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40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对于翰林院而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他们是被踩的那个,许多翰林,自觉得自己的自尊心,被无情践踏。
  “你们这是要做什么?”翰林不是寻常的差役,此时有人反应了过来,纷纷上前责问。
  校尉们没有对他们动手,却也没有理会他们,毕竟他们只晓得动口,自己只要按着刀,对方便永远都保持在一丈的安全范围之内,只对自己怒目而视,指指点点,或者大声呵斥。
  咚……
  值房的门被踹开。
  紧接着,校尉们一拥而上。
  张安世也在众人保护之下,抢步进去,只一看,便顿时冷哼一声:“入他娘的。”
  却见这值房的房梁上,正挂着一人,有人将吊着的人解下来,随即道:“侯爷,是这侍读学士陈辉,已死了小半个时辰了。”
  张安世气恼不已。
  陈礼则露出愤恨之色:“将尸首带走,带回去让仵作查验,将他家围了。”
  说罢,陈礼只好收队,他紧随着张安世,道:“侯爷……你看。”
  “问题很严重。”张安世皱着眉头道:“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重得太多、太多……要立即禀告陛下。”
  陈礼抬头看了张安世一眼:“是啊,侯爷明鉴,这事……太不简单了。”
  张安世道:“奏报我来写,你继续追查,这宁波府,从前可不只是一个知府,有本事,他们一个个自尽。”
  陈礼颔首:“卑下知道了。”
  张安世奏疏送上去,一个时辰之后,宫中便召张安世觐见。
  张安世在宦官的带领下,来到文楼,朝朱棣行了个礼。
  朱棣看了他一眼,便道:“你看看,翰林院的弹劾奏疏,送到朕的案头上了。”
  张安世道:“他们反应这样的快。”
  朱棣笑了:“你倒是凛然无惧。”
  张安世理直气壮地道:“臣为陛下做事,有啥可惧的?莫说是翰林院,即便是赵王府……”
  朱棣压压手,瞪他一眼道:“行了行了,这都什么和什么,说一说你的奏疏吧。”
  “陛下。”张安世直入主题道:“此案,原本只是以为寻常的大案而已,可现在看来,却显然是深入了我大明的骨髓之痛……”
  朱棣背着手,来回踱步,微微皱眉道:“继续说。”
  张安世道:“其一:内千户所这边刚刚查到了宁波原知府这头,人到翰林院的时候,这侍读学士陈辉便自尽而亡了,可见……这些人遍布耳目,内千户所查到哪一步,他们都清清楚楚,毕竟,若是畏罪自杀,也会死得如此仓促。臣这边,可是得到了消息后,就立即动的手,可当臣到的时候,他提前在半个时辰就自尽了,那事先就一定收到了风声,绝不是内千户所找上门,才仓促自尽的。”
  朱棣道:“内千户所也有问题?”
  张安世摇头道:“应该不是内千户所的问题……而是……”
  张安世顿了顿,道:“会不会是除南北镇抚司之外,还有一群密探?”
  朱棣失笑道:“真是可笑,还有没有,朕会不知道吗?”
  “只要有银子,有利益共同体,为何不可以办?”张安世道:“臣之所以这样怀疑,是对方的耳目过于灵通,臣计算过时间,臣得到消息,让内千户所的人出击拿人的时候,应该是在半个时辰之内,而对方比我们还要先一步自尽,这就说明……他们比我们更快一步。臣无法想象,什么人……可以比内千户所更快一步。”
  朱棣的脸渐渐阴沉下来,道:“若如此,那么这事态的严重,便远远超出了朕的预料了。”
  张安世接着道:“何况他们如此大张旗鼓地走私商货,涉及到这样多的人,臣在想,之所以一点风声都没有,也有可能是这背后,有一群人……专门为之保驾护航有关。”
  朱棣点头,而后道:“你继续说下去。”
  “还有一件事,臣觉得极为蹊跷,这宁波知府陈辉既是畏罪自杀,可见此人牵涉的比其他的人更深一些。他牵涉深,倒也不觉得奇怪。可奇怪的是,他任满之后,居然直接入京,担任侍读学士。”
  张安世道:“知府乃四品,侍读学士乃正五品或从五品者都兼有之,而陈辉则兼之以詹事府少詹事的名义,兼任了侍读学士。按理来说,这只算是平调,可陛下……翰林侍读学士,再加一个四品的少詹事的虚职,何等的淸贵,与区区知府,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朱棣听罢,又下意识地点头。
  在明朝,官员未必是靠品级来划分,品级所决定的,不过是俸禄的多少罢了。
  比如知府,看上去主政一方,可在朝廷这个层面,简直不入流。即便寻常一个翰林编修到了地方,这知府也要小心地接待。
  表面上,陈辉只是平调,可实际上,说是连升数级都说得过去。
  按理,以这陈辉宁波知府的官职,这辈子,至多也就混一个按察使或者布政使,也就到头了。
  可他却破天荒的,直接被调到了京城,侍读学士,十分淸贵,未来在部堂里混一个侍郎,都算不得什么,至于尚书,也有极大的可能。
  再加上一个兼任的詹事府少詹事的职衔,含金量就更高了。
  大明的皇帝,为了确保太子们能够顺利接班,会将大量他所认可的人,充塞进詹事府里。
  这些人未必专职负责侍奉太子,一般情况,他们都在朝中担任自己的职务,可挂了一个詹事府的虚衔,其实就形同于,他是未来太子殿下的班底。
  也就是说,陈辉完成了大明官场上,一个九成九的人,都无法完成的跨越。其艰难程度,甚至是他爹是大明的尚书,也不可能做到。
  朱棣道:“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吏选拔,都要经过廷推,只是翰林官乃是例外,只需五品以上,就需要廷议来决定了,你说的对……这样的事,不是一人可以决定的。”
  说着,朱棣冷笑道:“即便是朕,也未必能称心如意。”
  廷推的规矩是十分严格的,不是说,皇帝想任用谁就任用谁。
  而是一旦高级的文臣出缺之后,往往是由其他三品以上的公卿,一起在廷议中进行推荐。而推荐的人数,大致是在两个人和三个人之间。
  皇帝的作用,只不过是从这大臣廷推的两三个候选者之间,选择一人而已。
  能被廷推的人,首先,你就需要获得多数大臣的认同,而这些大臣,无一不是位高权重,地位不凡。
  陈辉的升迁,本来就很匪夷所思,可谓扶摇直上,但却是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瞩目,且还将他推了出来。
  这里头,可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的。
  因为表面上,大臣只是推荐两三人,供皇帝选择。
  可实际上,若是绝大多数大臣,都希望某一个人被选上的话,其实基本上皇帝是没有选择的。
  他们运作的方法很简单,除了陈辉之外,再推一个皇帝不喜欢的人就够了。
  等到皇帝看到了候选之人,一看陈辉的经历,乏善可陈,很是平庸。
  可再看另一个人,噢,原来又是那个刺头,那家伙,前些日子还上奏疏痛骂过朕呢。
  那么,虽然前者平庸,可大多数时候,皇帝显然会选择后者。
  朱棣立即看了一眼亦失哈:“将……陈辉的廷推……廷议的记录取来。”
  亦失哈点头,匆忙去了。
  过不多时,亦失哈去而复返,随即将一份记录送上。
  朱棣低头一看,立即想起来了,便道:“那是去岁的时候,去岁中秋,翰林侍读学士出缺,廷议中所推的其中一人便是这陈辉,还有一个都御史刘永,只是刘永此人……”
  朱棣说到这里,便没有继续说下去。
  张安世便明白了,十有八九,刘永就算没有骂过朱棣的娘,至少也是当面骂过朱棣穷兵黩武之类的事。
  张安世没有过多追问这个问题,而是道:“这样说来,这陈辉的人脉,实在不容小觑,廷推的大臣,有为数不少,都对他青睐有加,甚至有人为了确保他能够担任此职,背后还做了手脚。”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臣们可以垄断所有高级文臣的升调。
  真正做主的,还是皇帝。只是对于朱棣而言,他真正在乎的,可能也只是文渊阁大学士、兵部、户部、吏部等几个尚书、侍郎的人选。
  至于什么学士,什么大理寺、鸿胪寺之类,皇帝不甚关心,也没兴趣去了解哪一个大臣适任。
  朱棣沉声道:“你这般一说,的确是有人操纵了廷推,而能操纵廷推,又是因为,有人操纵了大臣。有人操纵大臣……借此牟利?”
  张安世道:“对。臣是这个意思。”
  朱棣阴沉着脸道:“一个陈辉,暴露出来的问题,未免也太危言耸听了。可事实就在眼前,朕不得不信了。”
  张安世道:“臣已顺藤摸瓜,派人去宁波府……这宁波府上下……”
  “顺着这个是没错的。”朱棣点头:“可陈辉这样的,都不得不自尽,那么其他人呢?”
  顿了一下,朱棣恼怒地道:“这才几年功夫而已,吏治就坏到了这个地步。”
  张安世看了看朱棣的神色道:“这都怪建文,建文……”
  朱棣瞪了张安世一眼:“建文确实是蠢,可朕当然也要承担责任,现在是你我君臣关起门来说话,不必拿这些来安慰朕。”
  张安世道:“臣其实更担心一件事。”
  朱棣道:“你说。”
  张安世道:“臣担心,他们现在处处比我们快一步,一旦察觉到危险,必然会滋生祸乱,陛下,狗急了是要跳墙的。”
  朱棣凝视着张安世,下意识地点头:“不错,狗急跳墙,若是这样放任下去,可不成。那你有什么建议?”
  张安世道:“十天,十天之内,一定要抓住这钦案的骨干,若是拿不住……后头会发生什么,臣不敢确信。”
  连没心没肺的张安世都这样担心,朱棣倒也不禁为之焦虑了:“他娘的,朕还是希望战场之上,杀个痛快,似现在这般,敌在暗处,我在明,真他娘的教朕头痛。只是十日之内,就可破获吗?依朕的预计,这些人怕是不简单,非同小可……”
  张安世道:“臣也只能尽力而为。”
  朱棣叹了口气道:“那就尽力而为吧,如何办案,朕不过问,朕只要你用尽一切手段,将这些狗贼都给朕揪出来。”
  张安世道:“是。”
  时间紧急,张安世也没有多逗留,说清楚事情后,张安世便告退出宫。
  待张安世走后,这朱棣愁眉不展,想到……这走私一案,迄今似乎满朝文武,似乎应该都听到了一些风声,唯独他这个皇帝,才是后知后觉。
  只怕此时的心情,倒和那得知了空印案的太祖高皇帝一样。
  又一次被人在智商问题上侮辱了。
  朱棣越想越,心越堵,他冷冷地叫了一声:“亦失哈。”
  亦失哈知道朱棣心情不好,显得小心翼翼,此时连忙道:“奴婢在。”
  朱棣道:“你说……当初太祖高皇帝,得知空印案的时候,为何勃然大怒?”
  亦失哈想了想,才道:“陛下,奴婢可不好说,这空印案,您说是徇私舞弊,他确实是徇私舞弊,可您要说这是积弊,也确实是积弊,毕竟从元朝的时候,京官和地方官吏,就是这样干的。”
  朱棣道:“时人都说太祖高皇帝妄杀了不少人。”
  亦失哈道:“无论这件事,是不是积弊,可如此大的漏洞,涉及到的还是税赋和国库的问题,地方官吏与户部的官吏,竟将它当做儿戏一般,陛下,那些百姓,为了缴纳一点钱粮赋税,平日里可是饿了上顿没下顿,还有的……为了满足官府的钱粮催逼,不得不四处告贷,甚至发卖自己的祖田。”
  “您想想看……这可不就是真正的民脂民膏吗?这民脂民膏,地方官吏收了去,账目居然不清不楚,还以损耗的名义,送到京城之后,对不上账,便直接伙同户部的官吏,大家随意填写,这可怎么成?这不就等同于去科举考试,带着小抄吗?”
  朱棣颔首,幽幽地道:“是啊,科举不能舞弊,是因为这关乎到了所有读书人的利益,凡有舞弊,必然朝野哗然,喊打喊杀,恨不得朕灭舞弊者九族。”
  吸了口气,朱棣又道:“可这涉及到了民脂民膏,无数百姓的粮税之事,反而大家觉得,带着一张空印,直接去户部随意填写。只要对上账,管它中途有多少损耗,又管它地方官府糟践了多少粮食。太祖高皇帝勃然大怒,大开杀戒,反而许多人觉得不可理喻,认为太祖高皇帝滥杀无辜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