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忽然之间明白了
阵阵鞭炮轰鸣,锣鼓喧嚣,一记记锣声震动京师,宣示着主人家那泼天的富贵与权势。明盔亮甲头插红缨的官兵在前开路,刀枪鲜明威风凛凛,在他们身后则是衣帽崭新的仆从,抬着一口口巨大箱笼招摇而过。看那些挑夫的装束就知道,这是送嫁妆的。一段天作之合人间佳话即将在不远的将来上演,未来的民间唱本里,又多了一段可供演绎的素材。
衣衫褴褛的乞丐,面黄肌瘦的贫民以忐忑羡慕的目光注视着这支道队,在脑海里为这些陪嫁品估值,盘算着任意一口箱笼能让自己的生活得到怎样的改善。还有人一本正经分析着这样的人家成亲时会不会施舍馒首,自己到时候又能抢到多少。
京师里官员众多,婚嫁之事常见,更何况天子大婚刚刚结束不久,本地的百姓眼界也就比其他地方开阔,排场体面见得多了,寻常的仪仗根本引不起兴趣。如今奢靡风大兴于市,不拘官民都喜好铺张,在结亲这件事上体现得更是明显。
成亲前的送嫁妆成了京师一景,甚至比婚礼当天更引人关注。老百姓看着队伍,计算嫁妆多少,对于女方的家室以及受重视程度进行评估。羡慕富户鄙夷贫民,成了百姓的一大娱性项目。
陪嫁数字从最开始的两抬已经到现在的八抬起步。即使生计艰难的人家,也要费劲心思去筹办足够数量的陪嫁,否则就要被人看不起。乃至一些实在贫苦的官员,只能找同样贫寒的同僚换亲以求减少陪嫁。
本以为见多识广连皇帝娶亲都见过这辈子不会惊讶的百姓,还是被这支送嫁妆大军惊得目瞪口呆。即使再怎么富贵的人家,六十四抬就已经是极限。可是这支户人家送嫁妆的人马如同一条长龙蜿蜒而行,竟是看不到队伍的尾端,怕是几百抬都有了,这份铺张便是京师的老少爷们也是头一次见。
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道:“当日万岁爷爷大婚,也不见有如此大的排场。这是哪家府邸,居然有这般声势?”
“老兄眼睛不亮啊,连相府的仪仗都不认得?多半是不认识字吧?开路的回避牌上写了元辅帝师,自然就是张太岳张老相爷家的人。你看,那些开道的官兵和抬嫁妆的汉子何等精壮?这都是三大营的操军,万岁爷爷观操时也未必来的了那么齐全,也就是相府的面子才能支动这些老爷兵。再看那前面骑马的,不就是相府管家游七爷?东南杀倭现在蓟门防北虏的戚爷爷,都是他老人家的结拜兄弟。我跟你说,当今天下除了太岳相公,就没人还有类似的体面。”
“原来如此,张太岳嫁女比天子大婚还要气派啊,这倒是想不到。这是多少陪嫁?得值多少钱啊?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看来话是不错的。还是读书好,不用风吹日晒还可以发财。”
“那还用说?你没听说啊,相府里挂着一幅对联,上面写的是: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要我说啊,做神仙也不如做相爷好,看看这排场,京师里哪还找得到第二个人家可比?这份面子怕不是做到了天上去,听说这些陪嫁里,既有万岁爷爷的赏赐,也有两位太后的赏赐,不知道多少御用之物在里面,就算是那些世袭公侯嫁女,也没有这份荣耀。人活一辈子,能到这一步也算够本了。”
另一人道:“要我说,那位范姑老爷才算够本啊。听说张家千金美若天仙,乃不世出的绝色。况且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乃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女人。能娶到这样的老婆,还能有这么一份家私,这位范姑老爷简直是一步登天。听说他本来就是个广东的穷书生,就是巴结上张家,才有今天的前程,既得美人又得富贵,天下间的好事怕不是占全了。”
“也别这么说,这位范老爷还是很有些本事的,那个牛痘,还是煤炉烟囱,听说都是人家搞出来的,不过是挂在江宁那位魏国公名下罢了。就这些事就不知道救活多少人命,功德无量。自己又是二甲传胪,跟张大小姐完婚也算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人群里有人哼了一声,“若不是张大小姐中意与他,他也未必就是二甲传胪。你们不懂规矩,进士及第之后,吏部照例给假完婚,等到授官之后,就得安心办事,不能再想大婚的事。这回一道圣旨把他从江宁调回京城,说是铨叙,实际就是办婚事。婚事办完,他还能回江宁去?天下地方官都必须坐满六年才能提拔,他却只做了二年不到,就进京另选,规矩为他一人而坏,这是多大的势力?没有相府做靠山,又哪来那么大的胆子?都说他是清官,我可是听说他前脚进京,后脚有一家南方的镖店就从通州上岸,带的财物装了好几只大船,押镖的据说就是这位范青天的内宠。”
人们对于八卦的兴趣永远大于国事,立刻就有人问道:“内宠?他娶了张家大小姐,还敢搞女人?不怕被张相爷打死?”
“是啊,他名义上是娶张大小姐,实际不就是入赘?听说连家都从广东搬到京里,所以不是张大小姐嫁到范家,是张大小姐娶了相公。这样的情形,他也敢讨小?”
“你道他不敢?前些时我在徽州会馆吃流水席,听那位赛孟尝的宋公子说过,这姓范的拈花惹草的事做得多了,在江宁抢男霸女,霸占良家女子做他的外室。还有很多名门闺秀的清白都坏在他手里,在江宁开个女塾,去那里读书的女子,只要有几分姿色都逃不过他的手。据说他在江宁就是皇帝,谁家的女人看上了,就跑不掉。据说有位从良的头牌花魁开了个酒楼,结果被他看见,结果你猜怎么着?不但人被他霸占了,就连酒楼都成了他的产业,人财两得。”
听此人一说,也有人想到:“老兄这一说,我倒想起新开的那莲香楼了。那里的酒菜好我们就不说了,就说那老板娘,我可是偷着去看过,头面周正得很,是个难得的美人,听说她就是是范家的管家婆,你们说会不会也是房里人?这回张大小姐一过了门,还不得把那些女人都发落了?会不会给卖出去?”
“你们啊也别总想着人家家宅不和,要我看人家范老爷虽然是入赘,却也未必是被张大小姐管住。你们看,嫁妆总算看见尾巴了。这送嫁妆的足足占了一条街,这么多陪嫁,像是对待赘婿的样子么?要我说,多半是张大小姐被他拿捏住了,宁可拿出泼天家私来做陪嫁,也要保证婚事能成。你们说说,这样嫁过去的,还想管住相公?说不定还要带一些年轻貌美的丫鬟陪嫁过去,把丈夫的心拴住,求着丈夫收房呢。”
人们议论着、猜测着,脑补出无数令人血脉贲张或是羡慕嫉妒恨的情景。由于这支送陪嫁的队伍太庞大,交通已经陷入瘫痪,不管是不是好热闹的,都被迫停住脚步观看。等到这条长龙终于完成了爬行,才露出街道对面十几个衣冠楚楚的读书人。
在人群正中,一个三十上下仪表堂堂的书生,脸色已经阴沉的像是铁块,手中折扇紧握,在手上来回敲打。身边的友人看他脸色不豫连忙问道:“起元兄,方才还好好的,为何此时这般模样?”
“权奸误国,缘何不怒?例不可开,礼不可废。张江陵身为宰辅,父死不丁忧已是不孝,如今为一己之私而坏了朝廷体制,就更是不忠。不忠不孝之人窃据高位,顾某怎能视如不见?”
“起元慎言……”方才发问的书生向四下看看,低声道:“京师不比别处,缇骑密布耳目众多,这些话如果走漏了风声怕是一场大祸临头。”
“走漏风声又如何?春闱将至,难不成他还敢捉拿举子?再说我辈一朝金榜题名,便要为国出力,连几句话都不敢说,他日何以为民请命主持公道,难不成也要像那些佞幸小人一样,做权奸爪牙?我辈书生理应效法先贤,关心朝政爱护百姓,否则这圣贤书读与不读又有什么用?”
他这话虽然说得越来越狂悖,但是一口南方口音的官话加上身上那标志性的文士打扮,让负责治安的巡街乃至打探消息的锦衣都下意识地远远避开,没人敢靠近。这书生说得没错,如今是读书人的天下,锦衣卫只好吓唬平民,可不敢对赶考的举子动手。更何况一口南方话的书生,不知道是朝中哪位大佬的乡党门生,得罪了他背后的人,只要随手丢个夹片都能让自己粉身碎骨,谁又敢去送死。
这些书生都来自自南直隶,中间之人正是在万历四年南直隶乡试中高中解元与王士琪等人合称应天四公子之一的东南才子顾宪成。本来他和范进应该是同科下场,但是江宁的天花夺去他家里几个人的性命,自己又感染风寒,是以在家养病而错过了考期。以至于在东南文坛始终有个说法,如果顾宪成上次不病,万历五年的状元就不会姓沈。
除去自身的学识,顾宪成在东南另一个出名的地方,就是喜欢参与正事。虽然自己没有官身,但是毕竟有功名在,衙门里的皂隶还是要给他几分面子的。不管是钱谷征收还是赋役摊派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怒顾老爷给衙门里上禀帖,自己就要遭殃。地方官吏于他也是颇多忌惮,毕竟这么一位大名士如果发火,地方官的纱帽也不稳当。
时下正是阳明心学大行其道之时,人们谈起学问,多以心学为主。但是顾宪成却是理学的拥趸,公开批评心学空洞无物,败坏民风,主张正本清源,将理学尊为正溯,与张居正的老师徐阶这一派,算是没见过面的冤家。而他与张居正本人的怨恨,比这更深一些。
要想做名士,就得设法提高自己知名度,单纯几个文会对于顾宪成这种文士来讲意义不大。原本他靠讲学,在地方上赢得好大声望,可是张居正一声令下,他几个讲学的私学受到衙门重点关照,一律关闭。从那之后顾宪成就成了个标准的张黑,酒席之间言张必反,这一点对于他的友人而言也不是秘密。只不过江南那种地方,你喝酒不黑一下朝廷就不好意思跟人说话,骂几句宰执并无要紧。可是到了京师还不晓得收敛,这就让同行者有些头大了。
顾家经营过染坊、酒馆等生意,始终不温不火,最近更是一落千丈,家境已经有些艰难。但是顾宪成并不会利用自己的名声为自己谋取富贵,人品方面无可指责,站在为民请命的高度上说话,同伴想要阻止他也没道理,只好拉着他道:“少说几句吧,我们在这里说多少也没用,等到金榜题名之后,再上本弹劾也不晚。元定兄在莲香楼设了酒席等咱们,大家还是赶紧过去,免得让元定兄久等才是。”
“我初来京师,只当莲香楼是寻常的酒楼,不想居然是范家奴婢名下产业。我们去那里给他捧场,还要不要体面了?这酒你们去喝,我就不必了。”
“顾兄……你就算再不欢喜,也要给元定兄一个面子。再说范退思在上元颇多建树,尤其裁撤了东南织造,落了中官的面子,也是我辈衣冠中人的典范。起元兄不能听了几句闲言碎语,就和他过不去啊。”
“我与元定君子之交彼此知心,他不会为这点事就会觉得我不给他面子。至于范进……他确实是个能员,但却不是个好官。大家的眼睛不能只看着满朝朱紫,看不见这芸芸众生。你们看看四周,多少百姓面有饥色,这些人连饭都没得吃,范进娶个老婆就陡然而富,你们觉得这公平么?这样的人,心肠又能好到哪里去?官员为民之表率,百姓贫苦,官吏却以富贵为荣,廉耻二字何在?这等人的酒楼,我是不会去的。”
说话间,顾宪成已经转过头去,向外疾走,几个同行者连忙拉住他道:“顾兄,你往哪里去?”
“回客栈,写几个斗方楹联。徽州会馆那边一直有人要向我求字,我本来不打算给他们的。可是眼看天气越来越冷,这些百姓的衣食无着,不知饿死多少。我写几个字换些银子给他们买些米粮衣服,也算是略尽绵薄,这么多人没有饭吃,我们鸡鸭鱼肉又如何吃得下?”
文友的手不自觉地松开,看着顾宪成远去的身影,几人陷入迷惘之中。到底是该去追着顾宪成,还是该去赴宴吃酒,这倒真是个麻烦事。
衣衫褴褛的乞丐,面黄肌瘦的贫民以忐忑羡慕的目光注视着这支道队,在脑海里为这些陪嫁品估值,盘算着任意一口箱笼能让自己的生活得到怎样的改善。还有人一本正经分析着这样的人家成亲时会不会施舍馒首,自己到时候又能抢到多少。
京师里官员众多,婚嫁之事常见,更何况天子大婚刚刚结束不久,本地的百姓眼界也就比其他地方开阔,排场体面见得多了,寻常的仪仗根本引不起兴趣。如今奢靡风大兴于市,不拘官民都喜好铺张,在结亲这件事上体现得更是明显。
成亲前的送嫁妆成了京师一景,甚至比婚礼当天更引人关注。老百姓看着队伍,计算嫁妆多少,对于女方的家室以及受重视程度进行评估。羡慕富户鄙夷贫民,成了百姓的一大娱性项目。
陪嫁数字从最开始的两抬已经到现在的八抬起步。即使生计艰难的人家,也要费劲心思去筹办足够数量的陪嫁,否则就要被人看不起。乃至一些实在贫苦的官员,只能找同样贫寒的同僚换亲以求减少陪嫁。
本以为见多识广连皇帝娶亲都见过这辈子不会惊讶的百姓,还是被这支送嫁妆大军惊得目瞪口呆。即使再怎么富贵的人家,六十四抬就已经是极限。可是这支户人家送嫁妆的人马如同一条长龙蜿蜒而行,竟是看不到队伍的尾端,怕是几百抬都有了,这份铺张便是京师的老少爷们也是头一次见。
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道:“当日万岁爷爷大婚,也不见有如此大的排场。这是哪家府邸,居然有这般声势?”
“老兄眼睛不亮啊,连相府的仪仗都不认得?多半是不认识字吧?开路的回避牌上写了元辅帝师,自然就是张太岳张老相爷家的人。你看,那些开道的官兵和抬嫁妆的汉子何等精壮?这都是三大营的操军,万岁爷爷观操时也未必来的了那么齐全,也就是相府的面子才能支动这些老爷兵。再看那前面骑马的,不就是相府管家游七爷?东南杀倭现在蓟门防北虏的戚爷爷,都是他老人家的结拜兄弟。我跟你说,当今天下除了太岳相公,就没人还有类似的体面。”
“原来如此,张太岳嫁女比天子大婚还要气派啊,这倒是想不到。这是多少陪嫁?得值多少钱啊?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看来话是不错的。还是读书好,不用风吹日晒还可以发财。”
“那还用说?你没听说啊,相府里挂着一幅对联,上面写的是: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要我说啊,做神仙也不如做相爷好,看看这排场,京师里哪还找得到第二个人家可比?这份面子怕不是做到了天上去,听说这些陪嫁里,既有万岁爷爷的赏赐,也有两位太后的赏赐,不知道多少御用之物在里面,就算是那些世袭公侯嫁女,也没有这份荣耀。人活一辈子,能到这一步也算够本了。”
另一人道:“要我说,那位范姑老爷才算够本啊。听说张家千金美若天仙,乃不世出的绝色。况且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乃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女人。能娶到这样的老婆,还能有这么一份家私,这位范姑老爷简直是一步登天。听说他本来就是个广东的穷书生,就是巴结上张家,才有今天的前程,既得美人又得富贵,天下间的好事怕不是占全了。”
“也别这么说,这位范老爷还是很有些本事的,那个牛痘,还是煤炉烟囱,听说都是人家搞出来的,不过是挂在江宁那位魏国公名下罢了。就这些事就不知道救活多少人命,功德无量。自己又是二甲传胪,跟张大小姐完婚也算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人群里有人哼了一声,“若不是张大小姐中意与他,他也未必就是二甲传胪。你们不懂规矩,进士及第之后,吏部照例给假完婚,等到授官之后,就得安心办事,不能再想大婚的事。这回一道圣旨把他从江宁调回京城,说是铨叙,实际就是办婚事。婚事办完,他还能回江宁去?天下地方官都必须坐满六年才能提拔,他却只做了二年不到,就进京另选,规矩为他一人而坏,这是多大的势力?没有相府做靠山,又哪来那么大的胆子?都说他是清官,我可是听说他前脚进京,后脚有一家南方的镖店就从通州上岸,带的财物装了好几只大船,押镖的据说就是这位范青天的内宠。”
人们对于八卦的兴趣永远大于国事,立刻就有人问道:“内宠?他娶了张家大小姐,还敢搞女人?不怕被张相爷打死?”
“是啊,他名义上是娶张大小姐,实际不就是入赘?听说连家都从广东搬到京里,所以不是张大小姐嫁到范家,是张大小姐娶了相公。这样的情形,他也敢讨小?”
“你道他不敢?前些时我在徽州会馆吃流水席,听那位赛孟尝的宋公子说过,这姓范的拈花惹草的事做得多了,在江宁抢男霸女,霸占良家女子做他的外室。还有很多名门闺秀的清白都坏在他手里,在江宁开个女塾,去那里读书的女子,只要有几分姿色都逃不过他的手。据说他在江宁就是皇帝,谁家的女人看上了,就跑不掉。据说有位从良的头牌花魁开了个酒楼,结果被他看见,结果你猜怎么着?不但人被他霸占了,就连酒楼都成了他的产业,人财两得。”
听此人一说,也有人想到:“老兄这一说,我倒想起新开的那莲香楼了。那里的酒菜好我们就不说了,就说那老板娘,我可是偷着去看过,头面周正得很,是个难得的美人,听说她就是是范家的管家婆,你们说会不会也是房里人?这回张大小姐一过了门,还不得把那些女人都发落了?会不会给卖出去?”
“你们啊也别总想着人家家宅不和,要我看人家范老爷虽然是入赘,却也未必是被张大小姐管住。你们看,嫁妆总算看见尾巴了。这送嫁妆的足足占了一条街,这么多陪嫁,像是对待赘婿的样子么?要我说,多半是张大小姐被他拿捏住了,宁可拿出泼天家私来做陪嫁,也要保证婚事能成。你们说说,这样嫁过去的,还想管住相公?说不定还要带一些年轻貌美的丫鬟陪嫁过去,把丈夫的心拴住,求着丈夫收房呢。”
人们议论着、猜测着,脑补出无数令人血脉贲张或是羡慕嫉妒恨的情景。由于这支送陪嫁的队伍太庞大,交通已经陷入瘫痪,不管是不是好热闹的,都被迫停住脚步观看。等到这条长龙终于完成了爬行,才露出街道对面十几个衣冠楚楚的读书人。
在人群正中,一个三十上下仪表堂堂的书生,脸色已经阴沉的像是铁块,手中折扇紧握,在手上来回敲打。身边的友人看他脸色不豫连忙问道:“起元兄,方才还好好的,为何此时这般模样?”
“权奸误国,缘何不怒?例不可开,礼不可废。张江陵身为宰辅,父死不丁忧已是不孝,如今为一己之私而坏了朝廷体制,就更是不忠。不忠不孝之人窃据高位,顾某怎能视如不见?”
“起元慎言……”方才发问的书生向四下看看,低声道:“京师不比别处,缇骑密布耳目众多,这些话如果走漏了风声怕是一场大祸临头。”
“走漏风声又如何?春闱将至,难不成他还敢捉拿举子?再说我辈一朝金榜题名,便要为国出力,连几句话都不敢说,他日何以为民请命主持公道,难不成也要像那些佞幸小人一样,做权奸爪牙?我辈书生理应效法先贤,关心朝政爱护百姓,否则这圣贤书读与不读又有什么用?”
他这话虽然说得越来越狂悖,但是一口南方口音的官话加上身上那标志性的文士打扮,让负责治安的巡街乃至打探消息的锦衣都下意识地远远避开,没人敢靠近。这书生说得没错,如今是读书人的天下,锦衣卫只好吓唬平民,可不敢对赶考的举子动手。更何况一口南方话的书生,不知道是朝中哪位大佬的乡党门生,得罪了他背后的人,只要随手丢个夹片都能让自己粉身碎骨,谁又敢去送死。
这些书生都来自自南直隶,中间之人正是在万历四年南直隶乡试中高中解元与王士琪等人合称应天四公子之一的东南才子顾宪成。本来他和范进应该是同科下场,但是江宁的天花夺去他家里几个人的性命,自己又感染风寒,是以在家养病而错过了考期。以至于在东南文坛始终有个说法,如果顾宪成上次不病,万历五年的状元就不会姓沈。
除去自身的学识,顾宪成在东南另一个出名的地方,就是喜欢参与正事。虽然自己没有官身,但是毕竟有功名在,衙门里的皂隶还是要给他几分面子的。不管是钱谷征收还是赋役摊派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怒顾老爷给衙门里上禀帖,自己就要遭殃。地方官吏于他也是颇多忌惮,毕竟这么一位大名士如果发火,地方官的纱帽也不稳当。
时下正是阳明心学大行其道之时,人们谈起学问,多以心学为主。但是顾宪成却是理学的拥趸,公开批评心学空洞无物,败坏民风,主张正本清源,将理学尊为正溯,与张居正的老师徐阶这一派,算是没见过面的冤家。而他与张居正本人的怨恨,比这更深一些。
要想做名士,就得设法提高自己知名度,单纯几个文会对于顾宪成这种文士来讲意义不大。原本他靠讲学,在地方上赢得好大声望,可是张居正一声令下,他几个讲学的私学受到衙门重点关照,一律关闭。从那之后顾宪成就成了个标准的张黑,酒席之间言张必反,这一点对于他的友人而言也不是秘密。只不过江南那种地方,你喝酒不黑一下朝廷就不好意思跟人说话,骂几句宰执并无要紧。可是到了京师还不晓得收敛,这就让同行者有些头大了。
顾家经营过染坊、酒馆等生意,始终不温不火,最近更是一落千丈,家境已经有些艰难。但是顾宪成并不会利用自己的名声为自己谋取富贵,人品方面无可指责,站在为民请命的高度上说话,同伴想要阻止他也没道理,只好拉着他道:“少说几句吧,我们在这里说多少也没用,等到金榜题名之后,再上本弹劾也不晚。元定兄在莲香楼设了酒席等咱们,大家还是赶紧过去,免得让元定兄久等才是。”
“我初来京师,只当莲香楼是寻常的酒楼,不想居然是范家奴婢名下产业。我们去那里给他捧场,还要不要体面了?这酒你们去喝,我就不必了。”
“顾兄……你就算再不欢喜,也要给元定兄一个面子。再说范退思在上元颇多建树,尤其裁撤了东南织造,落了中官的面子,也是我辈衣冠中人的典范。起元兄不能听了几句闲言碎语,就和他过不去啊。”
“我与元定君子之交彼此知心,他不会为这点事就会觉得我不给他面子。至于范进……他确实是个能员,但却不是个好官。大家的眼睛不能只看着满朝朱紫,看不见这芸芸众生。你们看看四周,多少百姓面有饥色,这些人连饭都没得吃,范进娶个老婆就陡然而富,你们觉得这公平么?这样的人,心肠又能好到哪里去?官员为民之表率,百姓贫苦,官吏却以富贵为荣,廉耻二字何在?这等人的酒楼,我是不会去的。”
说话间,顾宪成已经转过头去,向外疾走,几个同行者连忙拉住他道:“顾兄,你往哪里去?”
“回客栈,写几个斗方楹联。徽州会馆那边一直有人要向我求字,我本来不打算给他们的。可是眼看天气越来越冷,这些百姓的衣食无着,不知饿死多少。我写几个字换些银子给他们买些米粮衣服,也算是略尽绵薄,这么多人没有饭吃,我们鸡鸭鱼肉又如何吃得下?”
文友的手不自觉地松开,看着顾宪成远去的身影,几人陷入迷惘之中。到底是该去追着顾宪成,还是该去赴宴吃酒,这倒真是个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