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712节
但是这一次,因为仪程合并,所以,为了留出皇太子朝谢的时间,天子也便继续留在此处,静静的听着宣诏。
只不过,肉眼可见的,底下的一群老大人有些已经开始走神了……
与此同时,耳房当中,大侍女万贞儿早已经等候许久,眼瞧着太子殿下进来,立刻服侍着换下了繁复的朝服,穿上了一身大红色织金团龙宽袍。
看着太子殿下白嫩嫩的额头,被沉重的梁冠压出的红印子,还有这一路磕头行礼,万贞儿咬了咬唇,一阵心疼,但是,却不敢多说什么,只能紧着将梁冠撤下,换成了轻巧的翼善冠。
随后,她刚带着几个宫女将衣衫褶皱整理好,外头的梁芳便进来催促道。
“万姐姐,不能耽搁了,太上皇和圣母,都已经在内殿等着了。”
说来,也亏得梁芳叫得出口,就算不提他的地位比万贞儿这么一个宫女要高的多,就算是论年纪,他也比万贞儿大上七八岁,可就因为平素朱见深喜欢万贞儿多些,他硬生生就能称对方一声姐姐。
听了这话,万贞儿也知道不能耽搁,于是,又整了整眼前小娃娃的衣襟,便把人交给梁芳带了出去。
说来,胡濙修订后的这套仪程,虽然说在最大程度上,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兼顾到了仪程的完整性,可独独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时间赶得有点紧。
因此,这位可怜的皇太子殿下,刚刚又是叩头又是接旨,折腾了小半天,更衣时只休息了片刻,喝了口水,就又继续往奉天殿内殿去。
到了内殿,倒是相对安静了许多,尚宝司的宦官早已经将内殿布置得当,周围侍奉的宫女太监个个恭敬侍立。
内殿正中间的座上,朱祁镇一身赭黄色衮龙袍,头戴翼善冠,在他的两侧,分别是孙太后和吴太后,各自身着青色翟衣,上绣九行翚翟纹,衣缘处饰以红底云龙纹,慈和雍容。
再往下两侧,则是钱皇后和汪皇后,内着大红鞠衣,头戴九龙四凤冠,外罩赭黄色大衫,一身红底金龙纹蓝缘霞帔,端庄华贵。
最下首,在钱皇后身侧,则是朱见深的生母贵妃周氏,她同样穿着蓝色鞠衣,外罩大红色大衫,头戴七翟冠,身披红底鸾凤纹蓝缘霞帔,望着一步步而来的朱见深,眼中带着心疼,又颇有几分傲然。
随着引礼官将皇太子引入殿中,同样大乐声起,待得朱见深行至殿内中央拜位,乐止。
礼官高声道。
“跪!”
于是,朱见深依言跪倒在地,认认真真的拱起两只小胖手,嗓音稚嫩,道。
“小子朱见深,兹受皇帝陛下诏命出阁,谨诣太上皇帝陛下,上圣皇太后陛下,皇太后陛下,端静皇后殿下,皇后殿下,贵妃殿下,恭谢!”
这一番绕口的话说下来,算是省去了朱见深各宫来回奔波之苦,看着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的小娃娃,朱祁镇的脸上,也罕见的露出一丝笑容,道。
“起身吧,今日你出阁读书,当社稷之任,父皇没什么好送你的,便将当初你皇祖父留下的一套文房四宝赐予你,望你好生读书,日后能成有为之君!”
说着,朱祁镇摆了摆手,便有内侍上前,捧出一套笔墨纸砚,这一下子,让底下的小娃娃有些不知所措。
之前排练的没有这一出啊……
与此同时,一旁的吴太后和汪皇后,对此也有些意外,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上首的太上皇。
要知道,皇太子如何朝谢中宫,该行何礼,说什么话,在之前礼部递上来的仪注上,都写的清清楚楚。
从头到尾,只有朱见深这个皇太子叩谢的份,可没有她们几个开口说话的环节啊。
礼官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想开口阻拦,但是一抬头,看到太上皇淡淡的朝这边扫了一眼,顿时噤声不敢开口。
但是,这种意外情况也不是小事,趁着太上皇没注意,他连忙打发了一个小吏,到奉天殿外去禀告。
朱见深愣在了当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是,他的身旁的梁芳,却显然早就知道了会有此变故,俯着身子,他低低的对着不知所措的朱见深,道。
“殿下,谢恩。”
于是,朱见深才懵懵懂懂的继续叩首,道。
“儿臣谢父皇恩典。”
话音落下,梁芳连忙差人将文房四宝收下、
见此状况,一旁的礼官正想继续仪程,却没想到,这幺蛾子还没完。
太上皇这边话刚说完,一旁的孙太后又开口,道。
“好,好,好,有国之储君风范,长哥儿能有今日,举朝上下,内外大臣之扶助,功不可没矣!”
第817章 今天小公爷复爵了吗
“……荐举,古之良法,今各处见在官员,果有德行,政事优长,拘于资格岁月,屈在下僚,及有文学才行堪授职任之士隐于民间,及官罢职委无赃犯重情而才学可用者,并听四品以上官员在外巡抚巡按方回,并府州县正官指挥,实迹为证,举荐赴京考用,不许狥私滥举,所举之人,犯有犯赃,罪者连坐,主举于亏,纲常正而家道雍,式弘敦于化本,储副专而国统续庶,永固基图,布告臣民,体予至怀。”
也亏得成敬历次宣诏,练出的悠长气脉,堪堪将这道冗长的诏书读完。
大赦天下,并不是仅仅只赦罪。
就以刚刚宣读的这道诏书为例,上上下下三十余道宽赦条目,涉及的人等,上到官员的考核,选任,宗室的婚配赐名赐封,各地方的税赋蠲免,下到普通军户,匠户,百姓的劳役,刑案,流民户籍,流放人等赦罪,可谓是惠及方方面面。
真正的官吏军民,普天同庆。
甚至于,对很多的普通大臣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好消息,因为,大赦天下的诏书当中,有一道也就是刚刚的最后一道,放宽了对资历年限的考核,加快了选官的进度。
这对于很多志在宦途的青年官员来说,都是数十年才得一遇的好机会。
不出意外的话,下次等到这种机会,要么是太子冠婚,要么是……咳咳……
总之,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但是,这是对那些三品以下的官员而言的,对于三品以上的大员来说,基本是一个萝卜一個坑,虽然现在还有坑,但是,这种职位,已经不是这种宽选能够拿到的了。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整体状态就呈现出两极分化。
一部分是早已经知晓诏书内容的七卿,内阁大臣们,加上一些早就仕途无望混日子的老大人,早已经神游天外,有些肆无忌惮的,头都一沉一沉的。
另一部分,则是大多数的,年富力强的诸多大臣,对于他们来说,这种诏书的意义同样非凡。
一是因为,里头的诸多事项,都需要他们这些中坚力量来负责执行,必须要理解透彻。
二是因为,往往这种颁行天下的诏书当中,只要仔细揣摩,其实能够看的出很多门道,进而洞察朝堂上的政治风向。
譬如说,但凡是对朝廷大赦天下的惯例有所了解,且政治嗅觉相对敏锐的大臣。
在仔仔细细的听完了这份诏书之后,都发现了两个问题。
其一,这份诏书当中,赦除的刑案,赋税,劳役,都偏向于民政,对于军政方面,各个方向都提及了,但是,唯独没有提及到屯田追比的停罢赦除。
这一点是意料之中的,但是,也是值得人注意的。
说白了,如果说大赦天下这种普天同庆的喜事,都不能让朝廷对整饬军屯的决心有稍稍动摇的话,那么,再想在这件事上做文章的,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其二,也是在场诸勋贵武臣最关注的,对于土木之役随征的武臣勋贵,赦罪复爵的事情,这份诏书当中,也是丝毫未提。
如果说,当初天子登基时,因为舆论太过汹涌,所以不曾提及此事的话,那么到了现在,也该给个宽赦了。
但是,没有。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土木之役,这份诏书当中并不是完全没有提及,但是,针对的多是文臣。
“正统十四年随征失陷给事中御史主事等官,先因未及一考不曾请给诰敕封赠者,该部行查明白,不问任年深浅,悉与诰敕封赠,及有子孙不该录用者,许令一子送监读书,以荣节义。”
对于土木之役当中的死难军民官员,大多数的文臣,武臣,都给予了追封赏赐。
但是,仍然有所遗漏,其中一部分,就是刚刚诏书当中提及的,因为入仕时间不长,没有达到考评年限,所以不曾有封赠的,按照足年考评封赠,并许荫一子。
而另一部分,就是除了普通的武臣官军之外,以成国公府为代表的,部分勋贵世家,现在始终悬而未决。
要知道,就连当初因罪被降爵的宁阳伯陈懋,以及之前因罪被罢爵的会昌伯孙忠,在这次的大赦当中,都依照惯例,该复爵的复爵,该升爵的升爵。
可是,因为土木一役而迟迟未能袭爵的成国公府,脩武伯府,永宁伯府却提都未提。
这可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且不说勋贵世家同气连枝,这几家勋贵的现状,其实一定程度上,昭示着诸多勋贵如今的处境。
对于大多数的府邸来说,尤其是有子弟武将随征的府邸来说,他们固然是爵位无恙,但是,偌大的一个家族,总不可能只靠爵位活着。
各房的子弟年轻人,或荫封,或出仕,或入军,总要有个前程,家族的产业,总要继续经营。
但是,朝廷的这种政治信号下,所受影响的,其实是整个勋贵世家。
这几家的爵位就像是一个信号,他们的爵位恢复不了,那么,就意味着土木之役这件事还没有过去,就意味着,曾经随征的这大多数的府邸,子弟们的前程,就会充满艰辛。
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因此,在听完了诏书之后,即便是在这样的仪典上,不少的勋贵武臣,还是忍不住相互的对视,低声议论。
相对而言,文臣这边倒是安静一些,不过,也只是片刻,不少大臣就面露疑惑,皱起了眉头。
倒不是因为他们对诏书也有什么不满,而是因为,算算时间,太子殿下也该完成朝谢,回到奉天殿外受贺了。
但是,往东侧望去,既没有太子殿下回来的动静,丹墀上的礼官,也没有继续往下引导。
大乐未止,底下的大臣们,却已经四处张望着,隐隐开始有议论之声渐起。
文臣之首,刚刚还在打瞌睡的胡老大人,在成敬的声音落下那一刻,就清醒了过来。
见此状况,他老人家也皱起了眉头,望向上首的天子。
不过,还未等他使旁边的礼官上去发问,一抬头,便瞧见了东侧小门当中,急急出来两个内宦,直奔御驾而去。
隔着远远的,虽然看不清楚具体的状况,但是,看那两个小内侍急切的样子,以及怀恩公公在听完了他们的耳语之后,同样变得有些难看的脸色,不少大臣都意识到。
看来,是出什么意外了……
果不其然,随着怀恩上前,在天子的耳边禀报了几句之后,紧接着,天子便说了什么。
再随后,一旁的成敬拱手领命,来到丹墀最前端,道。
“陛下口谕,太子出阁礼成,诏今日免贺,令文武群臣,明日俱朝服入文华殿,上表恭贺!”
果然是出事了!
在场的几位文臣大佬,相互对视一眼,皆面色肃然。
出阁的仪注,早就已经递上去了,天子也点头了,一应的准备都没有问题,到现在为止,进行的也很顺利。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发生了什么特别大的意外,无论如何,天子也不可能随意打断仪典。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天子口谕已下,今日的仪典无论后续还有什么仪程,都到此结束了。
所幸的是,经过了几次天子在重大仪典上耍赖皮之后,丹墀上的执事官,也是胡濙精心挑选过的,不仅相貌堂堂,谙熟礼制,更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
听到天子口谕,他立刻反应了过来,示意身旁的礼官鸣鞭三声,令场中快速安静下来,然后高声道。
“拜!”
待得群臣俯首下拜,大乐起,伴着内宦的一声高呼。
“起驾!”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只不过,肉眼可见的,底下的一群老大人有些已经开始走神了……
与此同时,耳房当中,大侍女万贞儿早已经等候许久,眼瞧着太子殿下进来,立刻服侍着换下了繁复的朝服,穿上了一身大红色织金团龙宽袍。
看着太子殿下白嫩嫩的额头,被沉重的梁冠压出的红印子,还有这一路磕头行礼,万贞儿咬了咬唇,一阵心疼,但是,却不敢多说什么,只能紧着将梁冠撤下,换成了轻巧的翼善冠。
随后,她刚带着几个宫女将衣衫褶皱整理好,外头的梁芳便进来催促道。
“万姐姐,不能耽搁了,太上皇和圣母,都已经在内殿等着了。”
说来,也亏得梁芳叫得出口,就算不提他的地位比万贞儿这么一个宫女要高的多,就算是论年纪,他也比万贞儿大上七八岁,可就因为平素朱见深喜欢万贞儿多些,他硬生生就能称对方一声姐姐。
听了这话,万贞儿也知道不能耽搁,于是,又整了整眼前小娃娃的衣襟,便把人交给梁芳带了出去。
说来,胡濙修订后的这套仪程,虽然说在最大程度上,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兼顾到了仪程的完整性,可独独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时间赶得有点紧。
因此,这位可怜的皇太子殿下,刚刚又是叩头又是接旨,折腾了小半天,更衣时只休息了片刻,喝了口水,就又继续往奉天殿内殿去。
到了内殿,倒是相对安静了许多,尚宝司的宦官早已经将内殿布置得当,周围侍奉的宫女太监个个恭敬侍立。
内殿正中间的座上,朱祁镇一身赭黄色衮龙袍,头戴翼善冠,在他的两侧,分别是孙太后和吴太后,各自身着青色翟衣,上绣九行翚翟纹,衣缘处饰以红底云龙纹,慈和雍容。
再往下两侧,则是钱皇后和汪皇后,内着大红鞠衣,头戴九龙四凤冠,外罩赭黄色大衫,一身红底金龙纹蓝缘霞帔,端庄华贵。
最下首,在钱皇后身侧,则是朱见深的生母贵妃周氏,她同样穿着蓝色鞠衣,外罩大红色大衫,头戴七翟冠,身披红底鸾凤纹蓝缘霞帔,望着一步步而来的朱见深,眼中带着心疼,又颇有几分傲然。
随着引礼官将皇太子引入殿中,同样大乐声起,待得朱见深行至殿内中央拜位,乐止。
礼官高声道。
“跪!”
于是,朱见深依言跪倒在地,认认真真的拱起两只小胖手,嗓音稚嫩,道。
“小子朱见深,兹受皇帝陛下诏命出阁,谨诣太上皇帝陛下,上圣皇太后陛下,皇太后陛下,端静皇后殿下,皇后殿下,贵妃殿下,恭谢!”
这一番绕口的话说下来,算是省去了朱见深各宫来回奔波之苦,看着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的小娃娃,朱祁镇的脸上,也罕见的露出一丝笑容,道。
“起身吧,今日你出阁读书,当社稷之任,父皇没什么好送你的,便将当初你皇祖父留下的一套文房四宝赐予你,望你好生读书,日后能成有为之君!”
说着,朱祁镇摆了摆手,便有内侍上前,捧出一套笔墨纸砚,这一下子,让底下的小娃娃有些不知所措。
之前排练的没有这一出啊……
与此同时,一旁的吴太后和汪皇后,对此也有些意外,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上首的太上皇。
要知道,皇太子如何朝谢中宫,该行何礼,说什么话,在之前礼部递上来的仪注上,都写的清清楚楚。
从头到尾,只有朱见深这个皇太子叩谢的份,可没有她们几个开口说话的环节啊。
礼官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想开口阻拦,但是一抬头,看到太上皇淡淡的朝这边扫了一眼,顿时噤声不敢开口。
但是,这种意外情况也不是小事,趁着太上皇没注意,他连忙打发了一个小吏,到奉天殿外去禀告。
朱见深愣在了当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是,他的身旁的梁芳,却显然早就知道了会有此变故,俯着身子,他低低的对着不知所措的朱见深,道。
“殿下,谢恩。”
于是,朱见深才懵懵懂懂的继续叩首,道。
“儿臣谢父皇恩典。”
话音落下,梁芳连忙差人将文房四宝收下、
见此状况,一旁的礼官正想继续仪程,却没想到,这幺蛾子还没完。
太上皇这边话刚说完,一旁的孙太后又开口,道。
“好,好,好,有国之储君风范,长哥儿能有今日,举朝上下,内外大臣之扶助,功不可没矣!”
第817章 今天小公爷复爵了吗
“……荐举,古之良法,今各处见在官员,果有德行,政事优长,拘于资格岁月,屈在下僚,及有文学才行堪授职任之士隐于民间,及官罢职委无赃犯重情而才学可用者,并听四品以上官员在外巡抚巡按方回,并府州县正官指挥,实迹为证,举荐赴京考用,不许狥私滥举,所举之人,犯有犯赃,罪者连坐,主举于亏,纲常正而家道雍,式弘敦于化本,储副专而国统续庶,永固基图,布告臣民,体予至怀。”
也亏得成敬历次宣诏,练出的悠长气脉,堪堪将这道冗长的诏书读完。
大赦天下,并不是仅仅只赦罪。
就以刚刚宣读的这道诏书为例,上上下下三十余道宽赦条目,涉及的人等,上到官员的考核,选任,宗室的婚配赐名赐封,各地方的税赋蠲免,下到普通军户,匠户,百姓的劳役,刑案,流民户籍,流放人等赦罪,可谓是惠及方方面面。
真正的官吏军民,普天同庆。
甚至于,对很多的普通大臣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好消息,因为,大赦天下的诏书当中,有一道也就是刚刚的最后一道,放宽了对资历年限的考核,加快了选官的进度。
这对于很多志在宦途的青年官员来说,都是数十年才得一遇的好机会。
不出意外的话,下次等到这种机会,要么是太子冠婚,要么是……咳咳……
总之,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但是,这是对那些三品以下的官员而言的,对于三品以上的大员来说,基本是一个萝卜一個坑,虽然现在还有坑,但是,这种职位,已经不是这种宽选能够拿到的了。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整体状态就呈现出两极分化。
一部分是早已经知晓诏书内容的七卿,内阁大臣们,加上一些早就仕途无望混日子的老大人,早已经神游天外,有些肆无忌惮的,头都一沉一沉的。
另一部分,则是大多数的,年富力强的诸多大臣,对于他们来说,这种诏书的意义同样非凡。
一是因为,里头的诸多事项,都需要他们这些中坚力量来负责执行,必须要理解透彻。
二是因为,往往这种颁行天下的诏书当中,只要仔细揣摩,其实能够看的出很多门道,进而洞察朝堂上的政治风向。
譬如说,但凡是对朝廷大赦天下的惯例有所了解,且政治嗅觉相对敏锐的大臣。
在仔仔细细的听完了这份诏书之后,都发现了两个问题。
其一,这份诏书当中,赦除的刑案,赋税,劳役,都偏向于民政,对于军政方面,各个方向都提及了,但是,唯独没有提及到屯田追比的停罢赦除。
这一点是意料之中的,但是,也是值得人注意的。
说白了,如果说大赦天下这种普天同庆的喜事,都不能让朝廷对整饬军屯的决心有稍稍动摇的话,那么,再想在这件事上做文章的,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其二,也是在场诸勋贵武臣最关注的,对于土木之役随征的武臣勋贵,赦罪复爵的事情,这份诏书当中,也是丝毫未提。
如果说,当初天子登基时,因为舆论太过汹涌,所以不曾提及此事的话,那么到了现在,也该给个宽赦了。
但是,没有。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土木之役,这份诏书当中并不是完全没有提及,但是,针对的多是文臣。
“正统十四年随征失陷给事中御史主事等官,先因未及一考不曾请给诰敕封赠者,该部行查明白,不问任年深浅,悉与诰敕封赠,及有子孙不该录用者,许令一子送监读书,以荣节义。”
对于土木之役当中的死难军民官员,大多数的文臣,武臣,都给予了追封赏赐。
但是,仍然有所遗漏,其中一部分,就是刚刚诏书当中提及的,因为入仕时间不长,没有达到考评年限,所以不曾有封赠的,按照足年考评封赠,并许荫一子。
而另一部分,就是除了普通的武臣官军之外,以成国公府为代表的,部分勋贵世家,现在始终悬而未决。
要知道,就连当初因罪被降爵的宁阳伯陈懋,以及之前因罪被罢爵的会昌伯孙忠,在这次的大赦当中,都依照惯例,该复爵的复爵,该升爵的升爵。
可是,因为土木一役而迟迟未能袭爵的成国公府,脩武伯府,永宁伯府却提都未提。
这可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且不说勋贵世家同气连枝,这几家勋贵的现状,其实一定程度上,昭示着诸多勋贵如今的处境。
对于大多数的府邸来说,尤其是有子弟武将随征的府邸来说,他们固然是爵位无恙,但是,偌大的一个家族,总不可能只靠爵位活着。
各房的子弟年轻人,或荫封,或出仕,或入军,总要有个前程,家族的产业,总要继续经营。
但是,朝廷的这种政治信号下,所受影响的,其实是整个勋贵世家。
这几家的爵位就像是一个信号,他们的爵位恢复不了,那么,就意味着土木之役这件事还没有过去,就意味着,曾经随征的这大多数的府邸,子弟们的前程,就会充满艰辛。
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因此,在听完了诏书之后,即便是在这样的仪典上,不少的勋贵武臣,还是忍不住相互的对视,低声议论。
相对而言,文臣这边倒是安静一些,不过,也只是片刻,不少大臣就面露疑惑,皱起了眉头。
倒不是因为他们对诏书也有什么不满,而是因为,算算时间,太子殿下也该完成朝谢,回到奉天殿外受贺了。
但是,往东侧望去,既没有太子殿下回来的动静,丹墀上的礼官,也没有继续往下引导。
大乐未止,底下的大臣们,却已经四处张望着,隐隐开始有议论之声渐起。
文臣之首,刚刚还在打瞌睡的胡老大人,在成敬的声音落下那一刻,就清醒了过来。
见此状况,他老人家也皱起了眉头,望向上首的天子。
不过,还未等他使旁边的礼官上去发问,一抬头,便瞧见了东侧小门当中,急急出来两个内宦,直奔御驾而去。
隔着远远的,虽然看不清楚具体的状况,但是,看那两个小内侍急切的样子,以及怀恩公公在听完了他们的耳语之后,同样变得有些难看的脸色,不少大臣都意识到。
看来,是出什么意外了……
果不其然,随着怀恩上前,在天子的耳边禀报了几句之后,紧接着,天子便说了什么。
再随后,一旁的成敬拱手领命,来到丹墀最前端,道。
“陛下口谕,太子出阁礼成,诏今日免贺,令文武群臣,明日俱朝服入文华殿,上表恭贺!”
果然是出事了!
在场的几位文臣大佬,相互对视一眼,皆面色肃然。
出阁的仪注,早就已经递上去了,天子也点头了,一应的准备都没有问题,到现在为止,进行的也很顺利。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发生了什么特别大的意外,无论如何,天子也不可能随意打断仪典。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天子口谕已下,今日的仪典无论后续还有什么仪程,都到此结束了。
所幸的是,经过了几次天子在重大仪典上耍赖皮之后,丹墀上的执事官,也是胡濙精心挑选过的,不仅相貌堂堂,谙熟礼制,更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
听到天子口谕,他立刻反应了过来,示意身旁的礼官鸣鞭三声,令场中快速安静下来,然后高声道。
“拜!”
待得群臣俯首下拜,大乐起,伴着内宦的一声高呼。
“起驾!”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