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废奴
香椿炒蛋,不需要什么高超的厨艺。
襄阳城外李家的农庄送来的正宗土鸡蛋,加上今天早上才刚采下来的嫩香椿芽,土灶、木柴、大铁锅,一会的功夫,李超就把菜炒好了。
再加上一碟炒蚕豆,一瓶酒。
皇帝、尚书令、太子,三个人围坐在炕上,开吃。
香椿炒过后,那股特殊的香味越发的浓郁了,李世民拿起筷子夹起一筷子就往嘴里送。
嗯,就是这个味,刚出锅的香椿炒蛋,味道刚刚好,不论是火候还是咸淡,都是刚刚好。这就是一个优秀厨子的本事啊,越简单的菜越见功夫。
李世民真羡慕李超,有一身好厨艺,想吃什么就自己做。而他,身为九五至尊,却多数时候都只能吃冷菜。
再一想,李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而他身为皇帝,兜却比脸还干净。
“文远啊,答应朕一件事情。”
李超刚才已经吃过了饭,现在陪着皇帝和太子吃饭,也不过是夹几颗蚕豆嘎嘣,听皇帝说话,便也放下筷子。
“陛下但说不妨,臣一定尽心尽力。”
“嗯,你有这个态度就好。”
“是这样的,朕今天刚跟马周谈过,听他汇报了朝廷的家底,真是听后让人心情郁结。朝廷居然没钱,可各地各衙都向朝廷请款,朕,都快要不能给百官发俸禄了!”
听李世民在那叫穷,李超很平静。
皇帝的话,他只信一半。
因为他毕竟是上一任户部尚书,而且他现在还是尚书令,户部的事情,他依然还在管着呢,朝廷的家底,他哪里会不清楚。
朝廷确实财政紧张,赤字不少,但还没有到连官员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步。
其实如果抛开朝廷的那些赤字不说,朝廷现在还是不错的。至于赤字,若用后世的理论来说,政府适当的保持赤字,其实不是坏事。这就好比开公司,借银行钱一样。
用银行的钱来发展扩张,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啊。
但李世民是那种欠了钱,就总觉得心里不安的那一类人,跟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人观念是一样的。
不过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哭穷,用意不言而明啊。
皇帝这样子是想借钱啊。
李超有点无奈。
倒不是他小气舍不得,实在是皇帝跟大臣借钱,这传出去,话不好听啊。
况且,李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摊大铺的大。
真正说抽出个几万十几万贯来,也做不到啊。把现金都抽走了,李家的生意还做个屁啊。没有现金流,那买卖得黄。
再说,李家还置办了那么多的不动产,田庄、商铺、工坊,这些都是不动产的。
李家之前也是费很大劲,提前准备许久,才抽出一大笔资金,用来准备建设领地的。现在那笔钱,都已经开始花出去了,购买物资,招募人员等,哪个不要钱。
要让李家,现在再抽出一大笔钱来,真做不到。
“陛下,超过一万贯,请免开尊口。”
李超不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要张口就答应李世民的要求,那到时他从哪凑钱去?总不能变卖李家产业吧?
李世民张大着嘴,呆在那里。
慢慢的,李世民转为恼羞成怒。
“朕,朕开金口,才值一万贯?”
“陛下,就算是一万贯,臣也得东拼西凑的。”
李世民一脸不信。
“你李文远都说是财神爷转世,有点石成金之术,家里有聚宝盆和摇钱树,日进斗金,财源广进,朕开口,你就拿一万贯,你好意思说!”李世民气的把酒杯往桌面上重重一顿。
李超拿起筷子又夹了一颗蚕豆,扔进嘴里一阵嘎嘣嚼。
“陛下,臣只是一家之主,灞上李家看着风光,但也就这几年才好点,往前五年,我和老爹爷俩,还住在一个小破窑洞里呢,寒冬腊月窗户都透着风。现在家业大点,可又不能真的点石成金。陛下拥有四海,广有天下,可还跟臣说兜比脸干净呢。”
李世民一想,倒也是这个理。
“不对,你李家的钱庄,每天钱进钱出,不得数十万贯的流水?”
“陛下,钱庄虽然钱进进出出,但那些钱都是储户百姓们的啊,那又不是李家的钱。若把这钱都给了朝廷,那人家来取钱,我们拿什么给?储户们要是拿不到钱,这李家信用就没了,到时所有人一起来兑钱,就是挤兑风潮,一夜之间,李家的所有钱庄就都要关门的。”
钱庄靠的是什么?
信用。
没有信用的钱庄,一钱不值。
而什么是信用?
信用就是储户在钱庄存了钱,想什么时候过来取钱都能随时取到。就算是大额钱款,那么也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到。
做不到这点,那么就没信用。
“你李家钱庄不也经营放贷吗?你们钱庄赚钱,不就是吸纳百姓存款,再拿出来转借给别人,然后赚中间的差息吗?”李世民还是觉得李超不愿意借钱。
这下,李超就不得不给李世民上一堂经济课了。
“陛下,我们钱庄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确实,吸储放贷这是主要营利手段,但是,我们放贷也是很严格的。首先,我们必须保证存款准备金,并不是所有的存款都拿来放贷的。”
在现代,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一般不高,一般都在十几个点内。但毕竟现在是唐朝,做金融行业风险还是较大的,资金流动性大,拆借要困难的多。
因此李记钱庄的准备金很高,达到百分之三十。
这意味着,李家吸引一百贯钱,得留下三十贯做准备金,是不能拿去放贷的,这三十贯要预留着随时给储户提取兑现。剩下的七十贯才能拿去放贷。
而钱放出去,也不是马上就能收回来的,这中间种种,反正很专业,跟李世民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李世民想到李记钱庄借钱,不是不可以。
但李记不可能拿出太多钱款来借给皇帝或者朝廷,尤其是考虑到皇帝或者朝廷借钱,可能风险更大,因此就更不能借出太多了。
李世民越听脸色越不好看。
“难道朕或者朝廷还会借钱不还?”
“陛下,这不是还不还的问题,而是钱庄经营放贷,自有一套规矩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啊。朝廷要借钱,又不是借三五千贯,甚至不是借三五十万贯,一借可能就是借几百万贯,这么大的款项,李记不可能拿的出来的。真放出这么多钱,李记的金库都空了,也不要再经营下去了。”
李世民也夹了一颗蚕豆扔嘴里,嚼的很响。
“说来说去,你就是不愿意借了,找李家借,你说没现金。找李记借,你说借不出这么大款项。”
“臣说的都是实情啊。”
李世民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那你说,怎么办?”
看着皇帝无赖的样子,李超也很无奈。李世民这人,有时就是这样的讨厌,经常把一些麻烦事,强加到臣子头上。反正这事情交给你了,你自己想办法做好。
李超也有点犯难。
朝廷想赚钱,不外乎加税,或者搞些专卖,做点垄断生意。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在朝廷难做的也都做了,增加了两税、商税关税,加了专卖税,甚至搞起了盐茶铁股份公司发行股票,还超发盐引茶引,发行盐债等等。
真是想着办法搂钱了。
盐铁茶酒专卖。
发行盐引茶引,并且超发部分,组建盐茶铁专卖公司,发行股票招募资金。
铸造金银铜币,发行面额货币,从中收取铸币利润。
嗯,还与周边国家开边市互贸,朝廷直接插手一些交易赚钱,同时也收取关税交易税等。
另外朝廷也组建了不少大商团,进行国际和地区贸易,也赚不少钱。
再有,就是朝贡贸易,番邦前来朝贡,送上贡物,朝廷回赐,其实这也是一种贸易。朝廷垄断了与番人的贸易,不让普通商人与他们交易,再把这些番人的贡物,转手卖给商人,赚取利润。减去朝廷赐给番人的赏赐后,中间还能赚一笔。
此外,朝廷还有一个赚钱的方法,就是合买。
时贱而买,时贵而买,在货物原产地低价合买,然后再运到其它地方高价售出。甚至是直接把某些货物垄断经营。
要说,真的是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可李世民还天天跟他叫穷,李超也是没法子了。
除非朝廷印纸钞。
但这玩意,就如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后患无穷,以这时代官员们的操守,以后肯定就跟宋元明三朝一样,动不动就超发滥发,没保证金,弄到纸钞毫无信用,最后成废纸一样,害民伤财。
其实如果李世民不是这么急,以李超为朝廷开的这么多财源,用不了几年,朝廷就能解决赤字问题,再过几年,就能富起来。
但李世民非要解决赤字啊。
“陛下,不如下道诏书,所有官有的奴隶,贼籍的乐户、工匠、商人,都可以向朝廷纳钱,然后改入良籍。”
奴籍和贱籍、商籍、匠籍这些人,相比普通良籍的百姓来说,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许多地方都受到限制,比如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当官,甚至连兵都不能当。连娶妻生子等,都受到严格限制。
李超对于这种制度,其实不太喜欢,如果借这个机会,让李世民开一道口子,让这些人有机会脱离贱籍,进入良籍,成为普通平民,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对于朝廷来说,其实良民增加了,是有好处的。
因为给予那些贱民权力的同时,他们也要向朝廷承担相应的义务。就好比其实私奴隶,对于朝廷没有半点作用一样。因为他们连国家的子民都不算,只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而已。
不过现在提废除奴隶制,还有些太早了,但不妨先开道开子。
襄阳城外李家的农庄送来的正宗土鸡蛋,加上今天早上才刚采下来的嫩香椿芽,土灶、木柴、大铁锅,一会的功夫,李超就把菜炒好了。
再加上一碟炒蚕豆,一瓶酒。
皇帝、尚书令、太子,三个人围坐在炕上,开吃。
香椿炒过后,那股特殊的香味越发的浓郁了,李世民拿起筷子夹起一筷子就往嘴里送。
嗯,就是这个味,刚出锅的香椿炒蛋,味道刚刚好,不论是火候还是咸淡,都是刚刚好。这就是一个优秀厨子的本事啊,越简单的菜越见功夫。
李世民真羡慕李超,有一身好厨艺,想吃什么就自己做。而他,身为九五至尊,却多数时候都只能吃冷菜。
再一想,李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而他身为皇帝,兜却比脸还干净。
“文远啊,答应朕一件事情。”
李超刚才已经吃过了饭,现在陪着皇帝和太子吃饭,也不过是夹几颗蚕豆嘎嘣,听皇帝说话,便也放下筷子。
“陛下但说不妨,臣一定尽心尽力。”
“嗯,你有这个态度就好。”
“是这样的,朕今天刚跟马周谈过,听他汇报了朝廷的家底,真是听后让人心情郁结。朝廷居然没钱,可各地各衙都向朝廷请款,朕,都快要不能给百官发俸禄了!”
听李世民在那叫穷,李超很平静。
皇帝的话,他只信一半。
因为他毕竟是上一任户部尚书,而且他现在还是尚书令,户部的事情,他依然还在管着呢,朝廷的家底,他哪里会不清楚。
朝廷确实财政紧张,赤字不少,但还没有到连官员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步。
其实如果抛开朝廷的那些赤字不说,朝廷现在还是不错的。至于赤字,若用后世的理论来说,政府适当的保持赤字,其实不是坏事。这就好比开公司,借银行钱一样。
用银行的钱来发展扩张,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啊。
但李世民是那种欠了钱,就总觉得心里不安的那一类人,跟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人观念是一样的。
不过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哭穷,用意不言而明啊。
皇帝这样子是想借钱啊。
李超有点无奈。
倒不是他小气舍不得,实在是皇帝跟大臣借钱,这传出去,话不好听啊。
况且,李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摊大铺的大。
真正说抽出个几万十几万贯来,也做不到啊。把现金都抽走了,李家的生意还做个屁啊。没有现金流,那买卖得黄。
再说,李家还置办了那么多的不动产,田庄、商铺、工坊,这些都是不动产的。
李家之前也是费很大劲,提前准备许久,才抽出一大笔资金,用来准备建设领地的。现在那笔钱,都已经开始花出去了,购买物资,招募人员等,哪个不要钱。
要让李家,现在再抽出一大笔钱来,真做不到。
“陛下,超过一万贯,请免开尊口。”
李超不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要张口就答应李世民的要求,那到时他从哪凑钱去?总不能变卖李家产业吧?
李世民张大着嘴,呆在那里。
慢慢的,李世民转为恼羞成怒。
“朕,朕开金口,才值一万贯?”
“陛下,就算是一万贯,臣也得东拼西凑的。”
李世民一脸不信。
“你李文远都说是财神爷转世,有点石成金之术,家里有聚宝盆和摇钱树,日进斗金,财源广进,朕开口,你就拿一万贯,你好意思说!”李世民气的把酒杯往桌面上重重一顿。
李超拿起筷子又夹了一颗蚕豆,扔进嘴里一阵嘎嘣嚼。
“陛下,臣只是一家之主,灞上李家看着风光,但也就这几年才好点,往前五年,我和老爹爷俩,还住在一个小破窑洞里呢,寒冬腊月窗户都透着风。现在家业大点,可又不能真的点石成金。陛下拥有四海,广有天下,可还跟臣说兜比脸干净呢。”
李世民一想,倒也是这个理。
“不对,你李家的钱庄,每天钱进钱出,不得数十万贯的流水?”
“陛下,钱庄虽然钱进进出出,但那些钱都是储户百姓们的啊,那又不是李家的钱。若把这钱都给了朝廷,那人家来取钱,我们拿什么给?储户们要是拿不到钱,这李家信用就没了,到时所有人一起来兑钱,就是挤兑风潮,一夜之间,李家的所有钱庄就都要关门的。”
钱庄靠的是什么?
信用。
没有信用的钱庄,一钱不值。
而什么是信用?
信用就是储户在钱庄存了钱,想什么时候过来取钱都能随时取到。就算是大额钱款,那么也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到。
做不到这点,那么就没信用。
“你李家钱庄不也经营放贷吗?你们钱庄赚钱,不就是吸纳百姓存款,再拿出来转借给别人,然后赚中间的差息吗?”李世民还是觉得李超不愿意借钱。
这下,李超就不得不给李世民上一堂经济课了。
“陛下,我们钱庄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确实,吸储放贷这是主要营利手段,但是,我们放贷也是很严格的。首先,我们必须保证存款准备金,并不是所有的存款都拿来放贷的。”
在现代,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一般不高,一般都在十几个点内。但毕竟现在是唐朝,做金融行业风险还是较大的,资金流动性大,拆借要困难的多。
因此李记钱庄的准备金很高,达到百分之三十。
这意味着,李家吸引一百贯钱,得留下三十贯做准备金,是不能拿去放贷的,这三十贯要预留着随时给储户提取兑现。剩下的七十贯才能拿去放贷。
而钱放出去,也不是马上就能收回来的,这中间种种,反正很专业,跟李世民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李世民想到李记钱庄借钱,不是不可以。
但李记不可能拿出太多钱款来借给皇帝或者朝廷,尤其是考虑到皇帝或者朝廷借钱,可能风险更大,因此就更不能借出太多了。
李世民越听脸色越不好看。
“难道朕或者朝廷还会借钱不还?”
“陛下,这不是还不还的问题,而是钱庄经营放贷,自有一套规矩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啊。朝廷要借钱,又不是借三五千贯,甚至不是借三五十万贯,一借可能就是借几百万贯,这么大的款项,李记不可能拿的出来的。真放出这么多钱,李记的金库都空了,也不要再经营下去了。”
李世民也夹了一颗蚕豆扔嘴里,嚼的很响。
“说来说去,你就是不愿意借了,找李家借,你说没现金。找李记借,你说借不出这么大款项。”
“臣说的都是实情啊。”
李世民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那你说,怎么办?”
看着皇帝无赖的样子,李超也很无奈。李世民这人,有时就是这样的讨厌,经常把一些麻烦事,强加到臣子头上。反正这事情交给你了,你自己想办法做好。
李超也有点犯难。
朝廷想赚钱,不外乎加税,或者搞些专卖,做点垄断生意。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在朝廷难做的也都做了,增加了两税、商税关税,加了专卖税,甚至搞起了盐茶铁股份公司发行股票,还超发盐引茶引,发行盐债等等。
真是想着办法搂钱了。
盐铁茶酒专卖。
发行盐引茶引,并且超发部分,组建盐茶铁专卖公司,发行股票招募资金。
铸造金银铜币,发行面额货币,从中收取铸币利润。
嗯,还与周边国家开边市互贸,朝廷直接插手一些交易赚钱,同时也收取关税交易税等。
另外朝廷也组建了不少大商团,进行国际和地区贸易,也赚不少钱。
再有,就是朝贡贸易,番邦前来朝贡,送上贡物,朝廷回赐,其实这也是一种贸易。朝廷垄断了与番人的贸易,不让普通商人与他们交易,再把这些番人的贡物,转手卖给商人,赚取利润。减去朝廷赐给番人的赏赐后,中间还能赚一笔。
此外,朝廷还有一个赚钱的方法,就是合买。
时贱而买,时贵而买,在货物原产地低价合买,然后再运到其它地方高价售出。甚至是直接把某些货物垄断经营。
要说,真的是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可李世民还天天跟他叫穷,李超也是没法子了。
除非朝廷印纸钞。
但这玩意,就如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后患无穷,以这时代官员们的操守,以后肯定就跟宋元明三朝一样,动不动就超发滥发,没保证金,弄到纸钞毫无信用,最后成废纸一样,害民伤财。
其实如果李世民不是这么急,以李超为朝廷开的这么多财源,用不了几年,朝廷就能解决赤字问题,再过几年,就能富起来。
但李世民非要解决赤字啊。
“陛下,不如下道诏书,所有官有的奴隶,贼籍的乐户、工匠、商人,都可以向朝廷纳钱,然后改入良籍。”
奴籍和贱籍、商籍、匠籍这些人,相比普通良籍的百姓来说,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许多地方都受到限制,比如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当官,甚至连兵都不能当。连娶妻生子等,都受到严格限制。
李超对于这种制度,其实不太喜欢,如果借这个机会,让李世民开一道口子,让这些人有机会脱离贱籍,进入良籍,成为普通平民,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对于朝廷来说,其实良民增加了,是有好处的。
因为给予那些贱民权力的同时,他们也要向朝廷承担相应的义务。就好比其实私奴隶,对于朝廷没有半点作用一样。因为他们连国家的子民都不算,只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而已。
不过现在提废除奴隶制,还有些太早了,但不妨先开道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