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新时代的来临
太尉府。
“爷爷!听说你致仕了?”
长孙延满头大汗跑到后堂,连门都顾不得敲,直接走了进去,震惊的望着正在看书的长孙无忌道。
长孙无忌放下书来,先是点了点头,随即笑问道:“延儿,你认为爷爷这么做是对还是错。”
“孙---孙儿不知。”
长孙延略显心虚道。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道:“你小子,没有说实话啊。好了,这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你就安心在训练营待着吧,不要在有所顾忌了,爷爷希望你将来也能够为大唐出一份力,延续我们长孙家的荣耀。”
他心里明白,其实长孙延一直对于他把持朝政也不太满意,这有违君臣之道,这也是长孙延不愿入仕途的唯一原因,因为他已经预计到,长孙无忌可能会与李治发生冲突,如果他一开始就入朝为官,一旦长孙无忌和李治发生了正面冲突,他是尽孝,还是尽忠?这个让他很为难,如今长孙无忌致仕,反而让长孙延变得轻松了,不会再有任何负担了,他可以尽情一展心中的抱负。
所以,长孙延肯定也希望见到这种局面。
正当这时,那个胖管家走了过来,道:“老爷,户部尚书来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快请他进来。”
长孙延微微一怔,道:“爷爷,孙儿就先告退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
过得一会儿,只见一身布衣的高履行走入进来,拱手道:“弟履行见过兄长。”
长孙无忌呵呵道:“文敏,我就料到你会来的。”
高履行尴尬一笑。
“坐吧,坐吧。”
待高履行坐下之后,长孙无忌就道:“文敏,你不能退。”
非常简单明了的一句话。
高履行一怔,似乎没有想到长孙无忌这么直接,嗫嚅两回,才叹道:“兄长,这岂非我能左右的,经此一事,陛下恐怕对我也生了疑心,户部尚书一职,至关重要,就算我不愿意,陛下也一定会想办法让我离开户部的,那我何不现在就退下,况且我年纪也不小了。”
他是明白人,早就看清楚这事情的本质了,如今李治已经掌权,这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留下了,更为重要的是,皇帝不信任你,这官当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他们高家老牌贵族,肯定不缺钱,他当任户部尚书这么多年,可从未多拿过一文钱,一旦长孙无忌退休之后,这个肥缺对于他而言,就并非那么的重用。
长孙无忌叹道:“文敏啊!老夫退下来,并非是认输,只是为了大唐好,如果老夫在的话,朝堂上肯定会加剧分裂,而如今陛下已经长大了,老夫也应该将权力归还给陛下,至于左仆射致仕,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户部对于国家而言,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户部乱了,国家必乱,要是我们这些老头子还在上面看着的话,那你若实在是不想干了,也是可以的。可是如今我们都退下来了,你若再走的话,这户部可能就会落于李义府那等奸人手里,倒是国家的财政必定会变得一团糟,这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你就再辛苦一下吧。”
高履行道:“可是这非我能决定的。”
长孙无忌呵呵道:“你放心,这朝中一下子走了这么多大臣,陛下能用之人,屈指可数,你历来将户部管理的井井有条,陛下不可能再让你致仕了。如果有合适的人选,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他不可能让高履行走的,因为将来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将要去到户部,他必须让高履行保证户部的势力完整,这样的话韩艺去了,才能够发挥作用。
高履行当然不清楚这一点,但是长孙无忌都这么说了,他也不便说什么,点点头道:“好吧!”但心里却也打算好,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立刻上奏请求致仕。
.....
.....
而此时的李治却是快乐并着痛苦,一方面,他彻底掌权了,那些倚老卖老的大臣都退下了,但另一方面,他一时半会上哪去找这等大臣来补上来。
当务之急,得及早提拔新的人才上来。
这一日,他就召集了四大金刚来两仪殿议事。
讨论的议题肯定就是人员调动。
说到这个,李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韩艺,韩艺潜力最大,又与他年纪一般大小,可以共同成长,如果从现在开始培养的话,说不定可以达到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那种默契。而且韩艺给他规划的宏图大业,非常符合他心中的抱负,又是心腹,他当然希望韩艺能够辅助他迎接李治时代的降临,因此他非常迫不及待的就想提拔韩艺上来,让韩艺能够更多的参与朝政。
但是李治始终想到的还是御史台,因为他认为太正规工作,韩艺也做不来,御史台干的事就是监察百官,这就可以给予韩艺极大的发挥空间,朝着崔义玄道:“崔爱卿,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韩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朕希望能够升韩艺为御史中丞,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崔义玄有些没有想到,不禁微微一愣。
许敬宗立刻站出来,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
韩艺听得都想笑了,你老人家还真是为我...操碎了心啊!
李治眉头一皱,威严十足的说道:“为何不可?”言语中透着一丝警告之意,现在老子一声令下,千万人头落地啊!
他认为如今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武媚娘刚刚当上皇后,他的皇权已经得以展现,朝中大臣又个个都是惊弓之鸟,现在他要升谁都不会受到什么阻扰。同时也可以说明,其实李治也明白,韩艺已经深得荣宠,平常时候,是很难再提拔上来的。
可但凡涉及韩艺,许敬宗那是拼了命也要阻止,除了长孙无忌,他最恨的就是韩艺,自当没有察觉到,道:“陛下,老臣虽然也赞同重用韩艺,但是韩艺恁地年轻就已经贵为皇家特派使兼监察御史,握有相当大的实权,这是我朝开国以来是从未有过的,已经有很多大臣都对此感到不满。如果陛下在此刻提拔韩艺,那只会引起更大的不满,朝中局势刚刚才平息下来,万一有人在边上煽风点火,可能又会酿成新的祸乱。”
李义府可是嫉妒韩艺入骨的,一看李治一开始就要提拔韩艺,就更加嫉妒了,道:“陛下,微臣也赞同许尚书之言。如果陛下升特派使为御史中丞,那么只会让韩艺招来更多的妒忌,这反而对特派使不好,使特派使受到更大的排挤,此事不宜着急,陛下还当慎重考虑。”
韩艺暗笑,恐怕最嫉妒我的就是你吧。
崔义玄一看他们二人都反对,又觉得韩艺跟他们清河崔氏一直以来都有恩怨,让韩艺来当副手,也确实够别扭的,于是也站出来道:“回禀陛下,特派使的能力,的确无可非议,但是年纪尚轻,又未有立下可以令人信服的功劳,一下提升到御史中丞,恐怕大臣们都不会服气,老臣认为特派使还年轻,可以先让他在民安局历练一段时日,等到时机成熟了,再提拔他上来。”
李治瞧了他们三人一眼,心里清楚的很,他们多多少少都是因为私心才这么说的,稍微有些不爽,其实他一直以来希望韩艺跟他们搞好关系,就是让他们支持韩艺上位,哪里知道他们关系越闹越僵,都不愿意为韩艺说话。
但是,他们的话也确实有道理,如今他刚刚开始要掌权,一掌权就启用一个大家都不认同的人上来,韩艺不但出身贫寒,而且还得罪了朝中大部分权贵,那么肯定会有人说,你看,这皇帝一旦离开舅舅,就开始乱来了。再加上崔义玄都不答应,那韩艺去了,恐怕也难以得到重用。
可是,他又非常想升韩艺,朝着韩艺道:“韩艺,你自己如何看?”言语中带有一丝鼓励的意思,好似暗示韩艺,你来个保证什么,我立刻就升你。
但是韩艺现在不想去御史台了,他想去户部,那里有钱啊,而且清一色的关陇集团,站出来,道:“陛下,微臣认为崔大夫他们说得很对,微臣年纪太小,又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经验尚且,这御史中丞难以胜任,陛下当以大局为重,微臣还年轻,机会有的是。”
这一番话,韩艺也是说了不止一次,哪怕是谎话,老是说的话,那也会成真话的,而李治恰恰又对韩艺怀有内疚,关键时候总是韩艺在力挽狂澜,但是如今四大金刚中,都是四品以上,唯独韩艺还在六品的门槛踱来踱去的,如今他都已经掌权了,实在是找不出借口不提拔韩艺,因此韩艺这种大公无私,让他更觉内疚。
而韩艺这么说,就是让他感到非常内疚,觉得欠自己的,这样将来进户部就更加容易一些。
说到这御史中丞,崔义玄突然想到一人来,进言道:“陛下,微臣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足以胜任御史中丞。”
李治皱眉道:“不知是何人?”
“韦仁约。”
“韦仁约?”
李治微微皱眉,一时还未想起是谁来。
崔义玄道:“此人出身京兆韦氏,刚正不阿,严肃庄重,而且原本担任过监察御史,当年还不畏权贵,弹劾褚遂良贱买他人土地,只是后来招到褚遂良的报复,被贬到外地去了。”
他们贵族还是推荐贵族,纵使不是自己家族的,那也比寒门人士来担任要好。
一说到弹劾褚遂良,李治猛然想起来,当初正是因为韦仁约的弹劾,直接导致褚遂良被贬,但那一次被贬,只是象征性的,李治当时可离不开褚遂良,所以后来褚遂良回到长安后,就立刻将韦仁约贬出长安。
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出身名门,又有才华,而且不畏强权,主要是又跟褚遂良有仇,可以重用。
但是李治显得有些犹豫。
许敬宗心念一动,这崔义玄年事已高,估计活不了几年了,李治屡屡想把韩艺推上御史中丞的位子上,就是想让韩艺接崔义玄的班,御史大夫就是监视他们的,这太重要了,他觉得韩艺如果当了御史大夫,他们都会遭殃,如果让韦仁约出任御史中丞,就断绝了韩艺的升迁之路,三省韩艺是不要想了,文化程度不够,于是赶紧出来赞成。
李义府也赶紧出来赞同。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韩艺也站出来道:“陛下当以国家大事为重,微臣也认为韦仁约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李治瞧了眼韩艺,心中是感动万分,觉得韩艺始终能够将国家利益和他的利益摆在最前面,目前他的确急需提拔一群人上来,心里暗想,反正提拔韩艺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先度过这个难关再说吧。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李义府、许敬宗二人暗自长出一口气。
许敬宗是出于旧怨,以及看不起韩艺,而李义府就是出于嫉妒,因为他看得出,李治对于韩艺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任,他必须压制韩艺。
殊不知这正合韩艺心意,韩艺压根就不想跟他们站在一边,韩艺惦记得是整个关陇集团,跟他们这些人混在一起,时时刻刻还得提防被自己人阴,岂有前途可言。
......
李治回到后宫,就将此事告知了武媚娘。
武媚娘听后也是非常郁闷,他也是迫切的想要提拔韩艺,在她看来,韩艺是她的心腹啊,道:“这韦仁约的事,臣妾倒也听过,的确是一个上佳的人选。可是韩艺为陛下立下汗马功劳,若是再不提拔他,恐怕也说不过去啊!”
李治叹道:“朕如何不知,但是韩艺立下的功劳虽你我心里清楚,但是难以服众,再加上韩艺出身寒门,又得罪了朝中不少大臣,就连许敬宗等人都不愿意为韩艺说话,朕也是无奈啊,想当年父皇如此喜爱马周,也是耗费了好几年才将马周从监察御史升到为中书舍人。”
武媚娘微一沉吟,道:“陛下何不先将韩艺升为五品朝散大夫,这样的话,臣妾相信没有人敢多说什么。而且,也要适当的告诉那些大臣们,韩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臣妾听到不少人说,韩艺在朝中屡屡受到排挤。”
这朝散大夫就是一个虚职,李治当初就是封赏长孙无忌的庶子为朝散大夫,但是这个五品官阶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的话,韩艺就可以享受贵族的待遇了,等于迈入了一个新的阶层,这在古代的意义可是非常重大的。
“这倒是可行的。”
李治点点头,他一直以来都想韩艺去御史台,目前看来,是很难的,但他一时半会也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职位给韩艺,韩艺是一个怪才吗,不管怎么样,先迈过五品官阶这道坎也不错,到时再提拔的话,阻碍就少多了。突然道:“媚娘,在舅舅和左仆射退下之后,他们那边的人个个都是人心惶惶,朕看来济、韩瑗似乎也有请求致仕的打算。”
武媚娘可也是恨极了韩元和来济,在当初褚遂良走了之后,他们两个一直在攻击她,心里一直记恨着,但是如今李治向她提起这事,倒也不敢轻言,道:“那陛下如何看?”
李治叹道:“如今朝中人才青黄不接,能够帮助朕治理国家的人才更是不多,如果他们两个也走了,那朕手上真的是无人可用了。”
武媚娘道:“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道:“与其等到他们来请求致仕,还不如朕先断了他们的念想。朕希望你能够上一道奏章,表彰他们二人。”
武媚娘愣了下,很快她就明白了,李治这样做,当然就是为了让他们安心,他们主要得罪的是武媚娘,武媚娘必须表态,不怪他们,这样他们才会安心,武媚娘虽然不愿意,但是她也没有办法,她不敢违抗李治的命令,点头道:“臣妾知道该怎么做了。”
.......
皇宫内。
“伯玉,你说陛下突然召见咱们两,是为何事?”
来济一边往两仪殿走去,一边朝着韩瑗小声问道。
韩瑗苦着脸道:“我如何知道。”
来济就道:“如果情况不对的话,咱们就立刻请罪,致仕回家算了。”
韩瑗点点头道:“我也是这般想的,如今太尉、左仆射他们都走了,下面的人也对咱们两个是虎视眈眈,我们若不走,李义府他们如何上得来,他们一定会对付我们的。”
他们两个现在也很尴尬,在当初废王立武的主力中,就剩下他们二人了,不走留在这里干什么。
来到两仪殿内,二人心虚的向李治行了一礼。
李治瞥了他们两个一眼,嘴角含笑,道:“免礼!今日朕召你们前来,是有样东西给你们看。”
说着他拿着一份奏章递给张德胜,张德胜接过来,又下去递给韩瑗和来济。
来济疑惑的接过奏章来,打开一看,顿时吓得脸都青了。
这一道奏章正是新皇后上的,这前半部分都是细数当初韩瑗、来济如何如何反对立自己为皇后,写得非常清楚,事无巨细,但后半部分却是说虽然他们两个对我多有得罪,但是他们曾为大唐做出不少的贡献,忠于大唐,才华横溢,善政,非常能干,是不可能多得人才,陛下不但不应怪罪他们,反而应该表彰他们。
这是要跟他们算旧账啊!不然的话,你写得这么清楚干什么?摆明就是正话反说,看似不让李治怪罪他们,其实就是要提醒李治,你看他们做了多少缺德事,不能饶过他们。
韩瑗、来济二人二话不说,立刻跪地认罪,请求李治免除他们的一切官职。
但其实他们误会了,武媚娘这一道奏章是要将这事说清楚,免得他们疑神疑鬼的,我记得你们以前是怎么对我的,但是我现在选择原谅你们,你们就不要害怕了,当然,也有警告的意味,让他们不要再跳了。
李治道:“你们这是干什么,皇后刚刚上奏表彰你们,你们就请辞,你们怎么恁地冥顽不灵,难道你们还想继续斗下去吗。”
“臣等不敢。”
韩瑗、来济立刻道。
李治哼了一声,道:“此事就到此为止,莫要再提了,朕还非常需要你们帮助朕治理国家,你们一定要竭心尽力,若让朕再听到你们要致仕的话,休怪朕不讲情面。”
二人相觑一眼,眼中尽是茫然。
李治沉声道:“怎么?你们还想违抗皇命。”
二人吓得一哆嗦,急忙道:“微臣遵命。”
......
在解决完韩瑗、来济之后,李治在人员调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举动,他先是下旨,提拔褚遂良的仇人韦仁约为御史中丞,因为韦仁约是出身京兆韦氏,有名门的光环,因此李治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来,大家纷纷赞成。
随后,李治又提拔杜正伦为黄门侍郎。
这黄门侍郎可是一个大官啊,无数宰相都是从黄门侍郎跳上去的,简直就是宰相的后补,虽说权力可能不如御史中丞,但潜力要胜于御史中丞。
而这杜正伦原本乃是废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因为李承乾的事,遭到被贬。
按理来说,李治不可能去启用李承乾的老师,但是这杜正伦跟李勣的关系非常要好,可谓是良朋知己。而李勣已经是大司空了,为数不多的正一品,位极人臣,没有办法再去提拔他了,赏他金银珠宝,他也不要。李治提拔杜正伦,其实就是为了报答李勣,你当初这么挺我,我现在也挺你的朋友。
如今李勣地位是与日俱增,大家岂会反对。
这两个人都是针对宰相去的,李治现在就缺这高端人才。
同时他还是做了一些人员调配,其中主要是提拔一些寒族上来,因为关陇集团长期的把持朝政,导致朝中的寒族势力远不如贞观时期,李治也听从了长孙无忌的意见,在朝中增加新的势力。
其中就包括加封韩艺为朝散大夫。
但是也仅此而已,在最初拥护李治的那一批人当中,李治只是给了韩艺一个虚职,其余的都没有升,但他肯定会提拔这些人的,只是目前关陇集团的大臣们都诚惶诚恐的,如果这一下子将李义府他们全部给提上去,那人家谁跟你玩,留在这里是等死呀。而且,李义府他们已经是副宰相级别的了,也不急于一时。
大臣们一见李治这么做,心里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寒门出身的官员,都仿佛看到了希望。
这其实就是学李世民的,自己的人先不动,提拔一些有真正有才干的人才上来,给大臣们一种任人唯贤的感觉,我现在求贤若渴,绝不会任人唯亲,也不是任人为士,大家机会是平等的,只要你们努力,我就会提拔你们的。
......
到此为止,废王立武算是一个正式的终结,但凡参与此事的人,或赏或罚,都有了一个正式的结果。长孙无忌等一干元老,退的退,贬得贬,李治终于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皇权,这是最主要的,至于武媚娘成功当上皇后,包括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成功,那都是皇权的附属品。
真正的意义,就是在于李治打破了关陇贵族的统治,再度加强了皇权,因为前面李世民就已经将山东士族压制的非常狠,也就造成关陇贵族一家独大,如今李治在这么一压,皇权就得到了高度集中。
一个属于李治的时代已经已经降临了。
但是废王立武的意义却不会到此终结,它的影响非常深远的。
历史上常常批评李治软弱,其实过于片面,李治也有着他强硬的一面,只是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软弱,这其实也是guan二代的通病。
ps:这一段就到这里结束了,有人说精彩,也有人说枯燥,但不管是精彩,还是枯燥,我都必须花大幅度篇幅去写这一段,因为废王立武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不仅仅是废一个皇后,因为标志的官僚主义的出现,贵族门阀的结束,意义非常重大,这是真的,我是尽量将真的历史融合在书里面,为此也查了大量的资料。对于本书而言,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后面很多的情节都是从废王立武引发的,如果我不写清楚的话,那后面的情节就将会显得非常突兀,里面还有太多的伏笔,每一个人物心理,每一件小事都直接影响着后面的剧情,甚至于结局。而且也标志着韩艺将会走向前台,会开始变得非常强势起来。说真的,如果仅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我宁愿写一些泡泡妞,约约炮,打打脸什么的,这一段剧情真的是让我有些筋疲力尽,写得很累,但我自己觉得还是挺爽的。
ps:七千字大章,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爷爷!听说你致仕了?”
长孙延满头大汗跑到后堂,连门都顾不得敲,直接走了进去,震惊的望着正在看书的长孙无忌道。
长孙无忌放下书来,先是点了点头,随即笑问道:“延儿,你认为爷爷这么做是对还是错。”
“孙---孙儿不知。”
长孙延略显心虚道。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道:“你小子,没有说实话啊。好了,这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你就安心在训练营待着吧,不要在有所顾忌了,爷爷希望你将来也能够为大唐出一份力,延续我们长孙家的荣耀。”
他心里明白,其实长孙延一直对于他把持朝政也不太满意,这有违君臣之道,这也是长孙延不愿入仕途的唯一原因,因为他已经预计到,长孙无忌可能会与李治发生冲突,如果他一开始就入朝为官,一旦长孙无忌和李治发生了正面冲突,他是尽孝,还是尽忠?这个让他很为难,如今长孙无忌致仕,反而让长孙延变得轻松了,不会再有任何负担了,他可以尽情一展心中的抱负。
所以,长孙延肯定也希望见到这种局面。
正当这时,那个胖管家走了过来,道:“老爷,户部尚书来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快请他进来。”
长孙延微微一怔,道:“爷爷,孙儿就先告退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
过得一会儿,只见一身布衣的高履行走入进来,拱手道:“弟履行见过兄长。”
长孙无忌呵呵道:“文敏,我就料到你会来的。”
高履行尴尬一笑。
“坐吧,坐吧。”
待高履行坐下之后,长孙无忌就道:“文敏,你不能退。”
非常简单明了的一句话。
高履行一怔,似乎没有想到长孙无忌这么直接,嗫嚅两回,才叹道:“兄长,这岂非我能左右的,经此一事,陛下恐怕对我也生了疑心,户部尚书一职,至关重要,就算我不愿意,陛下也一定会想办法让我离开户部的,那我何不现在就退下,况且我年纪也不小了。”
他是明白人,早就看清楚这事情的本质了,如今李治已经掌权,这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留下了,更为重要的是,皇帝不信任你,这官当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他们高家老牌贵族,肯定不缺钱,他当任户部尚书这么多年,可从未多拿过一文钱,一旦长孙无忌退休之后,这个肥缺对于他而言,就并非那么的重用。
长孙无忌叹道:“文敏啊!老夫退下来,并非是认输,只是为了大唐好,如果老夫在的话,朝堂上肯定会加剧分裂,而如今陛下已经长大了,老夫也应该将权力归还给陛下,至于左仆射致仕,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户部对于国家而言,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户部乱了,国家必乱,要是我们这些老头子还在上面看着的话,那你若实在是不想干了,也是可以的。可是如今我们都退下来了,你若再走的话,这户部可能就会落于李义府那等奸人手里,倒是国家的财政必定会变得一团糟,这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你就再辛苦一下吧。”
高履行道:“可是这非我能决定的。”
长孙无忌呵呵道:“你放心,这朝中一下子走了这么多大臣,陛下能用之人,屈指可数,你历来将户部管理的井井有条,陛下不可能再让你致仕了。如果有合适的人选,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他不可能让高履行走的,因为将来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将要去到户部,他必须让高履行保证户部的势力完整,这样的话韩艺去了,才能够发挥作用。
高履行当然不清楚这一点,但是长孙无忌都这么说了,他也不便说什么,点点头道:“好吧!”但心里却也打算好,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立刻上奏请求致仕。
.....
.....
而此时的李治却是快乐并着痛苦,一方面,他彻底掌权了,那些倚老卖老的大臣都退下了,但另一方面,他一时半会上哪去找这等大臣来补上来。
当务之急,得及早提拔新的人才上来。
这一日,他就召集了四大金刚来两仪殿议事。
讨论的议题肯定就是人员调动。
说到这个,李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韩艺,韩艺潜力最大,又与他年纪一般大小,可以共同成长,如果从现在开始培养的话,说不定可以达到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那种默契。而且韩艺给他规划的宏图大业,非常符合他心中的抱负,又是心腹,他当然希望韩艺能够辅助他迎接李治时代的降临,因此他非常迫不及待的就想提拔韩艺上来,让韩艺能够更多的参与朝政。
但是李治始终想到的还是御史台,因为他认为太正规工作,韩艺也做不来,御史台干的事就是监察百官,这就可以给予韩艺极大的发挥空间,朝着崔义玄道:“崔爱卿,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韩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朕希望能够升韩艺为御史中丞,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崔义玄有些没有想到,不禁微微一愣。
许敬宗立刻站出来,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
韩艺听得都想笑了,你老人家还真是为我...操碎了心啊!
李治眉头一皱,威严十足的说道:“为何不可?”言语中透着一丝警告之意,现在老子一声令下,千万人头落地啊!
他认为如今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武媚娘刚刚当上皇后,他的皇权已经得以展现,朝中大臣又个个都是惊弓之鸟,现在他要升谁都不会受到什么阻扰。同时也可以说明,其实李治也明白,韩艺已经深得荣宠,平常时候,是很难再提拔上来的。
可但凡涉及韩艺,许敬宗那是拼了命也要阻止,除了长孙无忌,他最恨的就是韩艺,自当没有察觉到,道:“陛下,老臣虽然也赞同重用韩艺,但是韩艺恁地年轻就已经贵为皇家特派使兼监察御史,握有相当大的实权,这是我朝开国以来是从未有过的,已经有很多大臣都对此感到不满。如果陛下在此刻提拔韩艺,那只会引起更大的不满,朝中局势刚刚才平息下来,万一有人在边上煽风点火,可能又会酿成新的祸乱。”
李义府可是嫉妒韩艺入骨的,一看李治一开始就要提拔韩艺,就更加嫉妒了,道:“陛下,微臣也赞同许尚书之言。如果陛下升特派使为御史中丞,那么只会让韩艺招来更多的妒忌,这反而对特派使不好,使特派使受到更大的排挤,此事不宜着急,陛下还当慎重考虑。”
韩艺暗笑,恐怕最嫉妒我的就是你吧。
崔义玄一看他们二人都反对,又觉得韩艺跟他们清河崔氏一直以来都有恩怨,让韩艺来当副手,也确实够别扭的,于是也站出来道:“回禀陛下,特派使的能力,的确无可非议,但是年纪尚轻,又未有立下可以令人信服的功劳,一下提升到御史中丞,恐怕大臣们都不会服气,老臣认为特派使还年轻,可以先让他在民安局历练一段时日,等到时机成熟了,再提拔他上来。”
李治瞧了他们三人一眼,心里清楚的很,他们多多少少都是因为私心才这么说的,稍微有些不爽,其实他一直以来希望韩艺跟他们搞好关系,就是让他们支持韩艺上位,哪里知道他们关系越闹越僵,都不愿意为韩艺说话。
但是,他们的话也确实有道理,如今他刚刚开始要掌权,一掌权就启用一个大家都不认同的人上来,韩艺不但出身贫寒,而且还得罪了朝中大部分权贵,那么肯定会有人说,你看,这皇帝一旦离开舅舅,就开始乱来了。再加上崔义玄都不答应,那韩艺去了,恐怕也难以得到重用。
可是,他又非常想升韩艺,朝着韩艺道:“韩艺,你自己如何看?”言语中带有一丝鼓励的意思,好似暗示韩艺,你来个保证什么,我立刻就升你。
但是韩艺现在不想去御史台了,他想去户部,那里有钱啊,而且清一色的关陇集团,站出来,道:“陛下,微臣认为崔大夫他们说得很对,微臣年纪太小,又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经验尚且,这御史中丞难以胜任,陛下当以大局为重,微臣还年轻,机会有的是。”
这一番话,韩艺也是说了不止一次,哪怕是谎话,老是说的话,那也会成真话的,而李治恰恰又对韩艺怀有内疚,关键时候总是韩艺在力挽狂澜,但是如今四大金刚中,都是四品以上,唯独韩艺还在六品的门槛踱来踱去的,如今他都已经掌权了,实在是找不出借口不提拔韩艺,因此韩艺这种大公无私,让他更觉内疚。
而韩艺这么说,就是让他感到非常内疚,觉得欠自己的,这样将来进户部就更加容易一些。
说到这御史中丞,崔义玄突然想到一人来,进言道:“陛下,微臣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足以胜任御史中丞。”
李治皱眉道:“不知是何人?”
“韦仁约。”
“韦仁约?”
李治微微皱眉,一时还未想起是谁来。
崔义玄道:“此人出身京兆韦氏,刚正不阿,严肃庄重,而且原本担任过监察御史,当年还不畏权贵,弹劾褚遂良贱买他人土地,只是后来招到褚遂良的报复,被贬到外地去了。”
他们贵族还是推荐贵族,纵使不是自己家族的,那也比寒门人士来担任要好。
一说到弹劾褚遂良,李治猛然想起来,当初正是因为韦仁约的弹劾,直接导致褚遂良被贬,但那一次被贬,只是象征性的,李治当时可离不开褚遂良,所以后来褚遂良回到长安后,就立刻将韦仁约贬出长安。
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出身名门,又有才华,而且不畏强权,主要是又跟褚遂良有仇,可以重用。
但是李治显得有些犹豫。
许敬宗心念一动,这崔义玄年事已高,估计活不了几年了,李治屡屡想把韩艺推上御史中丞的位子上,就是想让韩艺接崔义玄的班,御史大夫就是监视他们的,这太重要了,他觉得韩艺如果当了御史大夫,他们都会遭殃,如果让韦仁约出任御史中丞,就断绝了韩艺的升迁之路,三省韩艺是不要想了,文化程度不够,于是赶紧出来赞成。
李义府也赶紧出来赞同。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韩艺也站出来道:“陛下当以国家大事为重,微臣也认为韦仁约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李治瞧了眼韩艺,心中是感动万分,觉得韩艺始终能够将国家利益和他的利益摆在最前面,目前他的确急需提拔一群人上来,心里暗想,反正提拔韩艺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先度过这个难关再说吧。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李义府、许敬宗二人暗自长出一口气。
许敬宗是出于旧怨,以及看不起韩艺,而李义府就是出于嫉妒,因为他看得出,李治对于韩艺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任,他必须压制韩艺。
殊不知这正合韩艺心意,韩艺压根就不想跟他们站在一边,韩艺惦记得是整个关陇集团,跟他们这些人混在一起,时时刻刻还得提防被自己人阴,岂有前途可言。
......
李治回到后宫,就将此事告知了武媚娘。
武媚娘听后也是非常郁闷,他也是迫切的想要提拔韩艺,在她看来,韩艺是她的心腹啊,道:“这韦仁约的事,臣妾倒也听过,的确是一个上佳的人选。可是韩艺为陛下立下汗马功劳,若是再不提拔他,恐怕也说不过去啊!”
李治叹道:“朕如何不知,但是韩艺立下的功劳虽你我心里清楚,但是难以服众,再加上韩艺出身寒门,又得罪了朝中不少大臣,就连许敬宗等人都不愿意为韩艺说话,朕也是无奈啊,想当年父皇如此喜爱马周,也是耗费了好几年才将马周从监察御史升到为中书舍人。”
武媚娘微一沉吟,道:“陛下何不先将韩艺升为五品朝散大夫,这样的话,臣妾相信没有人敢多说什么。而且,也要适当的告诉那些大臣们,韩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臣妾听到不少人说,韩艺在朝中屡屡受到排挤。”
这朝散大夫就是一个虚职,李治当初就是封赏长孙无忌的庶子为朝散大夫,但是这个五品官阶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的话,韩艺就可以享受贵族的待遇了,等于迈入了一个新的阶层,这在古代的意义可是非常重大的。
“这倒是可行的。”
李治点点头,他一直以来都想韩艺去御史台,目前看来,是很难的,但他一时半会也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职位给韩艺,韩艺是一个怪才吗,不管怎么样,先迈过五品官阶这道坎也不错,到时再提拔的话,阻碍就少多了。突然道:“媚娘,在舅舅和左仆射退下之后,他们那边的人个个都是人心惶惶,朕看来济、韩瑗似乎也有请求致仕的打算。”
武媚娘可也是恨极了韩元和来济,在当初褚遂良走了之后,他们两个一直在攻击她,心里一直记恨着,但是如今李治向她提起这事,倒也不敢轻言,道:“那陛下如何看?”
李治叹道:“如今朝中人才青黄不接,能够帮助朕治理国家的人才更是不多,如果他们两个也走了,那朕手上真的是无人可用了。”
武媚娘道:“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道:“与其等到他们来请求致仕,还不如朕先断了他们的念想。朕希望你能够上一道奏章,表彰他们二人。”
武媚娘愣了下,很快她就明白了,李治这样做,当然就是为了让他们安心,他们主要得罪的是武媚娘,武媚娘必须表态,不怪他们,这样他们才会安心,武媚娘虽然不愿意,但是她也没有办法,她不敢违抗李治的命令,点头道:“臣妾知道该怎么做了。”
.......
皇宫内。
“伯玉,你说陛下突然召见咱们两,是为何事?”
来济一边往两仪殿走去,一边朝着韩瑗小声问道。
韩瑗苦着脸道:“我如何知道。”
来济就道:“如果情况不对的话,咱们就立刻请罪,致仕回家算了。”
韩瑗点点头道:“我也是这般想的,如今太尉、左仆射他们都走了,下面的人也对咱们两个是虎视眈眈,我们若不走,李义府他们如何上得来,他们一定会对付我们的。”
他们两个现在也很尴尬,在当初废王立武的主力中,就剩下他们二人了,不走留在这里干什么。
来到两仪殿内,二人心虚的向李治行了一礼。
李治瞥了他们两个一眼,嘴角含笑,道:“免礼!今日朕召你们前来,是有样东西给你们看。”
说着他拿着一份奏章递给张德胜,张德胜接过来,又下去递给韩瑗和来济。
来济疑惑的接过奏章来,打开一看,顿时吓得脸都青了。
这一道奏章正是新皇后上的,这前半部分都是细数当初韩瑗、来济如何如何反对立自己为皇后,写得非常清楚,事无巨细,但后半部分却是说虽然他们两个对我多有得罪,但是他们曾为大唐做出不少的贡献,忠于大唐,才华横溢,善政,非常能干,是不可能多得人才,陛下不但不应怪罪他们,反而应该表彰他们。
这是要跟他们算旧账啊!不然的话,你写得这么清楚干什么?摆明就是正话反说,看似不让李治怪罪他们,其实就是要提醒李治,你看他们做了多少缺德事,不能饶过他们。
韩瑗、来济二人二话不说,立刻跪地认罪,请求李治免除他们的一切官职。
但其实他们误会了,武媚娘这一道奏章是要将这事说清楚,免得他们疑神疑鬼的,我记得你们以前是怎么对我的,但是我现在选择原谅你们,你们就不要害怕了,当然,也有警告的意味,让他们不要再跳了。
李治道:“你们这是干什么,皇后刚刚上奏表彰你们,你们就请辞,你们怎么恁地冥顽不灵,难道你们还想继续斗下去吗。”
“臣等不敢。”
韩瑗、来济立刻道。
李治哼了一声,道:“此事就到此为止,莫要再提了,朕还非常需要你们帮助朕治理国家,你们一定要竭心尽力,若让朕再听到你们要致仕的话,休怪朕不讲情面。”
二人相觑一眼,眼中尽是茫然。
李治沉声道:“怎么?你们还想违抗皇命。”
二人吓得一哆嗦,急忙道:“微臣遵命。”
......
在解决完韩瑗、来济之后,李治在人员调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举动,他先是下旨,提拔褚遂良的仇人韦仁约为御史中丞,因为韦仁约是出身京兆韦氏,有名门的光环,因此李治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来,大家纷纷赞成。
随后,李治又提拔杜正伦为黄门侍郎。
这黄门侍郎可是一个大官啊,无数宰相都是从黄门侍郎跳上去的,简直就是宰相的后补,虽说权力可能不如御史中丞,但潜力要胜于御史中丞。
而这杜正伦原本乃是废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因为李承乾的事,遭到被贬。
按理来说,李治不可能去启用李承乾的老师,但是这杜正伦跟李勣的关系非常要好,可谓是良朋知己。而李勣已经是大司空了,为数不多的正一品,位极人臣,没有办法再去提拔他了,赏他金银珠宝,他也不要。李治提拔杜正伦,其实就是为了报答李勣,你当初这么挺我,我现在也挺你的朋友。
如今李勣地位是与日俱增,大家岂会反对。
这两个人都是针对宰相去的,李治现在就缺这高端人才。
同时他还是做了一些人员调配,其中主要是提拔一些寒族上来,因为关陇集团长期的把持朝政,导致朝中的寒族势力远不如贞观时期,李治也听从了长孙无忌的意见,在朝中增加新的势力。
其中就包括加封韩艺为朝散大夫。
但是也仅此而已,在最初拥护李治的那一批人当中,李治只是给了韩艺一个虚职,其余的都没有升,但他肯定会提拔这些人的,只是目前关陇集团的大臣们都诚惶诚恐的,如果这一下子将李义府他们全部给提上去,那人家谁跟你玩,留在这里是等死呀。而且,李义府他们已经是副宰相级别的了,也不急于一时。
大臣们一见李治这么做,心里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寒门出身的官员,都仿佛看到了希望。
这其实就是学李世民的,自己的人先不动,提拔一些有真正有才干的人才上来,给大臣们一种任人唯贤的感觉,我现在求贤若渴,绝不会任人唯亲,也不是任人为士,大家机会是平等的,只要你们努力,我就会提拔你们的。
......
到此为止,废王立武算是一个正式的终结,但凡参与此事的人,或赏或罚,都有了一个正式的结果。长孙无忌等一干元老,退的退,贬得贬,李治终于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皇权,这是最主要的,至于武媚娘成功当上皇后,包括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成功,那都是皇权的附属品。
真正的意义,就是在于李治打破了关陇贵族的统治,再度加强了皇权,因为前面李世民就已经将山东士族压制的非常狠,也就造成关陇贵族一家独大,如今李治在这么一压,皇权就得到了高度集中。
一个属于李治的时代已经已经降临了。
但是废王立武的意义却不会到此终结,它的影响非常深远的。
历史上常常批评李治软弱,其实过于片面,李治也有着他强硬的一面,只是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软弱,这其实也是guan二代的通病。
ps:这一段就到这里结束了,有人说精彩,也有人说枯燥,但不管是精彩,还是枯燥,我都必须花大幅度篇幅去写这一段,因为废王立武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不仅仅是废一个皇后,因为标志的官僚主义的出现,贵族门阀的结束,意义非常重大,这是真的,我是尽量将真的历史融合在书里面,为此也查了大量的资料。对于本书而言,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后面很多的情节都是从废王立武引发的,如果我不写清楚的话,那后面的情节就将会显得非常突兀,里面还有太多的伏笔,每一个人物心理,每一件小事都直接影响着后面的剧情,甚至于结局。而且也标志着韩艺将会走向前台,会开始变得非常强势起来。说真的,如果仅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我宁愿写一些泡泡妞,约约炮,打打脸什么的,这一段剧情真的是让我有些筋疲力尽,写得很累,但我自己觉得还是挺爽的。
ps:七千字大章,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