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扶桑边走边看,那些回忆便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清晰得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一样。
他并不知道,君如月派来保护他的人就远远地跟在后面。
而在这些人的后头,还有另一队人马悄然尾随,耐心等待着杀戮的时机。
第193章 正文完
虽然信马由缰, 到底还是比走路快些,不到晌午扶桑就抵达了流放之路上的第一个落脚点。
入了鹤邑城,他牵着马儿慢慢走, 走到城中最繁华的街道。那家包子铺还在, 卖包子的也还是那个胖胖的大婶。
见他驻足,大婶急忙热情招揽:“客官, 吃包子吗?刚蒸好的白面包子, 皮薄馅大,香得流油。”
扶桑想起那时刚刚踏入凡尘的自己,恐怕连三岁小儿都不如,对于花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毫无概念,竟然用一支银簪换了五个包子, 被坑了还觉得对方是个好人。
后来澹台折玉得知此事,就让薛隐返回鹤邑城, 把簪子赎了回来——如果当时薛隐没有被派走,第一次遭遇刺杀时他和澹台折玉可能就不会和其他人失散, 也就不会有那一段相依为命的时光, 那么澹台折玉可能就不会喜欢上他……如此想来,他竟还要感谢曾经那个愚昧无知的自己。
大婶见他只管看着蒸笼发呆, 穿着打扮也不像个有钱的,便换了副嘴脸,不客气道:“不买就走,别站在这里碍事。”
扶桑回过神来,也不在意对方的无礼,他左右瞧瞧, 果然看见不远处的墙根下蹲着个小乞丐,便朝对方招招手, 刻意让声音显得低沉:“小孩儿,你过来。”
等小乞丐来到跟前,扶桑俯身跟他说几句悄悄话,小乞丐便撒腿跑走了。
“你买还是不买?”大婶不耐烦道,“不买就赶紧让开,别耽误我做生意。”
“这几笼包子我都要了,”扶桑道,“一共多少钱?”
大婶立刻喜出望外,掐着指头算道:“素包子两文钱一个,荤包子三文钱一个,荤素各两笼,一笼三十个,加起来……正好是三钱银子!”
扶桑便取出三钱银子交给她,随手拿了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就站在蒸笼前头细嚼慢咽。
一个包子还没吃完,刚才跑走的小乞丐领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乞丐跑了回来,扶桑慷慨道:“随便吃随便拿,我请客。”
小乞丐们欢呼一声,一双双黑乎乎的小手抓起包子就往嘴里塞,大婶嫌他们弄脏了蒸笼,大呼小叫起来:“别碰我的蒸笼!我帮你们拿!”
这场面教人心酸,扶桑不忍多看,牵着马儿走了。
立冬那日,扶桑在永渠城落脚,住在城中最好的客栈里。
本想住天字一号房的,可惜被人捷足先登,只好住进了天字二号房。
一号房住的应是一家三口,时有小儿哭闹,扶桑听着,很难不想起小船儿,也不知道他这段日子乖不乖,有没有好好吃饭,生病了不曾。
有人敲门,是小二送来了饭菜,扶桑戴上帷帽,还没走到门口,忽然听见一阵乱响,紧接着响起孩子的哭声。
开门一看,门外一地狼藉,饭菜和碗盘的碎片四溅,孩子在这边嚎啕大哭,小二在那边傻站着,一脸无措。
孩子的爹娘从隔壁天字一号房快步走出,小二这才回魂,磕磕绊绊地向他们解释,是孩子在走廊乱跑时撞到了他身上,他想躲没躲开,手中的托盘却不小心翻了。
孩子他娘上上下下检查了一番,所幸孩子并未烫伤,只是外袍上溅了些菜汁而已。这对夫妻十分善解人意,不仅没有怪罪小二,反而还要赔扶桑一顿晚饭。
“不用不用,”扶桑摆手拒绝,“孩子没事就好。”
夫妻俩便也没有坚持,带着还在哭泣的孩子回房去了。
等扶桑吃完饭,天已黑透了。
他想洗个澡,又怕身子太虚,容易着凉,正自犹豫,听见敲门声,温和的男声道:“我是天字一号房的住客。”
扶桑拿起帷帽,顿了顿,复又放下,走去开门。
对方看到他的脸,明显怔了一下,蹙眉道:“公子瞧着似曾相识,我们以前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扶桑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的眉眼,强自按捺着心里翻涌的情绪,轻笑道:“我曾路过旸山县,与陈公子有过一面之缘,对陈公子的才名也有所耳闻,想必陈公子如今已金榜题名了罢?”
这位“陈公子”,正是旸山县那位大才子陈怀顾,澹台折玉曾对他施以援手,助他逃离父亲的掌控。
其实扶桑之前就认出他了,因为他的眉眼和春宴特别相似,正因如此,扶桑才会对他印象深刻,时隔两年还能轻易认出他来。扶桑之所以没戴帷帽,也是想清清楚楚地看一看那双与春宴神似的眉眼。
陈怀顾又盯着扶桑看了片刻,猛地心头一震:“你是——”
“我是谁并不重要,”扶桑轻声打断他,“我只是个萍水相逢的路人而已。”
陈怀顾哑然少顷,神色恢复如常,低声回答扶桑刚才的问题:“托那封引荐信的福,我成了崔太傅的门生,并在来年的考试中被圣上点为探花,如今在翰林院任修撰一职。”
“修撰……是掌修国史的官职吗?”
他并不知道,君如月派来保护他的人就远远地跟在后面。
而在这些人的后头,还有另一队人马悄然尾随,耐心等待着杀戮的时机。
第193章 正文完
虽然信马由缰, 到底还是比走路快些,不到晌午扶桑就抵达了流放之路上的第一个落脚点。
入了鹤邑城,他牵着马儿慢慢走, 走到城中最繁华的街道。那家包子铺还在, 卖包子的也还是那个胖胖的大婶。
见他驻足,大婶急忙热情招揽:“客官, 吃包子吗?刚蒸好的白面包子, 皮薄馅大,香得流油。”
扶桑想起那时刚刚踏入凡尘的自己,恐怕连三岁小儿都不如,对于花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毫无概念,竟然用一支银簪换了五个包子, 被坑了还觉得对方是个好人。
后来澹台折玉得知此事,就让薛隐返回鹤邑城, 把簪子赎了回来——如果当时薛隐没有被派走,第一次遭遇刺杀时他和澹台折玉可能就不会和其他人失散, 也就不会有那一段相依为命的时光, 那么澹台折玉可能就不会喜欢上他……如此想来,他竟还要感谢曾经那个愚昧无知的自己。
大婶见他只管看着蒸笼发呆, 穿着打扮也不像个有钱的,便换了副嘴脸,不客气道:“不买就走,别站在这里碍事。”
扶桑回过神来,也不在意对方的无礼,他左右瞧瞧, 果然看见不远处的墙根下蹲着个小乞丐,便朝对方招招手, 刻意让声音显得低沉:“小孩儿,你过来。”
等小乞丐来到跟前,扶桑俯身跟他说几句悄悄话,小乞丐便撒腿跑走了。
“你买还是不买?”大婶不耐烦道,“不买就赶紧让开,别耽误我做生意。”
“这几笼包子我都要了,”扶桑道,“一共多少钱?”
大婶立刻喜出望外,掐着指头算道:“素包子两文钱一个,荤包子三文钱一个,荤素各两笼,一笼三十个,加起来……正好是三钱银子!”
扶桑便取出三钱银子交给她,随手拿了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就站在蒸笼前头细嚼慢咽。
一个包子还没吃完,刚才跑走的小乞丐领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乞丐跑了回来,扶桑慷慨道:“随便吃随便拿,我请客。”
小乞丐们欢呼一声,一双双黑乎乎的小手抓起包子就往嘴里塞,大婶嫌他们弄脏了蒸笼,大呼小叫起来:“别碰我的蒸笼!我帮你们拿!”
这场面教人心酸,扶桑不忍多看,牵着马儿走了。
立冬那日,扶桑在永渠城落脚,住在城中最好的客栈里。
本想住天字一号房的,可惜被人捷足先登,只好住进了天字二号房。
一号房住的应是一家三口,时有小儿哭闹,扶桑听着,很难不想起小船儿,也不知道他这段日子乖不乖,有没有好好吃饭,生病了不曾。
有人敲门,是小二送来了饭菜,扶桑戴上帷帽,还没走到门口,忽然听见一阵乱响,紧接着响起孩子的哭声。
开门一看,门外一地狼藉,饭菜和碗盘的碎片四溅,孩子在这边嚎啕大哭,小二在那边傻站着,一脸无措。
孩子的爹娘从隔壁天字一号房快步走出,小二这才回魂,磕磕绊绊地向他们解释,是孩子在走廊乱跑时撞到了他身上,他想躲没躲开,手中的托盘却不小心翻了。
孩子他娘上上下下检查了一番,所幸孩子并未烫伤,只是外袍上溅了些菜汁而已。这对夫妻十分善解人意,不仅没有怪罪小二,反而还要赔扶桑一顿晚饭。
“不用不用,”扶桑摆手拒绝,“孩子没事就好。”
夫妻俩便也没有坚持,带着还在哭泣的孩子回房去了。
等扶桑吃完饭,天已黑透了。
他想洗个澡,又怕身子太虚,容易着凉,正自犹豫,听见敲门声,温和的男声道:“我是天字一号房的住客。”
扶桑拿起帷帽,顿了顿,复又放下,走去开门。
对方看到他的脸,明显怔了一下,蹙眉道:“公子瞧着似曾相识,我们以前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扶桑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的眉眼,强自按捺着心里翻涌的情绪,轻笑道:“我曾路过旸山县,与陈公子有过一面之缘,对陈公子的才名也有所耳闻,想必陈公子如今已金榜题名了罢?”
这位“陈公子”,正是旸山县那位大才子陈怀顾,澹台折玉曾对他施以援手,助他逃离父亲的掌控。
其实扶桑之前就认出他了,因为他的眉眼和春宴特别相似,正因如此,扶桑才会对他印象深刻,时隔两年还能轻易认出他来。扶桑之所以没戴帷帽,也是想清清楚楚地看一看那双与春宴神似的眉眼。
陈怀顾又盯着扶桑看了片刻,猛地心头一震:“你是——”
“我是谁并不重要,”扶桑轻声打断他,“我只是个萍水相逢的路人而已。”
陈怀顾哑然少顷,神色恢复如常,低声回答扶桑刚才的问题:“托那封引荐信的福,我成了崔太傅的门生,并在来年的考试中被圣上点为探花,如今在翰林院任修撰一职。”
“修撰……是掌修国史的官职吗?”