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宋青书
杨师道深知李超交待他的事情对他的政绩很有帮助,因此动作很快。回去就后立马就特事特办,出了公文令广南各州下的县学全免秀才们的学费,还把每月六斗米口粮的事情公布,派人广而告之。
李超则在家写了一篇万言书,把秀才班、举人班、口粮这些详细的写了个章程,然后发往京师上奏朝廷了。
离年底越来越近,李超等也不敢再多耽误,收拾的差不多,就开始准备启程返京。
朝集使制度隋时就已经有了,最开始的时候是一年分三次朝集,二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在京举行集会,参与的都是州一级的主要官员。朝集使入京上朝集会,接受中央的考核,同时进贡地方的特产,并且还有汇报地方情况等。
而到了大唐,朝集使改为每年一次,十月入京,一般要直到第二年的正月下旬才离京返回地方。大唐朝集使一开始是刺史,后来又有总管,再后来有都督等。到了如今,朝集制度也越发的规范。
地方上道和州两级衙门的主要官员入京朝集,宣抚使、左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还有各州的刺史一起入京朝集,在朝集使入京期间,道一级由右布政使暂统,州一级则由州长史暂代。
除了这些主官,朝集使们还会各带一些手下的属官,差不多就是一个个的朝集代表团了。
广南道的朝集代表团,人数不少。
广南今年也在李超的主持下调整了区划,如今广南有七州,交州、新安州、峰州、爱州、驩州、棠州七个州,宣抚使、布政使、刺史加上各自的属官属吏,以及士兵足有好几百人。
原本朝集使还要上贡地方土产,数量较大,运输也是十分困难。但李世民改变了这一传统,要求地方官朝集时只带少量土产,意思一下就行,不劳民伤财瞎折腾,反正天下土产,汉京也不缺。
“你们买的土产也太多了点吧?”李超看着红线和四娘那堆了一院子的广南土产,都不由的笑了。
“王爷就别笑话我们了。”红线撒娇。
“买都买了,那就都带回去吧。”好在从广南回汉京,倒也方便,可以说是全程都能水路,甚至都不需要换乘。
李超的船队可以从交州河港启程入海,然后沿海入长江,再经长江到汉江,汉江入白河,直到汉京城下。
可以说,这也是如今的一条最繁华热闹的黄金水道。
汉京新都,已经取代长安成为天下中心。
借着江海之利,汉京通往南方是真的方便,比起以前在长安的时候可是方便多了。以前长安虽然渭水通黄河,但有一段河道,却是无法通航,关外运入京中的粮食都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
汉京就没有这个限制了,黄河、运河、淮河、长江、汉江,连接一起。
若是朝廷再修西运河,那汉京与四方交通更为便捷。
承乾也准备了许多土产,好多箱。
看着他们跟个暴发户似的采购这么多东西,李超也是无语。
“王爷,门外有对父子说要拜谢王爷。”
“父子?”
交州李家宅第外,一对父子有些拘谨的站在那里。那个父亲便那此前李超遇到过的老丐,今天穿了身洗的发白的衣服,虽然还打了几处补丁,可却很干净。脚上,也穿了双布鞋。花白的头发和胡须也仔细的打量过,就是脸上还带着紧张。
他旁边就是那个广南一百秀才之一,大约二十左右,非常的年轻。说来这个年轻人也是很了得的,他本是渔民之家,后来上了商船做船员,因为聪明伶俐,受到船上账房的看重,调过去打下手。
他居然就跟着那账户慢慢的学了写字算账,再后来慢慢自己摸索,算是开了眼。再后来又上了岸,在一家书店做了伙计,借着机会,凭一本武德字典一本贞观词典,自己学习书店里的书籍。
这次科举,他去报了名,别人都嘲笑他。
可他确实符合条件,交州户籍,渔民子弟,是良民,父兄也没犯罪记录。县科考成功过关,拿到了县试资格,然后考完了三次,每次三天,一路都过关了,最终县试放榜,他成了交州宋平县的秀才。
交州宋平县这次录取了十三个秀才,他一个渔民之子成了其中之一,当时不知道震惊了多少人。
“你叫什么名字?”
李超亲自来到门外,让这对父子惊讶不已。
年青秀才有些激动的道,“学生宋大。”
“宋大?不如我给你取个名字吧。”
“多谢王爷赐名。”
“姓宋,不如叫宋青书如何,努力读书,将来青云直上,报效君王。”
宋大感激不已,嘴里念叨着宋青书这个新名字。
“走,进府坐坐。”李超很亲切的道。宋青书的父亲摇忙摆说,他来这里,也没想着攀附,只是那天李超听了他的故事后,给了他二十贯钞。后来官府又主动找上门来,接他住进了一栋新房子,说是赵王安排。
他才知道,那个年轻的好心人,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赵王。儿子回来,告诉父亲县学免了学费,还有了口粮,补贴。儿子跪在地上向他磕头,说自己才知道父亲这些日子出去乞讨供他读书。
爷俩换了身干净衣服,赶来这里要亲自感谢赵王。
到了府中客厅里,两人都有些坐立不安。
李超先是考较了下宋青书的学问,发现学问只能说一般,但想到人家自学成才的经历,也是非常了得了。
“明年的道试你要参加吗?”李超问。
宋青书有些犹豫,参加过了县试后,他知道自己这个秀才多不容易才夺得。也算是对自己的学问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若不是广南籍的读书人少,他肯定是考不上的。
想再考中举人,听怕极难。但不考,自己又不甘心。
“学生肯定要下场考试的,就是才学疏浅,怕是科试都过不了。”
“你身上最难得的还是那颗求学之心,自学到如今,也是非常不易的。我打算带你去京城,推荐你入国子监读书,我建议你明年就暂时不要回来应考,等到三年之后,再回来参加道试。”
去京城,入国子监读书?
宋青书完全没有想过,甚至做梦都不曾有过。甚至当初参加县试,都是壮着胆子一试。
“我····学生····”他已经语无伦次。
李超笑道,“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你可不要错过了,国子监名师大儒汇聚,精英士子云集,你在那里学习三年,肯定能够大有进益。”
“赵王,学生只怕不够资格入国子监,而且,学生放心不下老父。父亲为我做了这么多,我得照顾他。”
“有孝心。”李超竖起大拇指,这个年轻人,有上进心,难得的还这么有孝心。普通渔家子弟,入国子监几乎是没机会的,李超现在愿意举荐他去,这是多好的机会,他还拒绝。但这拒绝的理由,确实又无话可说。
“你的孝心让我感动,我这呢有个两全齐美的办法,你把父亲一起接到京城就好了。若是你愿意,我还想收你为门下学生,到了京城,你可以安心读书,你父亲肯我肯定安排好的。到时,就让他到我府上居住疗养就好。”
李超是真起了爱才之心,宋青书如今的才学只能说一般,但想想人家从一个渔民到如今,这一步步的奋斗,可谓是胜天半子啊。
这样有上进心,有志气,有毅力,偏偏又品性极佳的寒门子弟,李超收他为徒确实是出于真心,他也想拉这年轻人一把。
宋青书再次被震惊了。
赵王要收他入门墙,要当他的老师,要接他们父子入京?
李超笑道,“你还发什么愣呢,怎么,难道不愿意?”
不愿意?怎么可能不愿意,宋青书只是震住了,以为自己在做白日梦呢。
“愿意,学生愿意。”
“既然愿意,那你还愣在干嘛,给我递茶吧,今天先来个简单的拜师,等回了京,到时再来一个正式的入门仪式。”
宋青书连忙从桌上拿过茶杯,跪下,恭敬的递到李超面前。
李超接过,喝了一口。
“我送你一句话,永远不要忘记你的过去,保持你身上的这股拼劲,时刻怀有感恩之心,牢记你父亲为你做的这一切。”
宋青书忍不住热泪都下来了。
“学生永远不会忘记的,母亲对我有生育之恩,父亲则有养育之恩,今日老师更对我有再造之恩。终学生一生,都不敢有片刻忘记。”
旁边的承乾也见证了这一幕,多少贵族勋戚高官想让自己的儿子拜到李超门下,可踏破门槛也没有多少人能挤进来,而今天李超却主动的收了一个渔民做自己的门生。
不是一般的门生,是磕头拜师的正式弟子。
“好了,我叫几个人随你们回去收拾一下,一会搬过来,明天随我一起回京。至于县学这边,我会让人去打个招呼办个手续,把你转到国子监去的。”
宋青书胸中激亢,最终却一句话也没能说出来,只是重重的点头。
李超则在家写了一篇万言书,把秀才班、举人班、口粮这些详细的写了个章程,然后发往京师上奏朝廷了。
离年底越来越近,李超等也不敢再多耽误,收拾的差不多,就开始准备启程返京。
朝集使制度隋时就已经有了,最开始的时候是一年分三次朝集,二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在京举行集会,参与的都是州一级的主要官员。朝集使入京上朝集会,接受中央的考核,同时进贡地方的特产,并且还有汇报地方情况等。
而到了大唐,朝集使改为每年一次,十月入京,一般要直到第二年的正月下旬才离京返回地方。大唐朝集使一开始是刺史,后来又有总管,再后来有都督等。到了如今,朝集制度也越发的规范。
地方上道和州两级衙门的主要官员入京朝集,宣抚使、左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还有各州的刺史一起入京朝集,在朝集使入京期间,道一级由右布政使暂统,州一级则由州长史暂代。
除了这些主官,朝集使们还会各带一些手下的属官,差不多就是一个个的朝集代表团了。
广南道的朝集代表团,人数不少。
广南今年也在李超的主持下调整了区划,如今广南有七州,交州、新安州、峰州、爱州、驩州、棠州七个州,宣抚使、布政使、刺史加上各自的属官属吏,以及士兵足有好几百人。
原本朝集使还要上贡地方土产,数量较大,运输也是十分困难。但李世民改变了这一传统,要求地方官朝集时只带少量土产,意思一下就行,不劳民伤财瞎折腾,反正天下土产,汉京也不缺。
“你们买的土产也太多了点吧?”李超看着红线和四娘那堆了一院子的广南土产,都不由的笑了。
“王爷就别笑话我们了。”红线撒娇。
“买都买了,那就都带回去吧。”好在从广南回汉京,倒也方便,可以说是全程都能水路,甚至都不需要换乘。
李超的船队可以从交州河港启程入海,然后沿海入长江,再经长江到汉江,汉江入白河,直到汉京城下。
可以说,这也是如今的一条最繁华热闹的黄金水道。
汉京新都,已经取代长安成为天下中心。
借着江海之利,汉京通往南方是真的方便,比起以前在长安的时候可是方便多了。以前长安虽然渭水通黄河,但有一段河道,却是无法通航,关外运入京中的粮食都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
汉京就没有这个限制了,黄河、运河、淮河、长江、汉江,连接一起。
若是朝廷再修西运河,那汉京与四方交通更为便捷。
承乾也准备了许多土产,好多箱。
看着他们跟个暴发户似的采购这么多东西,李超也是无语。
“王爷,门外有对父子说要拜谢王爷。”
“父子?”
交州李家宅第外,一对父子有些拘谨的站在那里。那个父亲便那此前李超遇到过的老丐,今天穿了身洗的发白的衣服,虽然还打了几处补丁,可却很干净。脚上,也穿了双布鞋。花白的头发和胡须也仔细的打量过,就是脸上还带着紧张。
他旁边就是那个广南一百秀才之一,大约二十左右,非常的年轻。说来这个年轻人也是很了得的,他本是渔民之家,后来上了商船做船员,因为聪明伶俐,受到船上账房的看重,调过去打下手。
他居然就跟着那账户慢慢的学了写字算账,再后来慢慢自己摸索,算是开了眼。再后来又上了岸,在一家书店做了伙计,借着机会,凭一本武德字典一本贞观词典,自己学习书店里的书籍。
这次科举,他去报了名,别人都嘲笑他。
可他确实符合条件,交州户籍,渔民子弟,是良民,父兄也没犯罪记录。县科考成功过关,拿到了县试资格,然后考完了三次,每次三天,一路都过关了,最终县试放榜,他成了交州宋平县的秀才。
交州宋平县这次录取了十三个秀才,他一个渔民之子成了其中之一,当时不知道震惊了多少人。
“你叫什么名字?”
李超亲自来到门外,让这对父子惊讶不已。
年青秀才有些激动的道,“学生宋大。”
“宋大?不如我给你取个名字吧。”
“多谢王爷赐名。”
“姓宋,不如叫宋青书如何,努力读书,将来青云直上,报效君王。”
宋大感激不已,嘴里念叨着宋青书这个新名字。
“走,进府坐坐。”李超很亲切的道。宋青书的父亲摇忙摆说,他来这里,也没想着攀附,只是那天李超听了他的故事后,给了他二十贯钞。后来官府又主动找上门来,接他住进了一栋新房子,说是赵王安排。
他才知道,那个年轻的好心人,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赵王。儿子回来,告诉父亲县学免了学费,还有了口粮,补贴。儿子跪在地上向他磕头,说自己才知道父亲这些日子出去乞讨供他读书。
爷俩换了身干净衣服,赶来这里要亲自感谢赵王。
到了府中客厅里,两人都有些坐立不安。
李超先是考较了下宋青书的学问,发现学问只能说一般,但想到人家自学成才的经历,也是非常了得了。
“明年的道试你要参加吗?”李超问。
宋青书有些犹豫,参加过了县试后,他知道自己这个秀才多不容易才夺得。也算是对自己的学问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若不是广南籍的读书人少,他肯定是考不上的。
想再考中举人,听怕极难。但不考,自己又不甘心。
“学生肯定要下场考试的,就是才学疏浅,怕是科试都过不了。”
“你身上最难得的还是那颗求学之心,自学到如今,也是非常不易的。我打算带你去京城,推荐你入国子监读书,我建议你明年就暂时不要回来应考,等到三年之后,再回来参加道试。”
去京城,入国子监读书?
宋青书完全没有想过,甚至做梦都不曾有过。甚至当初参加县试,都是壮着胆子一试。
“我····学生····”他已经语无伦次。
李超笑道,“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你可不要错过了,国子监名师大儒汇聚,精英士子云集,你在那里学习三年,肯定能够大有进益。”
“赵王,学生只怕不够资格入国子监,而且,学生放心不下老父。父亲为我做了这么多,我得照顾他。”
“有孝心。”李超竖起大拇指,这个年轻人,有上进心,难得的还这么有孝心。普通渔家子弟,入国子监几乎是没机会的,李超现在愿意举荐他去,这是多好的机会,他还拒绝。但这拒绝的理由,确实又无话可说。
“你的孝心让我感动,我这呢有个两全齐美的办法,你把父亲一起接到京城就好了。若是你愿意,我还想收你为门下学生,到了京城,你可以安心读书,你父亲肯我肯定安排好的。到时,就让他到我府上居住疗养就好。”
李超是真起了爱才之心,宋青书如今的才学只能说一般,但想想人家从一个渔民到如今,这一步步的奋斗,可谓是胜天半子啊。
这样有上进心,有志气,有毅力,偏偏又品性极佳的寒门子弟,李超收他为徒确实是出于真心,他也想拉这年轻人一把。
宋青书再次被震惊了。
赵王要收他入门墙,要当他的老师,要接他们父子入京?
李超笑道,“你还发什么愣呢,怎么,难道不愿意?”
不愿意?怎么可能不愿意,宋青书只是震住了,以为自己在做白日梦呢。
“愿意,学生愿意。”
“既然愿意,那你还愣在干嘛,给我递茶吧,今天先来个简单的拜师,等回了京,到时再来一个正式的入门仪式。”
宋青书连忙从桌上拿过茶杯,跪下,恭敬的递到李超面前。
李超接过,喝了一口。
“我送你一句话,永远不要忘记你的过去,保持你身上的这股拼劲,时刻怀有感恩之心,牢记你父亲为你做的这一切。”
宋青书忍不住热泪都下来了。
“学生永远不会忘记的,母亲对我有生育之恩,父亲则有养育之恩,今日老师更对我有再造之恩。终学生一生,都不敢有片刻忘记。”
旁边的承乾也见证了这一幕,多少贵族勋戚高官想让自己的儿子拜到李超门下,可踏破门槛也没有多少人能挤进来,而今天李超却主动的收了一个渔民做自己的门生。
不是一般的门生,是磕头拜师的正式弟子。
“好了,我叫几个人随你们回去收拾一下,一会搬过来,明天随我一起回京。至于县学这边,我会让人去打个招呼办个手续,把你转到国子监去的。”
宋青书胸中激亢,最终却一句话也没能说出来,只是重重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