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暗访
三月十六清晨,灯市口街道上,两个年轻书生坐在一个小吃摊前。在这时候,书生是京师最受欢迎的群体,升斗小民无从确定食客里谁会是新科进士,谁是未来翰林,于任意一个书生招待都很殷勤,也愿意说话。这两个书生为人也和气,于是就更容易得到老板的好感。两人一边吃着米粥,一边问着前两天发生在这里的那起血案情景。
这个小吃摊老板不赶集,而是长期在这里经营与那班赶集的商贩不混一个圈子,彼此不是太熟悉,但那场打斗动静很大,他确实也看到了。见是书生询问,也乐于介绍:“那些人手脚快的很,不知道怎的,人就被砍翻了。本来咱这一有集,是有好多捕快衙役还有锦衣老爷护卫的,一般的贼人不敢来生事。可是那天实在是太快了些,众人只听到一二声喧哗,就见到人倒了,几个人撒腿就跑。衙差追不及,锦衣卫当时站的远,人都跑了才过来。听说是要去抓的,不过想抓也不同意,听说都是外地口音,想找人可费劲了。说起来还是洪武年间好啊,去哪都要路引,这外乡人进不了京,就不会来砍人了。”
一个年轻书生笑道,“若还是那时候的制度,您现在可开不起这摊子,不是在城外头种地,就是随时预备着去修黄河,再不就是到边塞上当夫子,给大军运送军粮。那时候可不兴这个折银代役。我们读书的什么时候都不怕,从洪武年我们就免税免赋役,想去哪就去哪。要说夸奖那年月,怎么也该是我们书生的事,不是普通百姓的事。”
掌柜也笑道:“还是你们读书人说的对,你们到什么时候都是过得好的,我们就不成了。劳碌命,不做没的吃。像是这回大比之年,您老只要得个前程,再来这里,小的就要给您磕头行礼了。”
两下打个哈哈,另一名书生道:“退思兄,你这样算不算微服私访?”
那名英俊书生看看他,“义仍兄,小弟现在还是白身,算不得微服更谈不到私访。连公都没有,又哪里谈的到私。当然,要说没点身份也不对,读书人,这三个字就是最大的身份。书生是不能被欺负的。我们身边的人被人砍了,殿试之前有人搅闹,官府却不闻不问。这口气如果咽下去,不就是说泼皮无赖可以欺负到我们书生头上了?我也知道破案没那么容易,那些衙役们也不都是饭桶,有些世袭捕快很有些家传手段,比起我们这些书生来,可能审贼问供的本事更高。再说我们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光指望问也很难查的清什么。不过我们读了这么久的书,若说离开捕快自己就什么都做不来,也未免太没用了。那种只会读书的书生也没法为国出力,即使功名有成,也历不了什么庶务,到地方上不是被胥吏拿捏,就是处处碰壁。”
这两名书生,自然是范进与汤显祖。自从会试张榜以后,汤显祖就在为范进奔走,努力向自己的朋友以及熟人解释范进的才华为人,努力证明着他的会元身份实质名归,不是暗箱操作的结果。
举子里才子很多,汤显祖的才气还不足以大到统帅群雄的地步,声望和才能都没这么搞,这种解释能不能发挥作用,或能发挥多少作用,连他自己都说不好。不过作为本科名落孙山的受害者,他的努力辩白,多少也能为范进挽回些形象。就范进而言,比起形象来,他更为在意的,是这份交情。
两人相识于长沙,一共也没盘桓多久,说交情如何深厚其实是谈不到的。只是出于戏剧的喜爱,有共同语言,算的上知己。肯为一个萍水相逢的知己如此奔波,亦可证明汤显祖足以称的上君子二字。
按说既然落榜,会试结束就该离开京师回乡,汤显祖滞留不去,一是准备看看殿试结果,究竟谁为状元谁为榜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找范进。
会试之后他去了郑家几次,因为范进当时在保明寺里,所以两下没见到。在殿试之前,他为了不打搅范进复习也没上门,直到昨天殿试结束之后登门拜访,才算两人在长沙分别后的正式重逢。
于郑国泰的遭遇,汤显祖是比较同情的,但也只是同情而已,能做的事不多。他是江西人,在京师没有什么关系,只能写了几份说贴,向京中江西籍官员说明郑国泰遇袭情况以及京师治安的漏洞,希望能引起某位大佬的重视,出面干预。至于能否起到效果,他心里也没抱多少希望。
从郑家人角度看,受伤几乎不治的,是自己家的儿子,是一家人的希望。可是在朝堂角度看,不过是一个升斗小民小商贩被人砍伤了,这种事全国每天不知道发生几万起,放到京师也差不多每天都有几件,根本不能算事。一念及此,汤显祖心内也颇有些惆怅:
“退思兄所言极是,如今官场上,就是能读书的官太多,能做事的又太少了。小弟下场考试,所求的不是做翰林词臣,或是言官风宪。而是想当个亲民官,就如十五贯里的海公那样,访查民间疾苦,为百姓做主申冤,做个真正的青天大老爷。范兄说的问题,小弟也曾想过,不许在家乡任官,新官两手空空上任,面对盘根错节的地方关系,无力着手,若是到了小弟家乡,那些外来官员可能连我们的土话都听不懂。不知山川地理,不识民风民俗,要不受胥吏摆布,实在难如登天。就像眼下郑大郎这一案,小弟看来,也就是几个外来恶客流民言语口角持刀伤人,在天子脚下身代利刃,多半是强盗匪人。只能让有司用心访拿,可他们若是伤人后就逃之夭夭,便是逼死那些衙役也没办法。”
范进摇头道:“汤兄这话我不认同。首先,衙役捕快有保卫治安之责,出了这样的案子,就得朝他们说话。街上有巡街捕快,一不能阻止罪犯伤人,二不能捉拿凶手,这个责任首先就逃不掉。这一案里牵扯到锦衣卫,那就还得多几个人出来领罪。这且不论,再说第二条,这几个外来流民真是单纯的口角之争?我看未必。你看。”
他用手指指大街,灯市口这一带算是眼下的繁荣地段,即使不在集里,人来人往也颇为热闹。几个公人与锦衣卫在各家摊位前收取着每日常例,随后便在街上随意走动着。
“看起来他们似乎是没有目的的乱走,其实不然。巡逻路线是固定的,而且看似漫不经心的背后,实际有着不为人知的利益牵扯。这一带寸土寸金,在这里摆摊,除了给衙役交常例,黑道泼皮也要打点。收了钱就要办事,如果真是几个外地人砍人,等于是坏了那些老大的名号,不用官府出面,那些城狐社鼠也不会答应。可是从事发到逃走,官府第一不能制止,第二抓不住人,事后郎中的推委,如果不是遇到我,郑大郎很有可能不治而死,你不觉得这些太巧合了么?”
“范兄,你的意思是?”
“咱们书生的长处,是对事物进行分析。比如一份口供拿到手里,咱们可以从逻辑上推敲这是否符合常理,然后借此判断,这人说的到底是真是假。做自己善于做的事,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然后管好那个专业的人,不至于为其所愚。能做到这些,一般来说就能搞清楚所谓真相。当然,这也就是那么一说,真正做的时候,能否做的到,才是考验一个官员能力的时候。想要做一个亲民官,这些本事是必须有的。这一案,分明就是有人故意指使杀手行凶,又买通了衙役锦衣放水。不过找的人不是什么绿林强徒,多半就是要钱不要命的穷鬼流民,虽然狠辣但是没什么武艺,所以没能把人杀掉。随后又买通郎中来做下一步安排,连晚上在我门外放炮仗的,都是那些人。至于具体是谁……等张了金榜之后,我自会把他们挖出来。”
汤显祖听的入神,点头道:“范兄,我早说过兄之才学胜我十倍,单就眼下这一案看,就足见兄台手段高明。若为亲民官,必是百姓之福了。”
范进笑道:“当今天下人人都重京官轻外任,视外放为苦,就算督抚疆臣,都想着立个大功回京做部堂,没人乐意在地方上受罪,你倒希望我外放?你没听京里人说么,时运低,放三西。万一我放到江西去倒不错,咱们弟兄正好一起写唱本。”
汤显祖也笑道:
“小弟老家民风尚好,不至于一言不和就动刀子,唯一一点坏处就是喜欢告状。范兄若到江西,正是如鱼得水。其实小弟也知道,京里比外面要舒服。可大家都贪图舒服,那苦寒之地百姓又该如何生活?小弟听说有的县长期由佐二官护印,正堂官待在京里就是不肯下去,他不到地方,很多事就开展不了,下面的人也渐渐不惧王法,那些泼皮无赖,就靠着武力欺压良善为非作歹。在京师都有人敢拿刀砍人,在那偏远州县又该是什么样子?我辈若不能以教化治这险山恶水,愚顽刁民,又怎么对的起自己所学?”
“汤兄你说的那些土棍恶霸,就像是砍伤郑国泰的人一样,虽然可恶,但是不难治。只要衙门愿意,下的了决心,就没什么治不了的。”范进喝了口粥,指着灯市口大街道:
“其实你看,这些衙役差官若是不与匪徒勾结,能够遵守本分,严格执法,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敢为非作歹,少数凶徒只一拔刀就按住他,来这么几次,就没人敢做坏事了。所以这个问题在于治吏,可是任你官清似水,难防吏滑如油,光是有决心是没用的,还是得有手段!”
他顿了顿又道:“另外,说到县城,为地方之道,首在不罪巨室。当地的士绅义门,比起泼皮无赖难对付多了。前者好歹还怕官兵,后者跟官府是一体的,说不定驱使官兵比你还方便,论关系论势力,你都未必比的上他们。所以要想做好亲民官,首先得想好怎么亲民,又该亲谁打压谁,以及能用的上力量有谁。再说这天下,哪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想要个公道,不容易啊。”
汤显祖被说的没了话,若有所思道:“退思兄,你这番言论发人深省,小弟受益良多。好在这一科我没中,等到回乡仔细揣摩揣摩,想想做官的道理。等到将来中了试做官时,就不会做糊涂官。”
“义仍兄,你真想做个亲民?以你的才学和性情,其实小弟觉得,做个词臣或是风宪都很合适。”
汤显祖摇头道:“我自己的性子自己知道,做翰林不适合我,只写些颂圣的文字,再不就是一起修史编书,没什么意思。只有到民间,亲眼目睹民间疾苦,百姓困厄,才有可能写出好唱本,让百姓喜欢听。比起紫袍金带,我更想要百姓们都来听我写的戏。只是……有范兄珠玉在前,小弟怕是拿不出什么好唱本了。”
“当时王弇州鸣凤记一出,也有人有类似想法,结果呢?别妄自菲薄么,我这里正好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敢不敢写。”
“范兄请讲。”
“话说大比之年,四个书生同为进士,这种时候自然要文会啊,聚会一下庆祝啊,然后四个人看对方比较顺眼,就决定约为兄弟……”范进就着白粥,将京剧四进士的故事口述了个梗概,汤显祖听的入神,不住点头催促。范进等说完故事,又拿筷子敲着桌子,小声唱道:“自从那日分别后,倒有几载未相逢……”
汤显祖赞道:“戏好,唱腔也好,这个故事小弟一定要写。如今仕林风气败坏,进士之间互相勾连,每多袒护,这股歪风是要打一打了。”
范进道:“这故事好是好,可是得罪人啊,你写出这戏当心被人当成仕林公敌。”
汤显祖一笑,“那又怎样?范兄这出戏很对小弟的心思,等回乡之后我便要把唱本写出来,在家乡传唱。不过说起来,范兄方才那唱法与昆曲大不相同,别有韵味,我现在在想,用什么腔调能唱出那段唱词应有的韵味。”
范进道:“其实我倒是觉得,不妨就研究研究着声腔,我们于昆曲之外别出一经,再弄个新腔出来。南戏只在东南能传开,到了北方达官贵人还好,普通百姓可听不懂,这其实并不利于在民间传播。若是有个唱腔能雅俗共赏,那便是最好不过。”
两人在灯市口转了一圈,聊着戏剧自己未来的看法,范进又问了几个长期在这里经商的小贩。所打听的消息没什么隐秘,大多是正常人都能看到的东西,加上他是书生,差人倒也没阻挠什么。做完这一切,两人返回郑家,汤显祖问了范进对案情的看法,后者只含笑不语,倒让汤显祖心头更为痒痒非想要搞清楚事实真相不可。
他也猜出来,范进不说可能是担心走漏风声,便寻思着到了郑家再说。可是刚刚走进小院,钱采茵就从房里走出来,先朝汤显祖盈盈一福,又对范进道:“老爷,方才您与汤公子出去,相爷派游管家送了件礼物与您。”
范进没回来,礼物自然不会拆开,望着那小小锦匣,汤显祖纳闷道:“张江陵送兄台东西?这倒是奇怪的很,不知里面是何物。”
范进也不说话,伸手打开锦匣,看看里面的东西,随即微笑道:“没什么,张相爷只是把这一科的金榜提前揭晓而已,省去我看榜的时间。”
汤显祖走上前去,见锦匣内放着一只青花瓷碗,上面绘着两只螃蟹高举双钳,而在两只大钳内夹着一根芦苇。汤显祖愣了愣,随即朝范进一礼道:“原来如此,小弟倒要恭喜兄长此番高中了!”
这个小吃摊老板不赶集,而是长期在这里经营与那班赶集的商贩不混一个圈子,彼此不是太熟悉,但那场打斗动静很大,他确实也看到了。见是书生询问,也乐于介绍:“那些人手脚快的很,不知道怎的,人就被砍翻了。本来咱这一有集,是有好多捕快衙役还有锦衣老爷护卫的,一般的贼人不敢来生事。可是那天实在是太快了些,众人只听到一二声喧哗,就见到人倒了,几个人撒腿就跑。衙差追不及,锦衣卫当时站的远,人都跑了才过来。听说是要去抓的,不过想抓也不同意,听说都是外地口音,想找人可费劲了。说起来还是洪武年间好啊,去哪都要路引,这外乡人进不了京,就不会来砍人了。”
一个年轻书生笑道,“若还是那时候的制度,您现在可开不起这摊子,不是在城外头种地,就是随时预备着去修黄河,再不就是到边塞上当夫子,给大军运送军粮。那时候可不兴这个折银代役。我们读书的什么时候都不怕,从洪武年我们就免税免赋役,想去哪就去哪。要说夸奖那年月,怎么也该是我们书生的事,不是普通百姓的事。”
掌柜也笑道:“还是你们读书人说的对,你们到什么时候都是过得好的,我们就不成了。劳碌命,不做没的吃。像是这回大比之年,您老只要得个前程,再来这里,小的就要给您磕头行礼了。”
两下打个哈哈,另一名书生道:“退思兄,你这样算不算微服私访?”
那名英俊书生看看他,“义仍兄,小弟现在还是白身,算不得微服更谈不到私访。连公都没有,又哪里谈的到私。当然,要说没点身份也不对,读书人,这三个字就是最大的身份。书生是不能被欺负的。我们身边的人被人砍了,殿试之前有人搅闹,官府却不闻不问。这口气如果咽下去,不就是说泼皮无赖可以欺负到我们书生头上了?我也知道破案没那么容易,那些衙役们也不都是饭桶,有些世袭捕快很有些家传手段,比起我们这些书生来,可能审贼问供的本事更高。再说我们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光指望问也很难查的清什么。不过我们读了这么久的书,若说离开捕快自己就什么都做不来,也未免太没用了。那种只会读书的书生也没法为国出力,即使功名有成,也历不了什么庶务,到地方上不是被胥吏拿捏,就是处处碰壁。”
这两名书生,自然是范进与汤显祖。自从会试张榜以后,汤显祖就在为范进奔走,努力向自己的朋友以及熟人解释范进的才华为人,努力证明着他的会元身份实质名归,不是暗箱操作的结果。
举子里才子很多,汤显祖的才气还不足以大到统帅群雄的地步,声望和才能都没这么搞,这种解释能不能发挥作用,或能发挥多少作用,连他自己都说不好。不过作为本科名落孙山的受害者,他的努力辩白,多少也能为范进挽回些形象。就范进而言,比起形象来,他更为在意的,是这份交情。
两人相识于长沙,一共也没盘桓多久,说交情如何深厚其实是谈不到的。只是出于戏剧的喜爱,有共同语言,算的上知己。肯为一个萍水相逢的知己如此奔波,亦可证明汤显祖足以称的上君子二字。
按说既然落榜,会试结束就该离开京师回乡,汤显祖滞留不去,一是准备看看殿试结果,究竟谁为状元谁为榜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找范进。
会试之后他去了郑家几次,因为范进当时在保明寺里,所以两下没见到。在殿试之前,他为了不打搅范进复习也没上门,直到昨天殿试结束之后登门拜访,才算两人在长沙分别后的正式重逢。
于郑国泰的遭遇,汤显祖是比较同情的,但也只是同情而已,能做的事不多。他是江西人,在京师没有什么关系,只能写了几份说贴,向京中江西籍官员说明郑国泰遇袭情况以及京师治安的漏洞,希望能引起某位大佬的重视,出面干预。至于能否起到效果,他心里也没抱多少希望。
从郑家人角度看,受伤几乎不治的,是自己家的儿子,是一家人的希望。可是在朝堂角度看,不过是一个升斗小民小商贩被人砍伤了,这种事全国每天不知道发生几万起,放到京师也差不多每天都有几件,根本不能算事。一念及此,汤显祖心内也颇有些惆怅:
“退思兄所言极是,如今官场上,就是能读书的官太多,能做事的又太少了。小弟下场考试,所求的不是做翰林词臣,或是言官风宪。而是想当个亲民官,就如十五贯里的海公那样,访查民间疾苦,为百姓做主申冤,做个真正的青天大老爷。范兄说的问题,小弟也曾想过,不许在家乡任官,新官两手空空上任,面对盘根错节的地方关系,无力着手,若是到了小弟家乡,那些外来官员可能连我们的土话都听不懂。不知山川地理,不识民风民俗,要不受胥吏摆布,实在难如登天。就像眼下郑大郎这一案,小弟看来,也就是几个外来恶客流民言语口角持刀伤人,在天子脚下身代利刃,多半是强盗匪人。只能让有司用心访拿,可他们若是伤人后就逃之夭夭,便是逼死那些衙役也没办法。”
范进摇头道:“汤兄这话我不认同。首先,衙役捕快有保卫治安之责,出了这样的案子,就得朝他们说话。街上有巡街捕快,一不能阻止罪犯伤人,二不能捉拿凶手,这个责任首先就逃不掉。这一案里牵扯到锦衣卫,那就还得多几个人出来领罪。这且不论,再说第二条,这几个外来流民真是单纯的口角之争?我看未必。你看。”
他用手指指大街,灯市口这一带算是眼下的繁荣地段,即使不在集里,人来人往也颇为热闹。几个公人与锦衣卫在各家摊位前收取着每日常例,随后便在街上随意走动着。
“看起来他们似乎是没有目的的乱走,其实不然。巡逻路线是固定的,而且看似漫不经心的背后,实际有着不为人知的利益牵扯。这一带寸土寸金,在这里摆摊,除了给衙役交常例,黑道泼皮也要打点。收了钱就要办事,如果真是几个外地人砍人,等于是坏了那些老大的名号,不用官府出面,那些城狐社鼠也不会答应。可是从事发到逃走,官府第一不能制止,第二抓不住人,事后郎中的推委,如果不是遇到我,郑大郎很有可能不治而死,你不觉得这些太巧合了么?”
“范兄,你的意思是?”
“咱们书生的长处,是对事物进行分析。比如一份口供拿到手里,咱们可以从逻辑上推敲这是否符合常理,然后借此判断,这人说的到底是真是假。做自己善于做的事,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然后管好那个专业的人,不至于为其所愚。能做到这些,一般来说就能搞清楚所谓真相。当然,这也就是那么一说,真正做的时候,能否做的到,才是考验一个官员能力的时候。想要做一个亲民官,这些本事是必须有的。这一案,分明就是有人故意指使杀手行凶,又买通了衙役锦衣放水。不过找的人不是什么绿林强徒,多半就是要钱不要命的穷鬼流民,虽然狠辣但是没什么武艺,所以没能把人杀掉。随后又买通郎中来做下一步安排,连晚上在我门外放炮仗的,都是那些人。至于具体是谁……等张了金榜之后,我自会把他们挖出来。”
汤显祖听的入神,点头道:“范兄,我早说过兄之才学胜我十倍,单就眼下这一案看,就足见兄台手段高明。若为亲民官,必是百姓之福了。”
范进笑道:“当今天下人人都重京官轻外任,视外放为苦,就算督抚疆臣,都想着立个大功回京做部堂,没人乐意在地方上受罪,你倒希望我外放?你没听京里人说么,时运低,放三西。万一我放到江西去倒不错,咱们弟兄正好一起写唱本。”
汤显祖也笑道:
“小弟老家民风尚好,不至于一言不和就动刀子,唯一一点坏处就是喜欢告状。范兄若到江西,正是如鱼得水。其实小弟也知道,京里比外面要舒服。可大家都贪图舒服,那苦寒之地百姓又该如何生活?小弟听说有的县长期由佐二官护印,正堂官待在京里就是不肯下去,他不到地方,很多事就开展不了,下面的人也渐渐不惧王法,那些泼皮无赖,就靠着武力欺压良善为非作歹。在京师都有人敢拿刀砍人,在那偏远州县又该是什么样子?我辈若不能以教化治这险山恶水,愚顽刁民,又怎么对的起自己所学?”
“汤兄你说的那些土棍恶霸,就像是砍伤郑国泰的人一样,虽然可恶,但是不难治。只要衙门愿意,下的了决心,就没什么治不了的。”范进喝了口粥,指着灯市口大街道:
“其实你看,这些衙役差官若是不与匪徒勾结,能够遵守本分,严格执法,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敢为非作歹,少数凶徒只一拔刀就按住他,来这么几次,就没人敢做坏事了。所以这个问题在于治吏,可是任你官清似水,难防吏滑如油,光是有决心是没用的,还是得有手段!”
他顿了顿又道:“另外,说到县城,为地方之道,首在不罪巨室。当地的士绅义门,比起泼皮无赖难对付多了。前者好歹还怕官兵,后者跟官府是一体的,说不定驱使官兵比你还方便,论关系论势力,你都未必比的上他们。所以要想做好亲民官,首先得想好怎么亲民,又该亲谁打压谁,以及能用的上力量有谁。再说这天下,哪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想要个公道,不容易啊。”
汤显祖被说的没了话,若有所思道:“退思兄,你这番言论发人深省,小弟受益良多。好在这一科我没中,等到回乡仔细揣摩揣摩,想想做官的道理。等到将来中了试做官时,就不会做糊涂官。”
“义仍兄,你真想做个亲民?以你的才学和性情,其实小弟觉得,做个词臣或是风宪都很合适。”
汤显祖摇头道:“我自己的性子自己知道,做翰林不适合我,只写些颂圣的文字,再不就是一起修史编书,没什么意思。只有到民间,亲眼目睹民间疾苦,百姓困厄,才有可能写出好唱本,让百姓喜欢听。比起紫袍金带,我更想要百姓们都来听我写的戏。只是……有范兄珠玉在前,小弟怕是拿不出什么好唱本了。”
“当时王弇州鸣凤记一出,也有人有类似想法,结果呢?别妄自菲薄么,我这里正好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敢不敢写。”
“范兄请讲。”
“话说大比之年,四个书生同为进士,这种时候自然要文会啊,聚会一下庆祝啊,然后四个人看对方比较顺眼,就决定约为兄弟……”范进就着白粥,将京剧四进士的故事口述了个梗概,汤显祖听的入神,不住点头催促。范进等说完故事,又拿筷子敲着桌子,小声唱道:“自从那日分别后,倒有几载未相逢……”
汤显祖赞道:“戏好,唱腔也好,这个故事小弟一定要写。如今仕林风气败坏,进士之间互相勾连,每多袒护,这股歪风是要打一打了。”
范进道:“这故事好是好,可是得罪人啊,你写出这戏当心被人当成仕林公敌。”
汤显祖一笑,“那又怎样?范兄这出戏很对小弟的心思,等回乡之后我便要把唱本写出来,在家乡传唱。不过说起来,范兄方才那唱法与昆曲大不相同,别有韵味,我现在在想,用什么腔调能唱出那段唱词应有的韵味。”
范进道:“其实我倒是觉得,不妨就研究研究着声腔,我们于昆曲之外别出一经,再弄个新腔出来。南戏只在东南能传开,到了北方达官贵人还好,普通百姓可听不懂,这其实并不利于在民间传播。若是有个唱腔能雅俗共赏,那便是最好不过。”
两人在灯市口转了一圈,聊着戏剧自己未来的看法,范进又问了几个长期在这里经商的小贩。所打听的消息没什么隐秘,大多是正常人都能看到的东西,加上他是书生,差人倒也没阻挠什么。做完这一切,两人返回郑家,汤显祖问了范进对案情的看法,后者只含笑不语,倒让汤显祖心头更为痒痒非想要搞清楚事实真相不可。
他也猜出来,范进不说可能是担心走漏风声,便寻思着到了郑家再说。可是刚刚走进小院,钱采茵就从房里走出来,先朝汤显祖盈盈一福,又对范进道:“老爷,方才您与汤公子出去,相爷派游管家送了件礼物与您。”
范进没回来,礼物自然不会拆开,望着那小小锦匣,汤显祖纳闷道:“张江陵送兄台东西?这倒是奇怪的很,不知里面是何物。”
范进也不说话,伸手打开锦匣,看看里面的东西,随即微笑道:“没什么,张相爷只是把这一科的金榜提前揭晓而已,省去我看榜的时间。”
汤显祖走上前去,见锦匣内放着一只青花瓷碗,上面绘着两只螃蟹高举双钳,而在两只大钳内夹着一根芦苇。汤显祖愣了愣,随即朝范进一礼道:“原来如此,小弟倒要恭喜兄长此番高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