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天赐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琉求。
  十几万山夷下山投降,场面确实还挺壮观的。
  上千个寨主社长什么的大小首领们,排着队来向张璟宣誓效忠。张超坐在一边看呵呵的看着这个热闹场面,李世民今天居然又来了。
  他就坐张超旁边,看着这一切,挺平静。
  “十余年时间,琉求一个蛮荒之地,被你张家经营成了一个聚宝盆,了不得。”李世民感叹着。“文远,你说朕到了美洲,能否也和张家经营琉求一样顺利?”
  张超摇头。
  他很直接的告诉太上皇不会。
  “琉求能有这么大的变化,说实在的,张家投入的本钱大是其中一点。但还有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这里距离中原极近。不过二百里海峡而已,一天就能往返一趟。”
  “背靠大树好乘凉,琉求背靠中原大陆,才有今天的发展。靠着中原,才有着大量的汉民迁移而来,我们在这里建港口、码头、城堡、屯庄,前期我们运人、用砖、运水泥、运牲畜、耕具等等,吃的穿的用的,基本上都是从中原运来的。”
  “而我们开垦这里后,富余的粮食、加工的蔗糖,甚至是收购来的鹿皮鹿皮草药,开采的硫磺、金子、煤、铁等,也能迅速的运回中原变现。”
  美洲就不同了。
  一年能往返一趟就不得了,而且往返的船只有限,万一遇上风暴什么的耽误了,可能就得两年一趟了。
  每次又能运去多少东西呢?
  李世民这次带去的人口、牲畜、物资较多,但他以后很长时间都只能靠这些东西来经营发展了。
  说句难听点的,万一李世民在金山半岛遇上个瘟疫什么的,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药方药材医治,那么他们等不及从中原找药回去,他们说不定就团灭了。
  历史上,英国人最早殖民北美,当时最先过去的一万人里,甚至很快就死掉了八千。
  要不是当时欧洲大乱,许多百姓想逃离,要去新大陆重新开始,前仆后继的,美洲殖民肯定早就停止了。
  北美那个地方,其实也不算特别好。
  虽说东部平原,五大湖地区肥沃。但那个地方,因为缺少大的山脉,所以气候易变,天气灾害较多。什么突然冷空气降温、风灾等等,对于刚开始去经营的殖民者来说,这可是相当难承受的灾害,一不小心就会团灭。
  毕竟北美不比琉求,张家开发琉求,前期什么都能从中原运过去。但在北美,万一遇灾没了收成,他们连填饱肚子都是问题。
  从中原运粮过去,这可是相当难的。
  更别说,还有那么多印第安人,也是随时的威胁。
  这年头别说殖民北美,就是历史上大唐经营西域,都是无比艰难。大唐前中期,先后移民几十万人去西域,号称长征健儿,花费极大物力人物,都才勉强站住脚。
  可当中原安史之乱一起,朝廷军队撤回之后,留下的大唐西域开拓者,断了中原的支持后,很快就被湮灭于西域诸胡中了。
  去美洲,这是在赌命运。
  张超希望李世民命运好一些,希望他为大唐能够建立起一个登陆据点。
  “多种些土豆玉米红薯!”张超给太上皇建议。
  土豆玉米红薯这些作物,虽说是美洲作物,但实际上都是南美或中美产物。大唐的探险船队,有张超的指点,还是花了许多时间才找到这些宝贝的。
  现在的北美,应当还没有。
  这些作物既然是美洲作物,在北美应当比较能适应。比起麦子水稻糜子这些,土豆玉米肯定更好种植,产量也更高一些。
  “耕种、畜牧立脚。”
  只要殷人不先来侵犯,张超建议李世民别急着想什么征服,大杀四方,殷人纷纷臣服什么的。
  张家经营琉求这么多年,猛龙过江,可一开始都还是跟山夷先贸易的。
  “臣建议陛下到了金山,先安心耕种畜牧,建立据点,起码也得先立稳脚跟,适应了那边的情况再说。若是有机会,先跟殷人结交,与他们贸易。用丝绸、布匹,却换他们的皮毛肉干等,建立交易关系,先结交几个土著朋友。”
  李世民认真的想了想,觉得虽然如此做,有点丢了他大唐天子的气度身份。但远在美洲,确实有些孤立无援。
  “多谢你的建议。”
  李世民难得的对张超说了句谢谢。
  “这只是臣的本份职责。”
  “美洲金山平原,是块发展的好地方,天府之地。陛下若以耕战立国,当能强盛。”
  到了美洲,且耕且战,全民皆兵,采用农兵制,这是必然的。毕竟李世民的人这么少,单独建立常备军,也不现实。
  青壮男子平时务农,战时打仗,若立功,就授田赐地,相信大家的热情能很高涨。
  当年战国之时,秦国本来偏居一隅,算是弱小的。但最终却靠着耕战这一套制度,反而击败六国一统天下。
  秦国的耕战和军功爵制度,其实有些类似于游牧民族。
  游牧民,平时是牧民,逐水草而居,放牛牧羊。一旦打仗,受征召出兵,自备干粮武器这些,反正他们打仗也没有什么粮饷这些,全靠劫掠和分战利品。
  因此作战比较顽强,打起仗来积极性很高。
  张超建议李世民在美洲也实行这一套,到了那边,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
  “均田制和府兵制?”李世民皱眉。
  这一套在中原已经罢除了,提出罢除的还正是眼前的张超,可现在张超却让他在美洲推行这一套?
  “陛下,制度没有好坏,而是得考虑实际条件。陛下此去美洲,那里地大物博,土地多的是,因此这是有充足的均田条件。因为人口少,所有没必要建常备军,直接农兵合一。”
  给他们均田,然后租庸调。
  李世民要建城堡,打造军械什么的,也可以在每年农闲时期,召集他的子民去服劳役,按制,每丁每年都有二十天免费劳役要服的。
  在美洲,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可以说有最好的条件。
  先分田授地,等打仗了,给立功的士兵再分田授地。甚至是官员们,也可以不给俸禄,直接给田。连衙门都不用给办公经费,给公廨田。
  如果建立学校,直接给学校学田。
  全都可以用田解决。
  朝廷也不用收什么钱币,征收实物税。百姓种什么,就收什么,养什么,就收什么。
  府库充实,多好。
  金银钱币这些,就当成是给功臣们的赏赐好了。
  自给自足的古典农业社会,甚至是许多中原儒生眼里最完美的一种状态了。
  张超给的这些建议,很真诚。
  他希望李世民能在美洲立足脚跟,希望他能在那里开拓出一片天地。
  “一下子得了几十万山夷,张家这次出兵算是赚大了。出兵两万,获得几十万山夷人口,如此大的收获,不如给朕万八千人口如何?”李世民打蛇随棍上,很不要脸的提出一个要求。
  张超愣了一下。
  “当然也可以,只是一时间恐怕弄不到那么多船了。”
  “每条船多塞点,甚至可以往载牲畜的船上也塞点。我们这么多船,再塞个万把人应当不成问题吧?”李世民笑道。
  “一万人肯定塞不下了。”
  去美洲的船队,大的船也才装五百多人,小的船才装一百来人。一万人,就算是大号的盖世船,也得二十条。
  “挤一挤,八千总行的。”李世民讨价还价。
  “陛下,就算能多挤点人,可这些人要吃要喝的,粮食、淡水都得增加啊。”
  “少吃点,这些人又不是什么贵人,食物和水减半,舱里多塞点人。”
  “海上航行,尤其是长途远洋航行,船舱里人多容易生病。”
  “病了就扔下船就是了。”李世民刚才听了张超一席话,觉得在美洲生存真的并不是想象那么容易,他觉得他很缺人。
  与其想着在美洲攻打俘虏殷人,还不如先多带点人过去。
  “三千吧,这差不多是增加了一成人数了,船队负荷增大了许多。再多,就危及船队了。”
  “好,三千就三千,不过最好是有家口的,还得以青壮居多的。”这样的山夷,肯定比较安稳一些。
  山夷首领们诚惶诚恐的跪拜张璟,向他宣誓效忠。而张璟也向他们承诺,会善待他们。
  ·······
  信度,坦尼沙城下。
  雨下起来就没完没了,城外的营地虽然挖了排水沟,可还是到处积水。这样的天,别说从后方运来的火炮没法用,就是营中连生火做饭都不行了。
  连根干柴都找不到,甚至士兵们的衣服都潮的。
  “这仗没法打了,坦尼沙城里的守兵比我们之前遇到的都要顽强,果然不愧是跟随戒日王东征西讨的禁卫军,这些家伙凶的很。”
  王玄策皱着眉头。
  “这雨总会有停的时候。”
  “可我们的粮食怕是支撑不到那个时候了,这天气,到处是洪水,许多路都被淹了,没淹的,路也泡成了泥浆,粮食根本运不过来。”
  这次一路打来,深入敌境,还没来的及建立兵站,就地征的粮食不多,从后方运来又太远。
  不少将军们都提议暂时撤退,等雨季过了再来。
  毕竟现在大军深入敌境,粮食军械补给困难,而坦尼沙城坚难下,戒日王又正率大军赶来。
  联军也还是有些危险的。
  王玄策觉得,看来只能先撤了。
  “报!”
  一名亲兵进来,“汉京急信。”
  王玄策看完,冷笑了几声。
  皇帝下旨,让王玄策加紧攻下坦尼沙,还许诺,他若攻下坦尼沙,就将他的封地从犍陀罗换封到坦尼沙,并晋封他为坦尼沙郡王。
  坦尼沙郡王。
  封王啊。
  收起信,王玄策道,“立即召集诸将,我要再打一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