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2章 三足鼎立
身为首相,马周也还是很有自觉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哪怕如今实行这个内阁责任制,哪怕他可以直接不经皇帝而批示奏折,处理朝政。
但他不过是皇帝的大管家而已,还是有任期限制的。说是内阁宰相最多能两任十年,但又有一个每五年改选三分之一的限制,因此有些宰相是做不到两任的。
他也相当清楚,做出了政绩,那是在皇帝的领导下,是皇帝的领导有功。若是出了责任,自然就是宰相办事不力。
内阁首相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国家那么大,疆域万里,百姓亿万。他这个首相,在内阁里都还有另外八个宰相,说是群策群力,但也充满竞争。而翰林院,又是专门盯着他们的。
内阁既决策,又执行。
可有时千辛万苦想出来的决策计划,翰林院却可能找出理由否决不通过,他只能拿着退回来的决策计划,与内阁诸相们一起再商议修改计划。
更别说,还有御史台整天盯着他们。
那更是一群完全不干实事,就盯着办事找麻烦的家伙。
他们不像翰林院,翰林院负责审议封驳,否决他们的计划,总还能列出个一二三四五各种理由来,得很充足。
可御史台那些人,他们弹劾人,哪里需要什么证据。
他们拥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就算是听到点流言蜚语,都能因此弹劾。他们不需要自己找证据,让你找证据来辩护。
甚至议会那里还有两院议员一堆人呢。
而首相最不自由的地方还在于上面还有一个皇帝。
那才是真正的婆婆。
不管是提出五年计划,还是各种其它方面的重大决定,那肯定得先向皇帝请示汇报的。
尤其皇帝还是张超,这种威望无比的皇帝,哪怕有宪法限制皇权,但很多时候,皇帝的中旨,比朝廷正式的诏令还管用。
皇帝一句话,比谁都管用。
有时,马周觉得遇到这样的皇帝是好事。
因为大方向他拿了,他只负责执行就好了,重大决策,皇帝会召开御前会议,与重臣商议拿出决策,这让他压力小了许多。
而且皇帝在重大决策上,还从来没出现过什么大问题,跟着皇帝的指挥走,总是对的。
做为首相,有时也还得为皇帝背锅。
明明是皇帝的意思,但皇帝不想出头,他就得站出来。
上次太子采邑,事情办的挺顺,太子还记了他一个人情,这是好事。
可现在,皇帝采邑,却很棘手了。
“无辅,陛下怎么会突然提出这事来呢?这不是添乱吗?这可不是太子采邑,只怕一提出来,到时肯定就群情汹涌啊,咱们内阁若是出头提议,到时可就要被架在火上烤了。”
内阁会议上。
马周把话题刚一提出,结果诸相就都炸了。
谁会不知道这事情是皇帝的意思啊。
问题是,这次的事情跟上次的事情性质不一样啊。
太子只是个储君,实际上只是学习政务,并不能直接掌握什么国家权力,因此,皇帝说给他一块地,让他练练手,也给他点收益,大家觉得,这没什么不对。反正那地现在也不是朝廷的,离中原也远,给了就给了。
可现在皇帝得寸进步了。
说皇帝也要一块采邑,还一要就把南洋的诸岛差不多都要过去了。
杨师度摇头叹道。
“本来吕宋等封地原是张家的,但陛下登基后自己说要收回朝廷直辖,这才多久,半年不到,陛下又要将之设为皇帝采邑。这简直就是朝令夕改啊。而且,上次朝廷收回这睦封地,可也是花了钱的,现在又要拿给皇帝做采邑,我怎么感觉,这是一个套路啊,皇帝在坑朝廷的钱!”
褚遂良听了哈哈大笑。
看起来确实像。
张超上次把张家的封地还给朝廷,打包卖两亿,是分期付款。可现在张超又要把其中好几块封地划给皇帝做采邑,这确实有坑朝廷钱的嫌弃。
虽然说大家也知道这是个玩笑话,皇帝不缺钱。
而且张超就算要坑钱,也并不是就不能说的过去。毕竟那些领地原先是张家的,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条下,张超把封地给朝廷,然后卖钱,说的过去。
张家私产嘛,朝廷是公家的嘛。
而现在张超说把这几块封地再给皇帝做采邑,似乎也正常。皇帝采邑,这就跟皇帝的宫廷开支一样,应当算是朝廷的开支。
公是公,私是私。
“我也想不明白,陛下要那点采邑做什么呢?那么遥远,全是荒岛和土著蛮夷,一年也收不了几两银子税收。”
“我觉得陛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那采邑私兵。”
“十万,啧啧啧。”岑文本也不断啧啧有声。
皇帝还真是敢说,开口就要十万兵额。
一男爵不过一千兵额,一个亲王也不过一万,太子也不过一万五。
皇帝却要十万。
简直就是漫天要价啊。
最大的问题还是皇帝要兵干嘛?
宰相们都是聪明人,想的到朝廷兵和私兵的区别,可是皇帝为什么需要一支这么多的私兵呢?
难道皇帝要重走承乾走过的老路?
“我觉得不像,估计陛下也只是想多几分保障而已。就算拥有采邑和私兵,也不代表陛下就会做什么。”
褚遂良道,“但却代表着能做什么。”
一把剑,悬在头顶的利剑,他能落下,但还没落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
“我觉得这实无必要。”褚遂良很不客气的道。
皇帝已经是天下之主,如果说皇帝想要增加点收入,弄块采邑收税什么的倒也寻常。可如果皇帝是冲着那私兵去的,这就有些危险的苗头了。
大家当然相信张超不是疯子。
可大家担心的是,现在开这个一个头,那以后的皇帝也继承采邑和私兵,那今后的皇帝能保证跟张超一样英明?
若是以后出了一个昏庸的君王,或者说如承乾如李世民一样的那种想有所作为又有能力的君王,到时他们要收权,要重振皇纲,这怎么办?
如果大家不同意,他们是不是就要组织自己的私军入京勤王?
头痛啊。
马周捏着下巴。
“陛下漫天要价,那我们就落地还钱,买东西不也还有讨价还价嘛。皇帝采邑,我看可以设立,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反正陛下又没要求在中原设立皇帝采邑,吕宋等几岛,都还是荒的。相信也没多少人会在意的,关键是这个私兵额的问题,十万太多。”
“要不两万吧!”岑文本道。
太子是一万五,皇帝两万,也不少了。
“要我说,采邑地方也太大了。不如就划一个吕宋群岛吧,真给那么多地,陛下肯定也开发不了。”
内阁里。
九位宰相你一言我一语,反正大家都觉得皇帝开的条件挺离谱的,你说你要三万多个岛干吗?
那么多岛,你开发的过来吗?
就算要圈地弄自留地,可也用不了啊。
以吕宋群岛为皇帝采邑,采邑兵额两万。
吕宋群岛其实岛也挺多,大小八千余岛,不过反正都是些荒岛,又不是琉求、海南,甚至连耽罗岛都不如。
商议许久,算是得出了一个讨价还价的条件。
“那我去跟陛下请示一下。”马周道。
御书房。
张超早料到马周会来。
“怎么样,内阁谈出一个什么结果来?”
“吕宋群岛为皇帝采邑,采邑兵额两万。”
张超笑笑。
“老马啊,过来坐。”
“你明白朕为何要这个采邑吗?”
“似乎明白一点。”
张超点头,“朕有时也很犹豫,也是想着如何让这大华朝长久延续下去,也长久的安稳下去。你熟读历史,也应当知道,长治久安是繁华富庶的根本,而要长治久安,关键是什么?是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的基础。”
“什么最稳?三足鼎立最稳,比什么四只脚五只脚都立的稳。朝廷、诸侯,还有皇帝,朕以为这就是大华帝国的三只脚。”
张超以三足鼎做比喻。
皇权、责任内阁制以及议会。
这三者其实代表的正是皇帝、朝廷和诸侯。
现在皇帝和朝廷的关系有些太模糊,尤其是宪法之后,皇帝将大权交给内阁,确实变的较虚。现在他是开国之君,当然不虚,但以后,可能皇权就会很虚。
皇权太盛不是好事,但太虚肯定也不行。
需要平衡。
平衡如果被打破,就会危险。
所以现在张超寻求的还是让这个结构更加稳固。
太子采邑,是为了让太子地位更安稳,也是给太子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是增强皇权保证。
现在他又提出皇帝采邑,其实出发点也是一样的。
“老马,就以吕宋做为皇帝采邑,另外兵额改为一万八吧。”张超出人意料的主动退了一步。
直接答应了四群岛减为一个群岛,并连兵额也减到了一万八。
“老马,朕的诚意也拿出来了,朕的出发点你也明白,所以呢,这就是底限了,你想办法去谈,并且谈成。”
马周点了点头,“臣一定尽力促成!”
但他不过是皇帝的大管家而已,还是有任期限制的。说是内阁宰相最多能两任十年,但又有一个每五年改选三分之一的限制,因此有些宰相是做不到两任的。
他也相当清楚,做出了政绩,那是在皇帝的领导下,是皇帝的领导有功。若是出了责任,自然就是宰相办事不力。
内阁首相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国家那么大,疆域万里,百姓亿万。他这个首相,在内阁里都还有另外八个宰相,说是群策群力,但也充满竞争。而翰林院,又是专门盯着他们的。
内阁既决策,又执行。
可有时千辛万苦想出来的决策计划,翰林院却可能找出理由否决不通过,他只能拿着退回来的决策计划,与内阁诸相们一起再商议修改计划。
更别说,还有御史台整天盯着他们。
那更是一群完全不干实事,就盯着办事找麻烦的家伙。
他们不像翰林院,翰林院负责审议封驳,否决他们的计划,总还能列出个一二三四五各种理由来,得很充足。
可御史台那些人,他们弹劾人,哪里需要什么证据。
他们拥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就算是听到点流言蜚语,都能因此弹劾。他们不需要自己找证据,让你找证据来辩护。
甚至议会那里还有两院议员一堆人呢。
而首相最不自由的地方还在于上面还有一个皇帝。
那才是真正的婆婆。
不管是提出五年计划,还是各种其它方面的重大决定,那肯定得先向皇帝请示汇报的。
尤其皇帝还是张超,这种威望无比的皇帝,哪怕有宪法限制皇权,但很多时候,皇帝的中旨,比朝廷正式的诏令还管用。
皇帝一句话,比谁都管用。
有时,马周觉得遇到这样的皇帝是好事。
因为大方向他拿了,他只负责执行就好了,重大决策,皇帝会召开御前会议,与重臣商议拿出决策,这让他压力小了许多。
而且皇帝在重大决策上,还从来没出现过什么大问题,跟着皇帝的指挥走,总是对的。
做为首相,有时也还得为皇帝背锅。
明明是皇帝的意思,但皇帝不想出头,他就得站出来。
上次太子采邑,事情办的挺顺,太子还记了他一个人情,这是好事。
可现在,皇帝采邑,却很棘手了。
“无辅,陛下怎么会突然提出这事来呢?这不是添乱吗?这可不是太子采邑,只怕一提出来,到时肯定就群情汹涌啊,咱们内阁若是出头提议,到时可就要被架在火上烤了。”
内阁会议上。
马周把话题刚一提出,结果诸相就都炸了。
谁会不知道这事情是皇帝的意思啊。
问题是,这次的事情跟上次的事情性质不一样啊。
太子只是个储君,实际上只是学习政务,并不能直接掌握什么国家权力,因此,皇帝说给他一块地,让他练练手,也给他点收益,大家觉得,这没什么不对。反正那地现在也不是朝廷的,离中原也远,给了就给了。
可现在皇帝得寸进步了。
说皇帝也要一块采邑,还一要就把南洋的诸岛差不多都要过去了。
杨师度摇头叹道。
“本来吕宋等封地原是张家的,但陛下登基后自己说要收回朝廷直辖,这才多久,半年不到,陛下又要将之设为皇帝采邑。这简直就是朝令夕改啊。而且,上次朝廷收回这睦封地,可也是花了钱的,现在又要拿给皇帝做采邑,我怎么感觉,这是一个套路啊,皇帝在坑朝廷的钱!”
褚遂良听了哈哈大笑。
看起来确实像。
张超上次把张家的封地还给朝廷,打包卖两亿,是分期付款。可现在张超又要把其中好几块封地划给皇帝做采邑,这确实有坑朝廷钱的嫌弃。
虽然说大家也知道这是个玩笑话,皇帝不缺钱。
而且张超就算要坑钱,也并不是就不能说的过去。毕竟那些领地原先是张家的,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条下,张超把封地给朝廷,然后卖钱,说的过去。
张家私产嘛,朝廷是公家的嘛。
而现在张超说把这几块封地再给皇帝做采邑,似乎也正常。皇帝采邑,这就跟皇帝的宫廷开支一样,应当算是朝廷的开支。
公是公,私是私。
“我也想不明白,陛下要那点采邑做什么呢?那么遥远,全是荒岛和土著蛮夷,一年也收不了几两银子税收。”
“我觉得陛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那采邑私兵。”
“十万,啧啧啧。”岑文本也不断啧啧有声。
皇帝还真是敢说,开口就要十万兵额。
一男爵不过一千兵额,一个亲王也不过一万,太子也不过一万五。
皇帝却要十万。
简直就是漫天要价啊。
最大的问题还是皇帝要兵干嘛?
宰相们都是聪明人,想的到朝廷兵和私兵的区别,可是皇帝为什么需要一支这么多的私兵呢?
难道皇帝要重走承乾走过的老路?
“我觉得不像,估计陛下也只是想多几分保障而已。就算拥有采邑和私兵,也不代表陛下就会做什么。”
褚遂良道,“但却代表着能做什么。”
一把剑,悬在头顶的利剑,他能落下,但还没落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
“我觉得这实无必要。”褚遂良很不客气的道。
皇帝已经是天下之主,如果说皇帝想要增加点收入,弄块采邑收税什么的倒也寻常。可如果皇帝是冲着那私兵去的,这就有些危险的苗头了。
大家当然相信张超不是疯子。
可大家担心的是,现在开这个一个头,那以后的皇帝也继承采邑和私兵,那今后的皇帝能保证跟张超一样英明?
若是以后出了一个昏庸的君王,或者说如承乾如李世民一样的那种想有所作为又有能力的君王,到时他们要收权,要重振皇纲,这怎么办?
如果大家不同意,他们是不是就要组织自己的私军入京勤王?
头痛啊。
马周捏着下巴。
“陛下漫天要价,那我们就落地还钱,买东西不也还有讨价还价嘛。皇帝采邑,我看可以设立,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反正陛下又没要求在中原设立皇帝采邑,吕宋等几岛,都还是荒的。相信也没多少人会在意的,关键是这个私兵额的问题,十万太多。”
“要不两万吧!”岑文本道。
太子是一万五,皇帝两万,也不少了。
“要我说,采邑地方也太大了。不如就划一个吕宋群岛吧,真给那么多地,陛下肯定也开发不了。”
内阁里。
九位宰相你一言我一语,反正大家都觉得皇帝开的条件挺离谱的,你说你要三万多个岛干吗?
那么多岛,你开发的过来吗?
就算要圈地弄自留地,可也用不了啊。
以吕宋群岛为皇帝采邑,采邑兵额两万。
吕宋群岛其实岛也挺多,大小八千余岛,不过反正都是些荒岛,又不是琉求、海南,甚至连耽罗岛都不如。
商议许久,算是得出了一个讨价还价的条件。
“那我去跟陛下请示一下。”马周道。
御书房。
张超早料到马周会来。
“怎么样,内阁谈出一个什么结果来?”
“吕宋群岛为皇帝采邑,采邑兵额两万。”
张超笑笑。
“老马啊,过来坐。”
“你明白朕为何要这个采邑吗?”
“似乎明白一点。”
张超点头,“朕有时也很犹豫,也是想着如何让这大华朝长久延续下去,也长久的安稳下去。你熟读历史,也应当知道,长治久安是繁华富庶的根本,而要长治久安,关键是什么?是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的基础。”
“什么最稳?三足鼎立最稳,比什么四只脚五只脚都立的稳。朝廷、诸侯,还有皇帝,朕以为这就是大华帝国的三只脚。”
张超以三足鼎做比喻。
皇权、责任内阁制以及议会。
这三者其实代表的正是皇帝、朝廷和诸侯。
现在皇帝和朝廷的关系有些太模糊,尤其是宪法之后,皇帝将大权交给内阁,确实变的较虚。现在他是开国之君,当然不虚,但以后,可能皇权就会很虚。
皇权太盛不是好事,但太虚肯定也不行。
需要平衡。
平衡如果被打破,就会危险。
所以现在张超寻求的还是让这个结构更加稳固。
太子采邑,是为了让太子地位更安稳,也是给太子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是增强皇权保证。
现在他又提出皇帝采邑,其实出发点也是一样的。
“老马,就以吕宋做为皇帝采邑,另外兵额改为一万八吧。”张超出人意料的主动退了一步。
直接答应了四群岛减为一个群岛,并连兵额也减到了一万八。
“老马,朕的诚意也拿出来了,朕的出发点你也明白,所以呢,这就是底限了,你想办法去谈,并且谈成。”
马周点了点头,“臣一定尽力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