喊她说话。
这天吴慈柔就提起说自家俩个兄弟还未娶媳妇,要老夫人不拘身边哪个丫头给他们做正头夫人。侯夫人顺便让吴襄跟吴荣进来,因侯夫人年纪已经快七十,所以倒不用什么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