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第三次近卫内阁(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三次近卫内阁(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回到归绥之后,马铮当即召集全军区高级军政干部开会,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军区的任务,将部队训练和休整当做了今后最主要的任务来抓。
其次军区要调一部分警备部队到延安参加大生产会战,并且还要加大对边区经济的支援,保证大生产会战的胜利。另外,军区还要不惜一切代价组建新部队,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将军区的部队扩编到六十万以上。
会后马铮又向党中央以及八路军总部发了一封请求电报,请求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能向绥察军区提供一大批军政干部,支持绥察军区的新计划。
对于马铮提出的两年内绥察军区兵力达到六十万的目标大家都抱有怀疑的态度,毕竟现在绥察军区上报延安军事委员会的部队人数为28万,距离六十大军还有32万之多,不管是主席还是朱总指挥都不认为马铮能在两年内组建起一支六十万大军。
但是尽管如此,党中央还是答应了马铮的请求,将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参谋长曹里怀、政训处主任莫文骅在内的125名军政干部调任绥察军区,具体职务由绥察军区党委干部讨论决定。
由于调动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尤其一部分干部隶属于新四军,现在还在皖南打游击,没有一两个月这些军政干部是无法赶到归绥的,所以趁着这段时间部队还可以好好休整一番。
此时整个绥察军区都很消停,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除了大战之前撒出去的那几支特战队还在敌占区与日军玩躲猫猫之外,就只剩下调往东北地区的那个步兵旅还在同关东军在大山里交火,剩下的部队都窝在自己的地盘上舔伤口,毕竟前段时间的大战各师旅都损失不小。
安顿好北方的事情之后,马铮随即动身南下,并于9月22日抵达山东聊城,回到了山东军区。
此时的山东军区也已经完成了整合,尽管部队还是那么多,三个师六万余人,但是经过一年多的磨炼和战斗,所有部队的武器装备都完成了统一换装,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枪和新式军装,看起来颇有一股子精锐的意思。
而且在谢文生等人的主持下,沂蒙山区里的兵工厂也建起来了,尽管只能生产步枪和简单的弹药,并不能生产火炮,但是产能都还不错。
鉴于部队现在控制的地盘还是太小,而且鲁西和鲁南之间的通道并不是很安全,随后马铮召开军事会议,效仿绥察军区,将整个山东军区划分为鲁西、鲁南、鲁中以及胶东、渤海五个军分区,随后除了将山东独立第一纵队留守沂蒙山区后,其余的部队分别被派往各个军分区开辟根据地。
与此同时,马铮又从整个军区抽调了15个连和22个排,以连排为单位开赴各地独立发展。还是那句话,多大的能力座多大的椅子,一年的时间,谁能将部队扩编到团谁就是团长,要是扩编到了旅那就是旅长。
马铮这边游刃有余,发展势头良好,相比而言日本方面就要悲惨得多了。
从40年年初到现在这大半年的时间日军一共进行了两次大战,一次是长沙会战,另一次则是针对马铮所部的大扫荡。结果呢?胜券在握的的长沙会战在最后被国民政府逆袭成功,损兵折将不说,在国际上还大大丢了一次脸。
针对马铮所部的战斗也一样,除了在冀中的八路军那里找到了一些自信之外,其余各个战场都是一败涂地,要不是关键时刻冈村宁次明智了一把,恐怕驻山西第一军现在已经被马铮所部除名了。
这不,战争刚刚结束,日军大本营就迫不及待的对侵华日军进行了大调整大换血!经日军大本营研究决定:“将新编成的第42、43师团调入中国。并分别将第42师团编入第21军;将策43师团编入第11军。将大本营直辖的第5师团编入第21军。命令该部立即从天津乘船出发,在海市岛三亚港登陆集结。”
“随后又将新编成的独立混成第17、18、19旅团调入中国,并分别将独立混成第17旅团编入第12军;独立混成第18旅团编入第13军;独立混成第19旅团编入第11军。”
“1940年9月17日,大本营撤销第21军战斗序列,成立华南方面军及第22军,并将其编入中国派遣军战斗序列。随后,华南方面军奉命脱离中国派遣军战斗序列,调归大本营直属。”
经过上述调整,至9月底,侵华日军在华驻军达到了27个师团、21个独立混成旅团、战车集团、1个飞行集团。其战斗序列如下: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大将、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大将。司令部依然设南京。下辖华北方面军、第11、13军、第3飞行集团。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下辖第1、12军和第26、10、110师团、独立混成第7、8、15旅团,电信第5联队、华北气象部、第2野战铁道部、中国驻屯宪兵队。
第1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参谋长田中隆吉少将。司令部设在河南新乡,下辖第36、37、41师团、独立混成第5、9、16旅团、战车第8旅团、野战重炮第8旅团、山炮第5旅团、高炮第2联队!
第12军司令官饭田贞固中将、参谋长本乡义夫少将,司令部设济南。下辖第21、35、独立混成第6、10旅团、战车第9旅团、野战重炮第9旅团、山炮第6旅团、高炮第4联队。
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中将,参谋长青木重诚少将,司令部驻汉口。下辖第3、6、13、33、34、39、40师团、独立混成第14、18、20旅团。
第13军司令官酒井隆一中将,参谋长樱井省三少将,司令部设上海。下辖第15、17、22、116师团。独立混成第11、12、13、17旅团。
第3飞行集团集团长木下敏中将,司令部设北平,下辖第1、第3飞行团。
除了军事上的调整,日本政府还对政府内阁成员进行了调整,由于对外政策的不断失误,导致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近卫首相于9月20日同陆海两相进行协商,认为有必要对内阁成员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尤其是主管外交的外相松冈,于是决定总辞职。
第二天夜,第二届近卫内阁实行总辞职。
随即天皇再次命令近卫公组阁,于是9月22日成立了第三届近卫内阁。新内阁的外相是前任商工大臣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新内阁的大部分成员是前任内阁的阁僚,只有三名除外。
9月25日新政府同大本营举行了首次联席会议,在这次具有首次碰头意义的会上,陆海军统帅部长向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是关于目前帝国所应采取的国策原则,在之前的御前会议伤决定的《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中已经明确规定。根据上述《纲要》制定的各项对内对外政策,需要迅速贯彻。
特别是关于目前正在执行中的对法属印度支那的军事措施,统帅部要按既定方针妥善地加以实施。为此,希望政府的各项施策也要紧密地予以配合。
对于为应付目前紧急事态而开始进行的对南方的战备,决不允许怠慢和拖延。对此当然确信政府能够恪守既定方针,但仍愿借此机会再次要求切实有力地实行之。
其次是关于日美邦交的调整,代表大本营的陆海军统帅部希望始终坚持既定方针,特别希望不违背三国轴心精神,贯彻执行其措施。
回到归绥之后,马铮当即召集全军区高级军政干部开会,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军区的任务,将部队训练和休整当做了今后最主要的任务来抓。
其次军区要调一部分警备部队到延安参加大生产会战,并且还要加大对边区经济的支援,保证大生产会战的胜利。另外,军区还要不惜一切代价组建新部队,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将军区的部队扩编到六十万以上。
会后马铮又向党中央以及八路军总部发了一封请求电报,请求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能向绥察军区提供一大批军政干部,支持绥察军区的新计划。
对于马铮提出的两年内绥察军区兵力达到六十万的目标大家都抱有怀疑的态度,毕竟现在绥察军区上报延安军事委员会的部队人数为28万,距离六十大军还有32万之多,不管是主席还是朱总指挥都不认为马铮能在两年内组建起一支六十万大军。
但是尽管如此,党中央还是答应了马铮的请求,将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参谋长曹里怀、政训处主任莫文骅在内的125名军政干部调任绥察军区,具体职务由绥察军区党委干部讨论决定。
由于调动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尤其一部分干部隶属于新四军,现在还在皖南打游击,没有一两个月这些军政干部是无法赶到归绥的,所以趁着这段时间部队还可以好好休整一番。
此时整个绥察军区都很消停,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除了大战之前撒出去的那几支特战队还在敌占区与日军玩躲猫猫之外,就只剩下调往东北地区的那个步兵旅还在同关东军在大山里交火,剩下的部队都窝在自己的地盘上舔伤口,毕竟前段时间的大战各师旅都损失不小。
安顿好北方的事情之后,马铮随即动身南下,并于9月22日抵达山东聊城,回到了山东军区。
此时的山东军区也已经完成了整合,尽管部队还是那么多,三个师六万余人,但是经过一年多的磨炼和战斗,所有部队的武器装备都完成了统一换装,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枪和新式军装,看起来颇有一股子精锐的意思。
而且在谢文生等人的主持下,沂蒙山区里的兵工厂也建起来了,尽管只能生产步枪和简单的弹药,并不能生产火炮,但是产能都还不错。
鉴于部队现在控制的地盘还是太小,而且鲁西和鲁南之间的通道并不是很安全,随后马铮召开军事会议,效仿绥察军区,将整个山东军区划分为鲁西、鲁南、鲁中以及胶东、渤海五个军分区,随后除了将山东独立第一纵队留守沂蒙山区后,其余的部队分别被派往各个军分区开辟根据地。
与此同时,马铮又从整个军区抽调了15个连和22个排,以连排为单位开赴各地独立发展。还是那句话,多大的能力座多大的椅子,一年的时间,谁能将部队扩编到团谁就是团长,要是扩编到了旅那就是旅长。
马铮这边游刃有余,发展势头良好,相比而言日本方面就要悲惨得多了。
从40年年初到现在这大半年的时间日军一共进行了两次大战,一次是长沙会战,另一次则是针对马铮所部的大扫荡。结果呢?胜券在握的的长沙会战在最后被国民政府逆袭成功,损兵折将不说,在国际上还大大丢了一次脸。
针对马铮所部的战斗也一样,除了在冀中的八路军那里找到了一些自信之外,其余各个战场都是一败涂地,要不是关键时刻冈村宁次明智了一把,恐怕驻山西第一军现在已经被马铮所部除名了。
这不,战争刚刚结束,日军大本营就迫不及待的对侵华日军进行了大调整大换血!经日军大本营研究决定:“将新编成的第42、43师团调入中国。并分别将第42师团编入第21军;将策43师团编入第11军。将大本营直辖的第5师团编入第21军。命令该部立即从天津乘船出发,在海市岛三亚港登陆集结。”
“随后又将新编成的独立混成第17、18、19旅团调入中国,并分别将独立混成第17旅团编入第12军;独立混成第18旅团编入第13军;独立混成第19旅团编入第11军。”
“1940年9月17日,大本营撤销第21军战斗序列,成立华南方面军及第22军,并将其编入中国派遣军战斗序列。随后,华南方面军奉命脱离中国派遣军战斗序列,调归大本营直属。”
经过上述调整,至9月底,侵华日军在华驻军达到了27个师团、21个独立混成旅团、战车集团、1个飞行集团。其战斗序列如下: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大将、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大将。司令部依然设南京。下辖华北方面军、第11、13军、第3飞行集团。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下辖第1、12军和第26、10、110师团、独立混成第7、8、15旅团,电信第5联队、华北气象部、第2野战铁道部、中国驻屯宪兵队。
第1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参谋长田中隆吉少将。司令部设在河南新乡,下辖第36、37、41师团、独立混成第5、9、16旅团、战车第8旅团、野战重炮第8旅团、山炮第5旅团、高炮第2联队!
第12军司令官饭田贞固中将、参谋长本乡义夫少将,司令部设济南。下辖第21、35、独立混成第6、10旅团、战车第9旅团、野战重炮第9旅团、山炮第6旅团、高炮第4联队。
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中将,参谋长青木重诚少将,司令部驻汉口。下辖第3、6、13、33、34、39、40师团、独立混成第14、18、20旅团。
第13军司令官酒井隆一中将,参谋长樱井省三少将,司令部设上海。下辖第15、17、22、116师团。独立混成第11、12、13、17旅团。
第3飞行集团集团长木下敏中将,司令部设北平,下辖第1、第3飞行团。
除了军事上的调整,日本政府还对政府内阁成员进行了调整,由于对外政策的不断失误,导致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近卫首相于9月20日同陆海两相进行协商,认为有必要对内阁成员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尤其是主管外交的外相松冈,于是决定总辞职。
第二天夜,第二届近卫内阁实行总辞职。
随即天皇再次命令近卫公组阁,于是9月22日成立了第三届近卫内阁。新内阁的外相是前任商工大臣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新内阁的大部分成员是前任内阁的阁僚,只有三名除外。
9月25日新政府同大本营举行了首次联席会议,在这次具有首次碰头意义的会上,陆海军统帅部长向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是关于目前帝国所应采取的国策原则,在之前的御前会议伤决定的《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中已经明确规定。根据上述《纲要》制定的各项对内对外政策,需要迅速贯彻。
特别是关于目前正在执行中的对法属印度支那的军事措施,统帅部要按既定方针妥善地加以实施。为此,希望政府的各项施策也要紧密地予以配合。
对于为应付目前紧急事态而开始进行的对南方的战备,决不允许怠慢和拖延。对此当然确信政府能够恪守既定方针,但仍愿借此机会再次要求切实有力地实行之。
其次是关于日美邦交的调整,代表大本营的陆海军统帅部希望始终坚持既定方针,特别希望不违背三国轴心精神,贯彻执行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