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孝庄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空气之中弥漫着烟气。
  殿中平常的馥郁的香气,此时还夹杂着纸钱燃烧后的余烬味道。
  身着一套白色孝服,处于这样的烟气之中,武媚娘只觉得胸闷不顺,总忍不住想要咳嗽。
  不过看着前面的棺木,她还是极力的抑制着咳嗽的冲动。
  她的身旁,是刚继位不久的新帝李弘。
  十二岁的李弘,其实还是个孩童。这个孩子长的很像李世民,但却没有皇帝的那种强健勇武,相反有些文弱。苍白的脸,单薄的身子,瘦小的胳膊腿,跪在那里,不时的咳嗽。
  “陛下,没事吧?”
  “母后,朕还好。”李弘被那污浊的空气弄的不时咳嗽,但面对皇太后的关心,却还是谎说很好。
  “说杯水。”
  皇帝去世有段时间了,但却一直还没有下葬。盖因李世民弥留之际,曾经立下遗嘱,说等他死后,先不要下葬,将来要将他送回中原安葬。一天大唐不能反攻回中原,他一天就不入土。
  李世民死前,握着儿子李弘的手,当着武媚娘和徐世绩、尉迟恭等人的面,把三支金箭交给李弘。
  “第一支箭,要你讨伐中美玛雅城邦,你若不先攻下中美玛雅城邦,那南美就不能拿下。只有统一整个美洲,我们才有机会积蓄实力将来打回中原,否则华军盘踞南美,时间越长,我们就越被动。”
  “第二支箭,你要攻下澳洲。澳州曾经是你兄长李治的放逐之地,他不肯归附张超而自刎,有我李家的风骨。你要攻下澳州,为你兄长报仇。以澳州为将来反攻中原的桥头堡。”
  “第三支箭,你要杀掉张超,将乱臣贼子灞上张家铲除。你能完成我这三个愿望,光复大唐江山,我也死而无憾了。”
  现在这三支金箭,就供在李世民的棺前。
  年纪仅十二岁的李弘,三支金箭,三个愿望,这三个愿望就算对李世民来说,都有如登天,对年轻的李弘来说,更是比登天还难。
  李世民一死,人心惶惶。
  别说打玛雅,占南美,夺澳州,反攻中原。就是旧金山城里,都一样是人心惶惶,大家都在传着一个流言,说中原大华皇帝已经派出了远征舰队,正在渡海前来。
  “太师、太傅。”
  武媚娘对一边的徐世绩和尉迟恭二人道,“如今殷人诸部因陛下驾崩,蠢蠢欲动,很是不稳。二位是先皇临终之前为陛下钦定的辅政大臣,二位觉得眼下该如何做?”
  徐世绩和尉迟恭一个太师一个太傅,同时还都又兼着中书令和侍中的宰相之职,甚至一个兼了北衙元帅一个兼了南衙元帅,可谓军政一把抓。
  皇帝一死,现在军权基本上握在这两人手里,武氏虽然垂帘听政,但没有兵就不稳。
  徐世绩的回答很简单。
  “确实有些殷人不安份,但要收拾他们也简单,杀一儆百,杀几只鸡给那些猴看,那些猴也就安份了。”
  李世民这些年强硬手段征服殷人诸部,迫他们臣服后唐,但毕竟后唐的汉人太少。加起来都没有十万人,而殷人却有不下三百万,以十万汉人统御三百万殷人,这本来就是十分艰难的事情。
  哪怕李世民以前也用过以夷制夷的手段,通过与殷人通婚,甚至扶持一部份忠心的殷人来帮助统治殷人,但殷人并没有真正的就完全融入到后唐中。
  事实上,许多殷人部落,依然还只是名义上臣服于后唐王朝,但过的还是以前的日子,游猎种植。
  后唐王朝,除了极少数的一些城镇,其国土上基本上都是些很落后野蛮的部落,靠的还是武力威慑。
  可现在那个强硬的皇帝一死,有些殷人开始不安份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尉迟恭也支持杀鸡儆猴,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软弱。
  武媚娘点了点头。
  她现在对这两位国王很是忌惮,生怕被两位手握实权的重臣欺凌她们孤儿寡母,但又有些无计可施。
  当然,现在最大的危机,还是中原。
  这几年,大华封锁北美,对他们不管不问,他们是小心翼翼,又心中暗自侥幸,可现在皇帝死了,谁又知道中原会是什么态度呢。
  不管是武氏,还是徐世绩尉迟恭,他们都清楚北美这个大唐王朝的真正实力,欺负下那些松散的殷人部落还行,甚至现在也有能力跟玛雅的城邦开战,只要不是跟整个玛雅城邦开战,还是可以打的。
  但若说跟大华开战,哪怕是大华远渡重洋来征讨,他们也难以应对的。
  不说别的,北美大唐现在几座重要的城池,都是在西海岸,而大华的海军却又是最厉害的。
  “太师、太傅,哀家想了想,打算迁都。”
  “迁都挺好,当初陛下本来就计划迁都,迁到金山河谷平原去,只是还没来的及,陛下就已经大行。”徐世绩也赞成迁都。
  当初李世民也考虑到中原海军的厉害,时刻担忧着大华海军来袭。大唐国都在旧金山半岛上,紧邻大海,真要海军来袭,那岂不是直接被人攻破国都。
  迁到金山平原去,起码也是内陆平原,能够更安全一些。
  “地址都已经选好,现在派人去建筑皇宫都城,多征召一些人手,一年时间当能迁都。”
  一年时间有些紧,但先把皇宫和外城的城墙建起来,再建些宫室房屋倒也可以。
  “太师,先皇的谥号、庙号选定了吗?”武氏又问。
  “我和太傅等商议过,先皇的谥号,选的是文武圣皇帝,庙号太宗。”
  文武圣皇帝。
  一般谥号一个字,徐世绩和尉迟恭却给李世民谥三个字,又文又武又圣,可谓是极尽美谥了。
  这种不要脸的拍马屁法,也是真不要脸了。
  武氏想了想,“文武圣皇帝,不如谥文武大圣皇帝如何?”
  文武圣不够,还要再加一个大字。
  这下连徐世绩和尉迟恭两个厚脸皮,都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了。这样谥法,确实有点过了。
  “陛下,你觉得呢?”徐世绩转问李弘。
  李弘咳嗽了两声,擦了擦被烟火熏的有些难受的眼睛,道,“我大唐向来以孝立国,朕觉得,给先帝的谥号应当加上孝字。”
  “文武大圣孝皇帝?”
  李弘点了点头,“要不再加个庄字如何?”
  “文武大圣孝庄皇帝?”尉迟恭念完,都觉得脸红了。
  说大唐以孝治国,还真是相当讽刺,谁不知道大唐开国以来,就内乱不止。光是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了三次,太上皇就出了两个,废太子也出了两个。李世民宫变篡位,先夺兄长的太子之位,再夺父亲的皇位。然后,李渊后来又复辟,夺儿子的位。
  再后来李承乾又发动宫变,夺父亲李世民的皇位。
  可以说,李家那真是乱了套,哪有半点孝,可以说根本就是父不慈子不孝,父子反目,相弟相残。
  不过缺什么就加什么,跟人取名字一样,那些穷人取名就喜欢取什么富啊贵的,而那些世家的人给儿子取名,则喜欢取义啊贞。
  现在李弘要给他老子上谥号孝,还加上庄,倒也正常。
  文武大圣孝庄皇帝。
  “要不再加两字,文武大圣大广孝庄皇帝,如何?”
  “好。”李弘点头。
  徐世绩想了想,得,既然谥号都弄出八个字来了,那干脆就来一套,庙号也不要用太宗了,用个更响亮点的。
  “庙号用圣祖如何?”
  不管怎么说,祖总比宗要高点。李渊被李世民定为高祖,谥号武皇帝。现在李世民定庙号,若只定个宗,还是有些不够。毕竟李世民这一生太波澜壮阔了,尤其是在北美二次登基,再建大唐,称祖不为过。
  一般太祖、高祖之外,有世祖。世祖一般是断代开创,承上启下,也有开创基业,但不是王朝建立者。汉世祖,刘秀,便是如此。
  世祖不足以彰显李世民再建大唐的功绩,徐茂功便创立了一个以前没有过的圣祖庙号。
  反正谥号都八个字了,那庙号创新一个也算不得什么了。
  圣祖文武大圣大广孝庄皇帝。
  这下是真够长真够拉风的,李弘觉得很好,武媚娘本来觉得太宗就不错,但见儿子同意了,便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皇帝的谥号、庙号就此决定,同时还在灵前决定了营建新都,准备迁都内陆的打算。
  不过说来说去,都避不开一个问题。
  “太师和太傅觉得中原会发兵前来吗?”
  “礼不伐丧,不应该。”徐世绩道。皇帝新丧,照规矩是不应当这个时候出兵征讨的。
  可武媚娘却不这么想,说到底,他们其实算是中原眼里的叛乱者。因此并没有两国交战,礼不伐丧的规矩。
  尉迟恭则道,“自举兵以来,中原未曾发过一兵一卒前来,现在应当也不会发兵前来吧?”
  武媚娘摇了摇头。
  “当初没发兵,不代表现在不发兵。哀家总有一种直觉,这次中原定会发兵前来。”
  徐茂功和尉迟恭都不由的皱起眉头。
  中原发兵讨伐,这就是几年来一直悬在他们头顶的一把利剑,让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担忧,可这把剑却一直没有落下来。
  但武氏说的好,现在这把剑可能要落下来了。
  他们该怎么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