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自污
楼烦关下,恢河河谷。
九万突厥军,全军覆没。唐军收集九万突厥人首级,建起了一座京观。一座金字塔形的京观,一层层的叠加,以泥土填充首级,建成一座极为特别的京观。
京观立起,李超又让人在旁边立起了一块石碑,刻文以记录下这场战役。
“好了,现在我们去纪念碑。”
突厥京观不远,还有一座新修建的建筑物,那是一座纪念碑,碑后是一片陵园,战死的士兵火化后,部份骨灰和遗物带回,也留下部份埋在了此处,永做纪念。
“楼烦关战役英雄纪念碑!”
·········
马邑。
李靖时刻都在关注着南面的战事。
“将军,三将军来了。”侍卫禀报。
李靖的三弟李客师大步迈入。
“二哥!”
“你来了。”李靖对自己的这位兄弟很平淡的说道,李客师在三原李家向来有些特别,他年纪较小,自小就好游猎,牵鹰斗狗,最爱的就是养各种鸟,还被人号称为鸟贼。
李靖也有些看不惯这个兄弟平日里的各种浪荡。
“二哥,我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
李靖也没起身,继续坐在那里看地图,“我知道,李相这手玩的漂亮,确实出人意料。”当突利从马邑城下撤走南下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关注着他们了。
突利顿兵楼烦关下,李靖也很快就猜出了李超的计划。
若不是因为李超到了楼烦关,李靖肯定会出兵策应的。
李超之前让人送了封信给他,让他就镇守马邑,不需要他出兵楼烦关。接到这封信后,李靖很相信李超,丝毫也不觉得李超是自负。
“赢了?”
“赢了。”鸟贼李客师笑着回道,然后自顾自的走到李靖对面,拉了张椅了坐下。“二哥,你就不好奇?”看着李靖那副并不惊讶的样子,李客师觉得有点意外。
“李相赢突利,这有什么好惊讶的,不赢才让人惊讶吧。说吧,突利现在是不是被困的要死要活的?”
“哈哈哈”
“你笑什么?”
“我笑二哥你也有失算的时候,我还以为什么事情你都能料到的呢。突利,突利已经没了。”
“没了?”李靖动容,放下手里的地图,抬起头来,“你说清楚点,突利和他的兵马怎么了?”
“没了,全没了,突利和他的九万大军都没了。”
“跑了?”李靖惊讶,“不应当啊,李相不是已经把突利诱到了楼烦关下的恢河河谷吗,怎么可能让他跑了呢。”
李客师得意洋洋的道,“不是跑了,是没了,这还是有区别的。”
“有什么区别?”
“突利和他的九万大军死光了。”
李靖越发的动容了,他之前是根本没有把没了和死光了往一起想的。死光了?九万大军啊,这又不是九万只猪,这才多少天功夫,都不到十天。
“你跟我详细说下,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客师往后一靠,“二哥,我一路过来,你茶也不给我准备一杯啊。”
“我亲自给你倒茶,快说。”李靖是真的动容了,他现在迫切的想知道,李超是如何做到在这短短时间里把突利的九万大军给歼灭的。
“其实啊,这一切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的还是李相,指挥这场战争的可是李相,大唐军神呢,比你这个战神还高一个档次呢。李相打出什么样了得的战果,都不让人惊讶。”
李靖对于自家兄弟胳膊肘往外拐的行为,也没有去在意。
“快说正事,废话少说。”李靖把一杯刚倒好的茶往他手里一塞。
“好好好,我说正事,你差点烫死我。”
李客师把滚烫的茶水往旁边桌上一放,然后口惹悬河的讲了起来。讲的是绘声绘色,跟说评书一样跌宕起伏。
李靖听的惊叹连连,哪怕是他这样经验丰富的用兵大家,也不得承认,突利一步错,就步步错。
“李相的计真是一计连着一计,这是连环计中计啊,了得,佩服。先是用间,居然还请动了义兄假粟特商人给突利下套,紧接着又是故意示弱,骗的突利去强攻一座比马邑还要紧险的要塞关城,等到后面,又是绝粮计,十面埋伏·······”
李靖惊叹。
“然后呢?”
“然后啊,然后突厥人来求降,李相给了条件,所有人无条件弃械投降,有一个不降的,大唐就不接受所有人的投降,继续围困。”
“突厥人无法,只好商量投降咯。有人不肯降,然后当天晚上投降派就联合起来火并了那些不肯降的,杀光了那些人,第二天全部向我们投降了。”
“投降了?不是说都死了?”李靖发现一个疑点。
“是投降了,但这些突厥人被安置在关城内的战俘营后,却又贼心不死,妄想夺关,被我们镇压了。”
李靖望着自己的兄弟,冷笑了两声,“你一说谎眼睛就眨,打小就这样,到现在也没有半点变化。”
然后他叹息一声,“没有想到李相杀俘,还是诱杀。”
李靖对于李超的这个行这,有些难以赞同。既然突厥人都降了,又何必再杀呢。
“二哥,你怎么也妇人之仁了,我本来还以为你也能理解李相的做法的。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李客师看到二哥有赞成之意,立即说道。早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客师就跟李超结交上了,最早是通过李感等人。
到现在,李客师也算是李超的人了,尤其是灞上李家和三原李家结亲之后,李客师跟李超的关系越发的亲密了些,李客师也对李超很维护。
“杀戮解决不了问题。”
“可李相说了,这次我们是以打促和,最后肯定是要和突厥人议和的,我们现在不杀这些人,一议和,到时突厥人肯定要我们把他们放回去,那时岂不是放虎归山?我们那个时候放还不是放?不如现在就杀了,狠狠的杀一下突厥人的威风,也让他们认识下我们的厉害,人杀了,也拉不回去了,这个事情到时也不用再谈了,况且,歼灭突利的十万前锋,这也能大大削弱下突厥人的实力,这都是有意义的,不是无味的杀戮的。”李客师为李超辩解着。
李靖却只是叹了声气。
“也许吧,但是过多杀戮本就不好,何况还是杀俘,是诱杀。身为武人,我能理解李相的初衷,虽然我并不完全赞成他的做法。但是,只怕不能理解的人更多,尤其是朝中的那些文官、御史们,只怕会拿这件事情大做文章,我是担心李相吃亏啊。他如今年轻官高,本就易受人眼红妒忌,若有人以此做文章弹劾他,只怕也是不好。”
“陛下信任李相。”
“陛下的信任,那也不是不变的,有句话说的好,功高震主啊,你没听说过?”三原李家和灞上李家,如今也是姻亲,李靖当然不是妒忌李超,他是为李超担心。
一口气诱杀了数万突厥军,这是屠杀啊,这么大的事情,又没有与进行请示过,没跟皇帝请旨,直接就杀了。
李超还是太年轻了啊,年轻气盛了些,他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有多么的犯忌讳,多么容易招惹麻烦。
“坑杀数万突厥军,和他们的人头垒了一座京观金字塔,这确实是大杀突厥人威风,也震慑下突厥人,大涨我唐军威风。可对于李相来说,却不是好事。李相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犯下这样简单的错误呢?”李靖有些不解,诱降坑杀俘虏,这不应当是李相的行事风格啊。
“我觉得二哥你多虑了,李相那么聪明的人,总不可能是故意给自己找不痛快吧?”
李客师的这话,让李靖突然眼前一亮。
难道这真是李超在故意给自己找麻烦?
以李超今时今日的地位,确实已经是位极人臣,封无可封了。这次楼烦关下,一举歼灭突利十万部众,更是无比耀眼,战后论功,那都是能让皇帝头痛的战功。
而现在李超诱降坑杀俘虏,一口气杀了这么多人,还没有半点请示,这事情就不一样了。
有可能,李超不但会无功,还会被论罪。
当然,以李超如今的地位,还有这次的功绩,他就算杀俘,最后也不会获什么大罪,顶多就是功罪相抵,甚至薄惩一下,不加封赏罢了。
难道这才是李超真正的意图,杀俘自污?
想了许久,他也没有确定,但觉得这很有可能,起码是有部份原因的。
李靖围着桌案走了几圈,然后坐下,拿起笔,蘸墨,开始写字。
“二哥你什么?”
“弹劾李相,诱降杀俘,滥杀无辜!”
李客师一下子愣住了。
“二哥,你干什么呢,你怎么能这样呢,李相杀俘,还不是为了大唐?况且,李相还是我们的姻亲呢,就算别人攻击李相,我们也得帮忙辩解的,怎么还能落井下石呢?”
李靖没有理会自家兄弟,依然奋笔疾书。
九万突厥军,全军覆没。唐军收集九万突厥人首级,建起了一座京观。一座金字塔形的京观,一层层的叠加,以泥土填充首级,建成一座极为特别的京观。
京观立起,李超又让人在旁边立起了一块石碑,刻文以记录下这场战役。
“好了,现在我们去纪念碑。”
突厥京观不远,还有一座新修建的建筑物,那是一座纪念碑,碑后是一片陵园,战死的士兵火化后,部份骨灰和遗物带回,也留下部份埋在了此处,永做纪念。
“楼烦关战役英雄纪念碑!”
·········
马邑。
李靖时刻都在关注着南面的战事。
“将军,三将军来了。”侍卫禀报。
李靖的三弟李客师大步迈入。
“二哥!”
“你来了。”李靖对自己的这位兄弟很平淡的说道,李客师在三原李家向来有些特别,他年纪较小,自小就好游猎,牵鹰斗狗,最爱的就是养各种鸟,还被人号称为鸟贼。
李靖也有些看不惯这个兄弟平日里的各种浪荡。
“二哥,我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
李靖也没起身,继续坐在那里看地图,“我知道,李相这手玩的漂亮,确实出人意料。”当突利从马邑城下撤走南下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关注着他们了。
突利顿兵楼烦关下,李靖也很快就猜出了李超的计划。
若不是因为李超到了楼烦关,李靖肯定会出兵策应的。
李超之前让人送了封信给他,让他就镇守马邑,不需要他出兵楼烦关。接到这封信后,李靖很相信李超,丝毫也不觉得李超是自负。
“赢了?”
“赢了。”鸟贼李客师笑着回道,然后自顾自的走到李靖对面,拉了张椅了坐下。“二哥,你就不好奇?”看着李靖那副并不惊讶的样子,李客师觉得有点意外。
“李相赢突利,这有什么好惊讶的,不赢才让人惊讶吧。说吧,突利现在是不是被困的要死要活的?”
“哈哈哈”
“你笑什么?”
“我笑二哥你也有失算的时候,我还以为什么事情你都能料到的呢。突利,突利已经没了。”
“没了?”李靖动容,放下手里的地图,抬起头来,“你说清楚点,突利和他的兵马怎么了?”
“没了,全没了,突利和他的九万大军都没了。”
“跑了?”李靖惊讶,“不应当啊,李相不是已经把突利诱到了楼烦关下的恢河河谷吗,怎么可能让他跑了呢。”
李客师得意洋洋的道,“不是跑了,是没了,这还是有区别的。”
“有什么区别?”
“突利和他的九万大军死光了。”
李靖越发的动容了,他之前是根本没有把没了和死光了往一起想的。死光了?九万大军啊,这又不是九万只猪,这才多少天功夫,都不到十天。
“你跟我详细说下,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客师往后一靠,“二哥,我一路过来,你茶也不给我准备一杯啊。”
“我亲自给你倒茶,快说。”李靖是真的动容了,他现在迫切的想知道,李超是如何做到在这短短时间里把突利的九万大军给歼灭的。
“其实啊,这一切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的还是李相,指挥这场战争的可是李相,大唐军神呢,比你这个战神还高一个档次呢。李相打出什么样了得的战果,都不让人惊讶。”
李靖对于自家兄弟胳膊肘往外拐的行为,也没有去在意。
“快说正事,废话少说。”李靖把一杯刚倒好的茶往他手里一塞。
“好好好,我说正事,你差点烫死我。”
李客师把滚烫的茶水往旁边桌上一放,然后口惹悬河的讲了起来。讲的是绘声绘色,跟说评书一样跌宕起伏。
李靖听的惊叹连连,哪怕是他这样经验丰富的用兵大家,也不得承认,突利一步错,就步步错。
“李相的计真是一计连着一计,这是连环计中计啊,了得,佩服。先是用间,居然还请动了义兄假粟特商人给突利下套,紧接着又是故意示弱,骗的突利去强攻一座比马邑还要紧险的要塞关城,等到后面,又是绝粮计,十面埋伏·······”
李靖惊叹。
“然后呢?”
“然后啊,然后突厥人来求降,李相给了条件,所有人无条件弃械投降,有一个不降的,大唐就不接受所有人的投降,继续围困。”
“突厥人无法,只好商量投降咯。有人不肯降,然后当天晚上投降派就联合起来火并了那些不肯降的,杀光了那些人,第二天全部向我们投降了。”
“投降了?不是说都死了?”李靖发现一个疑点。
“是投降了,但这些突厥人被安置在关城内的战俘营后,却又贼心不死,妄想夺关,被我们镇压了。”
李靖望着自己的兄弟,冷笑了两声,“你一说谎眼睛就眨,打小就这样,到现在也没有半点变化。”
然后他叹息一声,“没有想到李相杀俘,还是诱杀。”
李靖对于李超的这个行这,有些难以赞同。既然突厥人都降了,又何必再杀呢。
“二哥,你怎么也妇人之仁了,我本来还以为你也能理解李相的做法的。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李客师看到二哥有赞成之意,立即说道。早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客师就跟李超结交上了,最早是通过李感等人。
到现在,李客师也算是李超的人了,尤其是灞上李家和三原李家结亲之后,李客师跟李超的关系越发的亲密了些,李客师也对李超很维护。
“杀戮解决不了问题。”
“可李相说了,这次我们是以打促和,最后肯定是要和突厥人议和的,我们现在不杀这些人,一议和,到时突厥人肯定要我们把他们放回去,那时岂不是放虎归山?我们那个时候放还不是放?不如现在就杀了,狠狠的杀一下突厥人的威风,也让他们认识下我们的厉害,人杀了,也拉不回去了,这个事情到时也不用再谈了,况且,歼灭突利的十万前锋,这也能大大削弱下突厥人的实力,这都是有意义的,不是无味的杀戮的。”李客师为李超辩解着。
李靖却只是叹了声气。
“也许吧,但是过多杀戮本就不好,何况还是杀俘,是诱杀。身为武人,我能理解李相的初衷,虽然我并不完全赞成他的做法。但是,只怕不能理解的人更多,尤其是朝中的那些文官、御史们,只怕会拿这件事情大做文章,我是担心李相吃亏啊。他如今年轻官高,本就易受人眼红妒忌,若有人以此做文章弹劾他,只怕也是不好。”
“陛下信任李相。”
“陛下的信任,那也不是不变的,有句话说的好,功高震主啊,你没听说过?”三原李家和灞上李家,如今也是姻亲,李靖当然不是妒忌李超,他是为李超担心。
一口气诱杀了数万突厥军,这是屠杀啊,这么大的事情,又没有与进行请示过,没跟皇帝请旨,直接就杀了。
李超还是太年轻了啊,年轻气盛了些,他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有多么的犯忌讳,多么容易招惹麻烦。
“坑杀数万突厥军,和他们的人头垒了一座京观金字塔,这确实是大杀突厥人威风,也震慑下突厥人,大涨我唐军威风。可对于李相来说,却不是好事。李相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犯下这样简单的错误呢?”李靖有些不解,诱降坑杀俘虏,这不应当是李相的行事风格啊。
“我觉得二哥你多虑了,李相那么聪明的人,总不可能是故意给自己找不痛快吧?”
李客师的这话,让李靖突然眼前一亮。
难道这真是李超在故意给自己找麻烦?
以李超今时今日的地位,确实已经是位极人臣,封无可封了。这次楼烦关下,一举歼灭突利十万部众,更是无比耀眼,战后论功,那都是能让皇帝头痛的战功。
而现在李超诱降坑杀俘虏,一口气杀了这么多人,还没有半点请示,这事情就不一样了。
有可能,李超不但会无功,还会被论罪。
当然,以李超如今的地位,还有这次的功绩,他就算杀俘,最后也不会获什么大罪,顶多就是功罪相抵,甚至薄惩一下,不加封赏罢了。
难道这才是李超真正的意图,杀俘自污?
想了许久,他也没有确定,但觉得这很有可能,起码是有部份原因的。
李靖围着桌案走了几圈,然后坐下,拿起笔,蘸墨,开始写字。
“二哥你什么?”
“弹劾李相,诱降杀俘,滥杀无辜!”
李客师一下子愣住了。
“二哥,你干什么呢,你怎么能这样呢,李相杀俘,还不是为了大唐?况且,李相还是我们的姻亲呢,就算别人攻击李相,我们也得帮忙辩解的,怎么还能落井下石呢?”
李靖没有理会自家兄弟,依然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