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胡无人,汉道昌
东京,登州府、长安宫。
房玄龄的眉头拧在一起,“陛下,辽东的封臣可是有一千多个。”他不得不提醒皇帝,辽东虽然取之不易,但既然已经分封出去了,眼下再食言,只怕首先那上千个分封的贵族就不愿意,这可是涉及到整个朝廷。
李世民捏着下巴,“可辽东得之不易啊。再说,辽东若兑现分封,那平壤那边呢?扶余那边呢?朝廷总不能辽东分封,而更北和更东的地区,却是朝廷直辖吧。如果直辖,辽东分封了,也不合适啊。”
反正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心里确实想反悔了。
当初他也没有料到,八年后他能灭掉高句丽。虽然当年曾喊过口号,要复中国子弟之仇。但那也只是政治口号,一个目标。在当时的情况下,李世民觉得拿辽东之地分封,既奖赏了勋戚功臣,同时朝廷也获得了大笔钱财,帮朝廷度过危机。
那时想着将来就算征辽,如果能打下辽东一线都不错了,根本没想过有可能打过鸭绿江,打到三韩半岛上,更没想过能灭了高句丽。所以那时的想法,还是把辽东当成了大唐的最东北端。
“房相啊,你看有没有什么变通之策。比如,把辽东封臣们的封地置换一下,置换到扶余城的北边,或者是转换到鸭绿江上游的太白山和粟末水一带去?”
李世民现在想的是把高句丽的疆土,全都收为大唐直辖之地。毕竟高句丽在这边开拓数百年,这些地方有城池有土地,大唐移民过来就能接手。
从辽东到平壤,那可是汉之四郡啊。
房玄龄叹了口气。
“陛下,辽东封地置换到更北更东边去,只怕没人愿意啊。那些地方,是靺鞨部族的地盘,那里还是蛮荒之地啊,又冷又偏。”
“而且,如果要置换,那请问,辽南文远的封地要不要置换?”
辽南是李超家的封地,而李超早在六年前已经自己动手打下了辽南,并已经在这里经营了六年,投入巨大。建立了旅顺港、大连港等两大商港,还不断的向这边移民,如今这边农庄遍地,港口商镇繁荣,拥有好几十万的人口。
造船厂等工坊林立。
李家能答应把这封地交还朝廷,置换到那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子里去?
李世民也皱起了眉头。
“封臣们的封地,也只是享受三分之一的税收,这方面朕可以想办法给他们补偿。比如说李家在辽南的封地,置换后,他们在辽南的所有私人财产依然还是他们自己的,造船厂、矿厂等也能继续营业,农庄也依然是他们自己的,甚至连他们自己修的港口,也还是他们的。这些,朕保证不会变的。”
但房玄龄却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确实,封臣对领地最大的收益,就是三分之一的税收。但辽南能跟其它地方一样吗?李家在这里经营六年,如今这里可不是普通的领地了,这是大唐-高句丽-百济-新罗-东瀛航线上的重要商港,尤其是如今大唐马上要灭亡高句丽,那以后朝廷开发辽东,紧邻着登州的辽南商港,地理优势更大,以后工商贸易肯定更繁荣。
换句话说,如此繁华的商港,一年得收多少税?李家哪怕只拿三分之一,可也不会少。
换块老林子封地,李家靠收采药人和捕猎人的税吗?那一年才能收几个钱?
“辽南的位置确实好,与北方第一大港登州隔着不远的海峡相望,而且不论是去辽河口还是鸭绿江口,都近。与契丹、室韦等的交易,从登州到辽南,再去辽河口是最快捷方便的。去东北海上三国,那也算是必经之地。”李世民越说越是舍不得辽南这块宝地了。
而且这里不但有商贸之利,关键还在军事上十分重要啊。
登州是大唐的东都,同时也是大唐北方最大的商港,如果朝廷控制着辽南,那么登州就多一层保障。
“陛下,辽南虽是李家封地,可朝廷一样驻军、派官啊。”
“那不一样。”
李世民道。
他可以预估到,当高句丽灭亡后,朝廷必然开始开发经营辽东,到时侯,辽南这个地方,就会迅速的繁荣起来,甚至能成为跟登州一样的繁华大城。
平白分三分之一的税给李超,这朝廷一年得损失多少?一百万还是两百万贯?
一年又一年,朝廷得损失多少。
“陛下如果真欲换封,那臣以为只能以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之地换。那边气候与辽东相似,土地还更肥沃一些。”
可李世民也舍不得那边。
从鸭绿水到汉江的高句丽故地,可比辽东的山区要肥沃的多。
“辽东朕所欲有,平壤亦朕所欲有!”
“陛下,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房玄龄还是劝说道。
“算了,待先平灭高句丽再说吧。”李世民无奈摇头。
三月。
辽海冰消。
唐军舰队自旅顺不冻港结束休整,直接抵达建安城下。
到了此时,高句丽已经彻底粮绝,据报,建安城里的高句丽人已经把战马都吃光了,现在已经在吃人。
吃人。
这已经是到了最绝望的时刻,可乙支文德还不肯降。但高句丽此时虽然还拥有三十余座山城,有近二十万兵。
但实际上,高句丽小朝廷所在的建安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被切断与外面联系了。
他最近的援兵,就是安市的杨万春。
但就在此时,同样粮绝的杨万春犹豫许久,在与唐军密使谈判多次后,终于决定率军开城投降。
三月十日。
安市城主杨万春率八千人开城投降唐军,李靖也终于夺下了这座啃了两年都没啃下的坚城。
杨万春的投降,让高句丽人最后的一点侥幸也没了。
随着冰消雪化,唐军终于开始再次出击。
面对唐军,一座又一座山城投降。
四月初一。
建安城下,李世民骑着汗血宝马,遥望城头。
“进攻!”李世民冷冷的发出命令。
一排大炮猛烈轰击,阵阵烟火,炮声隆隆,被李世民封为建安侯的杨万春带着几万高句丽降兵,对安市发起猛烈攻击。
战斗打了三天三夜。
建安城里的乙支文德虽粮绝到吃人,可却依然凶悍无比。
若不是有唐军押阵,杨万春的降兵早不知道崩溃多少次了。
不过虽然城下伏尸累累,可三天后,最终还是让杨万春用尸体铺出了一条血路,杀进了建安城。
杨万春入城之后,屠灭了建安城。
当时城里只剩下了三千余人,被杨万春和他的一万余麾下杀光了。他们三天时间,在城下伤亡一万余,几乎是伤亡了一半。
建安城的攻陷,也终于标志着立国数百年的高句丽的灭亡,不是如以前那样败于中原王朝,而是被彻底灭亡。
看着那死寂的城池,李世民转身回了船上。
“把高藏和乙支文德的尸体带走,其余的尸体全烧光。”
战争已经结束。
如何处置高句丽的疆土?
如何处置高句丽的百姓?
在此前三年战争里,唐军实行的是攻下一城,就押走所有人的办法,为的就是防止他们反抗。为了惩罚高句丽人几百年来的入侵,特别是几十年前征辽之战中死去的那些汉家子弟,俘虏的高句丽人都被贬为奴隶,运回中原发卖。
而当年隋朝征辽时被俘虏留下的汉人,确认身份后被送还家乡。
三年,唐军差不多是运回中原一百余万高句丽奴隶,还有一些则逃入深山老林,或者逃去了百济、新罗和靺鞨、室韦。
如今,随着春季战争结束,大量投降的高句丽都在唐军的俘虏营里,有近百万之巨。这些人多数已经饿的不成样子。
魏征提议当安抚这些人,放他们回乡,授给他们田地,编户齐民,以后他们就是大唐的子民。
“臣坚决反对!”马周高声说道。
“大唐对高句丽是灭国之战,如今既然已经灭国,而且此前已经将百万高句丽人发卖为奴,那么就应当一劳永逸,永绝后患。这剩下的百万高句丽人,应当也全部发卖为奴隶,最好都是卖到中原去,这样我们接下来移民过来,就不用再担心高句丽人的死灰复燃。”
魏征讲仁义,而马周讲王霸。
如果用魏征的,朝廷也只是得个名,但既然之前已经都那样做了,这名其实也得不了。况且,大唐是灭国的,大唐是要把这里变为直辖地,不是想在这里实施羁糜制度,也没打算再扶持高句丽人来代管这里。
一劳永逸,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这几个词在李世民的脑海里旋转。
他确实也顾忌名声,但现在不是讲仁义道德的时候。大唐前后费时八年,大战三年,伤亡了数万将士才拿下这片疆域,他有什么理由放手。
“房相,依你之意呢?”
房玄龄道,“臣支持马相国之意。”
“辅相。”李世民又问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也赞成灭高句丽,尽奴其民。
高士廉、宇文士及、褚遂良、岑文本等一个个的宰辅都问过了,多数是赞成马周的意思。
李世民目光最后转到李靖、李绩、秦琼等诸位将帅那边。
无一例外,他们都支持马周。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微笑。“汉宣帝曾说过,汉驭天下有道,王霸道杂之。对自己人民以仁义教化,对外敌以王霸屠灭,胡无人,汉道昌!”
房玄龄的眉头拧在一起,“陛下,辽东的封臣可是有一千多个。”他不得不提醒皇帝,辽东虽然取之不易,但既然已经分封出去了,眼下再食言,只怕首先那上千个分封的贵族就不愿意,这可是涉及到整个朝廷。
李世民捏着下巴,“可辽东得之不易啊。再说,辽东若兑现分封,那平壤那边呢?扶余那边呢?朝廷总不能辽东分封,而更北和更东的地区,却是朝廷直辖吧。如果直辖,辽东分封了,也不合适啊。”
反正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心里确实想反悔了。
当初他也没有料到,八年后他能灭掉高句丽。虽然当年曾喊过口号,要复中国子弟之仇。但那也只是政治口号,一个目标。在当时的情况下,李世民觉得拿辽东之地分封,既奖赏了勋戚功臣,同时朝廷也获得了大笔钱财,帮朝廷度过危机。
那时想着将来就算征辽,如果能打下辽东一线都不错了,根本没想过有可能打过鸭绿江,打到三韩半岛上,更没想过能灭了高句丽。所以那时的想法,还是把辽东当成了大唐的最东北端。
“房相啊,你看有没有什么变通之策。比如,把辽东封臣们的封地置换一下,置换到扶余城的北边,或者是转换到鸭绿江上游的太白山和粟末水一带去?”
李世民现在想的是把高句丽的疆土,全都收为大唐直辖之地。毕竟高句丽在这边开拓数百年,这些地方有城池有土地,大唐移民过来就能接手。
从辽东到平壤,那可是汉之四郡啊。
房玄龄叹了口气。
“陛下,辽东封地置换到更北更东边去,只怕没人愿意啊。那些地方,是靺鞨部族的地盘,那里还是蛮荒之地啊,又冷又偏。”
“而且,如果要置换,那请问,辽南文远的封地要不要置换?”
辽南是李超家的封地,而李超早在六年前已经自己动手打下了辽南,并已经在这里经营了六年,投入巨大。建立了旅顺港、大连港等两大商港,还不断的向这边移民,如今这边农庄遍地,港口商镇繁荣,拥有好几十万的人口。
造船厂等工坊林立。
李家能答应把这封地交还朝廷,置换到那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子里去?
李世民也皱起了眉头。
“封臣们的封地,也只是享受三分之一的税收,这方面朕可以想办法给他们补偿。比如说李家在辽南的封地,置换后,他们在辽南的所有私人财产依然还是他们自己的,造船厂、矿厂等也能继续营业,农庄也依然是他们自己的,甚至连他们自己修的港口,也还是他们的。这些,朕保证不会变的。”
但房玄龄却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确实,封臣对领地最大的收益,就是三分之一的税收。但辽南能跟其它地方一样吗?李家在这里经营六年,如今这里可不是普通的领地了,这是大唐-高句丽-百济-新罗-东瀛航线上的重要商港,尤其是如今大唐马上要灭亡高句丽,那以后朝廷开发辽东,紧邻着登州的辽南商港,地理优势更大,以后工商贸易肯定更繁荣。
换句话说,如此繁华的商港,一年得收多少税?李家哪怕只拿三分之一,可也不会少。
换块老林子封地,李家靠收采药人和捕猎人的税吗?那一年才能收几个钱?
“辽南的位置确实好,与北方第一大港登州隔着不远的海峡相望,而且不论是去辽河口还是鸭绿江口,都近。与契丹、室韦等的交易,从登州到辽南,再去辽河口是最快捷方便的。去东北海上三国,那也算是必经之地。”李世民越说越是舍不得辽南这块宝地了。
而且这里不但有商贸之利,关键还在军事上十分重要啊。
登州是大唐的东都,同时也是大唐北方最大的商港,如果朝廷控制着辽南,那么登州就多一层保障。
“陛下,辽南虽是李家封地,可朝廷一样驻军、派官啊。”
“那不一样。”
李世民道。
他可以预估到,当高句丽灭亡后,朝廷必然开始开发经营辽东,到时侯,辽南这个地方,就会迅速的繁荣起来,甚至能成为跟登州一样的繁华大城。
平白分三分之一的税给李超,这朝廷一年得损失多少?一百万还是两百万贯?
一年又一年,朝廷得损失多少。
“陛下如果真欲换封,那臣以为只能以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之地换。那边气候与辽东相似,土地还更肥沃一些。”
可李世民也舍不得那边。
从鸭绿水到汉江的高句丽故地,可比辽东的山区要肥沃的多。
“辽东朕所欲有,平壤亦朕所欲有!”
“陛下,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房玄龄还是劝说道。
“算了,待先平灭高句丽再说吧。”李世民无奈摇头。
三月。
辽海冰消。
唐军舰队自旅顺不冻港结束休整,直接抵达建安城下。
到了此时,高句丽已经彻底粮绝,据报,建安城里的高句丽人已经把战马都吃光了,现在已经在吃人。
吃人。
这已经是到了最绝望的时刻,可乙支文德还不肯降。但高句丽此时虽然还拥有三十余座山城,有近二十万兵。
但实际上,高句丽小朝廷所在的建安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被切断与外面联系了。
他最近的援兵,就是安市的杨万春。
但就在此时,同样粮绝的杨万春犹豫许久,在与唐军密使谈判多次后,终于决定率军开城投降。
三月十日。
安市城主杨万春率八千人开城投降唐军,李靖也终于夺下了这座啃了两年都没啃下的坚城。
杨万春的投降,让高句丽人最后的一点侥幸也没了。
随着冰消雪化,唐军终于开始再次出击。
面对唐军,一座又一座山城投降。
四月初一。
建安城下,李世民骑着汗血宝马,遥望城头。
“进攻!”李世民冷冷的发出命令。
一排大炮猛烈轰击,阵阵烟火,炮声隆隆,被李世民封为建安侯的杨万春带着几万高句丽降兵,对安市发起猛烈攻击。
战斗打了三天三夜。
建安城里的乙支文德虽粮绝到吃人,可却依然凶悍无比。
若不是有唐军押阵,杨万春的降兵早不知道崩溃多少次了。
不过虽然城下伏尸累累,可三天后,最终还是让杨万春用尸体铺出了一条血路,杀进了建安城。
杨万春入城之后,屠灭了建安城。
当时城里只剩下了三千余人,被杨万春和他的一万余麾下杀光了。他们三天时间,在城下伤亡一万余,几乎是伤亡了一半。
建安城的攻陷,也终于标志着立国数百年的高句丽的灭亡,不是如以前那样败于中原王朝,而是被彻底灭亡。
看着那死寂的城池,李世民转身回了船上。
“把高藏和乙支文德的尸体带走,其余的尸体全烧光。”
战争已经结束。
如何处置高句丽的疆土?
如何处置高句丽的百姓?
在此前三年战争里,唐军实行的是攻下一城,就押走所有人的办法,为的就是防止他们反抗。为了惩罚高句丽人几百年来的入侵,特别是几十年前征辽之战中死去的那些汉家子弟,俘虏的高句丽人都被贬为奴隶,运回中原发卖。
而当年隋朝征辽时被俘虏留下的汉人,确认身份后被送还家乡。
三年,唐军差不多是运回中原一百余万高句丽奴隶,还有一些则逃入深山老林,或者逃去了百济、新罗和靺鞨、室韦。
如今,随着春季战争结束,大量投降的高句丽都在唐军的俘虏营里,有近百万之巨。这些人多数已经饿的不成样子。
魏征提议当安抚这些人,放他们回乡,授给他们田地,编户齐民,以后他们就是大唐的子民。
“臣坚决反对!”马周高声说道。
“大唐对高句丽是灭国之战,如今既然已经灭国,而且此前已经将百万高句丽人发卖为奴,那么就应当一劳永逸,永绝后患。这剩下的百万高句丽人,应当也全部发卖为奴隶,最好都是卖到中原去,这样我们接下来移民过来,就不用再担心高句丽人的死灰复燃。”
魏征讲仁义,而马周讲王霸。
如果用魏征的,朝廷也只是得个名,但既然之前已经都那样做了,这名其实也得不了。况且,大唐是灭国的,大唐是要把这里变为直辖地,不是想在这里实施羁糜制度,也没打算再扶持高句丽人来代管这里。
一劳永逸,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这几个词在李世民的脑海里旋转。
他确实也顾忌名声,但现在不是讲仁义道德的时候。大唐前后费时八年,大战三年,伤亡了数万将士才拿下这片疆域,他有什么理由放手。
“房相,依你之意呢?”
房玄龄道,“臣支持马相国之意。”
“辅相。”李世民又问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也赞成灭高句丽,尽奴其民。
高士廉、宇文士及、褚遂良、岑文本等一个个的宰辅都问过了,多数是赞成马周的意思。
李世民目光最后转到李靖、李绩、秦琼等诸位将帅那边。
无一例外,他们都支持马周。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微笑。“汉宣帝曾说过,汉驭天下有道,王霸道杂之。对自己人民以仁义教化,对外敌以王霸屠灭,胡无人,汉道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