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立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天的行军。
  李超率军到达乌堡。
  那座黄土夯制的小堡已经空无一人,斥候入城搜查一遍,空空如也。
  朔方牙兵入驻乌堡,李超的帅帐也安在了堡内。九个厢的大军,则散布在外安营。
  牛见虎扛着一块石碑来到堡外,在涛涛的黄河水声中,把碑放下。
  程处默、李感、尉迟宝琳三个一人扛了把铁锹,开始一锹一锹的挖土。一个坑很快的挖出。
  “够了,请大帅来吧。”
  堡中,李超坐在简陋的石头屋厅中,手支着下巴,在想着事情。大军已经进了乌堡,下一步,是否要继续北上丰州?
  这一步踏出,可能就是大唐与东--突厥的彻底决裂。
  他这一步是否踏出的太早?大唐现在是否有能力与东--突厥全面开战?是否应当再忍几年,收复了朔方七州见好就收?
  历史上,大唐可是直到贞观初,才准备妥当,一举发动了灭突厥之战。那是在六七年后了,提前六七年发动这场战争,是否妥当?
  如今是武德六年。
  历史上,武德六年的时候突厥人南下入侵过,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刚当上皇帝,突厥人就打到了长安渭水北岸,最后逼迫李世民签订了渭水之盟。带着唐朝进贡的大唐钱帛金银,嚣张得意而去。
  现在大唐已经拿下了朔方,收复了灵武,夺回了延绥,把关中北部长城一线拿回来了。可以说,已经不用担心突厥人再能随时的突入长安城下了。
  如果是稳守一点,那么此时大唐应当是见好就收,重新派使者去见颉利,与他重新恢复和平。
  待几年后,大唐休养生息,实力强大了,再来与突厥人决战。
  可李世民并不想再等几年。
  李超也不想再等几年。
  大唐的宰相们,甚至都已经不想再等几年。
  如今的这份和平,来之不易,却更加屈辱。大唐每年都得向颉利进贡,每年得送钱送粮,还得忍受他们时不时的南下袭扰劫掠。
  这种任由突厥人骑在脖子上拉屎拉尿的状况,所有人都受够了。
  以前大家没办法,可李超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灭了梁师都,就收复了朔方之后,大唐上下,腰都挺直了许多。
  现在就拼,还是再等几年?
  “大帅,要立碑了,请你过去!”
  崔琰的声音打断了李超的思绪,李超回头。
  “哦,好的。”
  李超起身,跟着崔琰来到堡外,那里已经有一大群将校围在了那里。
  一片并不算高大的碑,也就三尺多高。
  黑色的碑上,刻着两个大字,宁远。
  宁远,这两个字象征着大家对于这里的美好寄托,希望这里能宁静致远。
  “大帅!”
  苏定方捧着一朵红绸过来,李超笑着接过,把红绸花绑在了碑上。
  程处默几位衙内把碑石放入坑中,扶正。
  李超拿起一把铲子,铲起一铲黄土,送入坑中。其余将领们也依次上来,一人添了一铲土。
  李超站在黄河岸边,看着那块矗立的碑石,看着上面那两个由自己亲自选定的字。
  宁远,宁远!
  这一刻,李超心中主意已定。
  不等了,不再等三年五年,就是现在,他要率兵北上,夺取后套平原,收复丰州。
  “北上河套,收复丰州!”
  苏定方听到李超喊出这句话后,也不由的豪情万丈,热血沸腾。
  “北上河套,收复丰州!”
  将校们都跟着高喊。
  牙兵的都知兵马使、都指挥使,还有其它九厢的厢兵马使,军指挥使,营指挥、都都头......
  所有人都在呼喊,喊声汇成一片。
  “北上,北上,北上!”
  “收复河套。”
  “夺回丰州。”
  “把突厥人赶回漠北去,赶出阴山以南!”
  “河套是我们的。”
  “丰州是我们的。”
  士兵们都很兴奋,收复丰州,这是件大功。那是赏赐,是田地、是战利品,有绢钱,是牛马赏赐。
  “听说丰州有六百万亩耕地呢!”
  “没错,六百万亩呢,都是水浇地,另外还有许多草场呢。那地方,比灵州还肥沃的多呢。你知道吗,听说黄河在那里,水面有六七里宽呢。那里水势缓,地势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比关中还好。”
  六百万亩水浇地,把府兵们都震的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许多来自河南、山南东、山南西的府兵,他们来的晚。到达灵州的时候,灵州早就收复了。
  因此他们都没机会在灵州分上田地。
  看着早来的关中府兵,在那肥沃的灵州平原上,一人分到二十亩水浇地,三十亩草场十亩林地还有两亩宅基地,他们不知道多么的羡慕。
  来的晚,只能分到盐夏延绥等诸州去,那边都是黄土高坡,可没有如灵州这样好的平原,更别说阡陌相连的平原水浇地了。
  现在,听说北面的丰州居然有六百万亩的水浇地,这些人眼睛都红了。
  打灵州没赶上,这回打丰州总算赶上了啊。
  六百万亩水浇地啊,这里总共五万唐军。
  有人扳着手指着算,“六百万亩水浇地,五万唐军,全分下来,就算给在灵州分过地的也再分一回,一人也能分十二亩地啊。”
  十二亩地,水浇地一亩当那些山南来的士兵老家好几亩。十二亩水浇地,多幸福啊。
  “蠢货,六百万亩地,五万人分,一人是一百二十亩。”
  “一百二十亩?”
  那个山南来的府兵被骂了蠢货,可一点也不介意。真的,他此时心里全被那一百二十亩几个字给填充满了。
  一百二十亩水浇地啊,这么好的田这么多,能种的过来吗?
  “其实也不可能分这么多的,六百万亩水浇地,不可能全分给我们。我估计一人分个三五十亩,倒有可能。”
  “三五十亩也很多了啊。在俺们老家河-南,可分不着这么多地,我原来没点上府兵,家里五个丁呢,一丁才分了八亩地,全家十好几口人,才四十亩地呢。这还是现在大唐天下,在前隋的时候,我家还是十多口人,可一家只有二十亩地,每年都得给乡里地主佃种,才能挣饭吃,后来遇上征辽,又是加派粮,又是加役运粮,可苦了。挖运河、修东都,都去过。”
  “丰州离中原就是太远了点,在这里分地,没灵州安全吧。”
  “有啥不安全的,丰州其实挺好的。我跟你们说,丰州地利很好的,北面是阴山,那山可高大了,跟秦岭差不多吧。西面是狼山,跟灵州的那个贺兰山差不多。再往南是片大沙漠,有阴山、狼山和那个沙漠,就把北面的草原蛮子挡住了的。丰州南面又是黄河,黄河南面也有不少跟丰州一样的平原好地,再往南点,又是一大片沙漠。”
  “那往东呢,东面就是前套啊,那边突厥人多。”
  “后套跟前套虽然挨的近,但两个平原之间有山挡着,那有一座大山,叫牟那山,跟狼山一样很高大。因此前套后套之间,黄河相连外,陆地上也只有一个口子相通。只要咱们收复了丰州,再把这个口子一堵,丰州可就相当安全了。”
  “哥你懂的真多。”
  “其实我也是听我们校尉说的。”
  “真想马上就出兵北上,打下丰州啊。”
  “是啊,哥,你知道的这么多,你说咱们什么时候出兵丰州?”
  “这个啊,估计没这么快的,据说要先在这里把宁远城建起来。”
  “啊,还要建座城,那啥时才能北上打丰州啊。”
  一群朔方的府兵们,现在心里全是丰州的六百万亩水浇地。灵州现在才一百来万亩水浇地,得挖一条七百里的大渠,才能再添一百万亩水浇地。而这丰州,居然已经有六百万亩水浇地了,想想就激动啊。
  六百万亩,府兵们已经默默的从里面给自己分了三五十亩,当成了自家的永业田了。
  府兵们议论纷纷。
  立完碑后,李超聚将议事。
  将校们也还热血未冷,纷纷要求立即进军。
  李超道,“乌堡现在更名宁远城了,但这个堡还是太小太简陋。此地地理形势极佳,又是灵州的北大门。这次我们进军丰州,这里算是我们的前进基地,我希望这里进可攻退可守,还能成为我们的粮草转运基地。因此,还得花点时间扩建一下怀远城。”
  五万兵出兵丰州,也还是比较冒险的,毕竟丰州那样的地形,太有利骑兵做战了。
  李超在做最坏的打算,一旦丰州不顺,也能立即撤回灵州,要能守的住灵州。宁远城,非常重要。
  现在的宁远城只是乌堡那个小堡,太小了。
  李超希望把他扩建加大,增添防御设施。
  “要不,让末将先率部北上,去收复丰州,大帅在此扩建宁远城?”一名厢兵马使道。
  “别急躁,越是此时,我们越要稳。每一步踏出,我们都得三思后行。我们得为这五万将士负责,得为大唐负责。”
  一旦这次行动失败了,可就不只是一次进攻失利而已。这可能还是大唐扭转对突厥不利形势最重要的一战,错失机会,那可能前期取得的优势尽失,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若这五万兵损失了,灵州空虚,灵州可能不保。盐夏延绥各州也可能危险,甚至关中都重新陷入突厥人的铁蹄威胁之中。
  “派人给李思摩送封信,我希望李思摩能亲自来宁远,来这里会面。”
  良久,李超做出一个决定。
  “让李思摩来宁远?来这里做什么?”
  “请他来喝杯茶而已,没别的。”
  将校们面面相觑,让李思摩冒着极大的风险来远,真的只是为了喝杯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