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
谢老都管躬身领命,老苏则看向徐云:
“小王,你等的人来了。”
“我等的人?”
徐云先是一愣,旋即想到了什么:
“莫不是桐屿先生?”
话音刚落。
书院之外。
便传来了一道有些年迈但大咧咧的声音:
“王林何在?断章狗,还不速速更新!”
……
第140章 忽悠老贾
苏府。
老苏的书房内。
此时此刻。
一位瘦小但精神头却很足的小老头正端坐在椅子上,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紧紧盯着对坐的王林。
仿佛下一秒,双目中就会放出哉佩利敖光线把王林给biu成渣:
“你便是王林?”
徐云揉了揉脖子后方,叹气道:
“正是小人。”
小老头儿闻言,立时从身上掏出一封信件。
啪!
只见小老头手腕一翻,将它重重的拍在了桌子上:
“此信是你写的?”
徐云张了张嘴,很想说句‘这封信是老爷写的’这种骚话。
但考虑到这样说可能会被吊起来打,自己的人设也不是王蔷那个逗比,因此只好幽幽道:
“没错。”
“……”
小老头儿不由眉头一皱,沉声道:
“王林,老夫与你虽只是初见,但看你也不似那等奸诈之人,数算之术也远高于常人,为何偏偏喜欢断章呢?
老夫识得一断章狗……咳咳,断章党,如今他的坟头怕不是已有一丈高了。”
这种问题徐云上辈子已经被问了无数次,因此他压根来不及思考,便一句话条件反射般的脱口而出:
“无他,唯手熟尔。”
小老头儿:
“???”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火气强压下去,正色道:
“王林,老夫如今已亲至汴京,剩下的那些内容是不是该给老夫看看了?”
徐云这次倒显得很爽快,从身上取出了一张纸。
摊开,铺平。
按着其中一角,推到了老者……也就是贾宪的面前:
“桐屿先生,余下内容尽数在此,还请过目。”
贾宪眼眸顿时一亮。
只见他迫不及待的拿过纸张,认真的开始看了起来:
“……承接讫余一十三万二千八百六十七一数,数算步骤如下……”
“……复以次商二十乘下法入廉共三百四十,乘廉入方共四万三千二百尺。”
“……又乘下法入廉共三百六十……其方一、廉二、下三退,如前。”
贾宪一边看一边分析,整个过程丝毫没有借助任何纸笔或者工具,完全就是在心算!
“……上商第三位得数三尺,乘下法入廉共三百六十三,乘廉入方共四万四千二百八十九……”
“……命上商三尺除实,适尽,得……”
“立方一面之数。”
看完最后一句话。
贾宪不由闭上眼睛,眉头微皱,似乎在验算着结果。
过了大概一分多钟。
这位看上去脾气有些火爆的小老头缓缓睁开眼,呼出一口浊气,目光复杂的看向徐云:
“术文无误,《九章》之求廉法,又多第三解矣。”
《九章算术》。
这是一部后世小学生都听过的古籍。
但很多人都只是听过它的名,却不知道它为什么叫做《九章算术》。
原因很简单。
因为它一共有九个章节……
没错,就这么简单……
这九个章节分别是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
其中在《少广》这一章里,最有名的应该就要属于1860867开立方根的过程了。(注:前文居然有人问我少广章是哪个人……)
截止到公元1100年之前,古人都只提出了两种开立方根的解法。
而徐云提出的这种解法,正是此前从未有人发现过的……
第三解!
同样。
这也是贾宪前半生中,一直想要解开的一个谜题。
但很可惜的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发现了三角形的奥秘后,贾宪只能无奈放弃立方根开解的问题,将心思全部投放到了三角领域中。
这就像后世一些网络作家。
原本写着一本一两千均订的书,结果马甲忽然意外出了一本爆款,所以只能无奈将前者咕掉,去写起了后者。
当然了。
徐云肯定是不会干这种事的,他的书大多都只是被封了才会写下一本。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随后贾宪再次深吸一口气,指着信封一角,对徐云道:
“王林,不知信角所画的这些符号,又是何意?”
徐云探过脑袋看了几眼,解释道:
“您说这些啊,这些乃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徐云点了点头,继续道:
“此乃西域人发明的一种字符,对标着华夏的一二三四,在书写时会相对简洁一些,桐屿先生倒也可以试着用用。”
阿拉伯数字不像杨辉三角,它们确实是由古天竺人发明的,不属于被埋没的华夏古代成就。
因此徐云倒也没刻意将它们占为己有,毕竟他又不是偷国人。
眼下华夏数算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叫做筹码的小工具。
有点类似后世的牙签,长度十几到二十厘米,因此也被称之为算筹。
在计算的时候。
只要把这些牙签摆成不同的样式,便能代表各个数字进行计算。
另外就是有些时候若是没有厕筹,就会用它……
咳咳。
总而言之。
虽然这种方式比笔算要方面一点,但和阿拉伯数字比起来仍旧有些麻烦。
虽然这玩意儿是古代三哥发明的,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具备肉眼可见的便捷性。
因此经过仔细思量。
徐云最终还是决定先引入阿拉伯数字的概念。
毕竟今后需要的计算量注定不小,有个方便的工具也算是轻松一点,效率能高当然是高点好嘛。
当然了。
“小王,你等的人来了。”
“我等的人?”
徐云先是一愣,旋即想到了什么:
“莫不是桐屿先生?”
话音刚落。
书院之外。
便传来了一道有些年迈但大咧咧的声音:
“王林何在?断章狗,还不速速更新!”
……
第140章 忽悠老贾
苏府。
老苏的书房内。
此时此刻。
一位瘦小但精神头却很足的小老头正端坐在椅子上,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紧紧盯着对坐的王林。
仿佛下一秒,双目中就会放出哉佩利敖光线把王林给biu成渣:
“你便是王林?”
徐云揉了揉脖子后方,叹气道:
“正是小人。”
小老头儿闻言,立时从身上掏出一封信件。
啪!
只见小老头手腕一翻,将它重重的拍在了桌子上:
“此信是你写的?”
徐云张了张嘴,很想说句‘这封信是老爷写的’这种骚话。
但考虑到这样说可能会被吊起来打,自己的人设也不是王蔷那个逗比,因此只好幽幽道:
“没错。”
“……”
小老头儿不由眉头一皱,沉声道:
“王林,老夫与你虽只是初见,但看你也不似那等奸诈之人,数算之术也远高于常人,为何偏偏喜欢断章呢?
老夫识得一断章狗……咳咳,断章党,如今他的坟头怕不是已有一丈高了。”
这种问题徐云上辈子已经被问了无数次,因此他压根来不及思考,便一句话条件反射般的脱口而出:
“无他,唯手熟尔。”
小老头儿:
“???”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火气强压下去,正色道:
“王林,老夫如今已亲至汴京,剩下的那些内容是不是该给老夫看看了?”
徐云这次倒显得很爽快,从身上取出了一张纸。
摊开,铺平。
按着其中一角,推到了老者……也就是贾宪的面前:
“桐屿先生,余下内容尽数在此,还请过目。”
贾宪眼眸顿时一亮。
只见他迫不及待的拿过纸张,认真的开始看了起来:
“……承接讫余一十三万二千八百六十七一数,数算步骤如下……”
“……复以次商二十乘下法入廉共三百四十,乘廉入方共四万三千二百尺。”
“……又乘下法入廉共三百六十……其方一、廉二、下三退,如前。”
贾宪一边看一边分析,整个过程丝毫没有借助任何纸笔或者工具,完全就是在心算!
“……上商第三位得数三尺,乘下法入廉共三百六十三,乘廉入方共四万四千二百八十九……”
“……命上商三尺除实,适尽,得……”
“立方一面之数。”
看完最后一句话。
贾宪不由闭上眼睛,眉头微皱,似乎在验算着结果。
过了大概一分多钟。
这位看上去脾气有些火爆的小老头缓缓睁开眼,呼出一口浊气,目光复杂的看向徐云:
“术文无误,《九章》之求廉法,又多第三解矣。”
《九章算术》。
这是一部后世小学生都听过的古籍。
但很多人都只是听过它的名,却不知道它为什么叫做《九章算术》。
原因很简单。
因为它一共有九个章节……
没错,就这么简单……
这九个章节分别是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
其中在《少广》这一章里,最有名的应该就要属于1860867开立方根的过程了。(注:前文居然有人问我少广章是哪个人……)
截止到公元1100年之前,古人都只提出了两种开立方根的解法。
而徐云提出的这种解法,正是此前从未有人发现过的……
第三解!
同样。
这也是贾宪前半生中,一直想要解开的一个谜题。
但很可惜的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发现了三角形的奥秘后,贾宪只能无奈放弃立方根开解的问题,将心思全部投放到了三角领域中。
这就像后世一些网络作家。
原本写着一本一两千均订的书,结果马甲忽然意外出了一本爆款,所以只能无奈将前者咕掉,去写起了后者。
当然了。
徐云肯定是不会干这种事的,他的书大多都只是被封了才会写下一本。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随后贾宪再次深吸一口气,指着信封一角,对徐云道:
“王林,不知信角所画的这些符号,又是何意?”
徐云探过脑袋看了几眼,解释道:
“您说这些啊,这些乃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徐云点了点头,继续道:
“此乃西域人发明的一种字符,对标着华夏的一二三四,在书写时会相对简洁一些,桐屿先生倒也可以试着用用。”
阿拉伯数字不像杨辉三角,它们确实是由古天竺人发明的,不属于被埋没的华夏古代成就。
因此徐云倒也没刻意将它们占为己有,毕竟他又不是偷国人。
眼下华夏数算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叫做筹码的小工具。
有点类似后世的牙签,长度十几到二十厘米,因此也被称之为算筹。
在计算的时候。
只要把这些牙签摆成不同的样式,便能代表各个数字进行计算。
另外就是有些时候若是没有厕筹,就会用它……
咳咳。
总而言之。
虽然这种方式比笔算要方面一点,但和阿拉伯数字比起来仍旧有些麻烦。
虽然这玩意儿是古代三哥发明的,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具备肉眼可见的便捷性。
因此经过仔细思量。
徐云最终还是决定先引入阿拉伯数字的概念。
毕竟今后需要的计算量注定不小,有个方便的工具也算是轻松一点,效率能高当然是高点好嘛。
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