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子文抗旨
在郑子文和长孙无忌前往恒州的第二十一天,从长安出发的千牛卫骑兵就追上了他们。
在追上他们的时候,为首的校尉就高声喊了起来。
“前方可是中山国公和司徒大人?”
听到这个声音,郑子文立刻抬起了手。
“停下!”
随着他的声音,车队也停了下来,郑子文这才回头看向对方。
“我是郑子文,请问你是哪位?”
听到他承认了,对方立刻翻身下马,然后来到他的马下朝着他一抱拳。
“卑职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来请中山国公和司徒大人回京的。”
郑子文一听这话,顿时皱了皱眉。
“奉了陛下的旨意?圣旨呢?”
郑子文这一句话顿时就把对方给问懵了。
他是听了刘炳的话来追郑子文的,而刘炳则说是李世民的口谕,所以并没有圣旨,现在郑子文和他要圣旨,他怎么拿得出来?
所以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实话实说。
“国公大人,末将不敢假传圣旨,这确实是陛下的旨意,不过只有口谕,没有圣旨。”
听他这么一说,郑子文立刻从怀里把当初李世民让他去岭南做都督的圣旨拿了出来,然后朝着那千牛卫的校尉挥了挥。
“看到没有,这是陛下给我的圣旨,我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去岭南上任的,我只认圣旨不认人,你走吧!”
说完,就扭过头去,然后下令队伍出发。
而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立刻就把脑袋从马车里伸了出来。
“哎哎哎,停下停下。”
等马车停下之后,他立刻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然后一脸诧异的看着郑子文。
“子文啊,既然陛下都让你回去了,有没有圣旨都是一样的,咱们现在就回去吧!”
长孙无忌的话音刚落,郑子文就立刻摇了摇头。
“不行,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圣旨我是不会回去的,长孙大人还是快上车吧,我们已经耽误了这么多天了,不加快脚步是不行了。”
长孙无忌发现自己是越来越看不懂郑子文了,看着郑子文坚决的样子,他顿时叹了口气,然后重新爬上了马车。
郑子文的车队再一次出发了,而几个千牛卫的士兵没有办法,也只能骑着马返回长安。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郑子文这么一个大唐的顶级勋贵,会这么执意的去岭南那个穷地方当官。
郑子文当然不愿意去岭南当官,否则他也用不着绞尽脑汁想了那么多鬼点子,他之所以现在不回去,目的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平平安安的回去。
千牛卫士兵急急忙忙的赶来,那说明自己的计策已经生效了,否则李世民也不可能派人来叫他回去。
同时郑子文也知道,这时候的李世民心里肯定是有火的,如果他这么一回去,恐怕自己就得承受李世民的怒火了,到时候恐怕也要受一些罪。
虽然要受一些罪,但是和去岭南比起来,却也不算什么,不过既然有更好的办法,自己又何必去受这些罪呢?
郑子文已经打定了主意,所以就让人加快了行程,披星戴月的就往岭南赶,看那架势,似乎郑子文真的是迫不及待想去岭南上任了。
至少长孙无忌就是这么想的。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颠簸,长孙无忌也稍微适应了一些,路上叫休息的次数也少了。
此时长孙无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到岭南,然后尽快完成李世民交代他的任务,然后尽快回长安。
当千牛卫的士兵再次追上郑子文他们的时候,已经是十天之后了,这次他们是带着圣旨来的。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圣旨里李世民的语气并不是太好,郑子文觉得如果这时候回去,恐怕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所以他再一次拒绝了。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郑子文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唐好男儿,一定要相应陛下的号召,上山下乡,把贫苦的岭南变得我大唐第二个聚宝盆,你们回去吧!”
听到郑子文这么说,几个千牛卫的士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好骑上马回去了。
他们不回去也没办法,比较郑子文作为一个国公,身份比他们高贵了何止百倍,他们自然是不敢动粗的,所以也只能回去把这事告诉了李世民。
而李世民听到千牛卫的回报,顿时也有些傻眼。
从心里来说,当听到郑子文说要把岭南变成大唐的第二个聚宝盆的时候,他的心里也有些期盼,他也想看看郑子文到底能不能再创造一个奇迹。
但是李世民也知道这个期盼注定得不到回应了,因为现在朝堂里已经开始出现麻烦了。
在郑子文去岭南的第十天,就开始有官员上表,希望能去岭南做官,到了第二十天之后,上表的官员就突破了三位数。
最可恶的是,这些家伙还做出了不同意就辞官的架势,让李世民恨得直咬牙。
这些官员,百分之九十都是出自皇家学院的,而且最麻烦的是,这些官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六品以下的基层官员。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真的辞官了,那么大唐将陷入上百个县没有县令的尴尬境地。
要知道,上百个县那就是二十多个州,那可是大唐的一道之地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开一个科举就能解决的问题!
偏偏这事李世民还生气不起来,想想看,这么多官员都奋不顾身的想去大唐最穷最苦的地方去,李世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些官员都是政绩很不错的官员,而且都很年轻,是李世民打算留给自己儿子班底,他自然不可能把他们派到岭南去,所以他只能选择把郑子文这个“罪魁祸首”给叫回来。
但是问题却出现了,原本他以为一叫就回来的郑子文,这时候居然没有回来,而且看样子还打算长期在岭南驻扎,这些李世民开始发愁了。
还有一件事让李世民很在意,那就是原本每个月都会闹出一点动静的驸马党,在郑子文出发去了岭南之后,顿时就偃旗息鼓了。
李世民可不相信大唐没有贪官污吏了,那么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郑子文走了以后,驸马党没有了主心骨,开始消极怠工了。
同时,新罗驻大唐的使臣也离开了,而且根据他受到了消息,最后那批准备前往欧洲战场的新罗士兵,也在半道就返回了新罗,理由是新罗女王满四十岁大寿。
四十岁哪来的大寿,难道新罗人的大寿比较早?这不是瞎扯淡吗?
再加上现在郑子文的几个妻子已经不再局限在府里哭了,她们会成群结队的去城外的寺庙烧香拜佛,然后再狠狠哭一场,哭完了才回来。
而李丽质更是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身道袍,每天都把道袍穿在身上,有一次甚至都准备拜袁天罡为师,说要出家,把长孙皇后都给吓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只能咬咬牙,然后再次写上一封圣旨,让千牛卫的士兵带去给郑子文。
但结果还是还往常一样,千牛卫怎么带着圣旨出去,又
怎么带着圣旨回来,一来二去的,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过去了,而郑子文也到达了岭南。
郑子文到达了岭南之后,护送他们的卫兵们任务也算是完成了,所以他们就打算离开岭南回长安去了。
长孙无忌也想回去,但是按照李世民给他下的命令,他需要吓唬吓唬郑子文,然后再带着他一起回去,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任务是完不成了。
郑子文现在的这个情况还能吓唬吗?他根本就已经乐在其中了好不?
而且李世民三张圣旨都没有把他召回去,他长孙无忌又有什么办法把他带回去?
难不成告诉他——其实李世民只是想给你上上眼药,其实也就吓唬吓唬你,现在吓完了,你跟我回去吧。
长孙无忌不用想就已经知道,如果他真的这么说了,就算郑子文不说什么,回去之后李世民也不会饶了他。
不说,回不去,说了,也回不去,眼看着护送他们来的卫兵已经准备启程回长安了,一时间,长孙无忌陷入了踌躇之中。
不过他很快就不用踌躇了,因为他病了。
岭南是湿热气候,郑子文年轻所以很快就适应了,但是长孙无忌却不行,一方面他是久居北方,一方面年纪也大了,所以来到岭南才几天,长孙无忌就病倒了。
他得的是感冒,而且还是那种最麻烦的热感,伴随着咳嗽,正是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生了病的长孙无忌是不能回长安了,郑子文估计李世民应该很快就会派人来接他们,所以就直接让护送他们的卫兵们直接回去了。
几天之后,长孙无忌的病开始好转,但是因为之前的咳嗽把嗓子弄伤了,加上郑子文让卫兵们回去了,他回不了长安,所以对郑子文感到很不满,所以他也不和郑子文说话。
对于长孙无忌生病这点,郑子文也感到有些理亏,所以每次看到他都是笑脸相迎,知道他心情不好,还主动带他出去散心。
可惜有句老话说得没错,叫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们才刚走出所在的镇子,就遇到麻烦了。
“站住,打劫,把钱都交出来!”
看着前方衣衫褴褛的十几个人,郑子文和长孙无忌顿时就傻眼了。
在追上他们的时候,为首的校尉就高声喊了起来。
“前方可是中山国公和司徒大人?”
听到这个声音,郑子文立刻抬起了手。
“停下!”
随着他的声音,车队也停了下来,郑子文这才回头看向对方。
“我是郑子文,请问你是哪位?”
听到他承认了,对方立刻翻身下马,然后来到他的马下朝着他一抱拳。
“卑职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来请中山国公和司徒大人回京的。”
郑子文一听这话,顿时皱了皱眉。
“奉了陛下的旨意?圣旨呢?”
郑子文这一句话顿时就把对方给问懵了。
他是听了刘炳的话来追郑子文的,而刘炳则说是李世民的口谕,所以并没有圣旨,现在郑子文和他要圣旨,他怎么拿得出来?
所以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实话实说。
“国公大人,末将不敢假传圣旨,这确实是陛下的旨意,不过只有口谕,没有圣旨。”
听他这么一说,郑子文立刻从怀里把当初李世民让他去岭南做都督的圣旨拿了出来,然后朝着那千牛卫的校尉挥了挥。
“看到没有,这是陛下给我的圣旨,我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去岭南上任的,我只认圣旨不认人,你走吧!”
说完,就扭过头去,然后下令队伍出发。
而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立刻就把脑袋从马车里伸了出来。
“哎哎哎,停下停下。”
等马车停下之后,他立刻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然后一脸诧异的看着郑子文。
“子文啊,既然陛下都让你回去了,有没有圣旨都是一样的,咱们现在就回去吧!”
长孙无忌的话音刚落,郑子文就立刻摇了摇头。
“不行,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圣旨我是不会回去的,长孙大人还是快上车吧,我们已经耽误了这么多天了,不加快脚步是不行了。”
长孙无忌发现自己是越来越看不懂郑子文了,看着郑子文坚决的样子,他顿时叹了口气,然后重新爬上了马车。
郑子文的车队再一次出发了,而几个千牛卫的士兵没有办法,也只能骑着马返回长安。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郑子文这么一个大唐的顶级勋贵,会这么执意的去岭南那个穷地方当官。
郑子文当然不愿意去岭南当官,否则他也用不着绞尽脑汁想了那么多鬼点子,他之所以现在不回去,目的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平平安安的回去。
千牛卫士兵急急忙忙的赶来,那说明自己的计策已经生效了,否则李世民也不可能派人来叫他回去。
同时郑子文也知道,这时候的李世民心里肯定是有火的,如果他这么一回去,恐怕自己就得承受李世民的怒火了,到时候恐怕也要受一些罪。
虽然要受一些罪,但是和去岭南比起来,却也不算什么,不过既然有更好的办法,自己又何必去受这些罪呢?
郑子文已经打定了主意,所以就让人加快了行程,披星戴月的就往岭南赶,看那架势,似乎郑子文真的是迫不及待想去岭南上任了。
至少长孙无忌就是这么想的。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颠簸,长孙无忌也稍微适应了一些,路上叫休息的次数也少了。
此时长孙无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到岭南,然后尽快完成李世民交代他的任务,然后尽快回长安。
当千牛卫的士兵再次追上郑子文他们的时候,已经是十天之后了,这次他们是带着圣旨来的。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圣旨里李世民的语气并不是太好,郑子文觉得如果这时候回去,恐怕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所以他再一次拒绝了。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郑子文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唐好男儿,一定要相应陛下的号召,上山下乡,把贫苦的岭南变得我大唐第二个聚宝盆,你们回去吧!”
听到郑子文这么说,几个千牛卫的士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好骑上马回去了。
他们不回去也没办法,比较郑子文作为一个国公,身份比他们高贵了何止百倍,他们自然是不敢动粗的,所以也只能回去把这事告诉了李世民。
而李世民听到千牛卫的回报,顿时也有些傻眼。
从心里来说,当听到郑子文说要把岭南变成大唐的第二个聚宝盆的时候,他的心里也有些期盼,他也想看看郑子文到底能不能再创造一个奇迹。
但是李世民也知道这个期盼注定得不到回应了,因为现在朝堂里已经开始出现麻烦了。
在郑子文去岭南的第十天,就开始有官员上表,希望能去岭南做官,到了第二十天之后,上表的官员就突破了三位数。
最可恶的是,这些家伙还做出了不同意就辞官的架势,让李世民恨得直咬牙。
这些官员,百分之九十都是出自皇家学院的,而且最麻烦的是,这些官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六品以下的基层官员。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真的辞官了,那么大唐将陷入上百个县没有县令的尴尬境地。
要知道,上百个县那就是二十多个州,那可是大唐的一道之地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开一个科举就能解决的问题!
偏偏这事李世民还生气不起来,想想看,这么多官员都奋不顾身的想去大唐最穷最苦的地方去,李世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些官员都是政绩很不错的官员,而且都很年轻,是李世民打算留给自己儿子班底,他自然不可能把他们派到岭南去,所以他只能选择把郑子文这个“罪魁祸首”给叫回来。
但是问题却出现了,原本他以为一叫就回来的郑子文,这时候居然没有回来,而且看样子还打算长期在岭南驻扎,这些李世民开始发愁了。
还有一件事让李世民很在意,那就是原本每个月都会闹出一点动静的驸马党,在郑子文出发去了岭南之后,顿时就偃旗息鼓了。
李世民可不相信大唐没有贪官污吏了,那么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郑子文走了以后,驸马党没有了主心骨,开始消极怠工了。
同时,新罗驻大唐的使臣也离开了,而且根据他受到了消息,最后那批准备前往欧洲战场的新罗士兵,也在半道就返回了新罗,理由是新罗女王满四十岁大寿。
四十岁哪来的大寿,难道新罗人的大寿比较早?这不是瞎扯淡吗?
再加上现在郑子文的几个妻子已经不再局限在府里哭了,她们会成群结队的去城外的寺庙烧香拜佛,然后再狠狠哭一场,哭完了才回来。
而李丽质更是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身道袍,每天都把道袍穿在身上,有一次甚至都准备拜袁天罡为师,说要出家,把长孙皇后都给吓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只能咬咬牙,然后再次写上一封圣旨,让千牛卫的士兵带去给郑子文。
但结果还是还往常一样,千牛卫怎么带着圣旨出去,又
怎么带着圣旨回来,一来二去的,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过去了,而郑子文也到达了岭南。
郑子文到达了岭南之后,护送他们的卫兵们任务也算是完成了,所以他们就打算离开岭南回长安去了。
长孙无忌也想回去,但是按照李世民给他下的命令,他需要吓唬吓唬郑子文,然后再带着他一起回去,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任务是完不成了。
郑子文现在的这个情况还能吓唬吗?他根本就已经乐在其中了好不?
而且李世民三张圣旨都没有把他召回去,他长孙无忌又有什么办法把他带回去?
难不成告诉他——其实李世民只是想给你上上眼药,其实也就吓唬吓唬你,现在吓完了,你跟我回去吧。
长孙无忌不用想就已经知道,如果他真的这么说了,就算郑子文不说什么,回去之后李世民也不会饶了他。
不说,回不去,说了,也回不去,眼看着护送他们来的卫兵已经准备启程回长安了,一时间,长孙无忌陷入了踌躇之中。
不过他很快就不用踌躇了,因为他病了。
岭南是湿热气候,郑子文年轻所以很快就适应了,但是长孙无忌却不行,一方面他是久居北方,一方面年纪也大了,所以来到岭南才几天,长孙无忌就病倒了。
他得的是感冒,而且还是那种最麻烦的热感,伴随着咳嗽,正是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生了病的长孙无忌是不能回长安了,郑子文估计李世民应该很快就会派人来接他们,所以就直接让护送他们的卫兵们直接回去了。
几天之后,长孙无忌的病开始好转,但是因为之前的咳嗽把嗓子弄伤了,加上郑子文让卫兵们回去了,他回不了长安,所以对郑子文感到很不满,所以他也不和郑子文说话。
对于长孙无忌生病这点,郑子文也感到有些理亏,所以每次看到他都是笑脸相迎,知道他心情不好,还主动带他出去散心。
可惜有句老话说得没错,叫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们才刚走出所在的镇子,就遇到麻烦了。
“站住,打劫,把钱都交出来!”
看着前方衣衫褴褛的十几个人,郑子文和长孙无忌顿时就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